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挨批後的兩種表現,多是討好型人格,根源出在教育方式

2020-11-30 騰訊網

文|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插畫: Juice

張女士的兒子浩浩每次犯錯或者和周圍人鬧矛盾時,無論自己有沒有錯,都會不停地認錯道歉,張女士覺得自家孩子乖巧懂事,殊不知,這種「懂事」的背後承受著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從心理學上來看,孩子受批評後有這兩種表現,可能正在養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被罵後的兩種反應,可能是討好型人格

1、默默承受

如果面對父母的責罵,孩子不哭不鬧、悶不吭聲,可能是心裡受了傷,他們不去爭辯,只是想封閉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父母置之不理,任由其發展下去,他們會性格自卑、冷漠,長大後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的情感關係,嚴重影響到人際和婚姻。

2、包攬錯誤

當孩子犯錯時,有的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是一頓批評,有的娃可能會反駁,為自己辯解,這屬於正常的表現,可要是原因並不是出在自己身上,他們還要不停地道歉,說明內心缺乏自信,害怕被否定,不停攬錯只是為了掐滅父母的怒火,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孩子便會養成討好型人格。

正如浩浩一樣,他的乖巧和懂事讓張女士覺得很欣慰,這是因為浩浩總是能敏感察覺到他人的不對情緒,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都會主動認錯,不懂得狡辯,這種委屈自己、隱忍情緒換來的「乖巧」,會逐漸在孩子心裡生根發芽,讓他們壓抑表達自身的情緒,經常吃啞巴虧,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表現之一。

這類孩子內心缺乏愛和安全感,或許是冷漠或者嚴厲管教的家庭環境長大,他們從小處在一個弱勢的地位,害怕自己被拋棄,只能選擇妥協、放低姿態,表現得「懂事」才能夠被愛。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1、心理敏感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具有敏感的特質,他們會時刻關注周圍人的情緒變化,一旦察覺到對方情緒不對,就會立馬放低姿態,嘗試著去取悅他人。他們總是陷入負面的情緒中,如果長期得不到釋放,很容易憋出心理問題。

2、不懂得拒絕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基本都不擅長拒絕他人的請求,即使內心並不情願,可是他們依舊會答應並去盡力完成,也就大家口中的「老好人」。順從是他們的第一生存法則,因為一旦拒絕別人後,他們內心會產生深深的負罪感,會覺得是自己的錯,並且還會因拒絕跟對方道歉。另外,他們也不敢隨意向他人提要求,生怕麻煩到別人,增加別人的負擔。

3、害怕聽到負面評價

討好型人格內心很自卑,總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他們十分在意周圍人的眼光和評價,害怕聽到負面的評價。

4、缺少主見

這類人格的孩子往往都沒有什麼主見,自己的言行舉止多半是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他們缺少原則和底線,說話做事總是取悅別人為目的,就算是別人誣陷自己,也不願意去辯駁,而是默默承受一切。

父母的幾種教育方式,可能會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其實過得很累,而這種人格的塑造和建立則是源於童年期,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如下兩個問題,孩子可能會養成這種性格。

1、過度給孩子灌輸「善良」的觀念

有的父母總喜歡給孩子灌輸要「寬容」「善良」,而過度的善良只會讓自己委屈難受,因為長期的謙讓和包容會讓孩子逐漸忘記自我,一味地去迎合他人,總是處處考慮別人的感受,而忽視自己。父母需要告訴孩子的是,你的善良一定要帶點鋒芒,否則等於零,別人不僅不會感激你的付出,反而把一切接受地理所應當。

2、採取打擊式教育

生活中,有些父母採用打擊式教育,可是物極必反,當「笨」「沒用」「沒出息」等標籤深深印刻在孩子心中時,他們會覺得自己就是如此,內心會變得敏感脆弱,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當受到指責時,會極度自我懷疑、沮喪,甚至愈發不自信。

相關焦點

  • 陳建斌帶你體驗「皇室」課後教育:孩子過分聽話需警惕討好型人格
    而7歲的徐敬凱則是王恩澤的反例,他雖有爸爸媽媽時時刻刻陪伴,但性格上明顯要內斂壓抑,甚至能看出一點點自卑,剛進入小課桌時不愛出聲,一直在寫作業,別的孩子想去玩,他在寫卷子,吃完飯大家都休息了,他還在寫卷子,不是有多愛學習,而是他的任務超標準的多。
  • 楊冪親自告訴你被「物化」和「討好型人格」有多慘!
    02物化女性這部劇上線之後,網絡上鋪天蓋地而來的是以「物化女性」、「討好型人格」為主題的討論。這不僅是導演趙薇在她的微博上的介紹,更是這個短片中所有細節的呈現。的確這個世代對女性的物化,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甚至很多女性也對此樂此不疲。
  • 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有4種錯誤的心理邏輯
    姜文就去洗衣服了……後來他出名後,給母親買了房,母親也不願意去住。姜文似乎不論怎麼討好母親,母親都不會認可他,不會為他開心。在他看來,「跟媽媽的關係」是他人生中最失敗的一件事。02「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討好型人格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並不是每個自卑的孩子都可以被命運眷顧,成就一生,同樣是幼年時被父母情感忽視,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人公松子的一生,卻滿是悲慘。
  •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相信不少的家長有這樣的煩惱:自己家裡的孩子常閉門不出,自閉,不敢與別人打交道,有社交恐懼症,迴避社交!1、社恐的本質是什麼?不少孩子由於外貌、長相、身高、成績等跟別人有差距,就從心底裡瞧不上自己。對自己要求太高 認為自己還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底氣標準,怕露怯!或許有些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沒有關注孩子身心靈的成長,沒有從家庭環境或者學習環境中得到很好的指引和鍛鍊,導致孩子潛意識裡是缺愛的,是低自我價值的。
  • 不完美的她:同樣受到父母心理暴力的你,有沒有變成討好型人格?
    自從《不完美的她》開播,「討好型人格」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的一個話題,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不太了解討好型人格的幾大特徵,下面讓我們一起近距離了解下,同樣受到父母心理暴力的你,有沒有變成討好型人格?媽媽離婚獨自帶著她生活,遇到了現在的男友,本以為男友會把蓮生視為己出般的疼愛,沒想到卻是對蓮生的折磨,母親一味的忍讓和對蓮生的忽視,讓蓮生逐漸的變成討好型人格。蓮生渴望得到母愛,用自己攢的零花錢,買了媽媽愛吃的零食,帶媽媽去遊樂園玩,送給媽媽自己製作的海螺手鍊,到頭來只換來媽媽冷冰冰的一句:「回家吧,蓮生。」
  • 拒絕順從型人格,教育女兒遠離家暴
    她媽媽的一生都在被丈夫家暴,可是卻還是選擇繼續這所謂的婚姻,而小梅因為長期受到這種家庭以及媽媽的影響,也變成了這種順從型人格,在面對暴力的時候不懂反抗,只會去感嘆自己的遇人不淑,可見家暴對孩子的影響之大。一、 家暴的實質上反映出什麼問題?
  • 人類人格大賞之病態人格篇:表演型人格,特性及其日常表現
    表演型人格障礙, 又被稱為尋求注意型人格,特徵為情緒外露,表情豐富,喜怒哀樂皆形於色,嬌柔做作,易發脾氣,喜歡別人同情和憐憫,情緒多變且易受暗示。以自我為中心,好交際和自我表現。對別人要求多,不大考慮別人的利益。思維膚淺,不習慣於邏輯思維,顯得天真幼稚。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認為表演型人格障礙是心理幼稚型人格障礙。
  • 趣味測試:選出你覺得最迷人的眼睛,測出你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 趣味測試:選出你覺得最迷人的眼睛,測出你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怎麼學會拒絕別人?從用這個句式開始,親測有效
    這在心理學上叫討好型人格,就是常說的老好人。有一句話對我影響深遠:在照顧他人的情緒之前,先照顧自己的情緒,你不是在蓄意傷害他人,你只是在保護自己。你都不知道如何愛自己,別人又如何來愛你。 長期以往,假如我們沒能意識到討好所帶來的代價,就無法從這個怪圈裡面走出來,只會活得越來越辛苦。
  • 陷入「討好模式」,該如何給予自己安全感
    你是否總是難以拒絕別人的請求,哪怕拒絕後心裡還十分愧疚? 你是否在與人交談時總是再三斟酌,非常害怕說錯話? 你是否經常被人評價說「你人真好」? 恭喜你,你是「討好型人格」。
  • 《海爾兄弟宇宙大冒險》幫助孩子建立探究型人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聽見一些家長苦惱的聲音:「為什麼孩子總是缺乏聯想能力?」「為什麼孩子總是學什麼忘什麼?」看似都是一些孤立的問題,但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些問題釋放出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孩子沒有建立起良好的探究型人格。
  • 孩子人格可細分為「九型人格」,育兒方式要隨之變化,試試這樣做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特點,同時,也有自己的人格傾向,孩子也是如此。對於家長們來說,了解並判斷孩子的人格特點和類型,是很有必要的。老話也說對症下藥。但是要注意一點,那就是人格不能用單純的好壞來區分,關鍵還是看家長的教育。
  • 認識你的戀愛人格——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
    可以試著從定位男朋友的戀愛人格入手。戀愛人格,起源於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提出的依戀理論,是為了研究嬰兒離開父母后所產生的分離焦慮。之後,一些心理學家發現,這種依戀行為的影響會延續到人們成年,主要凸顯在親密關係上,由此衍生出三種不同的戀愛人格:安全型依戀人格(secure attachment),焦慮型依戀人格(anxious preoccupied)和迴避型依戀人格(avoidant attachment)。
  • 廣東女子分手後被前男友潑硫酸,極端型人格有多可怕?
    知名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老師在節目中說過,不太正常的人格有十多種,有兩類屬於極端型人格的,一是邊緣性人格,這種人格的特點是人好的時候特別好,但急起來特別急,在一個界限兩邊跨來跨去。還有一種就是被動攻擊人格,特別是比較壓抑,表面上擺笑臉,但卻懷恨在心,外在表現與內心不一致的特點。
  • 《習慣逃避》:如何拯救你的迴避型人格?
    這不僅是一本幫助「迴避型人格」群體建立自信的手冊,也可以讓每個人獲得一些心理上的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本書試讀 第一章別做那隻逃避的鴕鳥你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1.你明明覺得別人說得不對,但是你害怕提出反對意見後,別人會不高興,甚至會攻擊你。為了避免與別人發生衝突,你整天迎合、討好別人,唯恐別人不高興或對你有意見。這樣的你活得好卑微!私下裡你會問自己:還要不要繼續這樣活下去?為什麼自己是這樣一個人?你一次又一次地告訴自己:不能再這麼卑微、怯懦地活下去。但是,第二天你又繼續以之前的卑微方式生活。
  • 談六歲之前孩子的人格教育
    六歲之前孩子的人格教育,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同情心、同理心,教孩子遵守遊戲規則,學會自製,學會分享。 六歲之前,對孩子進行人格教育,早嗎? 一點兒都不早。 回答早的父母,通常沒有意識到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 扭曲人格形成,禍害孩子一生,父母難辭其咎
    良好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根植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鄰居家的孩子帥帥,總是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孩子出現之類的性格問題,幾乎都是來自於家庭的過度溺愛,現在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多一些愛也無可厚非,但是沒有原則的愛只會讓孩子養成任性驕縱的壞毛病,時間長了甚至還會發展成自戀型人格障礙,變得極度的自私自利。
  • 當心,夫妻經常冷戰,易讓孩子形成偏執型人格,3點破解之道
    因為對於孩子來講,他想獲得心理安全感,要麼用懦弱來逃避現實,要麼用攻擊性行為妄圖獲得勝利。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更不利於學校和家庭教育。二、杜絕冷戰不讓孩子效仿——夫妻冷戰持續時間越長,越容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性格的執拗,繼而效仿。
  • 心理學小知識:維尼亞尼四型人格,看看你是哪一型
    著名的心理治療大師維尼亞尼·薩提亞把人的生存姿態分成了四種,分別為指責型、討好型、超理智型和打岔型。討好型討好者喜歡順從、幫助別人,把別人的麻煩看得比自己的事情還要重要。他們情願承擔各種責任,只要別人覺得好就萬事都好。
  • 都被看作天才,為什麼小謝爾頓如此開心,而蔣方舟是討好型性格?
    好在《生活大爆炸》又有了衍生劇《小謝爾頓》,從中我們可以窺見一個天才兒童的成長之路,而小謝爾頓父母的教育方法,更值得中國大部分家長學習和反思。長大後的謝爾頓遠離家人,又只適合有絲分裂(沒遇到艾米之前),和幾位好友的友情是他感情生活中的重要內容,沒有謝爾頓九歲時主動踏出結交朋友的一步,恐怕長大後的謝爾頓是不會和朋友相處的。接著,我們看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