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
嬰兒前期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形成希望的美德;如果危機沒有得到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膽小懼怕。為了培養孩子的信任感,應滿足孩子的要求,她餓了,渴了就要給她吃,給她喝,否則孩子就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懷疑。
嬰兒後期
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在這個階段中,如果兒童形成的自主性超過羞怯與疑慮,就形成意志的美德;如果危機不能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自我疑慮。在這個階段,我們要鼓勵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幼兒期
主動對內疚的衝突,如果這個階段的危機成功得到解決,就會形成方向和目的的美德;如果危機不能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自卑感。在這個階段,應鼓勵孩子參與外界活動,以此培養主動感。
童年期
勤奮對自卑的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形成能力的美德;如果危機不能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無能。如果兒童沒有形成這種勤奮感,他們就會形成一種引起他們對成為社會有用成員的能力喪失信心的自卑感。
青春期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形成忠誠的美德;如果危機不能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不確定性或說是無歸屬感、為人冷談冷漠、缺乏關愛的意識。在這個階段,不要把他們當成孩子,應把他們作為成人看待,給與一定的任務,讓他們獨立完成。
成年早期
親密對孤獨的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形成愛的美德;如果危機不能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混亂的兩性關係。
成年中期
生育對自我專注的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形成關心的美德;如果危機得不到成功的解決,就會形成自私自利。
成熟期
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衝突。由於衰老過程,老人的體力、心力和健康每況愈下,對此他們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適應,所以被稱為自我調整對絕望感的心理衝突。當老人們回顧過去時,可能懷著充實的感情與世告別,也可能懷著絕望走向死亡。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