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王琦說旅遊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西洲曲》描寫一位女子對愛人的相思之情,這個主題雖是南朝民歌中最常見和普通的,但這裡卻寫得極為細膩纏編,尤其是結合著節候的推移和晝夜的變換,將她綿綿無絕的愁思與深婉真摯的戀情刻畫殆盡。
《西洲曲》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採紅蓮。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捲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西洲是她與戀人以前相會的地方,尤其在那梅花盛開的時節,西洲的梅花便成了他們兩情相契的見證,所以開頭兩句說憶起了梅花就到西洲去,攀折幾枝,寄給遠在江北的戀人。後兩句用兩個比喻來狀寫女子的服飾、儀容,然在「杏子紅」、「鴉維色」中已透露了時光暗換,從梅花開時過渡到了春光闌珊的時節。
西洲離女子的居處不遠,只須劃著小舟,渡過橋頭便可逕自前去,然而那不復是從前雙雙幽會的地方了。愛人已遠去,只留下孤身一人,猶如那形單影隻的伯勞。據說伯勞這種鳥性喜單棲,而仲夏才開始鳴叫,所以這裡又是一語雙關,既道出了女子的孤寂,又暗寓時巳至盛夏。
如果說詩的前面八句還只是隱約其辭地表露了女子的戀情,象是帶有少女的羞澀,那麼以下便是直陳其情,不能自抑了。開門迎郎而不見郎至,只得出門去採蓮解悶。蓮花開在夏秋之際,所以節序又到了秋天。「採蓮南塘秋」八句,從女子採蓮無心而低頭撥弄蓮心和置蓮袖中、遙望飛鴻等動態中,透露出她排遣不開的相思之情。她本是想借採蓮解愁的,誰知那明豔的蓮花、碧綠的蓮子,反觸動了她無限的情思。
南朝民歌中往往用「蓮」來諧「憐」,即愛憐的意思。所以這裡的「蓮子」就是「憐子(你)」,「蓮心」即愛憐之心,因而「青如水」分明是說感情的純潔無瑕,「徹底紅」顯然比喻愛情的誠摯深沉。
飛鴻來到江南,那已是深秋時分了。古人以為鴻雁會傳書,她是多麼希望南回的大雁帶來情人的消息啊,但是鴻雁儘管停滿了西洲,卻仍然杏無音訊,一種深沉的悵惘與憂思爬上了她的心頭。於是登上高樓眺望,然而還是徒然,樓再高也望不見心上的人。整日依著欄杆,直到夜色朦朧,那彎彎的欄杆象是她九曲的愁腸,那明豔如玉的儀容,令人頓生愛憐和同情。但盼望和期待之心並不因夜色降臨而減弱,她捲起了簾幕繼續遙想,只見天高氣清,江水深碧。
「捲簾」兩句象純是寫景,然正是以虛寫實,以景達意,以無聲表有情的妙法。天自高,水自綠,然正襯出她無邊的相思,真令人有「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之慨。
詩人有意宕開一筆,在應寫情之處代之以寫景,正如現代電影中所謂的空鏡頭,它雖無人像,卻勝於有人像,給人以無窮的回味與退想。
最後四句擬女子口吻來寫,感情也隨之達到高潮。但也未脫離依時間為序的寫法,前面寫了由白晝到夜晚,而這裡則是深夜的夢境。真所謂朝有所思,夜有所夢,江水的浩渺,化成了夢境的悠遠。因自己的相思之苦而料想愛人也一定秘情滿懷,真是心有靈犀了。然現實中既已相見無望,只能借夢遊神交。所以說只有南風深知我的情意,把我的夢吹向西洲去,那裡有我初戀的美好回憶,也有我夢中得見情郎的希望。南風吹夢云云,當然是想像之辭,但也表現了女子的痴情,全詩在迷濛和浪漫的氣氛中結束,然給人留下的卻是深深的悵惘與嘆息。
語語相承、段段相縮、首願相顧的表達方式。如「日暮伯勞飛」以下數句,從鳥寫到鳥棲之樹,由樹寫到樹下之門,由門而引出門中之人,由人而及相思之情,流轉自如,環環緊扣。又如四時的變換、朝夜的交替,在詩中都由景物中輕輕帶出。
詩中四次出現「西洲」,卻不顯得重複,以「下西洲」開頭,以「到西洲」結束,暗中呼應,也與全詩迴環蟬聯的特徵相合。整篇三十二句,基本上四句一換韻,詩意一氣貫注,並有音調流美、悠揚搖曳的韻味,所以沈德潛《古詩源》說此詩「續續相生,連附接尊,搖曳無窮,情味愈出。」詩中精巧的比喻,豐富的想像,都帶有清新純樸的民歌色彩。此詩雖寫戀情,卻並不麗。只要將此詩與流行當時的文人宮體詩相比,其中明顯的區別是不難發現的。
所以陳胤情既稱它為「六朝樂府之最豔者」。又說:「夫豔,非詞華之謂,聲情婉轉,語語動人,若趙女目挑心招,定非珠踏翠翹,使人動心引魄也。」此詩確如天生麗質,明豔自然,與濃脂厚粉之流有淵壤之別。如以杏子的紅豔比女予的單衫,以維鴉的烏黑油亮比少女的秀髮,都是信手拈來,卻餚天趣;以伯勞暗喻孤棲,以蓮心況女心之清苦,也都是即景取譬、意義雙關的妙喻。
結句假託南風吹夢,縹幻忽,想落天外,上可稱接緒曹植的「願為西南風,長逝入酒懷。」(《七哀》)下已啟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詩中寫景如畫,狀物真切,往往於景中物外見情意,景物與情感水乳交融。
如採蓮請塘一段,「蓮花過關頭」,「蓮子清如水」,已令人神往,加上畫中有人,形卷如生,直抵一幅江南採蓮圖。又如刻畫女子盡日依欄眺望,並以飛鴻、曲欄、天高、水綠為背景,遂使景色與人物渾然一體,從而寫出了無限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