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社交恐懼嗎?社恐就是內向嗎?

2020-11-29 騰訊網

當你在面對很多人時會莫名緊張、想要退縮嗎?你會過度自責嗎?或是總認為別人會不喜歡自己嘛?也許你應該了解一下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就是社恐,也就是社交焦慮。主要表現就是過分關注外界的消極評價,從而表現出退縮和迴避,這也是一種極度不自信的現象。換句話說就是害怕人群,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對於那些友好的評價,也會把它歸結於偶然,認為是對方看走了眼,而對於那些挫折,更加在乎,遲遲走不出來,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如果有社交恐懼症,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個人目標的追求都是極大的阻礙,所以我們首先要認識它,然後解決它!

社恐就是內向嗎?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小時候很多人都可能因為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不愛社交而被家長責罵,覺得這是一種不好的性格特點,需要改正。其實內向的性格是一種中性的性格,每一種性格都有兩方面,內向並不是不好。而內向是一種注重內心世界的性格,對於外界的社交需求比較少,但是並不恐懼社交,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這和社恐並不是一個概念。社恐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害怕與人交流,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特別在乎別人的負面評價。

有時候社恐並不容易發現,因為在私下裡他和正常人沒有什麼區別。他們可能有一個特別豐富的內心世界,但是在社交時,他的行為就變得異常了,可能是笨拙、不知所措,更多的是會產生生理反應,比如說心跳加速、臉變得彤紅等!

社交恐懼的三大階段

恐懼

當社交時,他們會變得無比的緊張,會覺得自己做不好,自己不優秀,他們都不會喜歡我,然後就陷入了恐懼,更加害怕邁出社交的第一步了!

羞恥自責

在恐懼之下,就容易產生逃避的想法,如此循環往復,每一次的逃避讓他們不斷認為自己很慫,產生自責的想法,覺得自己沒有用,認為自己的行為很羞恥!

憤怒和怨恨

在自責過後,他們還是無能為力,乾脆選擇偽裝自己,讓自己看起來不好接近,把那些想要靠近自己的人都視為敵人,把自己隔離在世界之外。如此自暴自棄,會讓他們對周圍的人和事物都產生惡意,覺得世界一點都不美好,好像全世界都在與他作對一樣,然後陷入了無盡的憤怒和怨恨。在這個階段,其實是很危險的,在外界的刺激之下,可能會做出一些衝動的事情。

如何化解社交恐懼症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有社恐的人士都活在對自己的負面評價之中,外界的客觀事實對於他來說簡直沒有用,只要一個眼神不到位,他誤解之後,可能就開始怨恨這個世界了!

所以想要打破這一困境,就是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重塑認知

鑑於他們對自己的認知是錯誤的,所以我們要從源頭出發,找到他們錯誤認知的源頭。可能是很久之前的一次心理陰影,也可能是長時間的自我懷疑······

社恐的人喜歡雙標,也就是對於自己和對於別人不是一個標準。面對別人的成功,認為是別人優秀;面對別人誇自己,覺得只是巧合,是對方的客氣之詞,自己一點都不夠優秀。這種想法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但現實並不是這樣,自己可能比較優秀,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但是自己看不到,覺得這是應該的,這並沒有體現出自己的優秀!所以多肯定自己,有些時候不要過于謙虛哦!

暴露療法

矛盾出現在哪裡,就去哪裡解決。不逃避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當我們了解到自己的恐懼點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一些簡單的社交,直面社交,比如說和不認識的人打電話,慢慢的可以是和不太熟的朋友吃飯、逛街等,給自己列一個清單,一點一點的去實行,從簡到難!

在實踐的同時,也可以選擇與心理治療師溝通,或是閱讀相關的心理學書籍,重塑內心。雙管齊下,更見效!

社交恐懼症是可以治療的,直面問題,不要選擇逃避,我們才能更好的去解決!

相關焦點

  • 一分鐘測試你是不是社交恐懼,內向、零社交≠社恐
    如果有,請花一分鐘做個測試題,測一測你是不是有社交恐懼。 社交焦慮量表(LSAS)是目前應用很廣的社交恐懼自測評估工具。總共24道題,每道題答兩個分數。(總分是144分): 0~30分:你沒有社交恐懼 31~60分:你有輕度的社交恐懼,但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所以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你可能面對陌生人時會緊張、焦慮,但一旦熟悉了,這種緊張的情緒就會大大緩和。
  • 社交恐懼症‖說的是你嗎?
    你有過這些經歷嗎? 內向是一種相對於外向的人格類型,內向外向並沒有好壞之分。內向的朋友只是表達訴求並不強烈,但是當需要表達與交際時是能夠自由地表達的。 而社恐恰恰相反,社恐者是有強烈的表達欲望,但是由於個人的擔心、自卑等原因不敢表達,而處於害怕、焦慮的狀態。很多人誤認為社恐即內向,但實際二者是不等的概念。
  • 那些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超級怕老師點名回答問題,即使這道問題你會。 剛入座旁邊的人就離開了,會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接到不熟的人打來的語音電話,會莫名慌張,「有什麼事不可以打字說嗎?
  • 打破「社恐」的尷尬:學會模仿,自然社交,開口不再冷場
    網上有個詞叫「社恐」,即社交恐懼,見到陌生人不好意思說話,在熟人面前則來去自如。這類型的人,我們稱之為「社交敏感者」。社交問題,輕則影響生活,重則影響職業生涯。一個只會悶頭做事卻不懂得說話展示自己的人,很難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成績,也很難進步。他們性格內向孤僻,別人說話時他經常插不上話,一說話就冷場。
  • 探探大數據:社恐族的「戀愛尷尬」,社交軟體助破冰
    這一幕,你可曾熟悉?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走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了「社交恐懼症」的標籤.  超四成用戶自稱「社恐」  「如果不是出於工作原因,我更願意宅在家裡,我就是社恐本恐。」探探用戶朱琳說到,而像朱琳一樣,認為自己存在社交障礙甚至自稱「社恐」的年輕人則越來越多。
  • 福州國德醫院:你是一個社交逃犯嗎?不想社交?還是不敢社交?
    13人中或有1人社恐據美國社交焦慮症協會的數據,全球約7.9%的人患有社交恐懼症。《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將社恐定義為精神疾病,是一種過分的境遇性害怕。不過當下許多年輕人自稱的「社恐」,並未到疾病程度;社交疲憊、網絡侵佔現實社交空間等是「社恐」情緒出現的主要原因。
  • 90後的社恐「絕症」,其實是從小落下的病根兒
    就像公共場合試圖躲開與認識的人迎面相遇時,除了「不太會打交道」這種技能缺陷之外,多少人潛意識裡默認了—— 「這次社交沒必要,躲開沒關係。」 或許在這些種種行為被歸納、被命名為「社交恐懼」之前,不少人還以為,這只是個人心底的小九九。
  • 心理學:大學生的社交恐懼,並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原因很簡單
    社會交流對我們來講,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看過德國著名性格諮詢專家西爾維婭·洛肯的《內向高敏者》的朋友都會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存在社交恐懼障礙的大學生們,往往都具備內向的性格特點。
  • 一位有社恐的高富帥,一位天才科學家,卡文迪許
    卡文迪許,這個名字你可能並不熟悉,但聽起來就像是一個高富帥的名字,而事實上他也的確是一名高富帥,而且還是一名有社交恐懼症的高富帥,最重要的在於他還是一位天才科學家,在西方世界,他被譽為自牛頓以後最偉大的英國科學家。在卡文迪許的身上存在著很多「第一」的頭銜。
  • 漫畫《芬蘭人的噩夢》走紅:「社交恐懼症」患者的集體治療?
    畫出「社恐患者」的內心戲一組關於芬蘭人排隊的照片曾在網上走紅,照片中,排隊的人之間通常相距一米以上,保持充分的距離,被稱為「社交恐懼式排隊」。芬蘭式社交以極度重視個人空間和隱私而著名,喜歡獨處、內向靦腆、「文明而冷漠」被視為芬蘭人的標籤,「社恐患者的天堂」因此聲名遠播。
  • 患有社交恐懼的女孩:和陌生人說話,真的會吐
    我小心翼翼地開口:「媽,你能不能帶我去看心理醫生?」母親短暫地停下動作,冷靜地問我:「你覺得,你有什麼問題?」我竭力讓自己保持鎮定,說:「其實我一直都很害怕跟人接觸,大概是,社交恐懼症。」此前,我偷偷看了心理學方面的書籍資料,我的一些症狀符合書上說的「社交恐懼症」。
  • 社交恐懼的你,如何跨出改變的第一步?
    焦慮是對未知的一種恐懼。改善社交焦慮的方法就是儘可能的把這些未知變成已知。也就是說,當你對和別人接觸感到不安時,覺察一下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麼?人首先是對自己感興趣,而不是對你感興趣!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關注自己勝過關注你一萬倍。認識到「人們首先關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你」這一點,是人際交往的關鍵所在。
  • 自卑、敏感、不敢說話……社交恐懼症的絕望你了解多少?
    如今在網絡上,一旦將社交恐懼症的話題聊起來,會發現好像大家都一樣有,幾乎到了「人人社恐」的年代。 前段時間一場疫情造成人們很長時間內必須宅在家閉門不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憋壞了。 而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只感到舒服:終於不用出門各種社交了。
  • 社交恐懼下的Popi匿名提問箱
    溪溪說:「我其實不太喜歡匿名社交,因為總感覺它有時候會淪為一種窺探隱私的方式,而且很適合感情上玩曖昧。」點開調查的多個提問箱發現,幾乎所有的提問箱裡都有涉及個人感情的問題,如:「有過幾段感情經歷」、「有沒有被甩過」、「現在單身嗎」……甚至包括更私密的問題如「是否發生過性行為」等。
  • 1分鐘看出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
    那麼,你是社交恐懼症患者嗎?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往下繼續看,跟長風一起測測吧。 1.回家路上看到交情一般的朋友,你會?幾乎沒有社交恐懼 你是一個較為善於交際的人,幾乎沒有社交恐懼症。你的外在表現樂觀大方,友善而有禮貌,總能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你的情商很高,懂得用不同的方式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你鮮少會有脾氣暴躁的時候,情緒掌控得當,讓與你相處的人都感到舒服自在。
  • 內向程度測試表:你的內向程度是?
    你對自己的性格有多少的了解?你是否是一個內向的人呢?這裡有一張內向程度測試表,大家可以試著測一測,判斷自己的性格特徵,以及內向程度。喜歡社交,比起一個人獨處,你更喜歡一群人的熱鬧。
  • 給社恐,6個技巧克服社交焦慮
    >社交場合中感覺特別不舒服嗎? 第一步就是改變你的心態。 社交焦慮症者的恐懼和焦慮,是由他們的消極想法和信念導致的。 這些想法可以包括: 「我最後一定會像個傻瓜。」
  • 羅振宇推薦一本書幫你戰勝社交恐懼症
    醫生診斷後,稱他患上了「社交恐懼症」。小孟的遭遇被媒體報導後,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自己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社交恐懼症。其實,「社恐」一詞,正是2018年的網絡熱詞之一。就連女神高圓圓近日也自曝曾在20多歲時患上社恐症,一度非常害怕與人打交道。那麼,有沒有辦法戰勝社交恐懼呢?
  • 性格內向的人是怎麼找到女朋友的?
    因為內向的人通常思考都比較全面的溝通,而溝通就是把你內心想出來的話,用好的形式傳達出去。 你這個想法確實有可能,但是其實這只能代表你社交技能弱了一點,而且你沒有要去磨練的意思,所以你永遠在社交互動上就是這麼弱,最後認為我就是這樣了。 但實際上不是呀,社交能力其實是一個技能。 比如說你在你工作領域要講解給客戶或是主管聽產品內容的時候,也許會有點緊張,但你可以講很順講很溜,為什麼?
  • 如果你具有這三點特徵,說明你根本不是真正的內向
    他們的適應能力較差,在新環境中面對陌生人,會感到無形的壓力和恐懼感,而這些壓力和恐懼感會隨著社交的深入逐漸消失。對於那些真正的內向者來說,社交壓力是持續存在的,因為人格傾向是穩定的,並不會隨著社交的深入出現明顯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