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動開口說話開始,孩子對於世界的認識大半都來自於那些簡單又複雜的語言。簡單的「一」讓孩子認識了數字的奧秘,而複雜的「詞」卻又讓孩子感受到了語言之間的那種邏輯。
直到「你我他」三種人稱代詞的出現,一個孩子的語言才真正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他們知道了自己是「我」,知道了爸爸媽媽是「你」或「他/她」。
能夠分清楚「你我他」三者之間不同的關係,也就意味著孩子有了屬於自我的認知。這就是弗洛伊德「自我、本我、真我」三者的第一重階段,也是人開始認識自己的最重要時刻。
為什麼孩子能夠認清「本我」是他最重要的時刻?因為這意味著孩子知道自己能夠幹什麼,語言對自己有什麼作用。知道了語言的作用,也就意味著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即將迎來一場大的變革。
從兩歲到三歲,一個孩子的語言跨度相當之大,兩歲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只能依稀的使用幾個短句,而到了三歲的時候,孩子的語言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
那些長的句子、複雜的句子、帶有語法結構的句子逐漸代替短句成為孩子日常的表達方式。不少家長還在疑惑呢,怎麼「一夜之間」我們家孩子的語言能力竟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儘管「一夜之間」顯得很誇張,但也可以看到大多數孩子在語言發展期突飛猛進的語言變化。可對於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來說,他們卻享受不到這種福利。
由於二者之間語言能力的差距懸殊,因為一個年齡兩種情況的表現經常出現在正常兒童和語遲兒童當中。比如同樣是三歲,正常兒童已經開始用長句表達了,可語遲兒童仍舊用不清楚的詞艱難的表達。
明明都是同樣的孩子,為什麼卻在語言的問題上顯示出如此懸殊的差距?這個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成為不少家長心中的疑問,只是不了解語言發育遲緩的他們始終搞不懂這其中的原因。
懷著疑問,一些家長開始在網上尋找關於語言發育遲緩的文章和視頻,想要在其中找到對他們有用的東西。可是找了一圈下來不僅沒發現多少有用的信息,反而把他們搞得愈發迷糊。
不少家長不禁發出了「到底什麼是語言發育遲緩」的疑問。
到底什麼是語言發育遲緩呢?
其實很多人所說的語言發育遲緩就是一個導致兒童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全面落後同齡兒童的構音障礙,常在兒童語言發展初期或學齡前出現,是兒童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阻礙。
語言發育遲緩是什麼算是知道了,可是光知道語言發育遲緩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因為我們還是不知道有什麼辦法能夠解決語言發育遲緩對孩子的影響。
於是,有人問「有什麼辦法能夠解決語言發育遲緩對孩子的危害」呢?
想要解決語言發育遲緩對孩子的影響,歸根結底還是得從根源上找問題,所以我們需要知道這幾個原因:
1.家庭環境的複雜程度,不少家庭當中存在著很多複雜的語言、方言交流,時間一長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
2.家長們無意中剝奪了孩子的表達自主性,很多家長喜歡體會孩子的意思,往往是孩子還沒開口,他們就猜到孩子要做什麼,反而弄巧成拙;
3.缺乏系統的語言教導,一部分家長在孩子語言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並不好,尤其是教導孩子字音的時候經常處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中。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呢?
如果是孩子一歲半到兩歲這個階段,父母們及時改變錯誤做法,每天幫助孩子學習正確字音,那應該可以避免語言發育遲緩的出現。可如果到了三四歲還是如此,那就需要語言矯正的出現。
語言發育遲緩的矯正訓練對孩子來說,可以幫助他們重新找回自己的語言能力,恢復正常的語言功能,讓他們也能夠和同齡的孩子一樣正常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