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小寶寶都是上天賜予爸爸媽媽的禮物,這個獨一無二的小天使,需要爸爸媽媽用愛來澆...
而小天使的成長曆程卻需要爸爸媽媽們提前了解。於是整理了寶寶到6歲之前正常發育指標,供各位寶寶爸媽參考。
孩子的發育滯後了嗎?淺談發育遲緩的預警信號
何謂「發育遲緩」?「發育遲緩」指各種原因(包括中樞神經、神經肌肉系統、先天性或後天性疾病、心理社會環境及其他因素)導致的兒童在一或多項發育領域,如認知、語言、動作、社會情緒、感官或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出現的較同齡兒童落後或異常的現象。一般而言,如果孩子的各項能力無法達到同齡兒童的 90%,則可被稱為發育遲緩。
發育的特性
兒童的發育是一系列動態過程,是成長期間因年齡增長、身體系統(包含神經、肌肉骨骼、器官、內分泌系統等)成熟,並與環境如家庭、同伴、文化氛圍等進行互動而產生的身心變化過程;不但包括質與量的改變,也是學習和生理、心理成熟的結果。
孩子的發育具有個體差異,但通常模式是相似的,遵循一定的、可預知的規律,而且是漸進的、階段的、連續的。舉例來說,兒童的發育必定是:(1)從頭到腳,先學會頭部控制,然後是上肢、下肢的發育;(2)從中心到邊緣,先擁有良好的軀幹控制水平,然後是四肢動作的發育;(3)從整體到特定,先發育全身大肌肉的活動,再發育控制精細動作的局部特定小肌肉;(4)從簡單到複雜,先學會具體概念,然後才擁有抽象思考的能力。
什麼是發育裡程碑?
「發育裡程碑」為每個年齡層 75% ~90% 兒童具備的能力,是觀察孩子是否有發育遲緩現象的常用依據。一個孩子如果有一個(含)以上的發育領域較一般兒童落後 20%,便可能是發育遲緩兒童,而落後的標準也包括該指標的執行完整性,如速度、質量、操作情境等。然而孩子的發育也可能因個體差異而產生提前或跳躍的情況,且可能發生在單一或多個領域,因此如果要確認孩子是否為發育遲緩兒童,宜進一步做專業的評估。
0~6 歲兒童發育遲緩的預警信號
孩子的發育通常可分為動作(大/精細動作)、認知、語言、社會性及非特定性發育幾個領域,只要照顧者對發育裡程碑有正確的認識,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並不是件難事。提前接受早期治療可減輕孩子遇到的發育障礙,協助孩子提升融入班級並跟上同伴的能力。此外,孩子也可因接受治療而獲得更多資源及服務,為未來贏得多一分機會。
註:發育裡程碑表現的是大致發育過程,如果孩子的能力發育僅存在一兩個月的差距,可能是受到了語言、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在提供資源和環境方面的支持後,可能很快便可跟上正常發育速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