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寶寶愛找夥伴,智慧媽媽注意這三點,對寶寶身心發育很重要

2020-12-05 我做爸媽的保健醫

大家好,我是一名全職媽媽,想說這裡沒有各種各樣心理學的理論支撐,只是喜歡養生,喜歡育兒,喜歡分享的全職媽媽的碎碎念,通過日常自學和思考和觀察在不斷探索的瑣碎,想簡單地和大家分享交流和成長,把對寶寶的愛變得有力量,更有方向。

感謝同樣喜歡交流分享的您的理解和支持!

今天分享的文章主題是怎樣幫助幫助1-2歲的孩子交朋友。

有家長可能會說,寶寶這麼小,不就是見誰和誰玩嗎?還需要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交朋友嗎?

這點剛開始我也是這樣理解的,但隨著萌寶長大,遇到很多交際問題,也疑惑糾結過,又開始了解這個階段寶寶的身心發育特點,才豁然開朗。

寶寶交朋友非常重要,通過引導寶寶愉快地交朋友,會學習同理心,理解他人。

而且通過和朋友一起玩,相互學習,在語言、情感方面得到豐富,非常有利於寶寶的身心發育。

01 寶寶交友中遇到的各種亂現象

萌寶21個月的時候,和另外一個同齡小寶寶一起玩,有時候她們會因為都想玩一個玩具搶起來,然後多半是另外一個寶寶大聲喊叫,搶不過,大哭起來。

這個時候,萌寶就會特別淡定地觀察一會,然後立馬把玩具給到另外一個寶寶說「給」,自己就去玩別的了。這樣的寶寶很容易就開心起來,什麼都不當回事,怎樣都很開心。(每次看到這種情況,就非常舒心,覺得寶寶很大度。)

但有時候也會被大點朋友孤立,萌寶也會不開心,遇到搶她喜歡東西的時候,還會動手打回去(這點讓我困惑過)。

剛開始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我有點懵,分不清是不是對孩子引導的不合理,非常困擾。

慢慢的, 通過學習我了解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對寶寶更加了解,也更加釋懷。

比如我最先了解到,1~2歲寶寶內心很敏感,需要我們及時發現寶寶的情緒點及時幫她排解,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樣寶貝不容易積壓情緒,導致身心不暢。

另外,他們開始喜歡和小朋友玩,當然他們還不知道怎麼玩,大部分時間都是觀察和模仿,這是他們交友的第一步,對發展自我,培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2 1~2歲寶寶的特點

想要從根本上幫到寶寶,只了解一兩點是不夠的,還要了解寶寶在這個階段心理髮育特點,這樣更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和培養。

1~2歲寶寶的特點

1.大部分寶寶開始自我為中心

2.很難和其他孩子配合,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一起玩,只是在旁邊玩,在旁邊看。

3.喜歡被關注,成為焦點,特別是被大人或者比她大點的孩子哄著玩。

4.會學著大人的樣子,把東西給其他人,但真的拿走又不太開心。

5.「分享」在寶寶的心裡毫無意義,寶寶會認為自己才應該是焦點。

6.搶玩具是他們交朋友的一種方式,甚至會大哭不止,需要家長及時做調解。

7.有的寶寶對自己的玩具保護的很緊張,甚至其他小朋友看一眼,她就會緊張,一下都抱起來,嘴裡不停說「我的,我的」,所有關於我的東西都不能碰。

03 了解寶寶的交友信號

抱著玩具咿呀咿呀說不停,喜歡盯著小夥伴看

寶寶的學習過程很多都是從場景模擬開始的,就像他們喜歡過家家,角色扮演一樣,練習很多次以後,就會自然而然應用於日常生活了。

有的寶寶六七個月大就喜歡和自己喜歡的玩偶打招呼,咿咿呀呀說不停,這也是寶寶練習交朋友的一種表現。

這點,我也觀察過萌寶。

一天早上,萌寶抱著一個毛絨玩具小虎,不停咿呀咿呀地說,「吃吧,吃吧,虎,吃吧」,還抱抱他,一會還碰一碰額頭。後來我慢慢觀察,她不僅對毛絨玩具如此,對螞蟻,知了都會說「hello」,然後小手揚一揚打招呼。

所以,為了讓寶寶有日常可以模仿的對象,爸媽要有意識和小夥伴打招呼,這樣寶寶很快就會學習模仿起來。

你會發現他很快就會應用到實踐中,走路的時候,看到小點的孩子她會說「寶」,看到大點的男孩,會說「哥哥」「弟弟」,大點的女孩就叫姐姐。總是說和她玩過的同伴名字,特別是她喜歡的。

04 幫助寶寶交友,注意這三點

引導寶寶自己交流

我家寶寶屬於偏內向型,玩玩熟後才外向型的。

那是寶寶剛會走路不久,看到幾個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她就要走過去,站在旁邊,一動不動,但能看出來,她也想玩,那時我還對寶寶交朋友這件事不太懂,所以也沒有主動讓寶寶和哥哥姐姐打招呼。

寶寶就一直圍著他們,不敢靠近,也不願意離開。

從那以後寶寶就變成了一個旁觀者,讓她加入,和小朋友一起玩,她也是怯生生的,不敢玩。

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第二次寶寶大點了,又遇到同樣的情境,試著引導寶寶。

有兩個小姐姐在玩沙子,寶寶看到了,也要玩,不停地說「沙子」。

恰好我沒有帶玩沙子工具,想試著讓寶寶和姐姐借個工具,從而融入進去。

剛開始寶寶還是不敢,不停拉著我的手讓我去和姐姐借,「你問問姐姐,可以一起玩嗎?」,這時有個小姐姐把一個小鏟子遞過來,給了寶寶。寶寶手裡拿著一根木棍,問我「給姐姐好嗎?」,小姐姐特別開心就把樹枝接過去玩了。寶寶這時也很開心,拿著姐姐的小鏟子開始玩了。

就這樣寶寶間的互動開始了,萌寶也越來越喜歡和小朋友玩,也慢慢知道怎麼去交朋友了。

這個階段小朋友喜歡看別的小朋友玩,也想玩,但因為害羞 ,不知道怎麼融入,爸爸媽媽要引導好。

這個時候,我們要帶著寶寶,拉起她的小手,主動去和小夥伴說「我可以一起玩嗎?」「哥哥姐姐,我也要和你們一起玩」,並帶著寶寶一起玩,當寶寶融入進去以後,再慢慢退出來,讓寶寶和小夥伴一起玩。

多給寶寶創造交友、互動、放鬆的環境

很多小朋友剛開始對陌生人很害怕,也不喜歡和小朋友玩,大部分原因是走出來太少,或者和小朋友們之間玩的太少,慢慢多接觸一段時間就好了。

小區有個寶寶因為一直和媽媽在家裡,很少出來和小朋友玩,剛開始出來的時候,見到小朋友就躲,不喜歡一起玩。

後來,玩了大約有一個多月,寶寶見到陌生人就開始打招呼,看到寶寶就開心不已,還要跟著小姐姐一起做遊戲,開朗了很多,所以,剛開始不要給寶寶貼上「我家寶寶膽子小,不會和小朋友玩」等標籤。而是要多給寶寶創造交友、成長的環境。

儘管如此努力,如此細心,你希望孩子能像你引導的那樣,一起和平地交流,開心地分享互動,但事實也許會讓你大跌眼鏡,和你的預想並不一樣,你會說「教了也沒用,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其實不必掛在心上,隨著寶寶成長,自然會按你引導的方向轉變,放鬆下來,這樣對寶寶,對自己都有很多好處。

媽媽心態要做到放鬆,相信寶寶,寶寶會更健康,更快樂

很多媽媽看到自己孩子這樣那樣的小問題,就非常糾結,發愁,有時候還會非常生氣,衝著孩子發脾氣,其實,這都是孩子生長發育的必經階段,這時父母一定要調整好心態,讓孩子自然成長,我們只需要做好引導和調節。

如果媽媽總是擔心、憂慮孩子,孩子和媽媽在相處交流的過程中就會受影響,這點徐文兵老師也講過,因為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是一種共振模式,能量通過交流會相互流動,而媽媽和孩子是一體的,這種表現更為強烈。

如果媽媽總是處於焦慮,擔心,緊張的狀態,能量級別就比較低,孩子也會受影響。能量也自然會很低,就會非常容易出現身體不舒服,情緒也不好,愛哭鬧等問題。

《大學》講「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內心有憤怒,恐懼心就不會端正,身就修不好,身體還容易出現情緒積壓,進而導致生病。

從中醫來說,身就養不好,容易生病。

這是因為很多疾病的根本是從心上得的,時間長了,身體就病了,心會受心所累。

所以「喜、怒、憂、思、悲、恐、驚」「貪、嗔、痴、慢、疑」,都屬於負面能量,人的心思一動,就容易不平衡,身體氣血就跟著受影響,時間長了,五臟六腑就容易生病,表現出各種症狀。所以有人說,你說的這樣的人太無情了吧,確實心思不動,很無情,但只有這種小無情,才能讓自己和孩子身心更健康,不是更有智慧,更有情嗎?

所以有時候我們對孩子要陪伴呵護,但不要牽腸掛肚,這才是真正的智慧的愛

總之,孩子在1~2歲表現出對其他小夥伴很感興趣,愛搶玩具等等這些特別的方式,雖然有時候不是我們所期望的,但這是孩子在建立自我的正常過程,我們只需要儘可能地陪伴,引導,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成長,成長為你心中的天使。

作者簡介:85後全職媽媽,經濟學專業,從事過養生保健師,高級灸療師資質。喜歡中醫,育兒,熱愛學習,分享,歡迎關注,一起交流成長。

相關焦點

  • 與寶寶的智力發育有關的情況,媽媽們要注意看了
    每位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聰明健康,但是我們的寶寶在出生後依舊還會有一些智力發育有關的問題,這都是與諸多原因造成的,如果我們能夠多點了解,寶寶的健康成長就會更加順利。1、父母懷孕的最佳年齡根據資料搜集顯示,在年輕媽媽懷孕的年齡上,也有關於生育寶寶的最佳年齡對比,比如女性在23歲以前成為媽媽所生子女平均智商為103,而24~28歲這段時間生育者則高達109,太晚生育(29歲以後)的子女又低於105。因此,很明顯24~29歲為育齡女子的最佳生育期。
  • 0-3歲了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感覺統合能力發育主要包括視覺、聽覺、味覺、 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感覺統合能力是人類智慧的基礎,是寶寶能力發展的根本。寶寶如果感覺統合能力失調,會在三歲及以後表現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挑三揀四,身體協調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差等多種情況。感覺統合能力失調,一部分是因為遺傳,還有一部分就是因為父母對待孩子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個體的差異。
  • 寶寶聽力發育特點媽媽們知道多少?
    作者:寶寶知道 GgQqYy媽媽們你們是否知道中國有多少兒童有聽力障礙,甚至耳聾?這些孩子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聽到媽媽愛的呼喚,甚至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思,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有些是先天性遺傳,有些是孕期誤服藥物、環境嘈雜、胎教不當,還有一些是寶寶出生後生病、用藥不當等原因造成。
  • 過年了,要注意寶寶的奶量!這些食物不要給寶寶吃!
    歡迎在文末給我們留言討論哦,但是注意了,寶寶的腸胃非常脆弱,一個不小心就會損害寶寶的胃腸道。所以,今天奶粉智庫將寶寶的春節飲食注意事項送給親愛的你們,希望爸爸媽媽們能注意孩子的飲食,讓寶寶也過個健康年、快樂年。
  • 1歲2個月寶寶這不吃那不吃,媽媽注意這2點,寶寶輔食吃得香
    導讀:一位寶媽給我私信留言說她寶寶現在1歲2個月了,除了吃母乳外,寶寶在輔食方面總是這不吃那不吃的,弄得媽媽很苦惱,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才好。很多1歲2個月的寶寶大多剛剛度過斷奶階段,開始嘗試大人的飲食。而你家寶寶還在吃母乳,這就很好。其實,這個年齡的寶寶還沒有養成固定的飲食習慣,有的寶寶對食材的味道相當挑剔,因此很容易出現挑食的問題。
  • 若這6個特徵出現在寶寶3歲前,你家全中,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很棒
    孩子成長是循序漸進的,大腦的發育在胎兒期的時候,就已經分出高低了,但是經過父母正確的引導訓練後,孩子的大腦發育會有更好的表現,那麼我們要怎麼判斷孩子大腦發育都達標了呢?看看寶寶3歲前這6個特徵,就能進行判斷了,若你家孩子全中,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很棒!那你就偷著樂吧。
  • 寶寶的味蕾是怎麼發育的?
    力發育,都希望寶寶能夠健康成長。但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對於科學育兒知識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比如說寶寶的味蕾發育,你關注了嗎?不少爸爸媽媽們看到這個問題,可能會覺得很可笑,味蕾不就是舌頭嗎?這有什麼好關注的。寶寶吃東西不燙到,不讓她吃太鹹太甜的,只要她愛吃不就行了。但是這種想法實際上非常偏激,寶寶的味蕾發育裡也有著不少學問呢。味蕾就是味覺感受器。在舌頭表面,密集著許多小的突起。
  • 孕早期、孕中晚期,飲食上各有3點需注意,當心吃錯了影響胎寶寶發育
    尤其是到了孕中晚期,胎寶寶生長加速,如果孕媽媽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導致胎寶寶發育遲緩,甚至可能會影響腦部發育,影響智力。 其中,肉類(魚、禽、瘦肉等)、堅果類、豆類及豆製品、牛奶及奶製品、蛋類等,都是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 寶寶0到6歲發育標準對照表,看看你家寶寶發育正常嗎?
    每個小寶寶都是上天賜予爸爸媽媽的禮物,這個獨一無二的小天使,需要爸爸媽媽用愛來澆... 而小天使的成長曆程卻需要爸爸媽媽們提前了解。於是整理了寶寶到6歲之前正常發育指標,供各位寶寶爸媽參考。 孩子的發育滯後了嗎?
  • 寶寶經常流口水、吐泡泡正常嗎?媽媽掌握這4個發育節奏,別擔心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孩子的生長與發育過程當中,往往會經歷一些轉折階段。在這些起承轉合的時期,總會出現一些奇怪的小問題。小寶寶從剛出生,一直到兩三歲,都常常帶著一臉口水,看起來髒兮兮的,還有點可愛。有的寶寶還會吐泡泡,親戚們常常調侃說:「懷孕時候吃螃蟹,子生出來就會吐泡泡。」
  • 身上出現這4種症狀,暗示你可能懷上寶寶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孕育對女性來說是一件可以調動情緒的大事,好多女性結婚後都想要和丈夫一起孕育二個人愛的結晶。小寶寶投胎到媽媽肚子裡,很多媽媽還不知道。②胎兒的數量,懷上的是1個寶寶,還是多個寶寶。③胎兒的發育情況怎麼樣?還有胎兒的著床位置,以及有的寶寶可以在這時聽到胎心搏動。
  • 0-3歲寶寶,若出現這12個表現,家長要警惕,可能是發育遲緩
    0-3歲是一個寶寶發育的關鍵時期,其實寶寶從出生開始,每個月齡都會有一個重點發育的關鍵點,聽見聲音、聞到氣味、辨別色彩、抬頭、翻身、爬行、抓握,大動作及精細動作發展, 大腦發育都在按月齡逐步進行,性格習慣養成,自我意識養成,智商情商發展,都取決於這一敏感時期的引導,粑粑麻麻們一定要抓住這個黃金髮育點,用科學的方法對寶寶進行有效引導,才能讓寶寶健康茁壯成長。
  • 2歲寶寶有多「恐怖」?媽媽了解這3點,輕鬆應對「可怕的2歲」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2歲的寶寶到底有多「恐怖」?沒經歷過的家長肯定不信,一個2歲的小寶寶竟然能把家裡鬧得雞飛狗跳,活脫脫一個「小惡魔」!我家寶寶2歲的時候,就經常作妖,有次趁我不注意拿著奶瓶到馬桶裡裝水,然後偷偷把奶粉罐打開,給她的小娃娃餵奶……還好她自己沒喝……有經驗的媽媽都知道,2歲左右寶寶真的會經歷一個天不怕地不怕、脾氣還超級大的階段,簡直稱得上恐怖!這種現象被兒童心理學家稱為「可怕的2歲」,而2-3歲這一年也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家長需要耐心對待。
  • 寶寶多大才能認出媽媽?揭秘:不同月齡寶寶的視力發育水平
    放不下的手機和iPad,不只是大人才有的習慣,電子設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身邊一切都有滿分好奇的寶寶們,自然用起來也輕車熟路。201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5歲以下的幼兒中,超過50%的孩子會使用滑鼠或手機玩遊戲(這個項目要是放在今天再統計,恐怕比例更高)。
  • 四個月是寶寶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媽媽此時要當心寶寶這些異常
    文|秘籍君昨天收到後臺一位粉絲的諮詢,這位媽媽說:「她家寶寶已經四個多月了,還是常常握緊拳頭,經常就是拇指內扣,手指用力握的發白。雖然有時也會鬆開,但不像別的小朋友那樣,會自己拿東西玩,會玩手,想吃手但總是不能準確的放到嘴裡,急得直哭。
  • 超詳細寶寶0-1歲發育標準,覆蓋七大發育要點及注意事項,快收藏
    別急,參考了各種詳細的資料,給新手爸媽整理了0~1歲寶寶各項能力的發育指標,大家可以對比自己家寶寶看看。1-3個月寶寶1、吃奶量指標母乳寶寶:按需餵養。2-3個月的寶寶能分辨顏色,最初看見的顏色是紅與綠,這使得眼睛與大腦的聯繫更為密切,並且寶寶逐漸學會了怎麼追蹤移動的物體。3個月時,寶寶視野已達到180度,視力大概能夠達到0.1~0.2,大概能看清媽媽的臉。可以多帶寶寶去公園玩,看看花花草草。
  • 胎兒發育全過程圖,原來胎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是這樣長大的,神奇
    相信不少人都過:孕期大人吃什麼,寶寶就會吃什麼。如孕媽吃辣的,那孩寶寶就會吃到辣的東西。這是真的嗎?事實上,胎寶寶主要靠胎盤和臍帶吸收營養,不會直接吸收孕媽媽所吃的食物。但會喝羊水,羊水的味道可能會受孕媽媽飲食影響,所以寶寶可以品嘗各種「口味」。
  • 三歲寶寶突然挑食不愛吃飯,小臉紅紅睡覺不踏實,多數是積食鬧的
    三歲寶寶突然挑食不愛吃,多數是積食鬧的軒軒小朋友今年已經快三歲了,平時特別聽話,可是最近軒軒卻出現挑食、不愛吃飯的壞習慣,每次軒軒媽媽想讓軒軒多吃一點,軒軒都會發脾氣。除此之外,有些寶寶可能還吃了傷及脾胃的食物,或者是做了傷及脾胃的事情,比如吃冷飲、比如吃完飯就睡覺,這些都可能導致寶寶積食。積食雖然聽著不是很嚴重,很多寶寶生病都和積食有些關係,有些積食不但影響寶寶正常進食,時間長了,寶寶還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等問題。
  • 孕婦媽媽孕期補充這幾種營養素,再不擔心寶寶發育...
    而維生素B9也就是俗稱的葉酸,則關係到胎兒的神經器官發育,孕婦媽媽在懷孕早期要注意適量補充葉酸,以防寶寶貧血、早產、腦神經發育不全、畸形等問題出現。無葉酸缺乏症的孕婦媽媽一般每天需補充0.4mg葉酸,反之則需要加倍補充。但無論哪種情況都不要過度補充,以免幹擾鋅元素的代謝吸收。
  • 寶寶有類似表現,說明寶寶發育非常好,快來看看你家寶寶中了沒
    睡覺不踏實,胃口大開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每隔一段時間就變一個樣,每隔一段時間睡覺就變得很不踏實,老愛轉來轉去,一會踢腳,一會咧嘴微笑,一會扭動身體在床上轉圈圈,一會抬頭咕噥幾聲又囈囈睡了過去。這是寶寶快速眼動睡眠的一種表現,也是猛長期的一些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