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其餘無事之時,而已懷厭世之情」是什麼意思

2020-12-03 文章詩詞兼天湧

宋 陳亮 《祭呂東萊文》:「豈其於無事之時,而已懷厭世之情。」 含義是一個人怎麼能夠在無事可做的時候,產生厭世的心情呢?言下之意就是一個人最容易在無事可做,沒有職業,沒有奔頭的時間段裡產生厭世的消極心理,這樣是不應該的。

對生活非常悲觀,已經失去了生活的勇氣。通常在受到一定的打擊或者說刺激的情況下,明顯會出現失落感,如果調節的不是很好,接著,會出現悲觀的情緒,逐漸演變對生活失去信心,抱有厭世心理以至於絕望。

甚至有的人自己厭世想死,還想拉幾個人墊背,這種消極加自私的心理對家庭對社會都很危險,所以厭世的負面作用不言自明。

悲觀厭世,貌似對社會、對人生產生了厭煩。實際上是對自己存在價值的否定。這個世界還是這個世界,是你自己的對人生、對世界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和看法,是主觀的你與客觀的世界產生錯位、不協調引起的。

抵消厭世心理首先需要明白厭世的幾大來源:1是沒有職業,又無其他事可做,逐漸覺得人生乏味、沒有意義;2是身體產生疾病而且長時間處於病況中,覺得人生無望;3是跟親屬、跟周圍人處不來,於是無聊、孤獨、寂寞,感覺生活沒有什麼意思。

弄明白這些因素之後,就不難想出對策了:1是客觀看待世界,客觀世界是客觀世界,主觀的你是主觀的你,哪怕你死一百次,客觀世界依然是那個樣子,所以很多時候是主觀意識服從客觀世界,而不是反過來。2是樹立目標和理想,無論是處在什麼情況下,哪怕長年在疾病當中,依然要在內心裡點燃希望之燈,告誡自己人生只有一趟,死亡是所有生命的必然歸宿,既然這一天必然會到來,就不用急於在那一時半會兒,總得做出一點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再甘願離開吧。3是多出去走走,接觸接觸周圍的人,多和別人做一些活動,你會發現原來人間也是有溫情的一面,生活也是有趣的,並不都是無聊乏味的生活。4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定要去找一份工作來做,如果沒有找到單位上的工作哪怕在家裡找點別的事情做也行,一是解決收入問題,二是解決無聊問題。

相關焦點

  • 火之高興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表達激動與愉悅之情
    火之高興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表達激動與愉悅之情時間:2020-02-07 16:20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火之高興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表達激動與愉悅之情 表示特別高興,特別激動。
  • 太上之忘情
    王戎回答道:「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意思是聖人心滌世外,不涉情,最下之人擾於世,顧不上有情,能情有所鐘的,只是我這樣的人罷了。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作為最高境界的「太上忘情」,並非薄情,也並非深情,而是不為情緒所動,不為情感所擾,忘情是寂焉不動情,若遺忘之者。太上是最高明的人,是聖人。聖人不是沒有情,而是有情,但把它放到好像忘了的層次。
  • 詩詞丨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世間三千事,煩惱在人心。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萬事若懂得,人生方幸福。世上本無事,何必太苦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慧能《菩提偈》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我們被生活所困,為他人所擾,卻往往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清淨。
  •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懷土是什麼意思,小人為什麼懷土?
    這句話到底該怎麼解釋,「懷土」的「土」,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先看原文。德與土「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懷德懷,懷著、想著。什麼又叫「德」呢?道之得於心謂之德,道從內心感發,就叫做德,道在內心,德在行為。
  • 賞月之時怎少的了詩詞作伴
    賞月之時怎少的了詩詞作伴中國的詩格外講究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優美異常,中國的詩人也是格外善於抒情,也講究意境,中秋節到了,小編分享幾首描寫中秋節的詩詞,讓我們看看古人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秋望月懷人之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所做,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 俗語「一喪三年時運衰,一婚十年人丁旺」什麼意思?是迷信嗎?
    死亡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事,婚姻大事也是人生大事在過去就有一句話,說「一喪三年時運衰,一婚十年人丁旺」,這句俗語到底啥意思呢?裡邊有沒有道理?還是說是老人們迷信的說法呢?「一喪三年時運衰」,這上半句的意思是說,一個家庭中如果有人去世,那麼這三年之內,這個家庭中都很難有好的時運,但是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體的規律,是自然的法則,是避免不了的,人的年紀到了一定的歲數,就要面臨這死亡,這是誰都避免不了的,古代多少帝王想要追求長生不老,多少美女像要青春永駐,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人是無法與時間抗衡的,與宇宙相比,人只不過是這浩瀚中的浮遊而已,所以人的生死有怎麼可能避免
  • 到點了我要開始抑鬱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帶有嘲諷之意
    到點了我要開始抑鬱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帶有嘲諷之意時間:2020-08-03 17:26   來源:親親寶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到點了我要開始抑鬱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古人云: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在眾多的古語中有一句話很有哲理「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這句話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一、什麼叫做有事鍾無豔?古代有位齊宣王,他有一位王妃叫做鍾無豔。根據史書的描述,鍾無豔的相貌非常醜,而齊宣王為什麼會娶這樣一位醜妻做王妃呢?
  • 張生:素有「元白」之稱的元稹原型,原來是這麼一個人!
    張生又說,「餘真好色者,而適不我值」,意思是:我是真的好色,只不過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張生進一步闡明,「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嘗不留連於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意思是:為什麼這麼說,凡是天下尤物,我未嘗不留心,由此可知我並不是不懂兒女情之人。是也,告之曰「食,色,性也。」這話若單指喜好女色,也是人之常情,只是當發乎情止於禮。於是,便有了張生追鶯鶯的愛情故事。
  • 《道德經》: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 溫情最後對魏無羨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她有沒有喜歡過魏無羨?
    在「魔道祖師」中,溫氏被各仙門合力打敗,隨著溫氏的倒臺溫家後人遭到了其餘各仙門的排擠,但好在魏無羨收留了他們,但是好景不長,窮奇道事變溫寧殺了金子軒讓魏無羨陷入兩難的境地,最後溫情決定帶弟弟去不夜天城請罪,在臨別之時溫情對魏無羨說了兩句話「對不起,和謝謝你」這兩句話看似簡單,但在那種情況下說出來卻非常的感人
  • 老一輩的觀人術:「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什麼意思
    而中國自古流傳著一些觀相看人之術,雖然很多都已經不適用現代,但是這些依然很有道理,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我想大家應該都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吧?其實呢,這句話的意思是:有福氣的人兩腿上都是毛,而沒有福氣的人兩腿上什麼都沒有,不過這句話中的兩個「毛」字是有著不同意思的。前者的「毛」指的是毛髮,大家都聽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句話,它指的就是這個,所以古人對於毛髮都是十分愛護的,不然的話就是對父母的不孝順,不尊重。
  • 在夢裡夢見鬼是什麼意思 夢見鬼是什麼意思
    在夢裡夢見鬼是什麼意思 通常認為,夢見熟人的幽靈,可能表示那人還是沒說完的話,或者沒有交代完的事情。 夢見陌生人的鬼魂,可能表示自己心裡有「鬼」,或是對過去做過的不好的事深懷內疚之情。 夢見自己變成了鬼,可能預示運勢好轉,或有財運到來。
  • 《西洲曲》:描寫一位女子對愛人的相思之情,聲情婉轉,語語動人
    《西洲曲》描寫一位女子對愛人的相思之情,這個主題雖是南朝民歌中最常見和普通的,但這裡卻寫得極為細膩纏編,尤其是結合著節候的推移和晝夜的變換,將她綿綿無絕的愁思與深婉真摯的戀情刻畫殆盡。《西洲曲》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採紅蓮。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不知所終,一往而殆」什麼意思?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不知所終,一往而殆」什麼意思?戴浩然 2020年12月4日牡丹亭還魂記--人鬼情未了上半句「情不知所起人鬼情未了之舞臺劇反過來講,如果你愛一個人是帶有很強的目的性的,比如因為對方的美色、財富、地位,夾雜了太多的、感情之外的因素
  • 寧可居無竹,不能食無魚
    不 為 無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春城孤鶴來自中式精緻生活00:0004:33中式君語《詩經·衡門》有云:『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吃魚不一定吃最好的魴魚和鯉魚,娶妻不一定要絕世美女。對於宋人來說,另一個文化偶像蘇東坡也喜歡吃魚。他在《後赤壁》中便有『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的意趣。
  • 愛一個人時,真摯的情擋不住;想一個人時,思念的疼無藥可治
    01愛的世界裡,真愛的情擋不住,想念的疼無藥可治,對於紅塵中的我們而言,每個人都是凡夫俗子,一份情若是深入骨髓,就只會痴心一人,那是把一顆心完全投入的愛戀,愛上你,款款的深情為你而來,那是一份滿眼都是你的纏綿綣眷,想念你,期盼與你共度餘生,能朝夕不分離的相伴相隨,才是不負美好的邂逅,愛你是我最美的擁有,也可以說這是此生的追求!
  • 高適的一首邊塞詩,通過描寫邊境的荒涼,抒發作者報國無門的悲憤
    他通過此詩表達對邊將束手無策的不滿,慨嘆自己空懷安邊之策,卻不能施展。此詩是高適送兵而歸時所作,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高適的作品《薊中作》。「策馬自沙漠,長驅登塞垣」。策,馬鞭。這裡作動詞用,為驅馬前進之意。塞垣,猶言關塞。詩人驅馬從沙漠趕來,登上邊塞的關隘,瞭望蒼茫大地。起首兩句以沙漠、塞垣點明邊塞地區特定的場景,為下文作鋪墊。「邊城何蕭條,白日黃雲昏」。
  • 一首寫秋的唯美古詩詞,寫出了無盡的思鄉之情
    李攀龍,字於鱗,號滄溟,明朝「後七子」之首。李攀龍九歲喪父,家貧,靠著自學考上了進士,他一生為官清廉,為人耿直,卻在身後顯得有些寂寥。在文學上,李攀龍在當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組建文學社,並且打出了"文必先秦、兩漢,詩必漢魏、盛唐"的文學主張。
  • 《大夢主》下山之日崛起之時,機緣伴君行!
    忘語的這部新書《大夢主》時至今日已經開始奔向了主題,主角沈落為終於準備下山了!「在書中我感受出了主角沈落心中的苦楚,那是一種心比天高,實際上卻命比紙薄的人生之路,沈落心中有太多的不甘,他不甘心就此結束,等待生命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