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

2020-11-25 馨香智慧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

相信不少的家長有這樣的煩惱:自己家裡的孩子常閉門不出,自閉,不敢與別人打交道,有社交恐懼症,迴避社交!

1、社恐的本質是什麼?

陳果老師說:是因為太在乎結果了,太在乎自己身處的環境,人,事,物對自己的印象。太想要個好結果,所以焦慮、多愁善感。不少孩子由於外貌、長相、身高、成績等跟別人有差距,就從心底裡瞧不上自己。對自己要求太高 認為自己還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底氣標準,怕露怯!

或許有些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沒有關注孩子身心靈的成長,沒有從家庭環境或者學習環境中得到很好的指引和鍛鍊,導致孩子潛意識裡是缺愛的,是低自我價值的。

2、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高敏感帶來的高壓力?

作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高敏感帶來的高壓力?

當孩子遇到困境,負面情緒如自身消化不了,能量一直無法提高。

1、學會去傾聽,而不是指責和謾罵。放低姿態,跟孩子和平共處,照顧孩子敏感、脆弱的神經,幫助孩子找到最舒適的狀態。

2、幫助孩子接納自己、擁抱自己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有任何困惑、煩惱可以隨時跟我交流、溝通,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孩子挨批後的兩種表現,多是討好型人格,根源出在教育方式
    ,都會不停地認錯道歉,張女士覺得自家孩子乖巧懂事,殊不知,這種「懂事」的背後承受著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從心理學上來看,孩子受批評後有這兩種表現,可能正在養成討好型人格。,都會主動認錯,不懂得狡辯,這種委屈自己、隱忍情緒換來的「乖巧」,會逐漸在孩子心裡生根發芽,讓他們壓抑表達自身的情緒,經常吃啞巴虧,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表現之一。
  • 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有4種錯誤的心理邏輯
    姜文似乎不論怎麼討好母親,母親都不會認可他,不會為他開心。在他看來,「跟媽媽的關係」是他人生中最失敗的一件事。02「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討好型人格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並不是每個自卑的孩子都可以被命運眷顧,成就一生,同樣是幼年時被父母情感忽視,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人公松子的一生,卻滿是悲慘。
  • 陳建斌帶你體驗「皇室」課後教育:孩子過分聽話需警惕討好型人格
    而7歲的徐敬凱則是王恩澤的反例,他雖有爸爸媽媽時時刻刻陪伴,但性格上明顯要內斂壓抑,甚至能看出一點點自卑,剛進入小課桌時不愛出聲,一直在寫作業,別的孩子想去玩,他在寫卷子,吃完飯大家都休息了,他還在寫卷子,不是有多愛學習,而是他的任務超標準的多。
  • 「高敏感型人格」的心理學解釋
    高敏感型人格清單 2. 高敏感型人格的心理學解釋 3. 高敏感型人格如何揚長避短 高敏感型人格清單 你是高敏感型人格嗎?如果不太確定,先對照下面這份清單自我檢測一下。 1、有著超乎於常人的想法、疑問和很多情緒。
  • 社交恐懼症‖說的是你嗎?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屬於恐懼性神經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焦慮的精神疾病。
  • 楊冪親自告訴你被「物化」和「討好型人格」有多慘!
    02物化女性這部劇上線之後,網絡上鋪天蓋地而來的是以「物化女性」、「討好型人格」為主題的討論。這不僅是導演趙薇在她的微博上的介紹,更是這個短片中所有細節的呈現。的確這個世代對女性的物化,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甚至很多女性也對此樂此不疲。
  • 不完美的她:同樣受到父母心理暴力的你,有沒有變成討好型人格?
    自從《不完美的她》開播,「討好型人格」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的一個話題,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不太了解討好型人格的幾大特徵,下面讓我們一起近距離了解下,同樣受到父母心理暴力的你,有沒有變成討好型人格?媽媽離婚獨自帶著她生活,遇到了現在的男友,本以為男友會把蓮生視為己出般的疼愛,沒想到卻是對蓮生的折磨,母親一味的忍讓和對蓮生的忽視,讓蓮生逐漸的變成討好型人格。蓮生渴望得到母愛,用自己攢的零花錢,買了媽媽愛吃的零食,帶媽媽去遊樂園玩,送給媽媽自己製作的海螺手鍊,到頭來只換來媽媽冷冰冰的一句:「回家吧,蓮生。」
  • 八成孩子有社交恐懼症,學會正常交朋友,媽媽的引導起重要作用
    之前有消息說,有心理學家對某校孩子進行調查後發現,有八成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症,不知道怎么正常交朋友。要知道,孩子成年以後的人際交往情況,往往在幼時就奠定了基礎。所以,與人交往的能力要從幼年時期,就開始準備了。
  • 研究表明:對什麼事都很敏感的人,智商也更高
    經研究發現,人群中每5人就會有1個人高度敏感。什麼叫高敏感呢?指的是個體對外界的微弱刺激,無論是正面或負面,都極易產生明顯情緒反應的人格特徵。 就像內向型會在公眾場合表現得相當安靜;反應過激型,會因一些小事產生巨大的情緒波動,如憤怒、怒吼等;容易焦慮型,因不被理解壓抑自我,變得自我認同低下,極易變為討好型人格。 高敏感型人格 研究表明,30%的高度敏感型人群,在社交中表現得很活躍。
  • 《自然社交讓情緒不再敏感》:最高級的人際關係,是有邊界的利己
    這些社交敏感者多半是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他們往往表現出比較沉鬱,處事膽小謹慎,對人對事比較敏感,有嚴重的羞怯心理,常常表現為害羞和膽怯。  那麼,社交敏感者怎樣才能改變現狀,擁有良好的社交關係呢?  作者陌川在這本《自然社交,讓情緒不再敏感》裡,根據近百起實際案例和大量的用戶調研,深入研究社交敏感者在原生家庭、人際、社交、職場中主要難點及敏感成因,通過案例分享改善方法,幫大家弄明白為何自己總是「過分敏感」。
  • 1分鐘看出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
    那麼,你是社交恐懼症患者嗎?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往下繼續看,跟長風一起測測吧。 1.回家路上看到交情一般的朋友,你會? 自來熟型——5 禮貌話少型——4 沉默安靜型——6 4. 你更喜歡的朋友聚會活動是?
  • 陷入「討好模式」,該如何給予自己安全感
    這類害怕製造矛盾、總是讓自己陷入「討好模式」的討好型人格,便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長此以往,在這樣家庭裡長大的孩子通常十分敏感、自卑,對家庭很少有依賴,更多是畏懼。「最好不要得罪別人」——討好型家庭 還有的家庭,父母本身就是脆弱敏感的討好型人格,他們就常把好的東西、好的機會轉讓給別人,也從不拒絕別人的要求,孩子最初感知到的便是此般「與世無爭」的社交模式,自然而然的開始模仿,變成了一種「繼承」。
  • 自卑、敏感、不敢說話……社交恐懼症的絕望你了解多少?
    如今在網絡上,一旦將社交恐懼症的話題聊起來,會發現好像大家都一樣有,幾乎到了「人人社恐」的年代。 前段時間一場疫情造成人們很長時間內必須宅在家閉門不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憋壞了。 而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只感到舒服:終於不用出門各種社交了。
  • 討好型人格怎麼學會拒絕別人?從用這個句式開始,親測有效
    這在心理學上叫討好型人格,就是常說的老好人。有一句話對我影響深遠:在照顧他人的情緒之前,先照顧自己的情緒,你不是在蓄意傷害他人,你只是在保護自己。你都不知道如何愛自己,別人又如何來愛你。 長期以往,假如我們沒能意識到討好所帶來的代價,就無法從這個怪圈裡面走出來,只會活得越來越辛苦。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文|小梅媽媽 前幾天路過一個遊樂場,看見一個寶媽在訓斥自己的孩子,孩子站在角落裡,低著頭,而他的媽媽則在一旁喋喋不休。「你說你,怎麼回事,人家小朋友都湊在一起玩,你怎麼就不能跟別人一起玩,自己一個人待著有意思嗎。」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恐懼症的原因二、家庭因素恐懼症多發生在迴避性人格障礙者身上,這種人格障礙表現為缺乏自信,敏感。專家對人恐懼症的病理心理治療效果分析,提示該類病人大多數具有孤僻、內向、自尊、羞怯性格特徵。三、突出密集型突出型比如在一棵樹的樹幹上,爬滿了同一種類的某種昆蟲(瓢蟲、甲蟲、蜘蛛什麼的),它們可能還會互相層疊著,非常擁擠。恐懼症有哪些1.社交恐懼症不僅害怕與陌生說話陌生人,連已經認識的人也一樣。總是想方設法找藉口,拒絕參加種類聚會。平時極少與人閒聊和攀談,甚至不願主動與人通電話。
  • 【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能治好嗎_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 - 太平洋...
    2018-06-14 快樂寶貝養成 少不了社交能力 家裡的小寶寶如果比較內向,在陌生的環境中會表現出膽怯,不願意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家長也會認為這只是因為寶寶年齡還小,等年齡大了自然就會好了。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利於...
  • 心靈療愈|愛因斯坦一樣有著脆弱的高敏感?3招帶你走出心理困局
    高敏感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談及內向,也許你曾被別人這樣勸過:你怎麼那麼玻璃心啊?你太敏感了!能不能不要這麼傷春悲秋啊?別那麼不合群啊?你怎麼那麼不愛說話,要大方健談一點。丹麥心理治療師,奧胡斯大學神學碩士伊爾斯.桑德在她的著作《高敏感是種天賦》中把人格分為高度敏感型和高度復原力型兩種。她認為高敏感型人格並不局限於人們認知的內向、害羞、焦慮、抑制性等特質,還囊括了一下幾個方面的特質:一.
  • 趣味測試:選出你覺得最迷人的眼睛,測出你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 趣味測試:選出你覺得最迷人的眼睛,測出你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 高度敏感的人格特質 · 它也許是你最佳的內在驅動力
    多年後,F了解到他是一個具備高度敏感性人格的人(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擁有這種特質的人對喧譁的環境,明亮的燈光和他人的情緒都很敏感。然而,心理學上存在這樣一個術語,並不代表它一定就是個「問題」。據調查,HSP人群佔世界人口總數的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