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陳亮 《祭呂東萊文》:「豈其於無事之時,而已懷厭世之情。」 含義是一個人怎麼能夠在無事可做的時候,產生厭世的心情呢?言下之意就是一個人最容易在無事可做,沒有職業,沒有奔頭的時間段裡產生厭世的消極心理,這樣是不應該的。
對生活非常悲觀,已經失去了生活的勇氣。通常在受到一定的打擊或者說刺激的情況下,明顯會出現失落感,如果調節的不是很好,接著,會出現悲觀的情緒,逐漸演變對生活失去信心,抱有厭世心理以至於絕望。
甚至有的人自己厭世想死,還想拉幾個人墊背,這種消極加自私的心理對家庭對社會都很危險,所以厭世的負面作用不言自明。
悲觀厭世,貌似對社會、對人生產生了厭煩。實際上是對自己存在價值的否定。這個世界還是這個世界,是你自己的對人生、對世界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和看法,是主觀的你與客觀的世界產生錯位、不協調引起的。
抵消厭世心理首先需要明白厭世的幾大來源:1是沒有職業,又無其他事可做,逐漸覺得人生乏味、沒有意義;2是身體產生疾病而且長時間處於病況中,覺得人生無望;3是跟親屬、跟周圍人處不來,於是無聊、孤獨、寂寞,感覺生活沒有什麼意思。
弄明白這些因素之後,就不難想出對策了:1是客觀看待世界,客觀世界是客觀世界,主觀的你是主觀的你,哪怕你死一百次,客觀世界依然是那個樣子,所以很多時候是主觀意識服從客觀世界,而不是反過來。2是樹立目標和理想,無論是處在什麼情況下,哪怕長年在疾病當中,依然要在內心裡點燃希望之燈,告誡自己人生只有一趟,死亡是所有生命的必然歸宿,既然這一天必然會到來,就不用急於在那一時半會兒,總得做出一點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再甘願離開吧。3是多出去走走,接觸接觸周圍的人,多和別人做一些活動,你會發現原來人間也是有溫情的一面,生活也是有趣的,並不都是無聊乏味的生活。4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定要去找一份工作來做,如果沒有找到單位上的工作哪怕在家裡找點別的事情做也行,一是解決收入問題,二是解決無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