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裡克森人格心理八階段理論——孩子6歲前,要抓住這3個主要矛盾

2020-11-30 橘媽育兒

文丨橘媽

這段時間一直在看關於孩子敏感期的書,得到一個以前沒有明顯感覺到的感悟,那就是,孩子的發展是連續的,是層層遞進的,是同一的,前一個時間段是後一個時間段的基礎,每個時間段,都有不同的成長任務,他們構成了最後的發展結果。

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曾經提出過一個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他把人的一生分成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對核心的矛盾,能夠解決這些矛盾的孩子,這個問題就不會成為他之後的障礙,而如果沒有解決這個矛盾,那一個人就會出現殘缺性狀態和不連貫狀態。

敏感期理論,和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相結合,就能看出他們的共通點:孩子的發展,確實是連續而階段性的。

埃裡克森的理論很有意思,他將人一生整個過程都包含了進去,不管是剛出生還是到老年,人都會遇到不可調和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過程,就是終身成長的過程,而矛盾的順利解決,也是人健康成長的前提。

我們今天重點來說說前3個階段,也就是孩子0-6歲階段。

一、0~1.5歲嬰兒期

基本信任與不信任的心理衝突

這個階段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度很高,於是造成了他對父母既信任又不信任的心理矛盾。

埃裡克森認為,此時孩子的信任能夠形成「希望」這一品質:對自己的願望的可實現性持久信念。

也就是說,嬰幼兒時期孩子能否擁有信任感,決定著他是否具有希望這一品質,而希望對於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信任感和希望有什麼關係呢?

具有信任感的孩子,敢於去希望,具有非常強烈的對未來的方向感和前進感,給孩子帶來自我力量的增強。反之,不信任感帶來的自我懷疑,會讓孩子不敢去抱有希望,對人生相對悲觀,也不敢對父母做更多要求。

美國之前一個專家提出「不抱」孩子理論,他認為孩子的哭泣是為了讓父母按照自己的意志來行動,如果父母不被孩子的哭聲控制,則可以反過來控制孩子的哭聲。很多父母效仿這種方式,最後發現這樣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不信任感,也可以說是安全感。

7、8個月的孩子會開始認人,他們在能夠認出父母之後,會對父母出現很強的依賴性。雖然有時候很煩人,但這是一個孩子人生最初階段最基礎的需求,這個需求沒有滿足,他以後的人生中會不停的尋找,會不斷的懷疑,無法充滿希望的生活。

二、1.5-3歲兒童期

自主與害羞的衝突

一歲半之後,孩子第一個反抗期會開始出現,他會有較強的自主性,同時,堅持自己的意見,其實需要克服一定的害羞或懷疑心理,於是矛盾出現。

我看到過有位媽媽對著其他人評價孩子:這孩子主意大,每天穿什麼衣服都要自己搭。孩子當時就在跟前,聽了媽媽這話特別羞愧,臉都憋紅了,緊緊閉著嘴巴不說話。雖然自主性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是孩子堅持自主的時候還是會感到害羞,有的孩子選擇克服害羞,有的孩子可能因此而克制自己的自主意識。

埃裡克森把這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定為意志,如果能夠解決這個矛盾,可以在孩子人格內部形成意志品質,也就是「不顧害羞和懷疑而堅定地自由選擇或自我抑制的決心。」

當孩子出現自我意識,他會開始對外界的反抗,經常對爸爸媽媽說「不」,反覆的說「我」,希望自己有自我控制能力,希望自己決定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

所以對父母來說,需要掌控引導孩子行為,與包容孩子自主感之間的平衡,不過分壓抑孩子,也不過分放任孩子,在幫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允許孩子堅持自己喜歡的方式,並且在他意志力不足時給孩子更多的鼓勵。

自主能力和意志力的關鍵,就在這個時期形成,這兩種品質對孩子以後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意義重大,所以父母不要總覺得孩子此時的自主性是「不遜」,從而拼命打壓,想讓孩子聽你的,反而應該鼓勵孩子用意志力克服害羞心理對自主性發展的阻礙。

三、3~6歲學齡初期

主動與內疚的衝突

這個階段的孩子主動探究精神萌發,他們有創造力,有想像力,喜歡問為什麼,這是主動性的提升,另一方面,在主動性遭到譏笑與遏制的時候,孩子會產生內疚感,這兩種感覺就是矛盾來源。

比如孩子上課提問問題。

老師們都知道,孩子們上課提問問題的積極性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弱的,小時候孩子思維比較發散,常常在課堂上提出和老師想講的內容無關的問題,看起來有點像是故意搗亂,為了繼續講課,有的老師可能會處理不當,讓孩子感覺到內疚,從而主動性下降。

埃裡克森認為,成功解決主動與內疚之間的矛盾之後,孩子就有了目的品質,「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

這個階段的矛盾和目的性又有什麼關係呢?

當孩子的主動感超過內疚感時,說明他的目的性佔了上風,想要做成一件事的欲望,擊敗了內疚感帶來的退縮傾向。

如果孩子目的感更強,哪怕老師批評他說你這樣一直提問會影響大家的上課秩序,孩子也不會罷休,非要弄明白自己的問題,他有可能會課下去問,或者自己再去探究。而如果孩子沒有生發出目的性或者目的性不強,遇到挫折之後就會放棄。

這是最容易幫助孩子成功的一種品質,目標明確的孩子其實並不多。

想要孩子出現目的品質,父母就要對孩子的主動性行為多加鼓勵。比如孩子主動幫爸爸媽媽做事,主動想要在一個場合中出彩,父母都要維護孩子,自己不要嘲笑孩子,也保護孩子不受他人嘲笑的影響。

在孩子嬰幼兒時期人格發展的奠基階段,父母的引導,環境的影響對孩子非常重要,能否在矛盾中處理好矛盾雙方的關係,讓孩子發展處這個階段成功後應該發展處的品質,是給父母的重大課題。

而了解這個理論框架,就是第一步,這樣父母才知道,在什麼階段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表現,此時重點應該如何培養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每個階段都不留下遺憾。

同時,了解這些也有助於父母自己回顧自己的童年及成年曆程,發現自己目前的矛盾,然後主動解決,在此基礎上,去盡力彌補之前階段沒有解決的矛盾,讓自己的人格更加完整。

相關焦點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在我們的教師資格和教師招聘考試中,都會複習到這樣一個知識點----埃裡克森的人格八階段理論。埃裡克森的理論一般在考試中呢不全是大題考察的,多為細碎的小知識點的選擇題考察。那麼如何能夠更容易地記住這方面的理論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談一談埃裡克森的八階段理論吧!
  • 為什麼埃裡克森人格心理發展八階段,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埃裡克森根據個體與社會關係的改變,提出人格發展的八階段觀點,即信任感對懷疑感(出生—1歲)、自主性對羞怯性和疑慮(1—3歲)、主動性對內疚(3—6歲)、勤奮對自卑(6—11歲)、同一性對同一性混亂(青少年期)、親密感對孤獨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對停滯感(成年中期)、自我完善感對絕望感(老年期)。
  • 如何學習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是一位沒有獲得高等學位的理論家。事實上,埃裡克森沒有接受過高中以上的正規教育,但是他盡其所能成功地爬上學術階梯,獲得哈佛大學教授職位。他完全可以成為弗洛依德所認為的精神分析家不必攻讀醫科專業主張的一名典型範例。埃裡克森認為,人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種演變成為心理社會發展。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
  •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具體解釋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經常會以單選題的形式作為考察,而這八個階段當中,也經常會考察到學前期、學齡期和青年期的區分,因此要求我們對這幾個階段有充分的認識,以下我將對這個知識點進行詳細的闡述。埃裡克森認為,個體在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會的三方面因素構成的統一體。在人格的發展過程中,要經歷順序不變又相互聯繫的八個階段。
  • 埃裡克森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簡要介紹
    美國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埃裡克森於1940-1950年間提出了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他認為,社會對個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個體自身的需要和能力與社會要求之間會出現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就會給個體帶來緊張感和內心衝突,埃裡克森把這種社會要求在個體心理種引起的緊張和衝突的矛盾,稱為心理社會危機。進而根據個體不同時期心理社會危機的特點,將人格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
  • 2017安徽教師教師招聘考試: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認為,人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種演變成為心理社會發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每一個階段有這些階段應完成的任務,並且每個階段都建立在前一階段之上,這八個階段緊密相連。一、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理論背景埃裡克森是一位沒有高等學位的理論家。事實上,埃裡克森沒有接受過高中以上的正規教育(Woodward ,1994),但是他盡其所能成功地爬上學術階梯,獲得哈弗大學教授職位。由於缺乏正規訓練,他並沒有致力於常規的心理學學術傳統。
  • 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
    埃裡克森 八階段理論 人格發展 埃裡克森 他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把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每個階段有相應的核心任務和矛盾,任務和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會影響人的一生。
  •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階段理論。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這八個階段分為:1.嬰兒期(0~ 1歲):信任和懷疑的心理衝突。
  • 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階段理論
    因此,要求考生對於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每一個階段對應的年齡、衝突、人格發展任務、發展障礙者的心理特徵都要識記清楚。二、知識詳解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認為,兒童的人格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它必須經歷一系列順序不變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發展環境、社會期望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每一個危機都涉及一個積極的選擇與一個潛在消極選擇之間的衝突。
  • 埃裡克森社會人格心理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是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教師招聘中的考點主要是人格社會心理發展理論,常常以單選題的方式考查不同階段與其發展任務的對應。他將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在這八個階段中,個體發展首先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個體在每一發展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特殊的心理任務,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會有相對應的發展矛盾,個體需要解決。
  • 對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理解
    埃裡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之一。他受弗洛伊德的影響和啟發,根據人格的發展受機體成熟、自我成長和社會關係的三個過程的演變創建了以自我成長為中心的人格發展的階段理論。他認為人個體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會面臨一對危機或衝突,個體對危機的積極解決,就會增強自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自我品格,有利於個體對環境的適應。反之減弱自我的力量,阻礙個體對環境的適應。
  •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嬰兒前期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形成希望的美德;如果危機沒有得到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膽小懼怕。
  • 埃裡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E.F.埃裡克森構造了人格發展的「心理社會性發展」模型。埃裡克森認為,在個體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中,一方面由於自我成長的需要,個體從環境中獲得滿足;另一方面個體又不得不受社會要求的限制,因而在社會適應上產生一定的困難,埃裡克森將這種困難稱為發展危機,發展危機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表現各不相同。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的生平和他的八個階段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公共基礎知識:埃裡克森的生平和他的八個階段,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考情分析:對於埃裡克森的階段理論,是教師招聘當中常考的知識點。
  • 2020福建教師招聘備考: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化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採納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說,強調社會文化背景的作用,認為人格發展受文化背景的影響和制約。在此基礎下埃裡克森提出了他的發展的心理社會理論。與皮亞傑的觀點一樣,埃裡克森把發展看作是一個經過一系列階段的過程,每一階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標、任務和衝突。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論
    【考點詳解】埃裡克森認為人格發展貫穿於個體的一生,整個發展過程可以劃分為八個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屬於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屬於考察的重點,選擇題和判斷題的考察方式主要是階段、年齡、衝突、人格發展任務以及與發展障礙者的心裡特徵的對應,對此進行選擇和判斷,這屬於識記型的題目。案例分析題對所有的案例與之對應的年齡進行分析即可。
  • 教招備考-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化發展
    那麼今天主要帶著大家來對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這部分的內容進行梳理,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一定的幫助。 大家都知道埃裡克森的社會發展理論一共分為了八個階段,分別是:嬰兒期、兒童早期、學前期、學齡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那麼首先我們要作為多選題進行備考。其次就是這八個階段中,前五個階段屬於成長和接受教育時期,故前五個階段再作為一個多選題備考。
  • 【蓋婭健康】埃裡克森: 人生發展心理八階段
    埃裡克森,1902.06.15—1994.05.12 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  埃裡克森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把心理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指出每一階段的特殊社會心理任務;並認為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矛盾,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
  •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埃裡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埃裡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埃裡克森的人格漸成論 Epegenetic principle 把個體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劃分為八個相互聯繫的階段。愛利克·埃裡克森理論嬰兒如果得不到周圍人們的關心與照顧,他就會對外界特別是對周圍的人產生害怕與懷疑的心理,以致會影響到下一階段的順利發展。第二階段 獲得自主感而避免懷疑感與羞恥感從十八個月到三、四歲是童年期。這是獲得自主感而避免懷疑感與羞恥感階段。個體在第-階段處於依賴性較強的狀態下,什麼都由成人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