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語言的發展是受大腦支配的,大腦的發展是運動的結果。
(1)
語言是受大腦支配的。
我們只是知道人的腦分大腦和小腦,左腦和右腦,其實大腦滿複雜的,尤其是大腦皮層的各功能區,其中一個功能區就是語言中樞,而控制語言的區域可以分為布若卡氏區(Broca's Area)、聽覺性語言中樞(韋尼克區的一部分)、書寫性語言中樞和視覺性語言中樞(閱讀中樞),涉及說話能力、聽覺輸入理解能力、書寫繪畫能力和視覺輸入理解能力。
大腦皮層的發展又是在小腦的充分發展基礎上的,小腦通過複雜的調節和反饋機制,成為維持平衡和肌張力的協調中樞,它還能使軀體肌肉系統完成精細的技巧性運動。
(2)
大腦的發育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是需要外部刺激的。
外部刺激是指感覺器官(即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所攝入的信息,外部刺激越系統、越適合,小腦和大腦所收到的信息就越多,信息越多,則腦細胞之間的連接就越多,即形成了神經網絡,而神經網絡越是密集,人也就越聰明。
(3)
最有效的外部刺激就是運動。
運動有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主動運動是孩子自動自發的運動,如孩子的自由活動、移動等,也包括孩子有韻律、有節奏的運動,如有節奏地手部晃動等;被動運動是指由家長主導的運動,如家長的撫觸、按摩等。
在神經網絡發展的過程中,這兩種活動都很重要、不可缺少。現在的社會,孩子的主動運動不足,被動運動更是少得很,而在完成原始反射的過程中,被動運動則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也是必須的,因為有些運動不通過外力來完成的話,孩子自己是很難,甚至無法做到的。
(4)
原始反射為什麼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
原始反射是由腦幹控制的自動及刻板的動作,這些反射是負責管理胎兒及新生兒的肢體運動,它們需要被抑制及整合,從而使孩子的運動能力得到適當的發展。原始反射要在該出現的時候出現,該退出的時候退出。嬰兒需要通過進行有韻律的身體律動,不斷重複不同的反射模式,使原始反射得到整合。
在我接觸的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當中,情況比較好的孩子也有至少五六種原始反射沒有得到整合,糟糕的有十幾種沒有整合,比較突出的有恐懼麻痺反射、摩羅反射、緊張性頸反射、抓握反射等。這些反射的存在,即使通過大量的語言訓練,效果也是不甚理想,當把這些原始反射完成了之後,在正常的語言環境下很快會恢復正常,最快有兩周就能正常說出完整一句話的,最慢也就是三個月,所以,效果是很明顯的。
(5)
為什麼運動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大腦由約1000億個神經元組成,而神經元通過數百種不同類型的化學物質傳遞信息,從而控制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大腦中約80%的信號是由兩種神經遞質傳送出去的,一種是穀氨酸鹽,刺激神經衝動,一種是氨基丁酸,抑制神經衝動,在兩者之間負責調節平衡作用的神經遞質是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其中,血清素可控制壞情緒、衝動、憤怒以及攻擊行為;去甲腎上腺素會增強那些影響注意力、認知力、動機及覺醒狀態的信號;多巴胺則被視為影響學習能力、滿足感、注意力的神經遞質。而運動,會使大腦產生更多的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並且調節這些神經遞質和其他化學物質之間達到平衡。所以,適當的、適量的運動會使大腦的神經網絡變得密集,不但能促進語言的發展,也會使孩子更加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