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童開始說話算起,大部分兒童的語言發展要經歷好幾個階段,在這些不同的階段中兒童會表現出不同的語言特點,比如簡單的字音、字詞或者短句等等。通過不同階段的表現,父母們可以通過對比孩子語言的表現來發現孩子的語言發育是否出現了問題。
大多數孩子的語言在七八個月左右具備簡單的最晚也會在十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發展,他們會嘗試著說簡單的字音。到了一兩歲的階段,他們的語言能力又有了更大的進步,兩歲半的孩子基本上已經掌握了300個左右詞彙。
三歲之後的兒童,不僅能夠掌握並運用500個詞彙,而且還具備複雜長句的使用。很多父母發現這個時期孩子開始變得更加懂事,還具備了舉一反三的能力。
語言對兒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語言的使用方式不同,所導致的結果也不同。
有的人將語言視作武器,用它剖開思想僵化群體的固定思維,讓民智能夠在沉睡中甦醒過來,開眼看世界。有的人將語言視作工具,以自身為尺度將語言變成了溝通的橋梁、交流的渠道等等。
語言的使用方式其實就是語言所表現出來的外在因素,隨著語言的不斷使用,這些外在因素不斷影響著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其實語言對孩子的,有的人將之用在正面,那就是和善的、正能量的東西,不會給人一種心理上的矛盾和不適感。但若是語言用在了負能量的地方,那這樣表達出來的語言只會給人一種負面情緒交加的東西。有一句諺語說的就是這樣的情況: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正常發育水平的構音障礙。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
任何人想要說話發音都離不開最重要的三個部分:呼吸器官、喉頭聲帶與主要聲腔(口腔、鼻腔和咽腔)。
呼吸器官很好理解,我們常說的肺部、氣管、支氣管等等都歸屬於呼吸器官。不過肺部是呼吸器官最主要的部分,因為就是他將氣流從肺部送到了下一站。
到了喉頭和聲帶之後,氣流又產生了新的變化。由於喉頭和聲帶是一對非常好的基友,所以它們一起配合讓氣流產生了不同的狀態,這就為聲音的大小、高低、起伏奠定了基礎。
聲腔則是氣流最終的歸宿,從這裡出去的氣流最終變成了清楚準確的發音。不過語言發育遲緩兒童落後的語言卻很難熟練運用這些發音器官,這就導致很多時候他們的發音並不太清楚。
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不僅缺乏清楚的發音,還缺乏連續的構音能力,他們說話的時候往往會顯得斷斷續續,甚至會出現前後矛盾,他們的語言邏輯也很感人。
隨著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一天天長大,他們的反應能力也變得越來越差,原本還能有所反應的他們現在不知道該如何執行父母的指令,有些時候需要多次囑咐才能做好一件簡單的事。
連續構音能力的缺失、說話表達的不清楚以及反應的遲緩都是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表現,父母們記住這些對孩子或許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