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她:同樣受到父母心理暴力的你,有沒有變成討好型人格?

2020-12-06 大碗吃瓜

自從《不完美的她》開播,「討好型人格」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的一個話題,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不太了解討好型人格的幾大特徵,下面讓我們一起近距離了解下,同樣受到父母心理暴力的你,有沒有變成討好型人格?

看著媽媽的背影,蓮生忍不住哭起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影片當中這個小姑娘——穆蓮生的遭遇。媽媽離婚獨自帶著她生活,遇到了現在的男友,本以為男友會把蓮生視為己出般的疼愛,沒想到卻是對蓮生的折磨,母親一味的忍讓和對蓮生的忽視,讓蓮生逐漸的變成討好型人格。

蓮生渴望得到母愛,用自己攢的零花錢,買了媽媽愛吃的零食,帶媽媽去遊樂園玩,送給媽媽自己製作的海螺手鍊,到頭來只換來媽媽冷冰冰的一句:「回家吧,蓮生。」看著媽媽獨自回家的背影,蓮生忍不住哭起來。

這個眼神讓人心疼

一、缺乏底線和原則,能夠容忍別人或者說意識不到別人的「逾規」行為。

媽媽現任男友經常讓蓮生陪他玩「殺人 」「角色扮演」類遊戲,蓮生只能被動接受,母親對於男友所做的一切視若無睹,更讓蓮生小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甚至到後面,母親也 開始傷害蓮生,傷痕遍布在蓮生身上是家常便飯。而此時的蓮生腦子裡想的是:怎麼樣讓媽媽開心?是不是只有順從,媽媽就會給她多一些關懷和愛呢?

蓮生看到白色連衣裙瑟縮在牆角

二、很難拒絕別人,即使對方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也會硬著頭皮接受

討好型人格最大的特點就在於,過於重視他人感受而忽略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就好像這部劇中,當小姨給蓮生帶來一條好看的白紗裙時,即使蓮生想起之前受過的傷害內心十分害怕,但是仍然對小姨說喜歡這條裙子,看著縮在牆角的蓮生真是讓人心疼。

蓮生為媽媽生氣感到自責

三、在社交當中表現得很神經質,總會擔心自己的行為會不會造成影響,從而無法坦然的表現自己。

小小的蓮生始終為媽媽著想,以至於到後期給了媽媽更多傷害她的機會,當她做某件事情讓媽媽生氣的時候,過分的苛責自己,讓自己活在壓力之下。無法坦然的表達自己,有人說:「蓮生懂事得讓人心疼」,錯,這不是懂事,是蓮生的原生家庭背景迫使她不得不這樣去「懂事」。為什麼她受過的傷害無人承擔,但是她要承受本不該她承受的痛苦呢?

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雖然是劇裡的情節,但是現實生活中一定也存在著,像蓮生這樣小心翼翼活在的人。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也是討好型人格的話,請記得學會說「不」,學著愛自己!一生很長,有時間不如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要遵從自己的內心,自信的人才是真正的被人喜歡,所以……加油!

相關焦點

  • 楊冪親自告訴你被「物化」和「討好型人格」有多慘!
    老人死後,所有的責任都被推卸到了小愛身上,之後她變成了特殊機器人,賣給了特別用戶,用以滿足特殊客戶的特殊需求。她接受的所有命令都是服從和服務於客戶,就算對方對她施暴、做很過分的事情,由於程序的設置和限定,她也不懂反抗。被暴打,零件四落、四肢分離,對於小愛來說變成了家常便飯。「我的誕生,是為了這個世界的愛與和平。」
  • 家庭暴力能夠毀掉一個人?拒絕順從型人格,教育女兒遠離家暴
    節目裡的心理諮詢師在見到小梅之後,最先詢問的就是她父母的婚姻狀態,小梅告訴他,從小她的父親非常情緒化,如果在外面不順心了,回家就會揍母親,如果她去勸父親連她也會打。所以小梅從小就決定未來絕對不要嫁給她爸爸那樣的一個人,可是沒想到她生命中後來每一個遇到的人都是這樣的。
  • 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有4種錯誤的心理邏輯
    02「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討好型人格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並不是每個自卑的孩子都可以被命運眷顧,成就一生,同樣是幼年時被父母情感忽視,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人公松子的一生,卻滿是悲慘。在松子印象中,父親唯一一次對她笑,是她無意間扮了個鬼臉。因此她為了討好爸爸,一次次扮小丑來博取父親的關注。
  • 孩子挨批後的兩種表現,多是討好型人格,根源出在教育方式
    ,都會不停地認錯道歉,張女士覺得自家孩子乖巧懂事,殊不知,這種「懂事」的背後承受著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從心理學上來看,孩子受批評後有這兩種表現,可能正在養成討好型人格。 2、包攬錯誤 當孩子犯錯時,有的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是一頓批評,有的娃可能會反駁,為自己辯解,這屬於正常的表現,可要是原因並不是出在自己身上,他們還要不停地道歉,說明內心缺乏自信,害怕被否定,不停攬錯只是為了掐滅父母的怒火,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孩子便會養成討好型人格。
  • 陳建斌帶你體驗「皇室」課後教育:孩子過分聽話需警惕討好型人格
    小課桌」雖有「皇上」坐鎮,但整體氛圍輕鬆愉快為主,並沒有「訓斥三阿哥」的環節,「校長」陳建斌嘴裡說要嚴肅認真,可自己使用的手機殼出賣了他,「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這麼有個性的標籤,以後可別怪娃們不服管啊。
  • 討好型人格怎麼學會拒絕別人?從用這個句式開始,親測有效
    這在心理學上叫討好型人格,就是常說的老好人。有一句話對我影響深遠:在照顧他人的情緒之前,先照顧自己的情緒,你不是在蓄意傷害他人,你只是在保護自己。你都不知道如何愛自己,別人又如何來愛你。 長期以往,假如我們沒能意識到討好所帶來的代價,就無法從這個怪圈裡面走出來,只會活得越來越辛苦。
  • 心理學小知識:維尼亞尼四型人格,看看你是哪一型
    著名的心理治療大師維尼亞尼·薩提亞把人的生存姿態分成了四種,分別為指責型、討好型、超理智型和打岔型。由於小時候總受到責罵,所以在這類人心中的標準是非常高的,那麼相對來說,對自我的認同感也就非常低,所以他們會用指責別人來獲得自我安慰,從心理上想把自己置於指責方,從而脫離被指責的那一方。如果你不幸遇到了指責型的人,如果他是你的長輩,你的上司,你的老師,一旦犯了錯,他就會像暴風雨一樣怒斥你。
  • 陷入「討好模式」,該如何給予自己安全感
    無私、和善、好相處是他們的代名詞,不管你們的關係到底好不好,只要你有事相求,他們都會盡力滿足你的願望。向阿拉丁神燈許願都只有三次機會達成心願,而對著討好型人格的人表達訴求,你要麼就能直接實現願望,要麼也會得到一段不少於三百字,被精心編輯過的、誠摯的道歉。
  • 《習慣逃避》:如何拯救你的迴避型人格?
    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每份工作都覺得不滿足,於是不停地換工作,可麻煩始終如影隨形;遇到挫折,總以為換個環境就好了,可挫折總在下一個路口悄悄等著自己;這些問題之所以困擾著我們,在資深心理諮詢師李國翠看來,是因為我們在以往的生活中
  • 「沒有安全感、喜怒無常,我是邊緣型人格障礙」,「不,你不是」
    後來,她知道了X的真正含義,但是卻依然把「無限可能」當做了自己的座右銘,不斷提醒自己和組員:我們是擁有無限可能的人。在昨天的文章裡,我介紹了邊緣型人格障礙(BPD)的一些行為特徵,在文章下面有很多讀者留言,紛紛給自己「上套」,說「我就是邊緣型人格障礙」或者「我身邊的某位親人就是這樣的人」。
  • 趣味測試:選出你覺得最迷人的眼睛,測出你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趣味測試:選出你覺得最迷人的眼睛,測出你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 迴避型人格:明明很想戀愛,但有機會時心理又很抗拒,為什麼?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見到這樣的一種情況:明明很喜歡一個人,想盡一切辦法引起對方的注意,可是當對方真的對你有所回應或愛上了你時,卻變得很反感,並會迅速從這段關係中逃離。時常嘴上說我要談戀愛,但是當真正遇到了的時候卻情不自禁又對此產生抗拒。
  • 心理分析:韓國N號房事件主犯系學霸,反社會型人格的人有多可怕
    在這次的事件中,人們痛斥趙周斌沒有良知、殘忍無情,這是反社會型人格最常見的標籤。你以為「反社會型人格」的人很少見嗎?事實並非如此。哈佛大學臨床精神病學專家Martha Stout在著作《當良知沉睡——辨認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中就提到,在美國約有4%的人屬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也就是說,平均25人中就有1個人是反社會人格者。
  • 談談九型人格性格心理學——1號完美型,哪幾點你中招了?
    前言:九種性格,九種心理!作為一種性格分析工具,我希望通過對九型人格的探索,對自我的剖析,能讓我們一起對自己做一個大致的認知,在客觀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從而走得更好。接下來是對第一種完美主義性格心理的看法與分析。
  •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相信不少的家長有這樣的煩惱:自己家裡的孩子常閉門不出,自閉,不敢與別人打交道,有社交恐懼症,迴避社交!1、社恐的本質是什麼?不少孩子由於外貌、長相、身高、成績等跟別人有差距,就從心底裡瞧不上自己。對自己要求太高 認為自己還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底氣標準,怕露怯!或許有些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沒有關注孩子身心靈的成長,沒有從家庭環境或者學習環境中得到很好的指引和鍛鍊,導致孩子潛意識裡是缺愛的,是低自我價值的。
  • 迴避型依戀人格:明明很想要,卻又不敢要!
    迴避型依戀如何挽回有很多諮詢者上來就會問我,自己的伴侶是迴避型依戀人格怎麼辦?並不是你們吵個架,他不回覆你的信息,或者是愛說分手就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它並不體現於某一個表現,而是貫穿於親密關係中的方方面面,這影響的是一個人的行為模式。一、什麼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它有哪些具體的表現?
  • 第五人格因為恐怖被家長舉報?不意外,喜羊羊都被家長舉報太暴力
    第五人格卡片有些畫面血腥、背景顏色昏暗等。容易讓學生萌生暴力傾向或受到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 請班主任告知家長,禁止孩子玩第五人格卡,。如再發現學生玩第五人格卡,學校將嚴肅處理!」這則緊急通知,來自某小學的家長群。該小學德育部門發布這條通告之後,家長們表示強烈支持。
  • 暴力傾向的人,與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
    讓這個暴力傾向的男人為自己的行徑買單,讓這個暴力傷害他人的人付出自己應該應有的代價! 一、暴力人格是什麼樣的人格 所謂的暴力人格即為:性情急躁,情緒易失控,一旦失控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心胸狹隘,氣量較小,為人極端。這樣的人真的是長大了之後才變成這樣子的麼?其實並不是!
  • 扭曲人格形成,禍害孩子一生,父母難辭其咎
    他自己爬到樓梯的頂端然後喊著讓媽媽過來接,其他人誰都不讓抱,然後他媽媽走到跟前抱的時候,他又會說,我沒讓你來呢,就這樣在樓梯上反覆上演著欲拒還迎的戲碼。帥帥已經四歲了,經常喜歡把自己作為中心讓周圍的人都要圍著他轉,如果稍有不如意他就會立馬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