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2020-11-29 騰訊網

作為一名社恐十級選手(自封的),我一直堅定的認為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是自助點餐,挽救了無數跟我一樣寧可餓死也不跟店員點餐的人的生命。

哪怕人工點餐區空著,我也會在小哥哥小姐姐殷切的眼神下去自助點餐機上點餐。畢竟對於社恐來說,沒有比和人交流更可怕的事情了。

我有個朋友大米,社恐程度跟我不相上下,她為了避免跟同事搭同一班電梯下樓,常常不惜辛苦走樓梯,18層,她走的無怨無悔。

看過關於一篇關於芬蘭民俗風情的報導後,我們開始喜歡稱自己為「精芬」——精神上的芬蘭人。

據說在芬蘭,人們排隊都會自覺保持兩米的間距;乘公交車時,如果有空位,他們永遠不會坐在別人旁邊;公園裡的椅子也都設置為單人座,而且每把椅子旋轉沿路擺放,確保誰也看不見誰。兩個芬蘭人如果在電梯裡偶遇,也不會開口說話……

芬蘭的公園椅

芬蘭這種極度在意個人空間、內斂寡言的國家,相信對不少社恐er來說是天堂一般的存在。天知道我們這些社恐星人為了躲避社交,產生了多少讓人迷惑的行為和思想啊。

在網絡上跟人稱兄道弟,面基的時候卻又慫的不行。

看見個半生不熟的人,寧願繞1000米的路,也不想跟他正面碰上;

在超市買了水果,怕家門口的水果店老闆看到不開心,鬼鬼祟祟地經過。

超級怕老師點名回答問題,即使這道問題你會。

剛入座旁邊的人就離開了,會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接到不熟的人打來的語音電話,會莫名慌張,「有什麼事不可以打字說嗎?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症狀,那麼大膽承認吧,你可能也是社恐星人。

社恐源自醫學範疇的一個詞——「社交恐懼症」,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心理病症,發病率在3%—13%,取一個中間值來算的話,大概有1億中國人正在被」社恐「支配。不過我們社恐星人大多只是存在社交恐懼的情緒或傾向,可能遠沒有到達病理的那個程度。

一般來說,社恐容易和內向聯繫在一起,但這並不表示社恐=內向。

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內向的人是可以社交但不想或不喜歡,而「社恐er」是很想社交卻不能也不敢。

是的,社恐星人的內心其實有很強的社交渴望。他們渴望去到對其他人來說輕而易舉的社交場合,渴望表達腦海中的無數想法,渴望發出自己的聲音,但他們很怕會得到一個負面的評價,最終選擇了放棄。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就在於,社恐星人常常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他們明知道這種反應有點太過了,卻仍舊沒辦法停下來。

在一項社交活動開始之前,社恐星人常常就已經預演好了最壞發展路線,「我一定會表現得超級緊張,超級糟糕的。」

在活動過程中,他們會覺得所有人都在審視著他,因而表現得十分不自然,面紅耳赤、呼吸急促,不敢多說一句話。

事後會仔細揣摩這次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覺得別人在背後給了他一個很低的評價。他們既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認可,又害怕別人的眼光,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長此以往,他們更加沒有勇氣走進外面的世界了,這也很容易讓人誤解,他們討厭社交。

社恐星人有沒有可能變得不社恐呢?

當然有可能,但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人的社恐程度都不一樣,每個人恐懼的情境可能也不一樣。很多人也想幫助社恐星人,但貿然出手,給社恐星人帶來的可能是傷害。

英國女孩Natasha被確診患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症,一場普通的對話也會令她面紅耳赤呼吸急促,進入大學之後,她努力地保持合群,參加了各種集體活動。

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然而可怕的事情還是來了——她被通知要進行一場300人出席的演講。對普通人來說這都足夠有壓力了,更何況是跟陌生人交談都會呼吸急促的Natasha。

Natasha無數次哀求老師換人,但得到的答覆幾乎都是「你可以的,我相信你!」、「好好準備,總會克服掉緊張的。」、「加油,你會挺過去的,會成功的!

這些安慰人的「客套話」,讓Natasha陷入了絕望,在演講的日子到來的時候,Natasha自殺了。學校並沒有道歉,反而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也是在幫助Natasha走出社交恐懼。

Natasha

人們已經學會了不去勸抑鬱症患者開心一點,卻常常勸社恐er自信一點、勇敢一點,輕鬆一點,你自以為是的建議,其實是種傷害。

當然,Natasha是醫療診斷意義上的社交恐懼症,社恐星人們大多還沒有到達這個程度,但道理是一樣的,社恐並不是一個靠鼓勵或者訓練就可以「克服」的問題,它更像是一種需要被接納和理解的狀態。

我們首先要自己接納自己是個社恐,不擅長社交,但那又怎麼樣呢?

社恐的成因很複雜,可能是遺傳、原生家庭、社會環境改變等原因造成的,這不是我們的錯,我們沒理由批評責備自己。

也不要假想別人會時刻注意自己,會背後取笑我們的言談舉止,事實上,大部分人只關心自己身上發生的事,他們沒時間來關注你。

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溫和的方法來面對讓自己畏懼的情境,比如,視覺想像。

史丹福大學研究證明:當我們想像自己進行某項活動時,所活化的大腦區域跟實際從事該項活動時的大腦反應部位一模一樣,這叫做視覺想像技術

當我們放鬆下來,在腦海裡進行設想:我們走進了某個社交場合,我們口齒伶俐,妙語連珠,我們充滿自信,不慌不忙,別人也聚精會神聽我們講著……我們的大腦也將得到同樣的體驗,這可以幫助我們在實戰中真正減少焦慮。

當然,在現實情況中,我們可能無法做到想像中那般從容,但也無需苛求自己,能做到什麼地步就做到地步吧。

最後,也有一些話想對那些社恐星人的朋友們說。

對社恐星人們最好的幫助,是更加的柔軟的理解。

在他們害怕逃避的時候,不要急著逼他們勇敢面對,也要給他們一些喘息和休息的空間,你們可能覺得這沒什麼,他們可能覺得天都塌了。

他們不參加你的聚會、遇到你的時候沒有打招呼,並不代表他們不在乎你——他們只是不擅長用外露的方式表達罷了。

村上春樹先生曾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裡寫道:

只要走運,在世間找到適合自己的「縫隙」,就能很好地生存下去。

也許有時候,社恐星人的「縫隙」就是離群索居,他們能生活的很好,當有一天社恐星人們想做出一點改變的時候,不妨從「縫隙」中出來看看吧。雖然人群讓人恐懼,但孤單的滋味,也不太好受啊。

* 作者:老阿姜,時而睿智時而沙雕的非典型白羊座,執著於內在精神的探索和療愈。

相關焦點

  • 1分鐘看出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
    那麼,你是社交恐懼症患者嗎?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往下繼續看,跟長風一起測測吧。 1.回家路上看到交情一般的朋友,你會?幾乎沒有社交恐懼 你是一個較為善於交際的人,幾乎沒有社交恐懼症。你的外在表現樂觀大方,友善而有禮貌,總能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你的情商很高,懂得用不同的方式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你鮮少會有脾氣暴躁的時候,情緒掌控得當,讓與你相處的人都感到舒服自在。
  • 社交恐懼症測試
    記分方法:   每個問題有四個答案可以選擇,他們分別代表:1、從不或很少如此;  2、有時如此;  3、經常如此;  4、總是如此。  根據你的情況在下表中圈出相應的答案,此數字也是你每題所得的分數。將分數累加,便是你的最後得分了。
  • 社交恐懼症‖說的是你嗎?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屬於恐懼性神經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焦慮的精神疾病。
  • 【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能治好嗎_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 - 太平洋...
    2018-06-14 快樂寶貝養成 少不了社交能力 家裡的小寶寶如果比較內向,在陌生的環境中會表現出膽怯,不願意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家長也會認為這只是因為寶寶年齡還小,等年齡大了自然就會好了。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利於...
  • 專家教你5招克服社交恐懼症
    社交是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有些人對社交感到非常的恐慌,那麼,為什麼會對社交產生恐懼呢?重慶九五醫院賈曉強教授表示: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說明患上了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會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下面教大家5招克服社交恐懼症:1、當你感到十分害羞時,不妨進行深呼吸,慢慢調節呼吸節奏,幫助緩解緊張情緒,提高自信心。2、學會正視他人眼睛。對社交感到恐懼的人,常常因為自卑、恐懼、緊張等心理因素影響而逃避別人視線,不敢與他人進行交流。
  • 社交恐懼症讓生活停滯不前?正確認識這5點很重要!幫你擺脫社交障礙
    審閱者: 楊雪嶺(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社交恐懼症真的只是非常害羞的另一種說法嗎? 許多人都有些害羞,但社交焦慮症(也稱為社交恐懼症)患者在簡單的社交場景中也會備受焦慮困擾。
  • 自卑、敏感、不敢說話……社交恐懼症的絕望你了解多少?
    如今在網絡上,一旦將社交恐懼症的話題聊起來,會發現好像大家都一樣有,幾乎到了「人人社恐」的年代。 前段時間一場疫情造成人們很長時間內必須宅在家閉門不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憋壞了。 而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只感到舒服:終於不用出門各種社交了。
  • 見人就焦慮?羅振宇推薦一本書幫你戰勝社交恐懼症
    他不敢坐大巴、高鐵、飛機,一和人說話就臉紅心跳,身處陌生人群中甚至會感覺窒息。醫生診斷後,稱他患上了「社交恐懼症」。小孟的遭遇被媒體報導後,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自己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社交恐懼症。其實,「社恐」一詞,正是2018年的網絡熱詞之一。就連女神高圓圓近日也自曝曾在20多歲時患上社恐症,一度非常害怕與人打交道。那麼,有沒有辦法戰勝社交恐懼呢?
  • 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發現,孩子在家人面前活蹦亂跳無法無天,一遇到生人就變得啞口無言安安靜靜的,一去到新的場合,就會緊張和局促不安,具體表現就是看起來很木訥,呆呆的。 大多數父母遇到孩子「怕生」的情況,就會認為孩子是太呆了,其實這很有可能是「兒童社交恐懼症」,想要改善孩子的人際交往,父母就要重視這個問題。
  • 八成孩子有社交恐懼症,學會正常交朋友,媽媽的引導起重要作用
    之前有消息說,有心理學家對某校孩子進行調查後發現,有八成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症,不知道怎么正常交朋友。要知道,孩子成年以後的人際交往情況,往往在幼時就奠定了基礎。所以,與人交往的能力要從幼年時期,就開始準備了。
  • 金星秀郭德綱自曝,患有社交恐懼症多年!
    其實很多人最開始知道金星,並不是因為金星的舞蹈,當然金星的舞蹈確實是非常的不錯,其所在的舞蹈團隊也是拿了很多的國際大獎。但是對於廣大觀眾們來說,認識金星應該還是通過《金星秀》這檔節目。在《金星秀》這檔節目當中,金星因為犀利的言辭和豪放不羈的節目主持風格而受到了很多觀眾的歡迎,連帶著很多的路人都對金星路轉粉,即便不是路轉粉,也對金星的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
  • 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到底是不是「矯情」?
    心理學上將這種表現稱為密集恐懼症。   比如有網友表示,一到下雨天,細細密密的雨線,地上密密麻麻的水泡,讓她頭皮發麻、手心冒汗、呼吸急促,都會跑入室內症狀才消失。   看到上述案例,有些人也許覺得這也太矯情了吧?對於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這種行為似乎無法理解。患有密集恐懼症,真的是矯情嗎?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恐懼症有哪些1.社交恐懼症不僅害怕與陌生說話陌生人,連已經認識的人也一樣。總是想方設法找藉口,拒絕參加種類聚會。平時極少與人閒聊和攀談,甚至不願主動與人通電話。性格偏內向,自幼有膽怯,過分注重自身在別人心中的形象,常常感到自卑。
  •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相信不少的家長有這樣的煩惱:自己家裡的孩子常閉門不出,自閉,不敢與別人打交道,有社交恐懼症,迴避社交!1、社恐的本質是什麼?陳果老師說:是因為太在乎結果了,太在乎自己身處的環境,人,事,物對自己的印象。太想要個好結果,所以焦慮、多愁善感。不少孩子由於外貌、長相、身高、成績等跟別人有差距,就從心底裡瞧不上自己。對自己要求太高 認為自己還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底氣標準,怕露怯!
  • 在生活中,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後來結果是怎麼樣的呢?
    在生活中,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後來結果是怎麼樣的呢?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低級動物都知道以德報恩,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豈能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父母老去的時候,即使父母曾對自己有過不「友善」的言行,即使父母平淡一生,沒有創下家業。父母起碼給了我們生命,兒女焉有不孝之行為?
  • 海底有什麼?這幾部電影測試你有沒有深海恐懼症
    海底有什麼? 那麼,什麼是深海恐懼症? 深海恐懼症是恐懼症(包括恐高症、幽閉恐懼症、社交恐懼症等等)的一種,恐懼症的形成與遺傳因素、後天經歷等多方面因素有關,面對幽閉深邃的海洋會感到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
  • 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有效?去合肥長淮中醫院精神康復科
    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有效?去合肥長淮中醫院精神康復科 時間:2020-11-24 10:46 合肥治療精神心理疾病醫院 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有效?去專業的治療精神疾病的醫院,這裡為大家介紹一家專業治療精神疾病的中醫院,合肥長淮中醫院精神康復科!
  • 我們該怎樣克服選擇恐懼症?
    好像從某一時刻起,開始頻繁的出現一種叫做「選擇恐懼症」的東西,好像每個人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大事小情做不出選擇,後來慢慢地發現連吃飯都會有人說:「哎呀我有選擇恐懼症,你們說吧。」連吃飯都變得難以抉擇了嗎?這種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 你有社交恐懼嗎?社恐就是內向嗎?
    當你在面對很多人時會莫名緊張、想要退縮嗎?你會過度自責嗎?或是總認為別人會不喜歡自己嘛?也許你應該了解一下社交恐懼症!換句話說就是害怕人群,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對於那些友好的評價,也會把它歸結於偶然,認為是對方看走了眼,而對於那些挫折,更加在乎,遲遲走不出來,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如果有社交恐懼症,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個人目標的追求都是極大的阻礙,所以我們首先要認識它,然後解決它! 社恐就是內向嗎?
  • 深海恐懼症是怎麼回事,讓人畏懼的到底是海水還是海怪?
    筆者-小文密集恐懼症、恐高、社交恐懼症、幽閉恐懼症等等,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這些症狀吧,而現代人之所以會出現一些奇怪的症狀,其很大原因是社交帶來的焦慮以及個人特殊經歷引起的。深海恐懼症觸發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文提到的因為觀看某些影片產生畏懼心理外,深海恐懼症還有遺傳的因素,父母或者同胞中如果有較多的人患有此症狀,也容易傳染或者遺傳到後代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