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寶寶,若出現這12個表現,家長要警惕,可能是發育遲緩

2020-12-05 母嬰放大鏡

0-3歲是一個寶寶發育的關鍵時期,其實寶寶從出生開始,每個月齡都會有一個重點發育的關鍵點,聽見聲音、聞到氣味、辨別色彩、抬頭、翻身、爬行、抓握,大動作及精細動作發展, 大腦發育都在按月齡逐步進行,性格習慣養成,自我意識養成,智商情商發展,都取決於這一敏感時期的引導,粑粑麻麻們一定要抓住這個黃金髮育點,用科學的方法對寶寶進行有效引導,才能讓寶寶健康茁壯成長。而寶寶發育遲緩是有一定表現徵兆的。

寶寶發育遲緩的12種表現:

一般來說,3歲以內的寶寶如有下列一項以上異常表現的話,爸爸媽媽要高度注意了,這可能提示著寶寶有智力發育遲緩的可能性。

1.9個月時不能伸手拿東西

寶寶手部功能的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

一般1個半月時手半張開;2個月時將帶響玩具放於手中可握;4個月時手完全張開,欲伸手觸摸到桌上的物品;5個月時想要拿附近的玩具、物品,此時抓握的方式是以尺側手掌的全手握,是一種不確切的抓握方式;6個月時手張開欲拿想要的東西,抓握的方式是全手握;7個月則以拇、食、中指為主抓握,即橈側握;9個月開始兩隻手玩耍;9~10個月用拇、食指末節指腹側捏物;12個月以後拇、食指指尖捏物;如果你有跟其他寶寶對比的話,一旦發現寶寶到了9個月時仍不能主動伸手去拿東西,同時在有大人攙扶時也不能用自己的雙腿支撐體重。這就表明寶寶有些異常,應該及早帶寶寶去檢查一下。

2.哭聲異常

有的寶寶會因為受刺激到而起啼哭的時間長,但有的時候卻需要反覆刺激或持續刺激才能引起啼哭;也有的寶寶哭聲尖銳,有的或哭聲細小無力;還有部分寶寶不愛哭鬧,顯得異常「乖巧」。如果爸爸媽媽學會聽懂寶寶的哭聲,就知道個中隱含的健康信號了。

病理性啼哭的原因及特點有哪些?

1、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啼哭: 哭聲尖銳、吃奶時(後)哭鬧,邊吸邊哭

(1)若出現口腔炎症,因吸吮導致疼痛,故會出現每次吃奶時哭鬧,邊吸邊哭,吸吮無力,但哭聲有力,此時應注意檢查口腔內情況。

(2)消化道感染引起腹瀉及嘔吐,可伴有腸道痙攣、腹痛、腹脹,此時可出現高聲且尖銳的啼哭,時緩時急,反覆發作。如果寶寶號哭不安,伴有面色蒼白、出汗等症狀,應考慮有急腹症的情況。有上述情況出現時要馬上送醫院診治。

(3)牛奶蛋白過敏或者乳糖不耐受的新生兒,易在吃奶後出現腸易激反應,可在吃奶後安睡時突然出現急促尖銳的啼哭,哭鬧劇烈,常常家長會反映嬰兒夜間睡覺不安穩,易驚醒並哭鬧。

2、大小便時哭鬧

(1)寶寶便秘:有的寶寶大便比發乾,排出不暢,排便時可造成肛門撕裂,寶寶在便前便後就會哭鬧。如遇這種情況,應在便前用熱水盆距寶寶臀部20釐米左右,用溫熱的水蒸氣燻燻寶寶的肛門。但這只是治杯不泊本,應儘快找出寶寶大便幹的原因,並給了科學調理。

(2)小便疼痛:有時女寶寶會因外陰紅腫、糜爛、尿時疼痛而哭鬧:而男寶寶有時會因陰莖的包皮長,包皮口緊,造成尿垢的堆積,從而誘發陰莖口炎而哭鬧。所以,不論男嬰還是女嬰,都要保持尿道口的清潔。

3.神經系統疾病:哭聲尖利

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啼哭: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顱內出血、中樞感染等疾病,由於顱內壓增高,常出現尖叫樣啼哭,哭聲高尖單調,可伴有嘔吐、驚厥、反應差等神經系統表現。

4、如果寶寶突然不哭也不響,過分安靜,也屬異常現象。

因為有的新生兒病重而哭不動,更應重視去細心觀察,耐心找出原因。

3.吸吮能力差

對寶寶而言,吸吮能力是一項必備的技能,初生嬰兒的咀嚼功能尚未完全,只能通過吸吮動作來攝取母奶或配方奶,因此將如棉花棒或手指頭等物體放進嬰兒嘴巴裡時,嬰兒便會自然地出現吸吮的動作。

他們正是通過吸吮反射來攝取維持生存所必需的養分。如果吸吮能力不佳,不僅營養攝取受到限制,原始口腔欲望也無法得到滿足,還可能對情緒發展及行為發展造成障礙,並且影響日後的吞咽、咀嚼與說話能力。

智力障礙的寶寶最早表現出來的症狀往往是吃奶困難,不會吸吮,特別容易吐奶,這樣就表示神經系統有損傷,日後智力會受影響。到寶寶半歲時添加輔食以後,尤其是8個月以後,咀嚼晚餵養困難,吃固體食物不易咽下並且致使嘔吐,此時家長要警惕!

4.豎頭不起轉頭困難

有些寶寶滿百天的時候豎頭不起或轉頭困難,單眼或雙眼持續向裡或向外。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做一些抬頭的訓練,如果沒有效果,要立即帶去醫院檢查,詢問醫生原因,儘早發現問題,及時治療。

如何訓練訓練孩子的俯臥抬頭動作?目標是3個月時能穩定地抬起90度。

1)寶寶的抬頭訓練·練習宜在寶寶清醒、空腹(餵奶前1小時)進行。

2)床面平坦舒適。將寶寶兩臂曲於胸前方,俯臥在床上。

3)媽媽將寶寶的頭轉至正中,手拿色彩鮮豔有響聲的玩具逗引寶寶,使其努力抬頭,抬頭的動作從與床面成45度開始,逐步穩定。到3個月時能穩定地抬起90度。

4)寶寶抬頭時,媽媽可將玩具從寶寶的眼前慢慢移動到頭部的左邊;再慢慢地轉移到寶寶頭部的右邊。讓寶寶的頭隨著玩具的方向轉頭,每天練習3~4次,每次俯臥時間不宜超過2分鐘。

5.睡眠過多且不易喚醒

有的寶寶會一直處於睡眠的狀態,而且不容易被喚醒。寶寶嗜睡時,媽媽要格外注意

一般說來,1個月以內的新生兒,一晝夜內所需的睡眠時間大約為16-20小時。每天肯能大約只有3-4小時處於清醒狀態,正可謂是「吃飽了就睡」的狀態。當寶寶到了2-3個月大的時候,每天需要睡16-18小時;而到了5-9個月寶寶寶仍然需要睡14-16小時;滿周歲的時候大概需睡14-15小時。

如果寶寶長期超過合理的時間最好就讓寶寶到醫院去檢查一下,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6.表情呆滯

寶寶一直表情都比較的呆滯,滿百天後才有笑的表情,且表情呆滯,到6個月時仍不能表現出自然的笑容。

據了解,有些先天性智力障礙的寶寶在面容體態上就有異常表現。比如先天愚型患兒就有眼距過寬、雙眼斜吊、塌鼻梁、舌頭常拖在嘴外邊、流口水等表現,就是人們常說的「國際臉」。而患腦積水的孩子頭圍特別大,小頭畸形兒頭顱又特別小等。如果發現寶寶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就要及時詢問醫生。

7.運動發育比正常寶寶落後3個月

寶寶的大運動發育:

2個月抬頭、4個月翻身、6個月獨坐、8個月爬行、10個月獨站、12個月獨走;

寶寶的運動發育,如俯臥抬頭、坐、站、走等動作,雖然說我們倡導順勢而為,但是如果發生得比較正常兒童落後3個月或以上的話,有的寶寶甚至還有走不穩的情況出現,這都表明寶寶的發育有可能出現異常。

8.半歲後注視手和玩手動作仍存在

有的寶寶會半歲後注視手和玩手的動作仍持續存在。他們的精神只集中於一種事物,表現得很呆,對外界的事物不感興趣,就只知道自己玩手,這是不正常的,好像只明白自己的世界一樣,爸爸媽媽發現這個情況就要特別注意了。

9.對外界反應遲鈍

有的寶寶對外界刺激反應比較遲鈍,在他6個月時候仍不能注視臉面上方緩慢移動的物體,不能朝發出聲響的方向轉頭,不能自己翻身,在沒有爸爸媽媽等成人幫助下自己不能坐穩,這也是寶寶智力遲鈍的一個表現之一。

10.7-9月還流口水

小寶寶會有流口水的習慣,媽媽都會給寶寶戴上口水肩。這是因為在寶寶4-5個月時,由於輔食的添加對寶寶成長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寶寶飲食中逐漸開始補充了含澱粉等營養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這些食物的刺激後,唾液分泌明顯增加。

此時的寶寶,口腔小而淺,吞咽反射功能還不健全,不會用吞咽動作來調節口水,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會流出口外。另外,不少寶寶喜歡吮吸指頭、橡皮奶嘴等,這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也會使口水增多。

但在寶寶7-9個月仍常流口水,清醒時有磨牙動作的時候,爸爸媽媽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由腦炎後遺症、呆小病、面部神經麻痺而導致調節唾液的功能失調,儘管這樣的機率很少,但是都應該去醫院確診並治療。

11.語言發育落後

有些聰明的寶寶,在9個月的時候,都會依依呀呀的模仿著大人說話,但是有的寶寶語言發育落比較落後,到10個月時不能咿呀學語,發音也不清晰。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要多學習一些教寶寶開口說話的小技巧,多鍛鍊寶寶學說話。

0-12月齡寶寶的語言發展過程:

1-3個月:這個階段的孩子,主要是藉助哭鬧還表達需求,僅能發出a、n、m、b簡單且無意義的單音節。4-6個月:孩子能夠在別人和他說話時作出回應,尋找聲音的來源並發出d、n、m、b輔音音節,有時還能夠發出笑聲。7-9個月:孩子能夠說出一些簡單的象聲詞,並開始模仿大人說話,懂得一些簡單的單詞的意義,發音也開始像模像樣。10-12個月:孩子偶爾會說出媽媽、爸爸等簡單的單詞,通過一些簡單的動作來表示自己的意見,如點頭、搖頭等,也能認識部分身體部位,如眼睛、鼻子等。

12.對周圍環境缺乏興趣

有的寶寶會對周圍人物和環境都缺乏興趣,不喜歡與人交往,缺乏情感依戀。這種情況,爸爸媽媽不要掉以輕心,要多關愛寶寶,多和寶寶說話,讓寶寶變得開朗一些,同時也要詢問一些專家,確診一下寶寶是否存有什麼問題,讓寶寶得到及時的治療。

首先通過病史、體格和化驗檢查,根據詳細的資料和化驗結果,綜合分析,判斷引起兒童矮小的原因,最後確定治療原則。原因不同,處理方法也不同:

1、營養不足:應合理營養、全面均衡飲食,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食慾等。

2、全身疾病引起的矮小: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3、家族性矮小和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通過各種調養,充分發揮生長潛力,可酌情使用生長激素。

4、精神因素引起:改善生活環境,使兒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顧。

5、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根據情況進行特殊治療。

6、甲低、垂體性侏儒、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小於胎齡兒、特發性矮小等應對症治療。

相關焦點

  • 寶寶身高矮,就是矮小症?就是發育遲緩?別急,看完這一篇再說
    女童身高查看規律也是如此,先根據寶寶月齡確定數據所在行,再根據寶寶身高數據進行比對,凡是數據低於一2SD,家長要高度警惕,不要盲目營養進補,需要及時就醫檢查,這已經還是矮小高風險了,及時查明原因做出對應治療。
  • 孩子這五個表現 是生長發育遲緩了
    北京京都兒童醫院兒童保健中心專家介紹,生長發育遲緩表現往往是多方面的。表現在體格發育、運動發育及智力發育落後,但也可以某一方面為突出表現。如果身高、體重、頭圍的測量值全部都偏低的話那就表示孩子的發育出現了全面的遲緩,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以確認是否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 寶寶有這3個症狀表現,小心腦發育不良,家長需要引起重視!
    如果兒童腦發育不良,會給寶寶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家長一定要了解寶寶大腦發育不良有關的症狀,多注意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早期治療可以讓孩子早日擺脫痛苦,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大腦發育不良的表現症狀都有哪些吧?什麼是大腦發育不良,主要症狀表現有哪些?
  • 若這6個特徵出現在寶寶3歲前,你家全中,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很棒
    孩子成長是循序漸進的,大腦的發育在胎兒期的時候,就已經分出高低了,但是經過父母正確的引導訓練後,孩子的大腦發育會有更好的表現,那麼我們要怎麼判斷孩子大腦發育都達標了呢?看看寶寶3歲前這6個特徵,就能進行判斷了,若你家孩子全中,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很棒!那你就偷著樂吧。
  • 基因檢測小兒發育遲緩怎麼辦
    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發育遲緩是暫時的,但是當孩子的發育遲緩很長一段時間時,我們必須保持警惕。這是需要注意和及時治療的疾病表現,那麼基因檢測小兒發育遲緩怎麼辦?1、對於發育遲緩的寶寶,早期的訓練教育和治療非常重要,遠比症狀惡化後才治療來得更重要。
  • 寶寶3歲前,如果有這3種表現,並不是「乖巧」,可能是智力低下
    要說做家長的最期待的,那莫過於希望孩子能夠順順利利生下來並且能夠聰明機智,我想,應該不會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聰明吧。但是也有些寶寶生下來,就表現出一些特別奇怪的表現,他們有的生下來就非常「乖巧」,有的不喜歡和外界交流,總之就是很文靜。
  • 孩子5歲語言發育遲緩有些發現的晚,怎麼做檢查
    一般在兒童2歲左右,就可能發現兒童的語言是否落後於同齡兒童,同時引起家長的警惕,去專業機構進行檢查。父母需要配合提供哪些資料檢查前,家長要聽從安排,提供一些資料(病史收集);有無家族遺傳、其他疾病,孩子的出生史、生長發育情況、生活環境、分娩方式、幼兒撫養方式等。
  • 孩子三歲前,身體有四個異常,多半是發育遲緩了,希望你家娃沒中
    什麼是發育遲緩發育遲緩就是指孩子在發育過程中生長速度放慢或異常發育的現象,相比於同齡同性別的孩子差別很大,其發病率約為6~8%,發育遲緩主要與營養狀況、疾病、器官受損等因素有關,主要表現在語言、運動、體格以及大腦等方面出現差異。有什麼表現?
  • 一歲內寶寶智力發育表:有以下表現,往往暗示你家娃多半是小學霸
    、喜歡往嘴裡塞東西 這是0-3個月寶寶共同的喜好,抓住什麼都喜歡往嘴裡放,像小手、腳丫、玩具等,經常都在嘴裡。 不過,有些家長害怕細菌感染,會粗暴地制止這一行為,但是專家卻建議不要管,這是孩子大腦發育好的表現,父母做好衛生保障即可。 其實,這是寶寶處於口欲期的表現,以此來獲得滿足感,同時也是探索周圍事物、環境的一個獨有方式,是其智力水平和認知能力不斷發展的標誌。
  • 寶寶0到6歲發育標準對照表,看看你家寶寶發育正常嗎?
    於是整理了寶寶到6歲之前正常發育指標,供各位寶寶爸媽參考。 孩子的發育滯後了嗎?淺談發育遲緩的預警信號 何謂「發育遲緩」?「發育遲緩」指各種原因(包括中樞神經、神經肌肉系統、先天性或後天性疾病、心理社會環境及其他因素)導致的兒童在一或多項發育領域,如認知、語言、動作、社會情緒、感官或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出現的較同齡兒童落後或異常的現象。一般而言,如果孩子的各項能力無法達到同齡兒童的 90%,則可被稱為發育遲緩。
  • 0-3歲寶寶視力發育對照表,你家寶寶正常嗎?不要錯過「黃金期」
    9—10個月:這階段寶寶大都已經可以自如爬行,視覺上也可以追隨著物體上下左右移動,聰明的他還能辨別物體大小、形狀及移動的速度。11—12個月:開始出現視深度感覺,實際上這是一種立體知覺。12個月時視力可達0.2,能揀出細的棉線。
  • 發現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家長千萬不要慌!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語言發育落後,說話比同齡的孩子晚。同時,發音的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也還不協調,所以寶寶說話特別模糊,家長聽不清。 1.語言發育遲緩分型 、表達性語言障礙(能理解,但是不會表達) 、感受性語言障礙(不能懂,也不會說) 2.家長如何判定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
  • 從孩子的表現看待語言發育遲緩,及早發現對他的影響
    如果孩子語言發展速度落後半年以上,出現和年齡不匹配的語言表現,比如正常孩子兩歲多已經開始說短語和字詞,但是語言發展過於落後的孩子還在說單字、吃,那父母們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受到語言發育遲緩的影響。由於對語言發育遲緩缺乏了解,很多家長都不會注意到孩子語言發展過程中的異常,孩子學習字音的速度比較慢他們認為這是「夯實基礎」,孩子說話比較晚他們覺得這是「貴人語遲」。對孩子語言發展的忽視導致語言發育遲緩的影響力大增,徹底成為影響孩子說話發音的阻礙。
  • 0-3歲了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舉個例子來說,寶寶3歲前大腦可能有很多技能,但是比如寶寶的繪畫能力在今後的生活中完全沒有接觸,隨著年齡日益增長,寶寶掌管這部分技能的突觸就會斷開,以後如果想要在這方面頗有造詣可能性就會非常低。3歲前寶寶的大腦發育就像是海綿,不斷的輸入,寶寶則會不斷吸收,而有些家長可能會問,3歲前寶寶的大腦不開發,以後再去開發可以彌補嗎?其實概率很低,就像我們熟知的狼孩,在狼群中長大,即便後來回歸正常人群生活,但是很多技能也都退化了,沒有辦法像個正常孩子一樣生活。
  • 孩子智力低下,有這幾種表現,家長不要大意!
    家長們在生活中照顧寶寶往往會出現一些現象和問題,最近後臺私信也收到一些家長的問題,我家寶寶1歲了還不會走路,智力不會有問題吧?寶寶5個月了 ,還不會目光追隨,正常嗎?像這的擔憂,很多家長都存在,當寶寶出現異常現象,而家長因為對病症的不了解,會出現焦慮,急躁,那麼,孩子智力低下的表現有哪些,作為孩子家長了解多少呢?1.
  • 寶寶大腦發育不良的7種表現,你家娃中招了嗎?
    寶寶大腦發育不良會給寶寶的未來和一個家庭帶來怎樣的傷害?這種結果可想而知,絕大多數家庭都是難以承受的。然而,很不幸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病例並不少見。 所以,寶寶大腦發育不良的7種表現形式,家長一定要重視。
  • 新生兒有這4種鍛鍊腦力的表現,若6個月後沒消失,腦部有可能出問題
    隨著寶寶身體發育增長,條件反射一般會在6個月-1年內消失。若是在這個時間內,寶寶的這4種條件反射的「表現」還沒消失,寶寶則有可能會出現腦部發育遲緩、或患有某種疾病。父母要多留意,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是因為寶寶的大腦神經系統未發育完善,下意識用這種反射來進行「自我保護」這種擁抱反射6個月左右會完全消失,若寶寶在9個月後還有這種擁抱反射的「表現」,那父母就要警惕了,寶寶有可能患有腦部慢性疾病,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相反,如果新生寶寶從出生到3個月內,沒有這種條件反射出現,寶寶的大腦系統有可能出現損傷。
  • 3歲前寶寶出現這5個標誌,恭喜寶媽,你家娃大腦發育完全達標
    我們都知道寶寶在3歲前,大腦發育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而且在3歲前,寶寶的神經發育基本上已經發育成熟了,其中會出現9個神經發育的標誌,如果遲遲沒有出現,那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可能有些落後了,甚至可能腦神經異常了,建議立即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真能自愈嗎?家長有這些誤區,小心耽誤孩子!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聰明又健康,但是總有些孩子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症狀 最近收到家長私信時候孩子長得挺好的,就是不會說話,簡單的字也說不出來,有時候用各種家長都看不懂的手勢,家長說之前就發現孩子不對勁,家裡老人說沒事,孩子小,再等等慢慢長大就自己好了,什麼話都會說了,這不孩子都快上幼兒園了
  • 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 傻傻分不清楚
    有些孩子長到一定階段時,會因為受到某些因素影響而導致發育遲緩,最常見的是不能說話、不喜歡和他人玩耍,往往很多家長分不清這是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其實這兩者之間是很大區別的。什麼是發育遲緩:生長發育遲緩(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