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孩子有社交恐懼症,學會正常交朋友,媽媽的引導起重要作用

2020-11-29 騰訊網

之前有消息說,有心理學家對某校孩子進行調查後發現,有八成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症,不知道怎么正常交朋友。要知道,孩子成年以後的人際交往情況,往往在幼時就奠定了基礎。所以,與人交往的能力要從幼年時期,就開始準備了。

孩子患上社交恐懼症一般有兩個原因,一種是上天的「賜予」,另一個後天的環境。上帝的決定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後天的環境。

家庭氛圍緊張。如果父母或者其他家人經常吵架,孩子就會慢慢封閉自己,不願意主動和別人交流。

父母的溺愛。家長對孩子過度地愛和保護,也容易影響孩子。比如,有的家長怕孩子被陌生人拐騙,不讓孩子和陌生人說話,這樣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就會開始害怕和別人交往。

家長做好這三點,可以有效防止孩子患上社交恐懼症

1.讓孩子多出去,接觸新鮮事物

「圈養」不如「散養」。有科學家做過調查,越是被家長保護寵愛的孩子,在出門遇到外人的時候,就越會抗拒,性格內向,喜歡躲在媽媽身後,不主動跟外人打招呼。但是如果經常和家長出去玩,或者生活在一大家子裡面的孩子,當他們遇到鄰居親友的時候,往往不會怯場,和別人交談起來也更加自如。所以多帶孩子出門玩耍,是有利於加強孩子的社交能力的。

2.經常讚美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

「中國式家長」有一個通病,就是很少會讚美孩子,因為他們總覺得讚美孩子會讓他們驕傲自大。因此家長們慣用的,就是「潑冷水」,即是通過打擊孩子的方法讓孩子不斷進步。但殊不知,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表達,這樣的「鼓勵」方式很容易傷害到他們脆弱的內心,使他們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所以家長要習慣於讚美孩子,當孩子做對了,或者主動做了一些事情,我們要多用讚美的語言鼓勵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更加自信。

3.多讓小朋友到家裡來,幫助孩子多交朋友

孩子跟父母在一起待久了,就會不自覺地依賴父母,更不願意主動交朋友。

所以家長們需要多給孩子創造機會,幫助孩子多和同齡人交流,尤其是一些性格比較內斂的孩子,更應該多交一些樂觀開朗的朋友。

怎麼幫助孩子交朋友?

1.讓孩子學會分享

我的侄子在剛進幼兒園的時候,總是自己獨佔一個玩具,結果後面就沒人願意和他玩了。後來,我給他買了一套積木帶到幼兒園,讓他和小朋友一起搭,於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圍了過來,和他一起搭城堡,學校,餐廳……小侄子也感受到了分享的樂趣,也因此結交到了很多朋友。

孩子們天生是不會分享的,所以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家長們的不斷引導。有的家長怕孩子吃虧,恨不得把所有東西都給自己家孩子用,這樣孩子學不會分享,也就交不到朋友。

在《陪孩子走過3-6歲敏感期》中,作者提到,孩子的幼年期,心態往往非常敏感,所以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如果孩子能夠順利度過,那他將來可以從容地與他人為友;但如果沒能度過,那他將來的交友會形成阻礙,所以需要父母的輔助。

2.教孩子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可以從家庭的小事開始,比如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對上班疲憊的父母,主動說聲辛苦了,老人休息時,不打擾就是最好的教養。

在家裡養成的習慣,也就能對他人形成共情。比如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幫年紀大的人拎東西,對待服務人員要說「謝謝」。不知不覺間,孩子就會變得性格開朗,品性善良。

社交能力是孩子必須掌握的技能,如果孩子出現了輕微的社交恐懼,作為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走出社交恐懼。只有從小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孩子才能在未來的生活工作中更加順利。

相關焦點

  • 孩子在學校裡不敢表現?其實是出現了「焦點效應」,父母要引導
    趙先生去學校開家長會,班主任說他的孩子有點內向,平時叫起來回答問題,都扭扭捏捏的。而且在學校裡朋友也不多,班主任經常想辦法搞一些小組活動,以增加小趙的社交機會,但他卻總是當一個小透明,在小組裡不聲不響的。班主任擔心他有社交恐懼症,就特地和趙先生說了這件事情。聽到班主任的話後,趙先生也擔憂不已。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發現,孩子在家人面前活蹦亂跳無法無天,一遇到生人就變得啞口無言安安靜靜的,一去到新的場合,就會緊張和局促不安,具體表現就是看起來很木訥,呆呆的。 大多數父母遇到孩子「怕生」的情況,就會認為孩子是太呆了,其實這很有可能是「兒童社交恐懼症」,想要改善孩子的人際交往,父母就要重視這個問題。
  • 社交恐懼症‖說的是你嗎?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屬於恐懼性神經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焦慮的精神疾病。
  •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相信不少的家長有這樣的煩惱:自己家裡的孩子常閉門不出,自閉,不敢與別人打交道,有社交恐懼症,迴避社交!1、社恐的本質是什麼?不少孩子由於外貌、長相、身高、成績等跟別人有差距,就從心底裡瞧不上自己。對自己要求太高 認為自己還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底氣標準,怕露怯!或許有些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沒有關注孩子身心靈的成長,沒有從家庭環境或者學習環境中得到很好的指引和鍛鍊,導致孩子潛意識裡是缺愛的,是低自我價值的。
  • 2019年兒童社交圖鑑:5個方法提升孩子人際交往能力
    如果我們總是替孩子去交朋友,那麼孩子永遠無法學會如何和人直接交往。 之前看過一個匪夷所思的新聞,一位媽媽一直以來就特別包辦兒子的生活,甚至連兒子相親她都要陪著去。 不僅如此,她還要不斷評價對方姑娘,卻不給雙方一點點單獨相處的時光。
  • 1分鐘看出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
    那麼,你是社交恐懼症患者嗎?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往下繼續看,跟長風一起測測吧。 1.回家路上看到交情一般的朋友,你會?幾乎沒有社交恐懼 你是一個較為善於交際的人,幾乎沒有社交恐懼症。你的外在表現樂觀大方,友善而有禮貌,總能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你的情商很高,懂得用不同的方式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你鮮少會有脾氣暴躁的時候,情緒掌控得當,讓與你相處的人都感到舒服自在。
  • 社交互動對減輕壓力起重要作用
    科技日報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發表的一項人類進化研究發現,有社交夥伴在場的情況下,野生黑猩猩的應激激素水平會下降。這意味著,社交關係的好處並不僅僅體現在激烈的應激時刻,在有壓力和無壓力的環境下,應激激素水平都會因之下降。物理和心理應激會干擾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
  • 社交恐懼症讓生活停滯不前?正確認識這5點很重要!幫你擺脫社交障礙
    審閱者: 楊雪嶺(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社交恐懼症真的只是非常害羞的另一種說法嗎? 許多人都有些害羞,但社交焦慮症(也稱為社交恐懼症)患者在簡單的社交場景中也會備受焦慮困擾。
  • 《地球上的星星》: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
    為了孩子犧牲了事業,每天費很大的勁才能讓他學習,成日就伊桑、伊桑的……」這是伊桑的媽媽在得知學校要勸退伊桑時的哭訴,表面來看,媽媽是在為伊桑被勸退而傷心,但從更深層次來看,媽媽是在為自己的付出與收穫沒成正比而感到憤怒。
  • 社交恐懼症測試
    記分方法:   每個問題有四個答案可以選擇,他們分別代表:1、從不或很少如此;  2、有時如此;  3、經常如此;  4、總是如此。  根據你的情況在下表中圈出相應的答案,此數字也是你每題所得的分數。將分數累加,便是你的最後得分了。
  • 專家教你5招克服社交恐懼症
    重慶九五醫院賈曉強教授表示: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說明患上了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會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下面教大家5招克服社交恐懼症:1、當你感到十分害羞時,不妨進行深呼吸,慢慢調節呼吸節奏,幫助緩解緊張情緒,提高自信心。2、學會正視他人眼睛。對社交感到恐懼的人,常常因為自卑、恐懼、緊張等心理因素影響而逃避別人視線,不敢與他人進行交流。
  • 寶寶不願做「伏地魔」,三個月還一趴就哭,寶媽學會引導很重要
    寶寶不做「伏地魔」一趴哭,引起婆媳大戰婷婷的寶寶都快四個月了,但還不會自己抬頭,她心理比較著急,擔心寶寶會有發育遲緩的問題,影響到以後的發育。跟寶寶剛3歲的堂姐聊起這件事,她給出的建議是:不要長時間的抱著孩子,有機會讓他多趴著,這樣有助於肌肉的鍛鍊。婷婷認為很有道理,就開始嘗試讓寶寶趴在床上適應。
  • 幼兒園裡的6大社交困境,是我們可以幫孩子一起度過的~
    社交困境是孩子上了幼兒園後經常出現的情景,我也總是深夜收到很多求助,能幫上忙的我都有盡力。▼也會把一些很好的教養錦囊和引導知識點放在我的視頻號(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比如這個同心圓理論就有朋友解答出了不僅僅適合孩子,成人也可以用。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要克服密集恐懼症,最重要的是克服自己內心,很多時候這樣都是需要自己幫助自己,才能克服密集恐懼症的!人為什麼會有密集物體恐懼症恐懼症的原因一、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在發病中常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車禍就對乘車產生恐懼,可能是在焦慮的背景上恰巧出現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發生急性焦慮而對之發生恐懼並固定下來成為恐怖對象。
  • 1~2歲寶寶愛找夥伴,智慧媽媽注意這三點,對寶寶身心發育很重要
    今天分享的文章主題是怎樣幫助幫助1-2歲的孩子交朋友。有家長可能會說,寶寶這麼小,不就是見誰和誰玩嗎?還需要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交朋友嗎?另外,他們開始喜歡和小朋友玩,當然他們還不知道怎麼玩,大部分時間都是觀察和模仿,這是他們交友的第一步,對發展自我,培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那些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社恐源自醫學範疇的一個詞——「社交恐懼症」,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心理病症,發病率在3%—13%,取一個中間值來算的話,大概有1億中國人正在被」社恐「支配。不過我們社恐星人大多只是存在社交恐懼的情緒或傾向,可能遠沒有到達病理的那個程度。
  • 【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能治好嗎_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 - 太平洋...
    2018-06-14 快樂寶貝養成 少不了社交能力 家裡的小寶寶如果比較內向,在陌生的環境中會表現出膽怯,不願意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家長也會認為這只是因為寶寶年齡還小,等年齡大了自然就會好了。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利於...
  • 孩子性格孤僻,其實真實原因太殘酷,家長別再追問了!
    很多家長都在網上見過不少這樣的新聞,一些孩子因為難以交到朋友而出現各種身心疾病,他們無助的樣子常常讓人感到心碎。爸爸媽媽雖然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但是依舊不能代替朋友在他們成長中的作用。孩子長到一定程度時,不可避免地會面臨交友的問題。
  • 除了填飽肚子,還可以交朋友、應酬客戶……吃夜宵成深圳人新社交方式
    深圳晚報記者張焱焱攝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年輕人吃夜宵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更是因為工作加班「被迫」食用,抑或是他們應酬、聚會的社交方式。通過吃夜宵進行社交,是出於什麼心理?經常晚上吃夜宵,對身體又是否有影響?加班誤餐「不得不」吃夜宵 五成白領受訪者深夜進食夜幕降臨,南山科技園附近不少辦公樓仍是燈火通明。
  • 社交能力的培養,是孩子的必修課,父母告訴孩子,三種益友要深交
    朋友,在每個人的生活裡,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結交朋友,我們一定要加以選擇,交益友,不交損友。但朋友對孩子的成長的影響,不可忽視,孩子結交一個益友與一個損友會有截然相反的兩種結果。作為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交朋友要交益友,有三種人值得深交。一、與樂觀性格的人交朋友。英國作家狄更斯說:樂觀的心態是好生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