勇於跳出舒適圈,去做讓自己更好的事

2020-12-06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走出舒適區,做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

作者:朱香記(富書籤約作者)

01

今天刷微博,看到一個超燃的畢業演講,截取的一分多鐘視頻裡,整個演講充滿了昂揚的鬥志和滿腔的豪情。

視頻裡,演講者說:

很多人告訴你去做喜歡的事,而我不覺得你們應該做讓自己開心的事,你們應該要做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

「跨出你的舒適區,做一些讓你害怕、辛苦、但長期下來會得到收穫的事」……

整個演講的內容振奮人心,引人向上,充滿著積極的鬥志。

演講者鼓勵聽眾跨出舒適區,不要懼怕失敗,去做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雖說雞血感太強,但他說的還真是事實。

如演講所說,大多數有成就的人都是在安逸的時候思考自己的人生意義從而得出結論:去做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提到自己離開北大的初衷。

我知道人還是要進步。你不能說我就這樣了,因為人最怕待在某種舒適環境。

在北大當第七年老師的時候,我已經開始教專業英語了。

暑假兩個月,寒假一個月,覺得這樣混下去,就可以變成一個副教授,然後再讀個碩士博士,就可以變成三級教授,然後北大也會給你低價買房子。

人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條,往廣處走。

也就是說一輩子哪怕個人沒有什麼太大的成就,但是你可以走遍全世界。

第二條,往深處走。

可以讓一生的泉水不斷地冒出來,這也是生命成就。

我決定走出北大的舒適區,出來了。

就這樣,為了尋找生命的成就感,做更好的自己,俞敏洪跨出舒適圈,開始與自己死磕,最終建立新東方。

那些放棄舒適圈的安逸,選擇開拓新事業的人?

他們沒想過失敗嗎?

他們肯定有想過。

走出舒適區,放棄安逸生活,在一些人看來就是失敗。

但是,對於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人來說,失敗只是開始而已。

「讓自己失敗,失敗了再重新站起來,然後再失敗。」

他們沒有被這種可能性嚇倒,他們選擇了勇往直前,選擇去做更好的自己,最後他們成功了。

這種成功是是甜美的,通過奮鬥得到成功的快樂,持續而穩定,過程中有痛苦但不畏懼挫折,不怕失敗最終得到極致的開心,就是演講中所說的「因為沒有了那些掙扎,你的成功又算什麼呢?」

02

今年,「李寧」牌運動服因為一系列極具國際範兒的設計引得很多年輕人追捧,又再次贏得人們的關注。

「李寧」的創始人——奧運冠軍李寧也是一個跳出舒適圈,轉行做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的典範。

在運動員生涯中,李寧號稱「體操王子」,獲得的金牌多達106塊。

在輝煌時期,李寧在體育界意氣風發,享盡榮光,他是全國人民心中的明星偶像,鮮花、掌聲、鎂光燈圍繞在他周圍。

但是,1988的漢城奧運會,李寧在最後一次比賽中意外失利,從吊環上摔了下來。

隨後,李寧宣布退役,那一年,他26歲。

退役後,擺在他面前的路和很多退役運動員一樣,不是做教練就是擔任政府官員:

廣西體委邀請他擔任廣西體委副主任,海外某國聘請他為國家隊教練,甚至演藝界也邀請李寧加盟,而他自己還想到深圳創辦一個體操學校……

很多機會擺在他面前,這些崗位中的任何一個,他都能夠輕鬆駕馭,因為都與他的經歷相關。

但是,經過多方思慮後,李寧更希望在大社會中歷練一番,學習更多的知識,體會更豐富的人生,畢竟從7歲進入體校,他 17年的青春光陰都是在單雙槓上度過。

於是他選擇加盟廣東健力寶集團,創立了"李寧"體育用品品牌。

自此,李寧跨出了舒適圈,走上了一條嶄新而艱苦的道路。

從最基本的商業知識到一磚一瓦蓋大樓,李寧一步步從頭學起,其中的艱辛不亞於運動場上的刻苦訓練。

他勤奮、真誠,既沒有大明星的架子,也沒有大老闆的派頭。

公司研究工作,有時延至凌晨兩三點,第二天,別人可能稍微多休息一會兒,李寧卻幾乎從不睡懶覺。

就這樣,在一個新的領域,他靠勇氣和決心,把李寧公司辦成了如今的規模,而他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讓我們從頭再來」,李寧愛說這句話。

他贏的每一塊金牌都是從頭再來;從運動員到商人,對李寧更是從頭再來。

正是這種從頭再來的歸零心態,李寧一步步超越自己,跨出舒適區,超越過去,開創新的領域,做更好的自己。

03

名人如此,普通人何嘗不是?

我的一個老伯,年輕時是鐵匠,走村串戶,到處攬生意,那時候生意挺好,雖然挑著扁擔到處跑很辛苦,但收入還是不錯的,20世紀80年代蓋了小樓房,是村裡第一戶,還是挺風光的。

後來隨著生活變好了,鄉下很少有需要打鐵補鍋的人家了,老伯的生意少了,但兩口子比較節儉,小有積蓄,加上村裡租地有分紅,老伯一家過得還是挺安逸的。

這樣過了兩年,老伯坐不住了,他覺得人應該去闖一闖,現在打打麻將種種菜,看起來挺舒適,可是這樣的日子能看到頭,讓孩子們學著也不好。

老伯覺得自己還有更多的可能,於是跟著做生意的親戚,來到北方的一個小城,打算做服裝批發生意。

到了批發市場,老伯先跟著親戚學,以四十多歲「高齡」當了親戚家的小工,每天被呼來喝去,搬貨、打包、發貨,堅持了半年,他拿出積蓄買下一個鋪面開始單幹。

他們做的是批發生意,量大,還得起早貪黑,每件衣服掙幾毛錢,辛苦程度不亞於當年走街串巷打鐵,頭兩年根本不掙錢,有一起來的老鄉熬不住,回去了,老伯堅持了下來。

過了幾年,生意穩定有了老客戶,老伯開始辦廠,自己做衣服自己賣。辦廠初期異常艱辛,老伯頭髮都熬白了。

但是他沒有退縮,一直堅持,直到後來開了幾家企業,現在是當地有名的企業家了。

創業時,有人勸過他別那麼辛苦,做人開心就好,可是老伯沒有聽,他要的不是小富即安的開心,他要的是讓自己更好的開心。

他毫不猶豫地跨出舒適圈,放棄安逸現狀,追尋更大成績,儘管會遇到艱辛,但想要更好的決心讓他勇往直前,遇到困難時他沒有止步不前,反而愈挫愈勇,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收穫了更好的成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04

朋友林佳中專畢業以後分配到一家國企,她很聰明,也很勤奮,是那種有眼力見兒的姑娘,看到活兒會搶著幹,沒幾年就升職了,不到30歲就當上了部門經理。

在這個三線城市,國企部門經理的收入和社會地位都還是不錯的,以常人看來,她職業穩定,夫妻恩愛,乖兒繞膝,已經過上安逸生活。

過了幾年,她覺得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每個人都如流水線上的螺絲釘,沒有波瀾,靜得讓她害怕,於是她決定辭職,去做她喜歡的旅遊行業,她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提出這個想法時,在周圍像是炸了馬蜂窩,七大姑八大姨都來勸她不要衝動,就這麼安逸地過下去.......

幸好,她先生是支持她的,就這樣,她離開了讓人羨慕的單位,成了自由職業者。

一開始,並不容易,她做的是私人定製旅遊,需要外語流利,她的外語基礎很差,於是她報了外語學習。

她膽兒大,敢講,很快她就能流利地與外國人交涉各種事務了。

和客戶溝通也很繁瑣,常常各種事情堆積在一起,讓人抓狂。

還有旅遊中的突發狀況,勞心勞力,難度比她預想的大多了。

還好,都挺過來了。

現在,她有固定的客源,口碑很好,客戶都喜歡找她,她全世界到處跑,在旅行中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孩子也因為她的積極能幹而崇拜她。

她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認為這就是更好的自己。

如果當初她安逸地呆在單位,那麼她將平靜過完一生,不會有現在的精彩,以及未來更大的可能。

因為勇敢跨出舒適圈,放棄已有的安逸,她曾經被親人阻止、警告,可是她沒有害怕,沒有卻步,最終實現了理想。

像視頻裡說的,她跨出舒適圈,「做一些讓你害怕、辛苦,但長期下來會得到收穫的事」,就這樣,她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她不是俞敏洪,不是李寧,但有與他們一樣的讓自己更好的勇氣。

05

許多人,常常在躊躇滿志中渾渾噩噩又一年,總想著下一次會成為更好的自己,可是,一次又一次,總是安於舒適的現狀;

一年又一年,還是和從前一樣,坐著安逸的工作,安於一成不變的舒適圈,一直都沒能跨出讓自己變得更好那一步。

一次又一次的遺憾,一次又一次的憧憬,不過是和從前一樣。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有一句臺詞: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這種外力營造的舒適圈,因為不適應,開始時我們會反抗,慢慢地我們會適應這種生活,直到最後習慣,一旦發生變化就會不習慣。

想不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取決於自己的勇氣。

有的人因為害怕而連喜歡的事都不敢去做,習慣和安享於舒適圈,不敢跨出去,不敢面對變化,而總是惆悵夢想很遙遠。

所以,並不是夢想很遙遠,而是害怕太強大,自己把害怕失敗誇大了。

美國作家斯賓塞·詹森在其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中提到:

每個人都要給自己一點兒危機感。因為生活永遠在變化中,而變化就意味著危機。別以為目前的舒適是一種享受,享受慣了這種舒適,你也就變成了呆子、傻子,最終必將一事無成。

「如果人生必然存在失敗,那麼就要趕緊失敗」,失敗是為了尋找更大的可能,從而做更好的自己。

在不能重來的人生中,「勇於跳出舒適圈,去做讓自己更好的事」,這是人生的真理。

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

相關焦點

  • 《矛盾論》:跳出舒適圈,實現自我性質的轉化
    同一個班級,同個老師授課,有的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好,有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則比較差,同一張卷子做下來,有的學生能夠獲得滿分,有的學生則勉強及格,這充分表明事物性質主要的是由內因在起作用,而絕非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否則就無法解釋物與物、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差異性,只有事物內部的矛盾差異性才是事物之所以獨一無二的原因。
  • 高考模擬作文《走出舒適區》寫作指導及範文
    小鷹想成就更好的自己,它作出了改變,它飛離了溫暖的巢穴,扶搖而上,搏擊天空,終成雄鷹展翅飛;小溪想成就更好的自己,它做出了改變,它奔離了舒適的水潭,奔騰萬裡,振奮高亢,終成大江譁譁淌;毛蟲想做更好的自己,它也做出了改變,它突破了溫暖的蟲繭,破繭成蝶,終成蝴蝶翩翩舞。可見,我們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就必須做出改變,主動走出自己的「舒適區」。2.
  • 及早發現跳出溫水的訊號,別再做溫水煮青蛙
    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後來,他們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慢慢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當青蛙發現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覺地被煮死在熱水中。這就是著名的「溫水煮青蛙」。
  • 人生的美好,藏在三件事裡,這樣做,你也可以活出美好的自己
    但很多人經常會被自己的思緒、情緒所羈絆,不敢做出選擇,不放改變自己,不敢去做挑戰,往往錯失了人生的許多美好。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我們是能把握的,就看你怎麼做了。人生的美好,就藏在這三件事裡,這樣做,你也可以活出美好的自己。1愛惜身體,規律生活。好身體是好生活的基礎,只有有了健康這個「1」,後面的「0」才會有意義。
  • 廣州曙光:勇於破舊,方可迎新
    故曰:勇於破舊,方可迎新。 破舊需要人們有非凡的勇氣。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傳統舊觀念已是根深蒂固,撼動大樹拔出劣根實屬不易,同時還要面對巨大的壓力,這是對破舊者極大的考驗。歷史告訴我們,一位又一位勇敢的開拓者前赴後繼的走在破舊的路上。中世紀歐洲教會以神造萬物統治人民,然而富有質疑精神的科學家們勇敢地向教會權威發起挑戰。
  • 濱州四有法官故事丨舒誌喜:做更好的自己
    剛參加工作時,領導告訴我要多動腦、多留心,才能更好的幹好工作。多年來,我深深體會到多動腦、多留心,不僅僅是幹好工作的必要條件,更是自我心智逐步成熟的必經之路。作為綜合部門的法官,我以自己辦理的案件作為「試驗田」。
  • 豆瓣8.7《寄生蟲》:想跳出「寄生」命運?你需要這3種成長思維
    02 普通人該如何打造「圈層思維」那麼,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又該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圈層呢?李維文也在《交對朋友,事就成了》一書中給出了這樣的建議:跳出心理舒適圈。人要突破自我的心理設限,跳出舊的圈子,勇於開拓新的人脈圈。只有讓自己習慣於結交新的朋友,進入全新的陌生環境,才能真正成為喜好交友和擅長交友的人。增強自我實力,為他人提供回報。人際交往的本質就是價值交換,別人為你提供服務,你也要有能力讓別人從這種服務中得到回饋。
  • 心理學:做什麼事都沒心情,沒動力,心力不足怎麼辦?
    你是否陷入這樣一個困境:做什麼事都沒心情,也沒有動力去做任何事,甚至是只想躺著?在我之前的認知中,認為心理不足只是單純的心理問題。在我最新的研究中發現,造成心理不足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其中包括感情不順,學習、工作受到較大阻力,無法在社交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 給予孩子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形成自己的想法,並且勇於表達出來
    家長在替孩子做決定的時候,比如說上補習班這件事,最好能夠徵求孩子們的想法。特別是在青春期的孩子們,會有叛逆的心理。對於他自身不喜歡的事情,就可能會產生抗拒的情緒。所以家長們可以試著與他們溝通達成一致的決定。這樣的話,既可以讓家長們明白孩子的想法,也可以讓孩子們勇於表達自己的意願,並且在允許的情況下,可能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被迫去補習,被迫去上興趣班。
  • 「不要」對自己做的10件事(深度好文)
    換言之,倘若你做錯一件事,你就可能需要做十件事甚至更多去彌補和補救。追著錯誤跑就會越錯越遠。如果想要改變自己,就請不要對自己做這10件事:1. 不要和小人以及雞毛蒜皮的小事糾纏。周國平先生曾言: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 《跳出猴子思維》:為什麼我們越想不負此生,卻越焦慮?
    永遠只敢待在自己的舒適圈內,一旦有出圈的可能,便會徹夜難眠的焦慮,因為潛意識裡,他們把未知全部設想成了困難模式。·追求完美主義有些人追求完美,是為了變得更好。這些都是過度負責的表現,將他人的需求與感受統統擺在了自己前面。同理,家庭關係中,也存在因為取悅反而令親子關係陷入僵局的處境。為孩子做各種「為了他好」的選擇,甚至當孩子長大成人後,也會因為他們酗酒、負債或是婚姻關係而上手負責。
  • 從現在起,你要停止對自己做的30件事
    不要去改變自己的特質和天賦,做你自己,你自然可以獲得你值得擁有的一切。6別再執著於過去如果你錯過了上一班車,那就請準備好搭上下一班車。11別再無所事事我們往往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不要思考太久,請評估當下狀況並果斷採取行動。你無法改變自己拒絕面對的東西,去試錯去冒險,你才能真正成長。
  • 飛鳥與飛魚的愛情故事:放棄做自己,是最痛苦的事
    如果你們一開始就不適合,如同飛鳥和飛魚一般,為什麼不讓對方回到屬於自己的世界? 有隻飛鳥在海上飛翔,有一天,它看見飛魚跳出海面,姿態優美就像飛行一般。飛鳥突然覺得,飛魚飛越海面的模樣真是帥呆了。就在那一瞬間,飛鳥覺得自己戀愛了,飛鳥多麼想與飛魚一起,共同在天空翱翔,可是沒料到飛魚跳出海面一下下,就又回到海裡去了。
  • 不去印度也能吃到美味的咖喱雞肉飯,自己在家做更方便,味道更好
    大家好,我是尋食小哥:不去印度也能吃到美味的咖喱雞肉飯,自己在家做更方便,味道更好這兩天工作不是很忙,午休之餘喜歡上了刷短視頻,更是被一位身在印度的美食博主圈粉了,主要內容就是拍攝一些他在印度當地的吃喝畫面,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那道—咖喱雞肉飯了,幾乎每一個視頻,咖喱雞肉飯都是少不了的。
  • 成功必要做的九件事,永遠不要做的十件事
    換言之,倘若你做錯1件事,你就可能需要做9件事去彌補它,追著錯誤跑你會越錯越遠。如果想要改變自己,就請永遠不要做以下10件事:  1。不要和爛人爛事糾纏    周國平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和錯的人糾纏,只會把你拖入汙濁的泥淖。
  • 什麼人做什麼事,這是必然
    我說可能在辦公室,改天我去了給你找找。她說她能不能自己找。我說你找吧。其實,我心裡很不以為然。但是,人家既然說了,於情於理,我都不願意計較。於情,人家也是一張嘴;於理我有我的道理,她也有她的。什麼人做什麼事,這是必然。關鍵是,於利,我用不用影響不大,需要用也可以要回來。
  • 少女步入C圈,全身心潛力被挖掘,成功走上「變性」人生
    這是因為你現在正處於一個舒適區,你太過於習慣現有的生活了,所以就會慢慢感覺自己的人生雖然沒有苦難發生,但是也沒有什麼驚喜存在。 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勇敢地跳出舒適圈,進入到其他的陌生領域中去,如此我們才會感受到鮮活。
  • 30句樹立信心的勵志名言,句句精闢,堅持做自己
    一、 在一群出色的人中間,常常誤以為自己也是其中一員,然後忘了努力。在一群不出色的人中間,常常誤以為自己比他們優越,然後也忘了努力。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清醒地認識自己,並始終不忘努力。二、 最快的腳步不是跨越,而是繼續;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三、 你來自何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
  • 去俄羅斯做試管嬰兒如何降低自己的心理壓力
    由於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的, 因此,在很多朋友去俄羅斯做試管嬰兒前內心都是非常糾結的,擔心試管嬰兒的成功率、語言溝通和自己的安全保障,這樣的擔心不僅增加了自己的心理壓力,還對試管嬰兒的成功率起到反作用。那麼,在去俄羅斯做試管嬰兒如何降低自己的心理壓力呢?下面就由愛寶來的寶妹為大家做相關介紹。
  • 《跳出猴子思維》:不做餵猴子的原始人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都會笑,爸爸用非常洗腦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對恐懼保持妥協,不去嘗試新的東西,讓家人在確定的生活裡保護自己,每天的生活過的都一樣,都是在重複,這樣才能感覺到安全。我們都知道原始人之所以得到進化,是因為能創新,打破原有的模式,尋找到更好的生存方式。可以說,我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樣子,是我們戰勝了恐懼,克服了對不確定未來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