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神獸回籠,被捆綁大半年的家長們終於鬆了口氣。可家長工作繁忙,現在孩子的課後時間一般交給「小課桌」完成,為了將這一文化現象與家庭教育更好的結合,綜藝《親愛的小課桌》應運而生,剛剛上檔就廣受好評,節目更是邀請到陳建斌帶領觀眾一同體驗「皇家」課後教育。
節目邀請陳建斌、葉一茜、傅首爾、陳宥維、高秋梓深入孩子課餘生活,輔導作業、培養孩子興趣愛好,再以第三方視角來探尋新型家庭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已經為人父母的陳建斌、葉一茜、傅首爾也算是家庭教育的老手,對付孩子們各有妙招,其中陳建斌更是打破了他在《甄嬛傳》中皇上威嚴形象,化身「小課桌」校長,成為這檔節目的「搞笑擔當」。
小課桌」雖有「皇上」坐鎮,但整體氛圍輕鬆愉快為主,並沒有「訓斥三阿哥」的環節,「校長」陳建斌嘴裡說要嚴肅認真,可自己使用的手機殼出賣了他,「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這麼有個性的標籤,以後可別怪娃們不服管啊。
參觀「小課桌」學習環境時,看到電子琴,嘴上說不會,身體很誠實,趕緊到琴凳上試彈,結果不是連不上音,就是走了調,《甄嬛傳》首席品曲達人的招牌,竟然砸到了「小課桌」上。
節目雖有明星助陣,但核心還在於4位性格不同的萌娃身上,他們各有特點,在教育上也面臨自己的困擾。7歲的小姑娘面對鏡頭也不怯場,和老師們熟悉了就現場吐槽親媽會莫名其妙的生氣,說到興奮處還現場還原;
9歲的王恩澤撞臉張若昀,是這群孩子中最自覺的,因為父母在電視臺工作,平時就把他送到託管,所以他很習慣這個模式,作業完成的很快,雖有孩子的小缺點但總體來說是個陽光樂觀的男孩,並沒因父母太忙而受到影響。
而7歲的徐敬凱則是王恩澤的反例,他雖有爸爸媽媽時時刻刻陪伴,但性格上明顯要內斂壓抑,甚至能看出一點點自卑,剛進入小課桌時不愛出聲,一直在寫作業,別的孩子想去玩,他在寫卷子,吃完飯大家都休息了,他還在寫卷子,不是有多愛學習,而是他的任務超標準的多。
今年只有7歲的徐敬凱才上一年級,他媽媽就已經給他做好了到高中的學習計劃,安排了各種版本的試卷給他做家庭作業,每一天的壓力都極大,算一算一個暑假至少要做兩百多張卷子。
高強度的學習壓力讓觀察室裡的教育專家和嘉賓瞠目結舌,可即便教育專家直指教育方式有問題,會導致孩子自卑,徐媽媽不僅回懟還對專家的建議不以為意。
在徐媽媽高壓的教育下,徐敬凱的狀態不容樂觀,先不說成績,就孩子的性格都令人擔心。在才藝展示的課堂上,別的孩子都勇於嘗試,只有他低頭不語,老師貼心詢問,孩子低著頭說怕自己跳的不好,小小年紀就為自己甚至是父母的面子考慮,這畫面令人心疼,觀察室嘉賓滿目愁容,唯獨孩子親媽還固執己見。
徐敬凱媽媽的做法在節目播出後引發熱議,有人說這也是逼不得已,有人則強烈發對認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最重要。其實,小學的任務在教育大綱上已經說的很明確了,除了學習該年齡段必要的知識外,素質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更為重要。
可如今家長本末倒置,都希望抓住孩子的黃金時期,最大限度的學習知識,天真懵懂的娃儼然成為「人肉學習機」,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下,心態發生變化,厭學逃課、甚至內心壓抑,徐敬凱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面對父母的過度期待,孩子只能用「過分的聽話」來換取父母的歡心,討好父母,逐漸的討好其他人,變得自卑、不會拒絕、容易憤怒,形成「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並未納入心理疾病的類型,但近幾年來也成為困擾現代人的高頻詞,成年人被無法拒絕、對他人感受過度敏感折磨得身心俱疲,可在成為父母后竟不去重視「討好型」人格的成因,讓孩子重蹈覆轍。學習決定命運,可心理健康才決定一生的幸福,做家長,需將眼光放長遠,切不可因一時的考試,毀了孩子的一生啊。
僅僅一期,就將家庭教育與討好型人格的危害具象的展示在眼前,《親愛的小課桌》算是國綜的一次全新嘗試,利用綜藝寓教於樂,讓家長意識到教育不僅僅局限於科學知識的攝取,更在於孩子心理方面的疏導和性格培養,擁有完善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孩子才能在未來之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