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敏感、不敢說話……社交恐懼症的絕望你了解多少?

2020-11-29 騰訊網

如今在網絡上,一旦將社交恐懼症的話題聊起來,會發現好像大家都一樣有,幾乎到了「人人社恐」的年代。

前段時間一場疫情造成人們很長時間內必須宅在家閉門不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憋壞了。

而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只感到舒服:終於不用出門各種社交了。沒機會給別人見到就被說你也太內向了吧,要開朗一點啊之類的話。

孤獨即自由,享受這樣的時刻。

圖源《Mary and Max》劇照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有些人來說,上班只負責在自己的小隔間工作,能文字絕不語音視頻的工作對接;

下班就直接回家沒有同事聚會,沒有順路同事的我們一起走啊的邀約;

周末的時候沒有人約出門,在人群中一定戴著耳機放歌隔絕世界……的生活是平凡且完美的。

他們喜歡所有孤獨的事情,並熱愛著其中的滋味。

對於上述體驗,小編完全能感同身受,因為自己也是喜歡獨處並享受私人空間的人。不過這些狀態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社交恐懼症。

那麼在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的現在,總是會聽到有人在說自己有社交恐懼症

圖源丨日劇截圖

所以社交恐懼症到底是什麼呢?我們真的每個人都有社交恐懼症嗎?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好好聊聊這下話題。

1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又叫社交焦慮障礙,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種。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將其定義為一種過分的境遇性害怕,即個體在公開表演場合和社交場合下擔心被人審視,害怕自己會出醜和行為窘迫

不一定對社交感到焦慮就會被判定為社交恐懼症,根據焦慮的嚴重程度可以把它分為社交焦慮和社交恐懼症。

舉幾個例子:

當我們第一次和喜歡的人出門約會時,可能會臉紅、拘謹、手足無措——這是社交焦慮;

約會過程中總是處於焦慮狀態,覺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被別人審視,緊張到出現顫抖、出汗、心悸、呼吸困難、腹痛等嚴重的身體反應——這是社交恐懼症 。

或者當我們在電梯中遇見沒那麼熟的朋友時,可能會進行幾句問候,比如「你吃飯了沒呀」「你今天的衣服真好看」之類的。

有時這種不走心的寒暄有時可能會讓我們覺得有些尷尬、不適,希望能夠迅速擺脫這種處境,但這只是輕微的社交焦慮。

但如果非常懼怕和別人交談,哪怕只是和認識的人進行閒談時,也時刻擔心自己萬一說出什麼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因此刻意迴避或痛苦忍受這種普通的社交場合——這是社交恐懼症。

輕度的社交焦慮有助於我們釋放壓力、調節心理狀態,更好地進行社會交往,但是如果發展為社交恐懼症,嚴重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工作等,就需要及時就醫了。

圖源丨Dribbble

2

社交恐懼症的原因

可能會有小夥伴要問了,那導致社交恐懼症的原因是什麼?在此之前,有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原因有遺傳、性格、生活經歷和家庭教育等。

遺傳因素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社交恐懼症患者子女患社交恐懼症的概率是非社交恐懼症患者子女的3.91倍。

也就是說如果你有社交恐懼,也可以看看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或許會找到答案。

圖源丨網絡

性格因素

內向敏感、易緊張、愛自我批評和否定、完美主義的人可能更容易患有社交恐懼症。

這類人尤其是害怕出現在社交場合,暴露在很多人面前時,會特別擔心自己表現得不好,無法獲得別人的認可,從而引發自己的焦慮和恐懼。

生活經歷

如果童年時期曾經有過被情感虐待、情感忽視的經歷,而這些情緒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那麼患社交恐懼症的概率就會更高。

圖源丨Dribbble

家庭教育

「我們終其一生都是擺脫原生家庭裡的那個自己」,就社交恐懼症來說,與父母的相處模式、關係親密度、家庭情感表達等可能會影響我們對社交關係的態度。

3

溫馨提醒

對於社交恐懼症,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在專業醫生的幫助下,通過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減輕痛苦程度。

而對於輕微的社交焦慮,這裡可以給大家一些小建議。

將注意力集中在別人身上

不是自己身上

在社交場合過度焦慮,可能是因為我們太過專注於自身,那麼此時解決這種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注意力向其他人身上轉移。

比如試著用眼睛看著某個人,全神貫注地傾聽他說的話,並給他積極的回應

圖源丨Dribbble

提前做好準備

如果要演講或者表演,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讓自己將要進行的展示熟記於心;如果要參加聚會,提前準備好參與聊天的話題,可以增強自己的信心,減輕焦慮感。

要對自己有信心

試著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培養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自信心,可以經常用一些積極正能量的話來激勵自己,比如:我真的很棒,我表現得比一般人都好,我特別有信心等。

在精神障礙性疾病面前,我們已有證實有效的現代醫學可以治癒。如果察覺到自己有上述症狀,請一定向專業的心理醫師求助。

太原安定醫院在線預約平臺

~預約平臺來啦~

患者不僅可以解決

「看病難嗎,看專家難」困境

還能享受專家

為您定製個性化治療方案

您不必再忍受綜合醫院

「排隊兩小時問診兩分鐘」的痛苦

提前預約,隨到隨診

與名醫一對一問診

相關焦點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父母過度保護,孩子缺乏社交機會 有時候父母工作忙,沒辦法帶孩子出去玩,也不放心孩子跟別人玩,索性就讓孩子待在家裡,待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這樣才能放心,但是也切斷了孩子與別人溝通玩耍的渠道,孩子沒有缺乏社交機會,以後就會恐懼跟別人交往,形成社交恐懼症。
  • 福州國德醫院:你是一個社交逃犯嗎?不想社交?還是不敢社交?
    你是否害怕當眾發言,當眾表演,擔心在別人面前出醜?你是否在與異性或者自己領導上級接觸時,感到極大的壓迫感,不知所措,甚至連話也說不出來?與自己熟識的同性及一般同事交往則不存在多大問題。你是否有社交恐懼症?
  • 專家教你5招克服社交恐懼症
    重慶九五醫院賈曉強教授表示: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說明患上了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會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下面教大家5招克服社交恐懼症:1、當你感到十分害羞時,不妨進行深呼吸,慢慢調節呼吸節奏,幫助緩解緊張情緒,提高自信心。2、學會正視他人眼睛。對社交感到恐懼的人,常常因為自卑、恐懼、緊張等心理因素影響而逃避別人視線,不敢與他人進行交流。
  • 社交恐懼症‖說的是你嗎?
    一旦發現自己被別人注意就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故迴避社交,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 看看你們中了幾條!≠內向 社交恐懼症與內向是不一樣的。
  •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相信不少的家長有這樣的煩惱:自己家裡的孩子常閉門不出,自閉,不敢與別人打交道,有社交恐懼症,迴避社交!1、社恐的本質是什麼?或許有些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沒有關注孩子身心靈的成長,沒有從家庭環境或者學習環境中得到很好的指引和鍛鍊,導致孩子潛意識裡是缺愛的,是低自我價值的。2、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高敏感帶來的高壓力?作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高敏感帶來的高壓力?
  • 社交恐懼症讓生活停滯不前?正確認識這5點很重要!幫你擺脫社交障礙
    一想到新職務會讓他成為重要會議中的關注焦點,彼得就沒緣由地感覺絕望驚慌,他還出現了一些軀體症狀,例如臉紅、出汗和心悸。 醫師稱彼得的這種狀況為局限性社交焦慮障礙(SAD),這是一種強烈、非理性、持續的恐懼,擔憂被他人仔細審視或消極評價。
  • 那些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天知道我們這些社恐星人為了躲避社交,產生了多少讓人迷惑的行為和思想啊。 在網絡上跟人稱兄道弟,面基的時候卻又慫的不行。 接到不熟的人打來的語音電話,會莫名慌張,「有什麼事不可以打字說嗎?」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症狀,那麼大膽承認吧,你可能也是社恐星人。
  • 患有社交恐懼的女孩:和陌生人說話,真的會吐
    90後女孩夏溦患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症,一度在和陌生人說話時緊張到嘔吐。當她終於鼓起勇氣向母親求救,得到的卻是拒絕和威脅。在包子鋪門口徘徊半小時後,我下定決心,捏緊手心裡的零錢走上前,快速對服務員說了句:「買兩個包子。」熱騰騰、軟乎乎的包子拿在手裡,我心想:「好順利,挺簡單的嘛。」心中平靜又有些空蕩。
  • 羅振宇推薦一本書幫你戰勝社交恐懼症
    他不敢坐大巴、高鐵、飛機,一和人說話就臉紅心跳,身處陌生人群中甚至會感覺窒息。醫生診斷後,稱他患上了「社交恐懼症」。小孟的遭遇被媒體報導後,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自己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社交恐懼症。其實,「社恐」一詞,正是2018年的網絡熱詞之一。就連女神高圓圓近日也自曝曾在20多歲時患上社恐症,一度非常害怕與人打交道。那麼,有沒有辦法戰勝社交恐懼呢?
  • 1分鐘看出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
    那麼,你是社交恐懼症患者嗎?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往下繼續看,跟長風一起測測吧。 1.回家路上看到交情一般的朋友,你會?幾乎沒有社交恐懼 你是一個較為善於交際的人,幾乎沒有社交恐懼症。你的外在表現樂觀大方,友善而有禮貌,總能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你的情商很高,懂得用不同的方式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你鮮少會有脾氣暴躁的時候,情緒掌控得當,讓與你相處的人都感到舒服自在。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恐懼症的原因二、家庭因素恐懼症多發生在迴避性人格障礙者身上,這種人格障礙表現為缺乏自信,敏感。專家對人恐懼症的病理心理治療效果分析,提示該類病人大多數具有孤僻、內向、自尊、羞怯性格特徵。恐懼症有哪些1.社交恐懼症不僅害怕與陌生說話陌生人,連已經認識的人也一樣。總是想方設法找藉口,拒絕參加種類聚會。平時極少與人閒聊和攀談,甚至不願主動與人通電話。性格偏內向,自幼有膽怯,過分注重自身在別人心中的形象,常常感到自卑。
  • 哈佛心理學家提醒:有這8個跡象,表明父母正在培養一自卑的孩子
    哈佛心理學家肖恩庫珀花了5年時間研究心理學的領域,總結出來了一些經驗,有這8個跡象,表明父母正在培養一個自卑的孩子,提醒家長要及時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八個表現:過度敏感,害怕嘈雜、擁擠的環境。對別人的不經意做法感到失落,非常的活潑多動,並且無法集中注意力當孩子自卑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敏感,膽小慎微不敢放手去做,並且會拒絕和排斥,這會讓孩子更加的痛苦。
  • 孩子在學校裡不敢表現?其實是出現了「焦點效應」,父母要引導
    而且在學校裡朋友也不多,班主任經常想辦法搞一些小組活動,以增加小趙的社交機會,但他卻總是當一個小透明,在小組裡不聲不響的。班主任擔心他有社交恐懼症,就特地和趙先生說了這件事情。聽到班主任的話後,趙先生也擔憂不已。回到家他和兒子小趙談話,問道:「兒子,你在學校為什麼不敢表現,為什麼不敢交朋友呀?」
  • 社交恐懼症測試
    根據你的情況在下表中圈出相應的答案,此數字也是你每題所得的分數。將分數累加,便是你的最後得分了。  1、 我最怕在重要人物面前講話。 ( 1 2 3 4 )  2、 在人面前臉紅我很難受。 ( 1 2 3 4 )  3、 聚會及一些社交活動讓我害怕。 ( 1 2 3 4 )  4、 我常迴避和我不認識的人進行交談。
  • 《自卑與超越》①|自卑,是讓你變優秀的原動力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我不夠漂亮,所以我不敢和陌生人打交道;我的原生家庭並不幸福,所以我也不敢談婚論嫁;我精心準備的提案被老闆全盤否定了,我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的時候,但你可能還沒發現,這些自卑,正是讓你變得優秀的原動力。通過《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你將學會如何利用自卑,超越自我,改善人生的處境。
  • 《自卑與超越》① | 自卑,是讓你變優秀的原動力
    領讀 | 吳小衛十點人物誌出品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我不夠漂亮,所以我不敢和陌生人打交道;我的原生家庭並不幸福,所以我也不敢談婚論嫁;我精心準備的提案被老闆全盤否定了,我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的時候,但你可能還沒發現,這些自卑,正是讓你變得優秀的原動力。通過《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你將學會如何利用自卑,超越自我,改善人生的處境。
  • 你有沒有因為矮自卑過?細數因為身高太矮,帶給我們抹不去的痛!
    這不重要 我接受我的矮。我接受不了在我矮的基礎上。我的腿還是o型腿。更要命的是 小時候o的不嚴重 去做手術 只有一條腿矯正成功了 但仍然彎 真的很彎。視頻如下。 我18歲了 最近幾天鼓起勇氣 拍下自己走路的樣子。說實話 我之前根本不知道我走路是什麼樣子的 因為我不敢面對。看完了視頻 瞬間更更更自卑自卑到無底洞吧。感覺自己為什麼要活在這世界上。
  • 【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能治好嗎_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 - 太平洋...
    2018-06-14 快樂寶貝養成 少不了社交能力 家裡的小寶寶如果比較內向,在陌生的環境中會表現出膽怯,不願意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家長也會認為這只是因為寶寶年齡還小,等年齡大了自然就會好了。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利於...
  • 自卑男主的小說:他一直在等,等她從天上墜落,落到他掌心裡
    小編我來啦,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自卑男主的小說:他一直在等,等她從天上墜落,落到他掌心裡。1、《眷》 作者:溫昶短書評:一本治癒暗戀小甜餅。表面冷冰冰內心波動大的總裁X不得不趨於現實的理想主義文青女,原本以為只是一個優秀的相親對象,除了說話不好聽,但是冷冰冰的,以為沒有緣分了,但沒想到冰山男已經暗戳戳地暗戀了十幾年了,而且為了這段感情默默付出了許多。男主是個耿直的智商高情商低的直男,而且很不善於表達自己,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差點錯過,女主恰恰相反,作為文學系大才女,還是辯論隊的主幹,語言技巧很棒。
  • 小孩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是怎麼改變的?主持人小尼告訴你
    小尼小時候是個性格特別內向的孩子,不敢抬頭和別人說話,上課的時候不敢舉手發言,人多的時候喜歡躲在後面。爸爸媽媽看到他這麼內向,像個小女生,很著急,就想辦法去改變他,重塑他的性格,平時逼著他和別人去交流,逼著他參加集體活動。他媽媽曾單獨找班主任,請老師多給他鍛鍊的機會,開始老師讓他發言,他竟害羞地鑽到桌子下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