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孩子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形成自己的想法,並且勇於表達出來

2020-12-03 吳仝說教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相信是很多家長所期待的。當然也很能理解大多數家長的心情。但是有時候家長們會為了讓孩子們學習好,會花費心思送他們到補習班裡上課。他們會覺得這樣就能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不可否認,對於成績不好的科目,補習是提高成績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家長們除了需要考慮孩子們的學習以外,也應該考慮到他們對於屬於自己時間的嚮往。

在幫助孩子們提高成績之餘,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放鬆的時間。比如說周末兩天可以選擇一天的時間孩子集中補習,剩下的一天時間,讓孩子們對於所學知識進行消化,這樣能夠讓他們真正地學到知識。其餘的時間裡,可以讓孩子們自行掌握,適當地放鬆,有機會多出去走走,開闊眼界。

家長在替孩子做決定的時候,比如說上補習班這件事,最好能夠徵求孩子們的想法。特別是在青春期的孩子們,會有叛逆的心理。對於他自身不喜歡的事情,就可能會產生抗拒的情緒。所以家長們可以試著與他們溝通達成一致的決定。這樣的話,既可以讓家長們明白孩子的想法,也可以讓孩子們勇於表達自己的意願,並且在允許的情況下,可能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被迫去補習,被迫去上興趣班。

其實每個孩子到一定的年紀,就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在於他們會不會表達出來。作為家長,不僅僅在學習上要鼓勵和激勵孩子們勇於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在生活中也同樣要激勵孩子們多多挖掘身邊的新事物,並且形成自己的見解。這也是培養孩子們的勇於表達自己的方法之一。除了學習成績以外,還有很多品質也需要孩子們去養成的。

家長同樣也要以身作則,比如在看新聞的時候,看到熱點和時事新聞會表達自己的一些觀點。但是需要的是客觀地去評價。同樣也可以引導孩子們去發掘這些熱點新聞,並且說說自己的看法。很多時候孩子是需要我們為他們做出榜樣的。所以,在家裡面,家長的角色也特別重要。

自律的人,同樣需要慢慢地養成。很多人會說,自律是成功的標誌之一。所以,自律的習慣也可以在從小就培養,孩子們可以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獨特思維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他們制定好近期或者長期的目標。當然也是需要孩子們,對自己近期或者是長期的一些規劃。所以要引導孩子們形成自己的一些想法,也是養成自律這個好習慣的重要因素之一。

總得來說,有自己想法的,並且勇於表達,這個好的品質,對孩子們的未來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家長們需要去引導他們,並且給予一定他們的時間和空間。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對於不好的想法我們可以給出建議,好的想法,我們應該給予肯定。

作為家長,以身作則就是最好的教學方式,時刻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好與不好的行為說不定會影響到自己的一些成長。所以在給予孩子們成長的幫助時,也別忘了給他們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看完這篇文章,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的話,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如何引導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如何引導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從一出生開始,他的小腦袋都在想各種事情,只不過我們成人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慢慢到了語言的爆發期,兩歲左右的時候,這個時候他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並不是同步的,思維能力是超前於語言能力的。
  • 尊重孩子話語權,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最害怕的就是,父母總揪著孩子的一個問題說事兒,時刻提醒著他有這樣一個缺點,還總人前人後地跟別人說自己孩子的缺點問題。說是討經驗,其實傷的是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表達不出來就只能用哭來發聲。二、鼓勵孩子發聲,讓他對世界有話語權。
  • 孩子頂嘴出現萌芽,是主權意識覺醒徵兆,學會給孩子空間很重要
    可能很多父母也都遇到了這類困擾,原本似乎還比較聽話的孩子,突然就漸漸愛跟父母頂嘴,故意跟父母對著幹了。那麼,孩子這些舉動真的屬於「叛逆」嗎?他們為何突然間變得喜歡跟父母頂嘴了呢?一、孩子頂嘴行為是如何形成的?1、與父母進行權力之爭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一般孩子與父母頂嘴的時候,基本都是在被父母說教的時候。
  • 愛因斯坦:孩子都是天才,是家長的錯誤教育抹殺了孩子的天賦
    生活中,很多家長也是如此,他們不尊重孩子的想法,認為孩子的選擇是荒謬的。他們早已為孩子鋪平了道路,不能走錯一步,更不能想著換一條路。 這種性格的形成和幼年時的家庭理念是分不開的,他們從小就被父母的理念操控,不敢有自己的主見,沒有選擇權。 長此以往,原本朝氣蓬勃的孩子失去了創造力,依賴別人,一旦依賴的人無法幫忙就會不知所措。
  • 孩子太在意他人想法,陷入「鏡中我效應」,父母該幫娃打破困局
    在意他人想法的孩子這個時候一般很少有自主意識,他們會把別人的看法當成一個參照物,將別人的看法就當成是鏡子中的自己,認為自己的形象就如同他人所說一樣。通俗一點說,就是在生活面前放了一面鏡子,孩子不通過鏡子去了解自己,反而通過別人的看法去了解自己。「鏡中我效應」對孩子有什麼危害?
  • 用女性表達想法——採訪瑞士攝影師Beat Kuert
    我所感受到的所有事情,我可以在女性的照片中展現出來,我的想法、我的意願,我想要的,我期盼的,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在女人的照片中。我可以用這些照片表達來自希臘的一些女人的形象:一個女巨人,給予了孩子生命,同時又在吃這個孩子。這是自然:一部分給予生命,另一部分奪走生命。
  • 家長必讀: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乾康基因的金博士最近後臺收到一位家長的留言:我兒子是一個人見人愛的4歲男生,但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在家裡想吃什麼、想做什麼,重要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家人就會懂。但是在幼兒園,他與老師、小朋友交流時,總是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比如,他想與小朋友一起遊戲,同齡的小朋友會直接說:"請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
  • 水瓶座的內心,他們總是扭曲自己的內心,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
    事實上,每個人的表達方式都會有一些不同。有些人喜歡直接清楚地表達自己,這樣其他人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想法和想法。他們不會拐彎抹角,也不會讓人們花更多的時間。簡單純粹。但是,也有喜歡繞道的人,也有喜歡用不協調直率的方法表達自己的人。說到用不協調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人。
  • 《鯊魚男孩與巖漿女孩》:孩子的夢想,家長要給予肯定
    Max總是把自己的想像寫出來,並且十分堅信自己寫的就是真的,而因為max的這種偏執,以至於其遭到了同學和老師的嘲笑。大家都覺得max不可理喻。而max在經過多方多次懷疑之後。中午開始對於自己這個夢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而正當max要否認掉鯊魚男孩和巖漿女孩的時候,鯊魚男孩和巖漿女孩卻突然出現在班級的課堂上。
  • 孩子喜歡亂塗亂畫怎麼辦?父母別阻止,這是在培養想像力
    看待孩子的思維太過尋常孩子的想法會有些天馬行空,因此當孩子想表達自己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大人們都看不懂得畫畫,但其實就是孩子的心情寫照。但父母卻不這麼認為,他們看不懂孩子的繪畫就會自然地把孩子的畫畫認為是胡編亂造。甚至有些父母就會開始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在不務正業,開始勸誡自己的孩子放棄畫畫。
  • 孩子的叛逆與衝突,源於兒時自由情緒表達受阻
    當我們表達出:「這麼點小事就把你愁成這樣了,想想辦法啊!」孩子就會感受到我怎麼這麼糟糕,我不應該有這樣的情緒啊,然後更加糾結。 如果當孩子表達出苦惱時,看到別人的反應是煩躁、不知所措、無奈或不屑,他們就會就質疑自己,更加害怕面對這件事,同時他們學到面對這件事的態度也是煩躁和不屑。
  • 摸索關於時尚的規律,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必讓自己隨波逐流
    每一個人對於時尚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一定要隨波逐流,也不一定要根據別人的想法,只要安排好自己,勇敢地去表達就可以了。對於過去的自己不要太過失望,但是現在好好努力,其實美好的明天就在眼前,這樣你就能擁有更好的狀態,這樣你的未來就更有希望。
  • 學會塗鴉式教育,讓孩子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
    把孩子的見識和他們所做的事情連起來,他們就會學習推理,分析在把他們懂得的轉移到手上所做的事情上來,這樣就豐富了想像力,為創造奠定了精神基礎。建築師可以把自己所看到的事物重新整合規劃再改造出來,就猶如孩子用沙子堆城堡,他們之間是想相關的。正確的認知想像力和創造力瑪麗博士說過,我們想像不出我們沒有接觸獲得東西,就猶如我們解釋不了那些超出我們理解之外對事物。
  • 陷入「討好模式」,該如何給予自己安全感
    如此奮力維繫關係,努力討好戀人的卑微模樣,都讓觀眾在表達對她的喜愛欣賞之餘,也不免有幾分心疼。 實際上,我們多數人身邊都有很多「鄭爽」存在。他們格外在乎別人的看法,需要他人的眼神給予自己安全感,活的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不斷的付出和奉獻,但拿到手裡的關懷和尊重卻少之又少。
  • 《高情商養育》:孩子是家長的鏡子,你想照出什麼樣的自己?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地相似。」這是紀錄片《鏡子》裡一段孩子的獨白。紀錄片裡「問題孩子」的父母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企業管理者/事業單位員工/個體工商戶/農民工,但是他們都遭遇了類似的問題:與自己的孩子之間激烈的矛盾和衝突。
  • 《黑夜裡的怪物》:通過繪本故事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問題,害怕一個人睡。他們豐富的想像力讓他們久久不能入睡。面對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可以通過閱讀繪本故事《黑夜裡的怪物》來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並且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一、《黑夜裡的怪物》——繪本的故事。
  • 孩子的愛太易被父母忽視,當孩子有這些舉動時,就是在表達他的愛
    有不少家長反映雖然心裡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有時候經常調皮搗蛋不聽家長的話,而且每次都會讓家長很生氣,甚至會氣到打孩子一頓。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即便會挨打受罵也依舊深愛著父母。有一句話是:"孩子遠比你想像中的更愛你",孩子對父母的愛可能很多時候沒有表現出來,所以很多父母沒有察覺到。
  • 「1+1等於幾」,想像力創造無限可能,別讓你固化的想法阻礙了孩子
    比如在孩子打擊的時候,他們就會把搭成的積木想像成各種各樣的英雄或者是小動物。或者是他喜歡的事物,雖然在外形上非常的抽象,但是他們會用自己的語言去包裝這個作品,讓作品活靈活現。在他們說的過程當中就體現了思維的邏輯性和他們的想像力。他們通過自己的想像把事物變出來,這樣會讓他們增加很多的自信感。
  •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
    父母家長作為孩子教育的啟蒙老師,肩負著孩子教育的主要責任。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認知發展形成不同的影響。前段時間,朋友老婆出差開走他們家剛買的新車,於是就蹭我的車帶著他4歲的孩子一起回家過端午。朋友的孩子非常懂事,一路上很乖也很安靜。
  • 如何鍛鍊表達能力?把故事交給孩子講是關鍵,輕鬆培養表達思維
    而在人際交往中,佔據主要因素的就是關於孩子的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鍛鍊出來的,更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學會的,更不是一個人自言自語就會無師自通的。關於能力的表達是一門學問,分為語言表達和神態以及動作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