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人格形成,禍害孩子一生,父母難辭其咎

2020-12-06 父母育兒觀

孩子在童年時期是三觀逐步形成的關鍵階段,所見所聞以及腦子裡的所想都能對孩子成長造成影響,人格也會隨著對周圍事物認知範圍的不斷擴大慢慢形成。

美好的童年總能給孩子積極向上的引導,讓其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夠經受起挫折,接受各種挑戰。

可是灰暗的童年,總會很容易讓孩子心理不健康,從而產生扭曲人格。

國民心理學家"奧利弗·詹姆斯曾經說過,在童年階段,不同類型的撫養方式,會讓孩子最終成長為不同的人。

良好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根植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

鄰居家的孩子帥帥,總是喜歡以自我為中心。

他自己爬到樓梯的頂端然後喊著讓媽媽過來接,其他人誰都不讓抱,然後他媽媽走到跟前抱的時候,他又會說,我沒讓你來呢,就這樣在樓梯上反覆上演著欲拒還迎的戲碼。

帥帥已經四歲了,經常喜歡把自己作為中心讓周圍的人都要圍著他轉,如果稍有不如意他就會立馬發作。

孩子在人格方面出現這種問題,多半都是父母太過寵愛了。

事事順心、樣樣如意,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怎麼會沒有人格缺陷呢?

扭曲人格是心理長期陰暗的集中體現,受外界不和諧環境影響加上心理時常得不到安慰,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比較糾結的多重人格。

自我保護欲望會非常強,各方面都與大眾顯得格格不入,也不懂的如何轉化學習、生活和工作上的種種壓力,有時候會突然表現的很乖張甚至會作出過激的行為。

孩子容易出現的幾種人格問題

1、 極其偏執型

判斷對錯總是有自己的唯一標準,喜歡極端化處理問題。

這樣的性格會讓孩子跟同學和朋友很不好相處,有時候跟自己比較親近的人,哪怕是親生父母之間都會時常起爭執,遇到事情會特別的固執己見,要麼就是1或者就必須是0跟計算機的二進位一樣不會靈活變通,在一些他自己認為重要的問題上會表現的超乎常人的執拗。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人格問題,孩子極具偏執,可以多跟孩子探討一些感情方面的故事,多看一些情感細膩的書籍,想辦法打開孩子的心扉,教會他如何去辨別是非對錯。

2、 以自我為中心

文中提到的帥帥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典型事例,這種性格在很小的時候還可以糾正,如果放任不管等到十四五歲的時候就沒辦法補救了,最終只能讓社會這個大學校為其多上幾次刻骨銘心的教育課了。

孩子出現之類的性格問題,幾乎都是來自於家庭的過度溺愛,現在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多一些愛也無可厚非,但是沒有原則的愛只會讓孩子養成任性驕縱的壞毛病,時間長了甚至還會發展成自戀型人格障礙,變得極度的自私自利。

對於這種人格問題,適當降低對孩子的關注度,在原則性問題上要堅決說不,跟孩子講道理,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如果一味的任性妄為,就必須拿出一些懲戒措施。

3、 敏感退縮型

這種人格問題的孩子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上一秒還喜笑顏開的,下一秒不知道什麼事情就會立馬變得悶悶不樂,不過孩子在小的時候這種喜怒無常也是較為常見的。

遇到問題總是退宿,內心喜歡猜忌,沒有該有的英雄氣概,裡面還夾雜著一點自卑的成分。習慣退宿,就讓孩子多與人交流接觸,主動去和同學們交朋友,勇敢的讓孩子邁出第一步,父母多去讚美和表揚,在鼓勵中讓孩子逐漸樹立自信心。

4、 衝動攻擊型

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喜歡暴擊解決問題。

出現這種人格問題千萬不能"以暴制暴",要多的是跟孩子溝通交流,詢問動手的原因,講清楚以武力解決問題的危害,用真情來感化和引導。

讓孩子少看一些暴力的電影和視頻,多看一些趣味性強的童話故事,通過一些真善美的故事去撫慰他那幼小心靈,也可以讓孩子練練字,可以凝神定氣。

這樣對糾正衝動易怒的毛病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扭曲人格都是從最初的這些人格問題演變而來的,我們只有及時發現和制止,把孩子容易出現的人格問題都扼殺在搖籃中,從小開始糾正,才能有效的杜絕孩子形成扭曲人格。

孩子的扭曲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孩子的人格形成絕非一朝一夕,從呱呱墜地到能跑能跳再到擁有健全的思想,父母的教育方式總是一路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對人格建立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1、從小不尊重孩子的隱私,經常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喪失對父母的信任感。

2、家庭環境不和諧,夫妻關係不和睦,經常吵架,孩子經常接受的都是負面情緒,慢慢也就沒有了安全感。

3、 不和孩子談心,不知道孩子心裡想什麼,除了吃穿其他的一概不管不顧

4、 不懂得讚美孩子,只會一味的挖苦和打罵,惡性循環導致孩子內心極度缺乏幸福感

5、成長過程中遭受重大打擊,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嚴重的甚至會人格分裂

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在啟蒙教育階段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良好的教育能夠培養出人格獨立,充滿蓬勃朝氣的孩子,反之就會讓孩子內心形成陰影,容易人格扭曲。

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人格呢

1、改變對孩子"小屁孩"的看法,多去尊重孩子,主動徵求孩子的合理性建議

2、 放下父母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多與孩子進行交流,爭取心理上的共性,父母不一定就是絕對正確的,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3、為孩子做好表率,父母首先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孩子

衣食無憂的生活總是讓孩子無所顧忌的長大,但是健全的人格從來都不是吃穿來決定的。

孩子需要的是"良師益友"一樣的父母而不是成天喲五和六黑社會要帳一樣的債主。擁有健全人格,讓孩子受益終身,父母責無旁貸。

相關焦點

  • 高知家庭留學生兒子弒殺父母,誰能解讀如此扭曲人格形成的原因?
    涉嫌弒殺父母的黃晨陽被緝捕歸案長期以來,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成龍、成鳳」的標準大都是看子女的學習好不好、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殊不知,一味給子女灌輸學習學習、成績成績,到頭來子女出現道德教化的缺失和心理人格的扭曲我們卻全然不知。
  • 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讓父母懂得孩子,同時也讓孩子懂得父母!
    讓愛孩子有更好的路徑?對比嚴肅的心理學,九型人格會更適合親子教育。因為目前眾多心理學親子課,只是單方面讓父母改變,經由父母的改變影響孩子。學習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父母立即改變,孩子也當下改變。學習九型親子教育法,父母懂得孩子,同時也讓孩子懂得父母!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開啟的雙向溝通改變的通道。
  • 人格的扭曲是如何形成的?弗洛伊德理論剖析反社會人格的變態心理
    陳友諒是反社會人格,他擅長背信棄義,卻厭惡別人對他背信棄義!反社會人格的人,都是恩將仇報的人。他讓我想起了希特勒,這篇文章,我們有必要來分析一下,像陳友諒、希特勒這樣的反社會人格。希特勒一生沒有駕駛過汽車。可是,他的愛好都是在每天深夜坐上車,要司機以時速超過100 公裡的速度飛馳。在當時,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 「瘋狂速度」 ,相當危險。後來,他的司機因為過度緊張而精神失當。但在公開場合,他都嚴格規定他的車子時速不準超過37公裡。希特勒對長桌椅有獨鍾,他召開會議時總是用很長的會議桌,因此德國一些優秀的木匠常常被召去製造長桌。他擁有的一張最長的桌子將近15.25 米。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爸爸怎麼死的人 暗黑人格背後是扭曲的原生家庭
    暗黑人格背後是扭曲的原生家庭懸疑劇《隱秘的角落》一夜爆紅,這部僅12集的電視劇,豆瓣評分竟然高達9.0,引發無數網友的熱議。故事從張東升謀殺嶽父母,將兩位老人推下山開始。隨著三個孩子無意中拍下他的謀殺過程,四個人被捲入了一場巨大的犯罪漩渦。隨著故事一點點發展,讓人不寒而慄的是,最終的黑暗大BOSS竟然是那個有點內向的「好孩子」朱朝陽。
  • 解析電影《寄生蟲》:父母的「信念感」,直接影響孩子的世界觀
    就如心理學家所說:父母是孩子人格的底片。《寄生蟲》裡,父母沒有努力掙錢改變現狀,反而變成富人家庭裡的"寄生蟲",甚至在事情崩盤後,父親還殺死了富人家的男主人,兩個家庭隨之破碎,孩子的精神狀態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 當心,夫妻經常冷戰,易讓孩子形成偏執型人格,3點破解之道
    對於三個反抗期怎麼形成,絕大多數家長並不知道原因,也不會去深入研究。一方面是很多家長壓根就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另一方面是心理學專業工作者往往不會深入家庭教育做跨領域研究。就如今我要與家長們探討的主題:夫妻經常冷戰,為何容易讓孩子形成偏執型人格?
  • 父母不管多累,都不能把負能量傳給孩子,會讓他一生自卑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教育孩子,不僅僅在於把孩子健康平安地養大,更要為孩子建立一個健全的人格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直接影響孩子將來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法。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千萬不要把負能量傳給孩子。
  • 扎心:工薪父母再怎麼拼命工作,也養不起一個不知努力的孩子
    中國式父母往往以孩子為中心,為孩子付出了太多,習慣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即使孩子已成年,仍然樂此不疲。這種沒有界限的付出,無形中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非但不會給予孩子幸福的人生,反而會成為人格問題的導火索。
  • 警惕人格心理扭曲
    縱觀馬、楊的殺人動機與犯罪經歷,不難看出其在心理衛生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從而導致人格強烈扭曲。   他們是一種社會「怪胎」,審視產生這些「怪胎」的原因,我們不能不想到關於心理健康的問 題,想到我們教育的得與失。   講究衛生,保持健康,這是常識。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會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由於對孩子的高度期望,很多強勢的父母對孩子都有過度的保護和幹涉行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範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 《殺死一隻知更鳥》:從人格發展階段論,看孩子自立意識形成過程
    那些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形成對後代的關注的個人,則會沉溺於對自我、自己的事業和生活的關注之中。 階段八:完善與絕望(成熟期或老年期,65歲至離開人世)。在這人生的最後階段中,個人會經常回憶和總結自己一生的活動,力圖給自己的一生做出一個使自己滿意的解釋,並給它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如果個人不能找到這樣一種滿意的解釋,將陷入追悔和絕望的情緒之中。
  • 第五人格:遊戲周邊成「禍害」?某學校認為閃卡「血腥暴力」!
    第五人格的路是註定不好走的,因為這特殊的遊戲風格,即便是在正式開服的時候改版了許多,其實也能看到恐怖遊戲的影子。也因為風格獨樹一幟,吸引的玩家也是不少,當然也少不了喜歡獵奇的學生玩家。遊戲火了必定也會有相關的周邊。
  • 《保持沉默》: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如果說他殺他養父母在情理之中,因為他曾經受到了虐待和傷害,那他殺萬文芳是因為分裂扭曲的人格,這也能勉強說得過去,但到結尾,當他的罪行被揭穿後,他將端木蘭作為人質挾持後,卻又僅僅因為端木蘭說了句:我懷孕了,我想讓我的孩子看看這個世界。一句話就喚醒了傑米的良知?
  • 是什麼扭曲了這位大學生的心理
    我們可以從上述情景中看到楊某某扭曲的人格與價值觀、看到他對世界的敵意,以及對他人生命與情感的嚴重漠視。家境不好,父母是下崗職工,對他的教育以打罵為主。從楊某某的成長環境中不難看出,他病態的人格與價值觀的形成是有跡可循的。親子關係是一個人與這個世界關係的最初模型。
  • 「健全人格修養」的重要性,不要只看成績,內在人格其實更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的關注點在於,孩子是否聰明成績是否優秀,甚至以此作為最重要的教育目的,但一定程度上。智商取決於先天的遺傳基因,儘管後天環境也會對基因的表達造成影響,但成績其實是孩子人格的外顯表現,這一點越長大越容易顯現。人格的形成關乎基因以及後天環境,其發展具有穩定性,因此對人一生的影響都相當重要。在教育問題上。
  • 埃裡克森人格心理八階段理論——孩子6歲前,要抓住這3個主要矛盾
    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曾經提出過一個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他把人的一生分成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對核心的矛盾,能夠解決這些矛盾的孩子,這個問題就不會成為他之後的障礙,而如果沒有解決這個矛盾,那一個人就會出現殘缺性狀態和不連貫狀態。
  • 陳建斌帶你體驗「皇室」課後教育:孩子過分聽話需警惕討好型人格
    7歲的小姑娘面對鏡頭也不怯場,和老師們熟悉了就現場吐槽親媽會莫名其妙的生氣,說到興奮處還現場還原;9歲的王恩澤撞臉張若昀,是這群孩子中最自覺的,因為父母在電視臺工作,平時就把他送到託管,所以他很習慣這個模式,作業完成的很快,雖有孩子的小缺點但總體來說是個陽光樂觀的男孩,並沒因父母太忙而受到影響。
  • 拒絕順從型人格,教育女兒遠離家暴
    而偏偏女孩都是弱小群體,被家暴的女孩輕則鼻青臉腫,重則骨折內傷,還有上文中的小梅,連鼻子都被咬掉,更是一生都抹不去的痕跡。2、 內心恐懼缺乏安全感不少人的記憶中都看到過父母吵架,甚至動手的時候,相信大家對這種事情一定印象都非常深刻。
  • 談六歲之前孩子的人格教育
    六歲之前孩子的人格教育,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同情心、同理心,教孩子遵守遊戲規則,學會自製,學會分享。 六歲之前,對孩子進行人格教育,早嗎? 一點兒都不早。 回答早的父母,通常沒有意識到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 《皮膚之下》一個人的人格扭曲,帶給身邊一群人的傷害
    一對失去孩子的夫妻孩子的父親孫維成,是個事業有成的人,很忙,有婚外情。孩子生病的時候,孫維成正與情人在外地遊山玩水。孩子去世後,孫維成一直以用藥不當為由,與主治醫生打官司。那個叫亮亮的孩子被送進醫院時,父母都在外地,沒有家人陪。周清的孩子與亮亮差不多大,所以周清對這個小患者很上心。可是,亮亮的病情惡化的很快,周清陪了亮亮兩天,看著亮亮越來越痛苦,病情越來越嚴重,一直到亮亮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