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討好模式」,該如何給予自己安全感

2020-11-22 騰訊網

你是否總能敏銳地察覺到別人的心情,說別人想聽的話?

你是否總是難以拒絕別人的請求,哪怕拒絕後心裡還十分愧疚?

你是否在與人交談時總是再三斟酌,非常害怕說錯話?

你是否經常被人評價說「你人真好」?

恭喜你,你是「討好型人格」。

在近期熱播的一檔戀愛觀察類節目中,鄭爽因為和男友張恆感情狀態一直起伏不定而頻上熱搜,兩人明明相愛卻仍矛盾不斷的相處模式也引起了網友熱議。

曾因為工作上產生的分歧,兩人一時間無法冷靜溝通,氣氛迅速降到冰點。鄭爽主動試圖緩和關係,做出退讓並道歉。但張恆卻並未領情,拒絕溝通,這種冷暴力行為也讓觀眾們十分惱火。

某期節目中鄭爽為了約會精心打扮,見面後她問張恆自己好不好看。張恆卻沒選擇對她的穿著進行誇獎甚至沒做有效評價,只是較為冷漠的說了句:「我第一次見你穿露臍裝。」然後又看到鄭爽手上的戒指,說:「有點醜,不太好看,太粗獷了。」

而最近一期節目中兩人去千島湖遊玩,中間進行的一個互動遊戲上張恆也提到說,鄭爽平時最常和他講的一句話就是:「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其實從這些細微的細節裡便可看出,在這段感情中兩人的位置是不對等的。鄭爽愛的小心翼翼、謹慎卑微,經常扮演討好者的角色,遇到矛盾會去主動道歉、試圖化解矛盾,可儘管如此,卻依然得到的並非是疼愛與關心,而是對方的更自我。

除此之外,鄭爽為人所知的另外兩段感情也備受議論。不論是和張翰在一起時,因為對自己的長相自卑而去整容的事情,還是和胡彥斌戀愛時同樣毫無顧忌的付出,卻依舊沒能維持多久就迎來的分手結局。

鄭爽在愛情中的表現一直是戀愛至上的模樣,在她自己的書裡也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支持你做的任何事情,哪怕只是想玩玩感情,我都能接受你的放縱。

儘管事業上一直順風順水,但對愛情如此依戀的她,在外人眼中,卻始終沒遇到和她付出同等認真與關愛的角色。如此奮力維繫關係,努力討好戀人的卑微模樣,都讓觀眾在表達對她的喜愛欣賞之餘,也不免有幾分心疼。

實際上,我們多數人身邊都有很多「鄭爽」存在。他們格外在乎別人的看法,需要他人的眼神給予自己安全感,活的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不斷的付出和奉獻,但拿到手裡的關懷和尊重卻少之又少。

這類害怕製造矛盾、總是讓自己陷入「討好模式」的討好型人格,便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終極目標就是「做個好人」。無私、和善、好相處是他們的代名詞,不管你們的關係到底好不好,只要你有事相求,他們都會盡力滿足你的願望。向阿拉丁神燈許願都只有三次機會達成心願,而對著討好型人格的人表達訴求,你要麼就能直接實現願望,要麼也會得到一段不少於三百字,被精心編輯過的、誠摯的道歉。

討好者總是花費著巨大的時間和心力努力討好著所有人,他們最會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非常害怕和別人起衝突,而因此不斷壓抑自己的情緒與需求,滿足每一個別人的願望,除了他們自己的。

通常,討好者都會有以下幾個特點:

a. 格外敏感,非常擅長觀察他人的感受

b. 很少向他人主動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c. 喜歡主動道歉以化解衝突

d. 很難拒絕別人,沒有原則和底線地迎合他人

今年熱播的高分日劇《凪的新生活》裡的女主大島便是如此。她總能第一時間察覺到身處環境的異樣氣氛,擅長看每個人的臉色,並努力迎合所有人的要求。

當公司的宣傳簡報出現問題時,她為了給犯錯的同事解圍,便主動背鍋道歉。

也從不拒絕同事扔來的工作請求,常常獨自一人加班到深夜。

把別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掰開揉碎的解讀,生怕自己說出口的話會被人討厭。明明不喜歡同事,卻還一直用甜美的笑容迎合,不論面對何種情況,都永遠抱以微笑並點頭示意著說:「好的,我懂。」

討好型人格已經不僅僅是「會做人」這麼簡單的了,他們通常會無法控制的討好別人,無條件的犧牲自己,以獲得更多的善意與認可。

討好者往往很難通過自身去看到真實的自我,他們對於自己的評價幾乎全部來自於外界,只有別人的誇獎才會給他們帶來片刻的自信和滿足,一旦收到負面的評價,他們也會立刻覺得沮喪失落,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與此同時,討好型人格的「危機意識」更是比別人要高得多。儘管多數人都渴望外界的鼓勵和表揚,但討好者對於讚美的渴求就如同上癮一般,一兩句讚美只會給他們帶來片刻的安心,很快他們就會又陷入恐懼,而去尋求更多的鼓勵。

這是因為討好者們通常都是極度自卑的,他們對自我的評價總是格外消極,他們恐懼真實的自己會不被喜歡、會令人失望,所以便試圖用更多「體貼」的行為去兌換更多的正面評價,以填充內心的焦慮。而這就如同惡性循環一般,因為永遠得不到滿足,所以他們永遠不會停止討好,也永遠看不到真實的自己,又累又痛苦。

討好型人格的成因

這樣的性格通常源起於不夠健康的成長環境。

有研究表明,我們年幼時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會與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如果你自小就被視為是可愛的、寶貴的和值得付出的,那麼長大後的你通常也會覺得自己是可愛的、寶貴的和值得付出的。

而相反,如果你從小得到的都是「有條件的愛」,比如父母從小要求的便是——只有你表現好,只有你聽話,只有你按照我的期望去做,我才會愛你。甚至即使這樣,我也不那麼愛你。那麼長此以往,為了得到父母的愛,避免被拋棄和拒絕,很多孩子會從小壓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轉而去努力實現他人給予自己的期望。

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個過程,我們將有可能會造成討好型人格的家庭模式大致分成了三類。

a.「你的任何事都要做到最好」——完美型家庭

這類家庭的家長一般都對孩子有較高的期望,要求也更為嚴格。孩子自幼就開始緊繃著心中的那根弦,小心翼翼、按部就班地在父母的要求中長大,不敢做任何違背他們心願的事情。做得優秀時不一定會得到表揚,但如果讓人失望,就一定會得到負面的回贈。長此以往,在這樣家庭裡長大的孩子通常十分敏感、自卑,對家庭很少有依賴,更多是畏懼。

就像兒時的鄭爽,父母過分的望女成鳳,12 歲就把她送到外地獨自求學,對於成績的要求十分嚴格,同時還受到同學們的排擠和孤立,讓她漸漸缺乏安全感,變成了脆弱敏感的性格。由於小時候缺少關愛,所以如今她便迫切渴望感情的彌補,不論是在戀愛中的委曲求全,還是因為在乎粉絲的眼光去節食暴瘦,都是體現。

b.「只有你聽話懂事,你才是可愛的好孩子」——「交易」型家庭

其實相比第一種,這類家庭更為普遍。家長通常為了省事,經常會和孩子做交易。他們懶得告訴孩子如何自主判斷是非,也很少真正的教育去讓孩子做正確的選擇。他們常掛在嘴邊的只有:

「你再不好好寫作業,周末就別想出去玩了。」

「我們為了你拼命賺錢,你可一定要懂事,不能亂花錢。」

「只有聽話的孩子才招人喜歡,你不聽話就沒人要你。」

這種行為導致討好者從小便會一直把以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因為他們潛意識覺得只有別人的目的達到了,我的目的才有可能會達到。於是他們漸漸習慣了通過達到別人的要求,來進行自我肯定。

c.「最好不要得罪別人」——討好型家庭

還有的家庭,父母本身就是脆弱敏感的討好型人格,他們就常把好的東西、好的機會轉讓給別人,也從不拒絕別人的要求,孩子最初感知到的便是此般「與世無爭」的社交模式,自然而然的開始模仿,變成了一種「繼承」。

又或者父母本身性格脆弱,時常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焦慮、無助的情緒,那麼孩子則會去扮演照顧者的角色,面對父母時也小心翼翼、謹言慎行,害怕自己提出無理的需求會傷害到父母。

歸根結底,不健康的親子關係,過於以自我為中心的家長,那些「有條件的愛」,都使孩子逐漸隱藏自己真實的意願和感受,最終造成討好型人格的因素之一。

討好者們一切看似不合邏輯的行為,其實都是在安撫那個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無私的愛的孩子,用討好得來的鼓勵安慰他說:「你看,還是有很多人愛你的。」

討好者終得失望結果

可依賴著他人認同才能得到滿足的生活,是註定要失望的。因為人們都很難做到去珍惜輕而易舉的好處,格外好相處的人反而更容易被輕視和忽略。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女主松子就是討好型人格屆的鼻祖人物,她的一生都在渴望被接納、被喜歡、被愛,卻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松子為了讓父親多看自己一眼而不停的扮鬼臉;幾乎每一任男友都會家暴她,但她仍然鼻青臉腫地對每個男人死纏爛打。她把自己人生的意義都下注在了一開始就缺失的事情上——她要別人愛她,人生才圓滿。

松子只在乎別人,只在乎別人眼中的自己,完全不去考慮照顧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安全和尊嚴。可這麼努力討好別人的她,一生都過得非常悽慘,父親始終沒能平等對待她、每一任男友也都將她的愛肆意踐踏,松子傾其一切地付出卻未能收穫任何回報,最終還是孤獨的死去了。

而在現代生活裡,來自家庭、事業、人際關係各個方面的壓力都常會堆積在一個人身上。討好者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對自我的要求又格外高,不斷的想要讓自己各方面變得更好,於是討好者心中的那根弦一直繃得很緊,也從未想到讓自己休息片刻。

今天初春,今年只有 44 歲的小說家 Jo Jakeman 突發中風。

她此前並沒有相關的家族病史,也沒有任何不良嗜好,也不屬於中風的高危年齡組之內。而導致她身體突然垮掉的原因則是:她不敢對別人說不,對所有事情都無法拒絕,巨大的壓力最終將她那根一直緊繃的弦折斷了。

Jo Jakeman 其實本身是一個內向的人,但為了能夠更好地展開社交,她強迫著把自己推出舒適區,不拒絕任何公開宣傳的機會,可實則每一次發言結束後她都要回家用幾天的時間來平復內心的緊張。

同時,她還有另一個目標,是「做個完美的母親」。

為此她經常早上六點起床給孩子們做早飯,再開車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將孩子送去上學,回來再拼命的工作。發病前的兩個月,她的焦慮達到了頂峰——一個兒子因為生病休學在家,她一邊要照顧孩子,一邊要接送另一個孩子上學,同時還要完成自己馬上就要到交稿期限的小說。

可她寧可透支自己的健康、逼迫自己去完成巨量的難以完成的任務,也不敢和編輯請假延長期限,因為害怕自己會讓人失望。

討好型人格之所以如此難以拒絕別人,背後隱藏的最大動機實則是期待他人也能夠給予自己相應的回報。他們羞於直接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需求,所以便用自己的付出、討好來暗示別人也同樣的對自己好,給予自己回報。

討好者能夠敏銳的觀察別人的心情,因此不願做任何讓別人不舒服的事情。可他們會認為別人也和自己一樣,能夠敏銳察覺到自己的需求,甚至他們會將自己放在「掌控者」的位置,認為只要自己做出讓步,付出了努力,整個局面就會順利進展。

始終抱著此般期待的討好者們,最終只會因為一次次的被「辜負」而感到格外失望,甚至會讓自己走到更被動的境地。

討好型人格該如何改變?

通常對於討好者來說,討好比改變要來得更容易。因為對於以滿足他人心願為人生信條的討好者們來說,拒絕他人的請求簡直是格外自私的「壞人」行徑。別人失望的眼神和負面評價會讓他們頓失安全感,感到格外自卑和慌張。同時,由於太長時間都處在考慮別人喜歡什麼的思維模式裡,所以儘管他們開始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也會因為不知道該如何為自己好而無從下手。

所以對於討好型人格來說,想要真正改變,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你要相信,你絕對有權利這麼做。

你有權利為自己而活,有權利讓別人失望,有權利不去為別人的問題負責。

在此,為各位獻上幾條有助於改變討好型人格的小建議:

a. 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但怕別人會不喜歡的事情

在大島最終受夠了一切,辭掉工作、刪掉社交軟體,決定搬到鄉下重新開始新生活的時候,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扔掉所有溫柔可愛、穿上就像女主播一樣的套裝,以及再也不每天花上一小時的時間去打理自己的自然捲髮型。

那些為了討人喜歡、顯得合群的才精心裝扮的造型,就如一個厚重的外殼,率先將真實的自我層層地包裹住。所以如果你有一直想染卻不敢染的發色、一直想穿卻不敢穿的 V 領毛衣,不如就率先用這種方法打開心扉吧。

b. 試著去拒絕別人並管住自己的需求

比如和朋友出去吃飯時,堅持點一道自己想吃的菜;同事私下拜託你幫忙做下他的工作時,勇敢的推辭掉。同時在說「不」之後,記得把事態的後續和自我的感受都記錄下來,漸漸你便會發現,你所擔心的那些後果,基本都不會發生。你和別人的關係沒有那麼脆弱,而且儘管得到了不好的評價,你也沒有那麼經不住打擊。

直面內心的恐懼,用自己的行為去驗證自己的預設並非是真的,以此才能慢慢走出自己設置的邏輯圈套之中。

在如今這個社交網絡異常發達的時代,我們每個人對於「被喜歡」這件事的需求其實是被無限放大了的。每天發朋友圈的內容,都期待著能獲得別人的點讚與認可。

人們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渴望被喜歡被認同,但卻忽略了這其中一個巨大的風險,那就是被人喜歡的自己經常會覆蓋一個真實的自己。人們會不自覺的去美化營造自己的「人設」,從而漸漸忘記了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模樣。

在某期《奇葩大會》上,蔣方舟分享了自己去克服討好型人格的經歷。

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如果你放棄了自己的個性和價值,去打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那麼你吸引來的人也並不是你真正欣賞的人。因為真正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故作謙卑和討喜的樣子。」

愧疚是最大的負能量,而任性是被低估的美德。松子去世前在牆上寫滿了一句話,「生而為人,對不起」。

可來這一場,最後什麼都會失去,連自己都沒愛過的你,最對不起的還是自己吧。

C O N T R I B U T O R S

責編:Neil

撰文、執行:本本

(文中部分圖片取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戀愛時,很缺乏安全感的星座,分開一秒,就會胡思亂想
    主筆:老妖 有的人對自己非常自信,即便是另一半和其他異性交往甚密,也能保持內心的信任感;而有的人卻很缺乏安全感,和戀人分開一秒鐘,就會腦補出許多的故事。,給予對方幫助。
  • 孩子太在意他人想法,陷入「鏡中我效應」,父母該幫娃打破困局
    1、想引起父母的關注會在意他人想法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自信,但是也都比較沒有安全感,喜歡通過外人的感知來了解自己的外在形象。如何決出勝負主要是通過外人的評價,比如孩子覺得自己很漂亮,但是外人說另一個孩子更漂亮,她就會出現嫉妒心理,從而更加地打板自己。3、不能接受環境的變化也有的孩子是無法接受外界環境的變化,就比如天之驕子忽然失去了光環,本來備受關注的孩子漸漸地不受到關注,會引起孩子的不適。
  • 孩子缺乏安全感,是因為什麼?
    2、過渡黏人,總要人陪伴 孩子黏人是他們追求安全感的一種途徑,因為他們無法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抗衡陌生現實世界帶給自己的焦慮感。 孩子睡覺時喜歡牽著媽媽的手,或者摟著媽媽的胳膊,抱著自己喜歡的毛絨玩具,這些小動作其實已經表明孩子缺乏安全感。
  • 47.5%受訪者感覺自己愛討好別人 不會拒絕他人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7.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愛討好別人,70.8%的受訪者覺得「討好型心理」會給人帶來困擾。要避免孩子形成「討好型心理」,64.6%的受訪者認為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避免對孩子求全責備。
  • 「一致性溝通」智者如何煉成?會說話又不憋屈自己是如何做到的?
    各位朋友,我們前面已經分享過了薩提亞女士對人類溝通互動姿態的四種,分別是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今天我們來了解「一致性溝通」——又稱為「表裡一致型」,在此我再次強調一點,我也傾向於把這些作為人格分型。
  • 如何追求天蠍座 如何給天蠍座安全感
    如何追求天蠍座 單身的天蠍座其實很容易給別人機會,相比於其他星座沒有那麼難追。但是天蠍是生性敏感且多疑的,所以她們注重安全感。在沒有戀愛之前,天蠍都是能保持理智的,只要讓他察覺你不合適,那他們就會當斷即斷。
  • 孩子挨批後的兩種表現,多是討好型人格,根源出在教育方式
    2、包攬錯誤 當孩子犯錯時,有的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是一頓批評,有的娃可能會反駁,為自己辯解,這屬於正常的表現,可要是原因並不是出在自己身上,他們還要不停地道歉,說明內心缺乏自信,害怕被否定,不停攬錯只是為了掐滅父母的怒火,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孩子便會養成討好型人格。
  • 如何給寶寶最初的安全感?
    這裡是一個80後奶爸的育兒手記之如何為寶寶建立最初的安全感。小十一出生第十天,十一媽媽的日記是這樣寫的:「這只是一個不哭不鬧的孩子,特別乖」。原因在於她做了一個分析,有幾點: 第一,十一爸爸媽媽的生物遺傳基因好身體健康,為十一的身體健康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 討好別人是傻子的工作取悅自己才是生活的重心
    以前,我一直想得到別人的認可,想盡辦法討好別人,想盡辦法像別人一樣生活。最後你會發現與其去討好別人,不如珍惜自己,討好自己。遵從內心的指引,遵從內心去遇見真實的自己。正如一位智者所說:「真正的幸福來自內心的滿足。」與其討好別人,不如討好自己。人的一生,就是為自己而活。
  • 如何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
    如何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可是在這個世界上,人並不是孤立存在的,人天生是一種社會存在物,人們要進行各種交往,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依賴,雖然你可能並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但是我們需要學會尊重和關心別人,努力幫助對方能夠成長並且去儘可能地發展自己。
  • 月亮落入第一宮至第六宮,我們如何尋找心靈慰藉和安全感?
    月亮代表著母親,所以月亮在的領域會讓我們有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月亮在第一宮人們的個人情緒和情感反應會被放大,他們會非常的敏感、具有包容性同時展現出一種童真。月亮第一宮會為了適應環境改變自己,會習慣性的適應他人好像自己的人生是建立在他人對自己的要求上。他們對於他人發出的信息非常敏感,但是會過度解讀別人的意思。而且他們非常的情緒化無法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
  • 百般討好同事,卻始終無法融入其中,4個步驟,教你自然融入團隊
    剛進公司的時候,小學妹什麼都不懂,工作經常需要同事帶,可是同事根本不上心,總是自顧自的,為了能快速上手工作學習到更多東西,小學妹開始想盡各種辦法討好大家。雖然自己的工資不高,但是每天上班的時候都會帶一些零食,分給大家,在工作中,同事有需要幫忙的,也總是隨叫隨到,經常為了幫助大家,獨自一個人加班到很晚,可就是這樣討好同事,也沒能融入其中。
  • 沒有安全感的人會恐慌,安全感是什麼鬼?你有安全感嗎
    安全感是人類的一種最基礎的心理需求.一種讓我們克服生活中所有困難的底氣,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擁有這種底氣,一種最終與我們周圍及這個世界和平共處的勇氣.人們是如何尋找安全感的呢?有的人不斷整容,讓自己美豔到回頭率百分之百;有的人找個老公;有的人瘋狂擴張生意領,以求在這個領域站得更穩;有的人學十種技能;有的人備考一百種證書,始終讓人覺得多了些焦慮,缺了些沉穩和自信,無法相信自己在面對各種情況時能夠處理好,並沒有從內心深處獲得了真正的安全感.
  • 與其討好男人,不如讓他有「危機感」
    但是你明明已經動心了,還要騙自己假裝沒動心。即使你對他還是動心,也還要說自己曾經動心過。就是想保護自己那僅有的自尊心,不想承認自己動心了。但這麼做也很簡單,就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嘴硬不承認自己心動了,那也於事無補。女人在心動的時候,不要害怕受傷。要勇敢地承認自己的確心動了。動心了也不要假裝沒有動心,否則只會讓你失去機會。
  • 真正的情商高,是不動聲色地讓人舒服,而不是牽強附會地討好
    01、真正的情商高,說到底,對自己情緒具有把控感。 情商,簡單的來講,也可以解釋為處理情緒的能力,或者說駕馭情緒的能力。而任何一種情緒,不管是積極地,還是消極的,過猶不及。所以說,情商的高低關鍵在一個度上。俗話說,樂極生悲,也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 這樣的男生能給你足夠的安全感,你身邊有的話就趕緊的抓住吧!
    很多人都說,女孩子的安全感應該是來自於自己本身每一天都在變好的皮膚體重計上,你想要保持住的那個體重,還有銀行卡裡每天增長的數字,和電量總是滿格的手機。我承認每一個人真正的安全感都是大多來源於自我給予,可是在戀愛中卻是個例外,這部分自我給予的安全感只是佔據其中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的安全感只有戀人才能給到自己。有一個朋友最近跟男朋友分手了,原因就是在這一段感情裡她一點安全感都沒有,感覺到在他需要的時候,她總是以各種的理由去拒絕,都不會陪在她的身邊。
  • 叮咚~您有一份公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問卷請查收~
    「公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您的滿意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平安漳浦期待您的肯定漳浦鄉親:2020年公眾安全感滿意度電話調查拉開序幕啦!當您接到0596、0591開頭的固定電話調查時,請您給予支持,為平安漳浦建設助力!
  • 鄭爽發文「袒露心聲」:放不下,談戀愛沒安全感,還罵自己是「神經病」
    此事之後,鄭爽也發文說自己就是這個樣子。大家喜歡或者不喜歡她都是這個樣子。在娛樂圈像鄭爽這麼率直的妹子已經很少見了!相信這也是很多粉絲喜歡她的原因。昨天,鄭爽在自己的雪糕群裡發布了一篇長文。說自己最近很迷茫,覺得自己不是神經病就是精神病,還說談戀愛又覺得沒有安全感。結婚沒對象,離婚沒對象。還說自己說放下又放不下,想正常又覺得沒意思。
  • 星盤解析分享:無法按自己的意願生活該怎麼解決?
    另一半告訴她該做什麼要怎麼做,她照做就好,有時候由於她的不善言辭也經常遭到另一半的冷嘲熱諷,這讓她非常尷尬。十多年來,他們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放十幾天假,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也很少帶孩子出去玩。他們夫妻之間除了工作上的事情,也很少溝通,她說他們之間沒什麼可說的。她有想過自己做點兒什麼,但是很快又打消了念頭,覺得自己可能什麼也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