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了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2020-12-06 陽媽育兒大作戰

傑西·勒羅伊·科內拉:《新生兒大腦皮層的發育》一書中寫到:你的孩子在生命中的最初三年處於怎樣的環境,實際上將決定其腦的構造,他所經歷的事物越有意義、越具有連貫性和趣味性,他的腦也就塑造得越精妙。

寶寶出生後,大腦就開始飛速發展,出生後的頭三年是寶寶大腦發育的一個高峰期。剛出生的寶寶,大腦的重量約為350-400克,大約是成人腦重的25%。一歲時,寶寶的腦重量已經達到了出生時的2倍,也就是成人腦重量的50%,而2歲時寶寶的大腦重量已經達到成人的75%。除了腦重量的變化外,隨著感覺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腦細胞之間就會產生突觸來傳遞信息,而腦突觸的形成與大腦的發育是正相關的,簡而言之,腦突觸越多,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寶寶越聰明,後期智力的發展也會更迅速。

寶寶大腦能力需要解鎖

如何才能解鎖寶寶大腦的能力呢?

那如何才能刺激腦突觸的產生,讓寶寶的智力得到更好的發育呢?其實重在讓寶寶多看、多聽、多觸摸、多發現、多感受,這對寶寶的智力發育會有很好的效果。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曾提出「用進廢退」理論,說的是腦突觸在反覆接受相同信息時會產生更多的突觸,但是如果所產生的突觸不經常刺激或者使用,它就會逐漸退化。

舉個例子來說,寶寶3歲前大腦可能有很多技能,但是比如寶寶的繪畫能力在今後的生活中完全沒有接觸,隨著年齡日益增長,寶寶掌管這部分技能的突觸就會斷開,以後如果想要在這方面頗有造詣可能性就會非常低。

3歲前寶寶的大腦發育就像是海綿,不斷的輸入,寶寶則會不斷吸收,而有些家長可能會問,3歲前寶寶的大腦不開發,以後再去開發可以彌補嗎?其實概率很低,就像我們熟知的狼孩,在狼群中長大,即便後來回歸正常人群生活,但是很多技能也都退化了,沒有辦法像個正常孩子一樣生活。

及早的幫助寶寶開發大腦就像是幫寶寶提前裝好了高配置的作業系統,這對於寶寶未來的技能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寶寶的大腦開發很重要

前面已經提到,開發寶寶的大腦,重要的是讓寶寶多看、多聽、多接觸、多發現、多感受,但是如何做才更有意義呢?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 感覺統合能力的鍛鍊

感覺統合能力其實是指通過感覺觸發大腦信息處理機制,從而整合信息後下發給身體其他器官的一個過程。這種機制可以有效建立起腦突觸、豐富大腦神經網絡。人類大部分的感覺和身體各部分的協同能力都是在嬰兒時期完成的。

感覺統合能力發育主要包括視覺、聽覺、味覺、 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感覺統合能力是人類智慧的基礎,是寶寶能力發展的根本。

寶寶如果感覺統合能力失調,會在三歲及以後表現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挑三揀四,身體協調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差等多種情況。感覺統合能力失調,一部分是因為遺傳,還有一部分就是因為父母對待孩子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個體的差異。

感覺統合能力有先天也有後天因素的影響

視覺、聽覺、味覺、 嗅覺、觸覺父母應該都比較熟悉,這裡主要說一下前庭覺和本體覺。前庭覺是影響寶寶成長發育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前庭覺感受器位於內耳,包括三對互成直角的半規管,以及相同的球囊,橢圓囊,前庭覺感受器可以感受頭部任何位置的變化。

而前庭位於臉的正前方,鼻子、嘴巴、眼睛、耳朵正好能收集這些感官信息,然後通過內耳控制,傳達給大腦神經。感官信息和身體之間有著正確的聯繫,大腦控制身體可以做出正確的響應就被稱之前庭平衡。比如孩子寫作業時,需要視力、聽力和動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配合,如果孩子的前庭覺失調,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等情況。

前庭覺會影響寶寶平衡能力

本體覺是指感受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在不同狀態時產生的感覺,舉個例子來說,當人在閉上眼睛後依然可以感知身體的各個部位就是本體覺的一個功能。本體覺感受器位於肌肉、肌腱以及關節內,可以感受肌肉的伸展和收縮、控制四肢的活動、調整關節的位置以及活動的速度等。本體覺失調會出現手眼協調能力差、聽寫不一、寫字能力差、語言能力遲緩、方向感差等情況。

總體來說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是多方面的綜合,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多鼓勵孩子的探索行為,不要因為怕手髒就阻止吃手、怕寶寶爬行不安全就拒絕讓寶寶到處爬、怕寶寶吃飯弄的到處都是就一直給寶寶餵飯,這些都會影響寶寶正常能力的發展,除此以外,父母和寶寶的交流方式也要採用正面的、積極的,不要總給孩子說否定詞,也可以促進寶寶感覺統合能力和大腦的發育。

父母早期的積極教育更有利於感統能力的

除此以外,精細動作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對大腦發育的作用也不言而喻。

2. 精細動作鍛鍊

精細動作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在寶寶3歲前,精細動作的訓練可以提高寶寶手眼協調能力、促進寶寶手部的運動能力、提高寶寶手部靈活度,有利於刺激大腦突觸的產生,手部動作越精細,需要調用的腦部區域就越大,寶寶的大腦發育就更成熟,這也有利於寶寶認知能力的發展。

精細動作主要是指憑藉手以及手指周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運動,通過視覺、感官、觸覺等多方面配合的情況下完成類似「抓、捏、拍、擰、撕」等一系列動作的情況。

蒙特梭利博士說過,「孩子出生後的三年,其發展程度和重要性超過兒童一生的任何階段。孩子發展自我必須通過自身的運動和手的活動才能實現。」

精細動作也有利於寶寶大腦的發育

0-2個月,寶寶的雙手多為握拳狀,這一時期寶寶的小手常常緊握,如果觸摸寶寶的手掌時,寶寶會有無意識的抓握反射動作。這個時期父母可以把食指放在寶寶手心讓寶寶練習抓握,有利於寶寶雙手的運動。

2-4個月,小寶貝的手掌慢慢打開,有些寶寶這一時期開始有吃手的情況,這種情況不建議父母過於幹涉,對寶寶的成長發育有積極作用。這個時期隨著寶寶視力發展,寶寶手眼協調能力變好,開始主動嘗試抓握玩具。這一時期父母可以拿一些比較好抓握的玩具讓寶寶練習抓握,比如像曼哈頓球或者一些可以懸掛的玩具等。

4-6個月,這一時期的小寶貝已經可以用手抓到小腳丫,父母發現他們已經喜歡上了吃腳,同時這一時期的寶寶已經開始尋找玩具,父母把玩具放到寶寶跟前,寶寶已經開始自己去夠玩具,同時有些小寶寶已經可以把玩具左右手交換,這對寶寶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進步。

父母在這一時期可以多引導寶寶夠玩具,引導寶寶左右手交換玩具,比如寶寶左手拿著玩具,寶爸寶媽們可以用其他玩具輕輕敲寶寶的左手,看寶寶有什麼反應,有些寶寶會把左手的玩具扔了拿爸爸媽媽的玩具,而有些寶寶是會把左手的玩具換到右手來拿爸爸媽媽的玩具,真的很有意思哦。

很多6個月的寶寶已經會左右手交換了

7-9個月,這一時期寶寶的精細動作更加熟練,寶寶已經會用拇指和食指來捏取物品了,尤其有些精細動作發展的好的寶寶這一時期已經可以撿起黃豆等小物品。父母在這一時期多鼓勵寶寶用手,寶寶可能喜歡自己拿勺子、自己吃飯等等,父母可以多鼓勵寶寶食用手指餅乾,日常有人監護的情況下也可以訓練寶寶撿花生、撿豆子等來鍛鍊寶寶精細動作的發展。需要額外注意的是,這一時期的寶寶依然處於口欲期,任何物品寶寶都可能塞到嘴裡,陪寶寶鍛鍊時父母一定有認真監護,防止寶寶誤食細小物品而導致噎住等意外情況。

10-13個月,從這個階段開始,寶寶已經開始逐漸學會單獨使用每一個手指了,拇指和食指的對指動作也比之前更加熟練。這一時期開始寶寶已經可以學會拍手、拜拜等動作。父母從這一時期開始可以幫助寶寶練習戳洞遊戲,這種遊戲可以幫助寶寶去發現每個手指的作用,了解如何單獨使用每個手指。

13~15個月,寶寶這個階段開始已經可以搭積木了,小寶寶這個時候可以搭兩到三層積木,也喜歡亂扔東西,喜歡把桌子上的東西通通扔到地上等,這都是寶寶發育的一個過程。父母在這一時期可以多引導寶寶玩一些搭積木的遊戲,平時寶寶活動時注意寶寶活動範圍的安全性。

2歲時,寶寶已經可以搭6—7塊積木成柱狀不倒塌了,這個時候寶寶已經會逐頁翻書、會轉動門把手等做一些比較複雜的手部運動了。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多引導孩子看繪本、搭積木、疊紙盤子等來進一步促進精細能力的發展。

3歲:這個時期的寶寶積木可以搭的更高了,很多寶寶已經可以搭9~10層積木不倒塌,也可以擺出各種形狀,寶寶這一時期也可以自己穿衣服,畫圖時已經可以畫出圓形和「十」字。這一時期的父母可以多引導孩子自己穿衣服、穿鞋帶、塗鴉、搭積木等,多種方式來引導寶寶精細動作發展。

繫鞋帶也很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發展

總體來說,寶寶手部精細動作對於寶寶手指靈活度、手眼協調能力、手腕的靈活度和穩定性以及雙手協調能力都有好處,而這些運動都需要調動大腦的指揮系統,對寶寶腦部發育也有很重要的意義,有利於寶寶智力的發育。

當然寶寶手部的精細動作的發育也離不開大運動能力的發展,所以寶寶的翻身、趴、爬、坐、站也是非常重要的裡程碑時刻,對精細動作的發展也有好處,父母也要多幫助和鼓勵孩子大運動能力的發展。

3. 語言能力培養

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不僅僅是影響寶寶開口說話,對寶寶的聽覺能力、理解能力、社交能力、書寫能力都會有影響,而這同時也會刺激大腦的發育。寶寶的語言能力與父母的養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研究發現,經常和孩子說話的父母寶寶在兩到三歲時詞彙量會大幅增加。如果父母經常和寶寶說話,寶寶在一歲半到2歲時詞彙量可能會從200翻倍達到400及以上。

有研究表明,早期語言越多,未來學業表現更好,更有利於個性的塑造。有心的父母,總是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早期語言「環境」。

寶寶的語言能力是通過多聽、多練、多對話來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多與寶寶溝通可以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發展

0-2個月時,寶寶主要會發的音有「哎」,「啊」,「嗯」,「哦」等單元音,一個月後的寶寶有時候寶媽離開後還會發出各種「哎哎哎」的聲音,類似在呼喚母親,引起母親注意。

3個月時,有些寶寶已經咿咿呀呀話多起來了,這個時期父母可以在寶寶咿咿呀呀時積極的回應寶寶,就仿佛在與寶寶對話一樣。

4-5個月:寶寶這時候可能會偶爾蹦出一句「媽媽」或「爸爸」,也有可能是在哭的時候,這時寶寶的發音都是無意識的,並不會把「爸爸媽媽」和真實的父母聯繫起來。

6-9個月:寶寶的會說的話更多了,有些寶寶甚至會在八個月左右時類似有意識的喊「媽媽」或「爸爸」,還有些寶寶會「抱抱」,「寶寶」,「dada」,「不」等一些發音,這個時期爸爸媽媽可以多與寶寶對話,說話時儘量讓寶寶看到自己的口型,有利於寶寶更快學習發音。

多回應寶寶更有利於寶寶語言發育

10-12個月:有些寶寶會在這一時期發更多的音,並逐漸去搞懂其中的含義。比如明白爸爸,媽媽指的是誰,明白抱抱的含義等。

12-17個月:這個時期寶寶已經明白一些詞語的意思,並且可以準確的說出一些詞語,寶寶甚至能夠在這個時期學著變換聲調,這一時期父母應該多跟孩子說疑問句,鼓勵寶寶多說話。比如寶寶要喝水時,媽媽就可以詢問寶寶:「你是想要什麼呢?」漸漸的寶寶的詞彙量就會越來越多了。

18個月-2歲:這一時期寶寶詞彙量可能已經達到200個了,寶寶已經會喊出自己的名字,而且在這段時間開始,寶寶的語言能力呈爆發式增長,每天寶寶都可以新學10個甚至更多的詞彙,爸爸媽媽們在這個時期多引導寶寶看,多給看看看圖識物的機會,幫助寶寶拓展詞彙量。

30個月:這一時期開始寶寶逐漸開始區分「我」和「你」,這個時期開始寶寶已經會簡單造句了。

3歲:寶寶在三歲時,語言能力已經很好,寶寶會持續的與父母談話,也可以調整說話的方式和語調,同時這個時候開始寶寶似乎開啟了好奇模式,變成了「好奇寶寶」,父母在這一時期要做的就是不要嫌寶寶煩,多點耐心多回答寶寶的問題,和寶寶一起探索更多知識。

積極回應寶寶的問題

語言能力的培養雖然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但是每個人早期的詞彙量不同,大腦開發程度也有差異,對未來的學習也會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多與寶寶說話對於寶寶大腦的開發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要想寶寶智力好,早期的開發很關鍵,父母越關注孩子的成長細節,多對孩子加以引導,積極開發,才能讓孩子的大腦更強大。

奧利弗·詹姆斯(英國兒童心理醫生、關係精神分析學家)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境的影響》一書中指出:「早期的父母撫育很重要,關乎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科學研究已經越來越清楚地表明,早期撫育為我們的皮質醇水平或左額葉腦電波模式設置了調控器。成長過程中的良好體驗可以重置這一水平,使之更健康,而不良體驗則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父母的積極教育、關愛和陪伴都會對孩子的大腦開發有重要作用,雖然每個孩子有個體差異,但只要父母用心、用情,在3歲前積極幫助寶寶開發大腦的能力,就一定會在寶寶未來的生活中收穫更多的驚喜。

寶寶大腦有無限可能,父母的養育方式影響很大

我是陽媽@陽媽育兒大作戰,喜歡可以點讚關注我,育兒路上為你避坑,也會有兒童心理學和孩子性格發展相關文章推薦。

相關焦點

  • 哈佛研究:0-3歲是大腦發育高峰期!6個方法促進寶寶智力發育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哈佛兒童行為學家理察教授團隊經過20年的研究發現,大腦在0-3歲會經歷發育的高峰期,這段時間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智力水平。寶寶出生時大腦重量只有成人的25%,在3年發育到成人的85%。
  •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0-5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家長務必幫寶寶抓住
    《0-5歲——大腦發育的黃金五年》正是她的著作。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0-5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而且是有且僅有一次的高峰期。只要家長抓住,寶寶的感覺、運動技能、社交、情緒、語言、記憶、智力等功能都會在這段時間內得到高度發展。
  • 0-3歲寶寶視力發育對照表,你家寶寶正常嗎?不要錯過「黃金期」
    寶寶在出生2周後,就能夠對來自半米遠的光源(如手電筒)向自身方向的移動做出兩眼向內轉動的動作;3周後能注視較大的物體,並且能分辨物體的顏色,兩眼還能單方向追隨物體的移動。1—2歲:這階段寶寶喜歡看圖書,能區別物體,會模仿動作。到1歲半時,視力可達0.4,能看見細小的東西如爬行的小蟲、蚊子,能注視3米遠的小玩具。還能區別簡單的形狀,例如圓形、三角形、方形。2—5歲:開始有了空間概念。此時雙眼視覺發育最為旺盛。
  • 3歲前寶寶出現這5個標誌,恭喜寶媽,你家娃大腦發育完全達標
    我們都知道寶寶在3歲前,大腦發育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而且在3歲前,寶寶的神經發育基本上已經發育成熟了,其中會出現9個神經發育的標誌,如果遲遲沒有出現,那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可能有些落後了,甚至可能腦神經異常了,建議立即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 若這6個特徵出現在寶寶3歲前,你家全中,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很棒
    孩子成長是循序漸進的,大腦的發育在胎兒期的時候,就已經分出高低了,但是經過父母正確的引導訓練後,孩子的大腦發育會有更好的表現,那麼我們要怎麼判斷孩子大腦發育都達標了呢?看看寶寶3歲前這6個特徵,就能進行判斷了,若你家孩子全中,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很棒!那你就偷著樂吧。
  • 科學家認為: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腦力開發讓寶寶更聰明
    文 | 小書蟲媽媽擁有一個聰明健康寶寶,是每對父母的美好願望。如何讓寶寶變得聰明呢?科學家發現,0~6歲這個階段是兒童腦部細胞、腦部結構、腦部功能發展的黃金期,也深刻影響著未來智力潛能的發展。因此,父母要抓住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充分開發大腦,打造聰明寶寶。 01大腦發育過程大腦是人體「最高司令官」,人的行為、語言、判斷、感覺、思考均由大腦指揮。我們首先來了解孩子大腦的發育過程。寶寶出生後,寶寶的大腦會以迅猛的速度發育。
  • 0-3歲寶寶,若出現這12個表現,家長要警惕,可能是發育遲緩
    0-3歲是一個寶寶發育的關鍵時期,其實寶寶從出生開始,每個月齡都會有一個重點發育的關鍵點,聽見聲音、聞到氣味、辨別色彩、抬頭、翻身、爬行、抓握,大動作及精細動作發展, 大腦發育都在按月齡逐步進行,性格習慣養成,自我意識養成,智商情商發展,都取決於這一敏感時期的引導,粑粑麻麻們一定要抓住這個黃金髮育點,用科學的方法對寶寶進行有效引導,才能讓寶寶健康茁壯成長。
  • 高智商娃5歲前就能看出來?研究發現:會有3方面的「蛛絲馬跡」
    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智商都十分在意,畢竟誰也不想讓本人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寶媽在孕期就開始注重種種營養和胎兒時期的教育,就為了能夠讓孩子的大腦獲得非常大限制地開發。孩子出身後,家長對於智力發育依舊不能鬆散,但是也有一些父母擔心,本人的寶寶究竟有沒有到達智商發育的標準線?兒童智商的標準是什麼?
  • 李玫瑾: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務必幫寶寶抓住一次
    李玫瑾教授肯定了後天培養才是提升寶寶智力的重要因素,天才少年畢竟佔極少數,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一旦錯過會很遺憾父母別大意,務必幫寶寶抓住一次!#育兒有方法#回到家後我也查閱了許多資料,哈佛行為學家理察教授也有研究成果表明:人類大腦一生的發育僅有3次高峰期,也被稱為大腦發育的黃金期,父母應利用好這3個黃金階段,對孩子的大腦進行科學的訓練!
  • 3-6個月的寶寶正在形成生物鐘,請抓緊培養睡眠規律,家長別錯過
    短短的三個字完全能夠讓人感受到她哄睡寶寶時的無奈。1.夜奶次數有所減少在孩子3個月以後,晚上喝奶的情況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這時候寶寶的胃變得大了一些,奶量的儲存量也更大。孩子一次可以吃得更多,自然喝奶的頻率就會有所下降。此前晚上可能會有4-5次的夜奶,但是此後,孩子的夜奶次數便會變成3-4次。
  • 多巴胺刺激大腦發育 家長這麼做 寶寶更聰明!
    來源:新浪財經寶寶的大腦成長,從醫學上來講,可以分為3個關鍵期。第一個是從媽媽懷孕到嬰兒出生前,這是寶寶大腦生長的第一個關鍵階段;第二個是寶寶出生後到3歲前,這是大腦進行質量增長的階段,將會完成寶寶85%左右的大腦發育;第三個階段則是3~6歲之間,這是寶寶大腦發育的最後一個關鍵期,將完成剩下15%左右的腦部發育。
  • 0-3歲寶寶潛能開發關鍵期,日本教育學家:年齡越小智力發展越大
    文/可馨育兒0-3歲寶寶潛能開發關鍵期,日本教育學家:年齡越小智力發展越大日本著名的教育學家七田真發表過「智力發展遞減學說」,這門學說認為,在8歲前孩子的智力發育就像一個等腰三角形,在年齡越小的時候,智力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對於三角形的高度即智力的發展上限的影響也越大。
  • 孩子3歲前這4類營養素,對大腦發育很重要,攝入充足孩子智商更高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會發現高智商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高智商的孩子,有項研究表明孩子智商60%都會取決於父母,可見遺傳有多麼重要。當然這並不是說如果父母的智商一般,那麼孩子就很難有出色的成績。01為什麼三歲前孩子的營養如此重要?0到3歲是孩子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
  • 寶寶小手越靈活智商越高?0-4歲是大腦開發關鍵期,要把握機會
    科學研究表明,兒童大腦開發的關鍵時期是0到4歲,4歲的時候智力就發展了一半,等到8歲的時候智力基本就穩定下來了。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這個階段,對寶寶進行手指訓練。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父母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訓練寶寶:3個月起3個月大的寶寶已經開始關注雙手,他們蜷縮的手指舒展開,有時含在嘴裡,有時跟著眼睛的引導去夠東西。
  • 孩子睡覺時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會比同齡人還聰明
    孩子如果在3-6歲時夜間睡覺的時間沒有規律,會間接導致智商分數過低。孩子大腦的發育黃金期在3~6歲,同時孩子的大腦也有「左右腦」之分;左腦被統稱為「意識腦」,主要負責邏輯推理、語言操作、數學計算和事物分析等;右腦被統稱為「創造腦」,主要負責靈感、圖畫、想像力、創造力、形象思維等;科普:我們的右半身是左腦在進行支配,左半身被右腦進行支配。
  • 0-1歲寶寶玩具如何選擇?0-1歲寶寶玩具大推薦
    原標題:0-1歲寶寶玩具如何選擇?0-1歲寶寶玩具大推薦 0-1歲寶寶玩具大推薦 琳琅滿目的玩具,哪一款才是真正適合周歲以內的寶寶玩耍呢?雖然孩子沒有選擇,給什麼玩什麼。
  • 2-3歲的寶寶如何開發大腦,這幾點不要忽略
    父母也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才,基本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甚至還進行胎教。其中想要跑贏起跑線,最簡單的就是大腦智商高。我的一個閨蜜家的兒子天天今年已經兩歲了,行走還有跑跳已經正常,也學會了基本的發音還有思維能力。
  • 寶寶3歲前,如何高效開發大腦?這4個方法或許能事半功倍
    眾所周知,寶寶的智力不光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還和後天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父母想要寶寶大腦更聰明,就一定要在他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及時進行開發。一般來說,寶寶在3歲前大腦發育速度最快,幾乎是達到發育的巔峰狀態,所以父母一定要及時抓住這個時期,堅持做好這4件事,相信能讓他的智力提升一大截。
  • 寶寶大腦發育黃金期分為3階段,抓住關鍵期,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其實,想要寶寶成績好,未來的生活順遂,贏在起跑線上,除了家長的努力孩子的奮鬥,還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一般來說,寶寶大腦發育黃金期共有三個階段,把握好這三個階段,孩子未來的成長道路可能會更加輕鬆。這3個大腦發育黃金期分別是:1. 孩子六個月到三歲其實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腦子就已經開始發育了,一般來說新生兒的腦子只有300克左右的重量。但是到了三歲左右的時候,孩子腦子的重量就差不多跟成年人很接近了。
  • 3歲前是開發寶寶大腦的關鍵時期,5個方法提高寶寶腦力
    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 小兒剛出生時,腦的重量僅有350-400克,大約是成人腦重的25%。到了1歲時,腦的重量達到為出生時的兩倍,達成人腦重的50%,3歲時為成人腦重的75%。也可以說,小兒出生後1到3年是腦力發開最重要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