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明珠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孩子的身體發育是所有家長最為關心的事情,如何判斷他是發育正常還是遲緩呢?又該如何對症下藥呢?
什麼是發育遲緩
發育遲緩就是指孩子在發育過程中生長速度放慢或異常發育的現象,相比於同齡同性別的孩子差別很大,其發病率約為6~8%,發育遲緩主要與營養狀況、疾病、器官受損等因素有關,主要表現在語言、運動、體格以及大腦等方面出現差異。
有什麼表現?
1、語言發育遲緩
判斷一個孩子是否語言發育遲緩必須結合生理年齡。
一般來說,正常嬰兒在七八個月時可以牙牙學語,一歲左右可以叫爸爸媽媽,兩歲左右會問簡單的問題,三歲左右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到兩三歲才開始開口說話可能考慮是發育遲緩。
當然,語言發展遲緩通常是伴隨顱腦損傷、聽覺障礙、發聲器官受損等因素產生的,家長不可妄做判斷,最好到醫院檢查。
2、體格發育遲緩
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後的前3年是身高、體重增長最快的時候,3歲至青春期之間增長頻率較為穩定,進入青春期快速增長,隨後漸漸停止,判斷體格發育的常見指標就是身高和體重。
體重:反映小兒生長發育的最重要的指標,一般孩子出生後前3個月增長最快,正常體重計算公式:
1~6月的體重為3公斤+(0.6公斤X月齡);7~12月的體重為3公斤+(0.5公斤X月齡);1~10歲兒童體重為(年齡X2)+8公斤。
體重增長緩慢考慮和營養、輔食添加、疾病等因素有關。
身高:寶寶剛出生時的身高都是50釐米左右,出生後的第一年增長最快,平均每年增長25釐米,一歲後平均身高的計算公式為身高(cm)=年齡(歲)×5+80(cm)。
3、大腦發育遲緩
大腦發育遲緩通常表現在智力和行為上,比如哭鬧頻繁、吃奶困難、面無表情、雙眼無神、對周圍食物反應差、轉頭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智力低下是最常見的腦發育遲緩現象,60%以上的發育遲緩患兒都存在智力低下的現象。
4、運動發育落後
發育遲緩的兒童在俯臥抬頭、坐、站、走等動作的起始年齡都比正常同齡兒童要晚,尤其走路更明顯,往往要到3~4歲或4~5歲才會自己走,而且走不穩。
綜上所述,如果孩子在3歲前,身體出現上述四個異常,多半是發育遲緩了。
孩子發育遲緩的原因
1、胎兒期發育不良
如果在胎兒期就發育落後,那麼出生後可能很難跟上正常的水平,如果懷孕期間母體情緒差、營養不良、身患疾病或者感染有毒有害物質等,都會影響胎兒正常的發育。
2、遺傳因素
發育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性,如果父母有明顯的智力發育落後,孩子也有可能會出現類似情況。比如家族性矮身材、體質性發育延遲等都與先天遺傳因素有關。
3、激素分泌不足
生長激素和性激素對兒童發育尤為重要,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時,孩子容易出現身材矮小的症狀,而性激素會影響青春期第二性徵的發育。
4、疾病因素所致
如果孩子患有唐氏症候群、代謝性疾病、慢性營養不良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都會引起生長發育遲緩。
如何避免?
1、補充充足的營養
營養是兒童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是增進健康和改善體質的重要因素,補充充足的營養除了能滿足日常的能量消耗,更要滿足正常生長發育的能量需要。
世界衛生組織稱5月份是兒童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此時家長給孩子合理提供數量充足、質量優良的營養,能促進他們快快成長。
補充蛋白質:骨細胞的增生和肌肉、臟器的發育都離不開蛋白質,家長平時可以適當地增加雞蛋、魚蝦、雞肉、牛肉、奶製品及豆製品等食物。
補充鈣質:充足的鈣可以促進骨骼的發育,飲食上可以多吃牛奶、骨頭湯、魚蝦、海產品等食物,為了促進鈣的吸收,可以讓孩子多曬太陽,適量攝入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比如動物肝臟、堅果、深海魚類等。
補充纖維素:維生素A、B、C都是孩子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可以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多吃新鮮蔬果即可。
2、增加運動鍛鍊
運動可以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環,保障骨骼肌肉和腦細胞得到充足的營養,進而使骨骼變粗、骨質密度增厚,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比如多做一些跳繩、球類運動等有助於長高。
3、保證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勞,讓孩子精氣神兒處在最佳狀態,深睡眠可以促使機體分泌旺盛的生長激素,對於長個子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