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打電話,說她有本書,送學生了,現在要用,知道我和另一位女老師有,想用我的。我說可能在辦公室,改天我去了給你找找。她說她能不能自己找。我說你找吧。其實,我心裡很不以為然。
但是,人家既然說了,於情於理,我都不願意計較。於情,人家也是一張嘴;於理我有我的道理,她也有她的。什麼人做什麼事,這是必然。
關鍵是,於利,我用不用影響不大,需要用也可以要回來。我寫這,沒有一點兒批評她的意思,我是反思我自己。還得提高自己,到更好的環境,入更好的圈層,就不會跟低層次的人打交道了。
前面寫的《冒險者》,主要寫了兩個點:一是草根困局與草根革命,是庸人是高人是神人,就在你自己想,你認為自己是什麼那就是什麼。你對自己的神人身份有一點兒懷疑動搖,那你就不是,你堅信,你就是,跟環境與對手無關;二是庸人是樂於舒適區,懶於成長區,怯於危險區;高人呢,是樂於世俗的成長區,或者說世俗的成長區就是他的真正舒適區,懶於世俗的危險區,怯於世俗的舒適區;神人呢,是樂於世俗的危險區,懶於世俗的舒適區,怯於世俗的成長區。
這個說法,未必對,與《冒險者》裡說的也不一樣。沒啥,都是我對世界的認知,是思考的深入。什麼叫怯於成長區?因為,優秀是卓越的大敵。其實,舒適區成長區危險區,是相對的。庸人眼中的冒險,就是高人眼中的成長,也是神人眼中的享受。
我以前,不挑剔,也沒什麼太大的不滿意,因為知道自己沒真正努力,那就要接受結果,不能怨天尤人。但這幾天,忽然不滿意起來,主要是對自己不滿意。
我想,我的學生,為什麼沒有考名牌大學?我為什麼不是大官大款大腕?我為什麼沒住大房子,沒開豪車?我為什麼沒到一線大城市闖蕩?我總得佔住頭吧?怎麼哪一方面都不行?就是做學問,現在也應該成名成家了?我還想,以後,除了學生,再交人,得有硬標準,簡單說,內聖外王。就是內在素質得高,心性的高,頭腦的靈,這是內在的魅力。外王呢,得有兩個標準,特別有魅力,特別有影響力。魅力是個人的,長得好身材好也算。就是說,讓人一看,有吸引力,而且,得強大的吸引力。有人可能想,你看重人家的魅力,啥意思呀?很簡單,這就是力量,就值得重視。至於其他的,你可以隨便想,那是你的事情。再一個,影響力,有錢呀,有權呀,有勢呀!
內聖有個硬標準,至少得是本科學歷吧,這是低得不能再低的學歷標準。外王這兩頭,至少得佔住一頭吧。至少得有個幾百萬閒錢吧,我需要的時候,好用呀。
世俗的交往,很難完全避免,但能避免就儘量避免,最起碼,不能深交,就是不能把這些人當作自己,而是敵人。我提這些標準,就是強制性的要求自己,專注於自己的成長,不要在低端層次的人事物上耗費生命!甚至有一天,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交往上億資產或縣長級別以上博士教授級別的人。
實際上,我不是在挑剔別人,我是在挑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