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2021-01-08 中公教師網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

嬰兒前期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形成希望的美德;如果危機沒有得到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膽小懼怕。為了培養孩子的信任感,應滿足孩子的要求,她餓了,渴了就要給她吃,給她喝,否則孩子就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懷疑。

嬰兒後期

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在這個階段中,如果兒童形成的自主性超過羞怯與疑慮,就形成意志的美德;如果危機不能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自我疑慮。在這個階段,我們要鼓勵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幼兒期

主動對內疚的衝突,如果這個階段的危機成功得到解決,就會形成方向和目的的美德;如果危機不能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自卑感。在這個階段,應鼓勵孩子參與外界活動,以此培養主動感。

童年期

勤奮對自卑的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形成能力的美德;如果危機不能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無能。如果兒童沒有形成這種勤奮感,他們就會形成一種引起他們對成為社會有用成員的能力喪失信心的自卑感。

青春期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形成忠誠的美德;如果危機不能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不確定性或說是無歸屬感、為人冷談冷漠、缺乏關愛的意識。在這個階段,不要把他們當成孩子,應把他們作為成人看待,給與一定的任務,讓他們獨立完成。

成年早期

親密對孤獨的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形成愛的美德;如果危機不能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混亂的兩性關係。

成年中期

生育對自我專注的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形成關心的美德;如果危機得不到成功的解決,就會形成自私自利。

成熟期

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衝突。由於衰老過程,老人的體力、心力和健康每況愈下,對此他們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適應,所以被稱為自我調整對絕望感的心理衝突。當老人們回顧過去時,可能懷著充實的感情與世告別,也可能懷著絕望走向死亡。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在我們的教師資格和教師招聘考試中,都會複習到這樣一個知識點----埃裡克森的人格八階段理論。埃裡克森的理論一般在考試中呢不全是大題考察的,多為細碎的小知識點的選擇題考察。那麼如何能夠更容易地記住這方面的理論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談一談埃裡克森的八階段理論吧!
  • 埃裡克森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簡要介紹
    美國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埃裡克森於1940-1950年間提出了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他認為,社會對個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個體自身的需要和能力與社會要求之間會出現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就會給個體帶來緊張感和內心衝突,埃裡克森把這種社會要求在個體心理種引起的緊張和衝突的矛盾,稱為心理社會危機。進而根據個體不同時期心理社會危機的特點,將人格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
  •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具體解釋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經常會以單選題的形式作為考察,而這八個階段當中,也經常會考察到學前期、學齡期和青年期的區分,因此要求我們對這幾個階段有充分的認識,以下我將對這個知識點進行詳細的闡述。埃裡克森認為,個體在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會的三方面因素構成的統一體。在人格的發展過程中,要經歷順序不變又相互聯繫的八個階段。
  • 如何學習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是一位沒有獲得高等學位的理論家。事實上,埃裡克森沒有接受過高中以上的正規教育,但是他盡其所能成功地爬上學術階梯,獲得哈佛大學教授職位。他完全可以成為弗洛依德所認為的精神分析家不必攻讀醫科專業主張的一名典型範例。埃裡克森認為,人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種演變成為心理社會發展。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
  • 埃裡克森社會人格心理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是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教師招聘中的考點主要是人格社會心理發展理論,常常以單選題的方式考查不同階段與其發展任務的對應。他將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在這八個階段中,個體發展首先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個體在每一發展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特殊的心理任務,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會有相對應的發展矛盾,個體需要解決。
  • 為什麼埃裡克森人格心理發展八階段,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總之,充實健康的家庭生活,和諧融洽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兒童健康心理的形成,進而造就健全的人格。埃裡克森,1902.06.15—1994.05.12 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有兩點啟示:一是人格發展是一個終生發展的過程,前期主要是外界的力量,後期則主要是自我的力量,即自我完善。這就要注重培養孩子人格發展中自我獨立的精神和意識,儘早幫助孩子自尊、自愛、自立、自強。這也符合教育的規律,由他育到自育。自我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最終目的。二是青少年期是人格發展的一個分水嶺,即關鍵節點。
  • 埃裡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E.F.埃裡克森構造了人格發展的「心理社會性發展」模型。埃裡克森認為,在個體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中,一方面由於自我成長的需要,個體從環境中獲得滿足;另一方面個體又不得不受社會要求的限制,因而在社會適應上產生一定的困難,埃裡克森將這種困難稱為發展危機,發展危機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表現各不相同。
  • 2017安徽教師教師招聘考試: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認為,人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種演變成為心理社會發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每一個階段有這些階段應完成的任務,並且每個階段都建立在前一階段之上,這八個階段緊密相連。一、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理論背景埃裡克森是一位沒有高等學位的理論家。事實上,埃裡克森沒有接受過高中以上的正規教育(Woodward ,1994),但是他盡其所能成功地爬上學術階梯,獲得哈弗大學教授職位。由於缺乏正規訓練,他並沒有致力於常規的心理學學術傳統。
  • 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
    埃裡克森 八階段理論 人格發展 埃裡克森 愛利克·埃裡克森,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
  • 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階段理論
    一、考情分析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階段論是我們的教師資格證以及教師招聘考試中常見的考點,出題形式多為單選題型,一般是給出某一階段,匹配相對應的人格發展任務,或者是給出發展障礙者的心理特徵,去匹配對應的階段。但是部分省份也出現過多選、辨析、簡答等出題形式。
  • 埃裡克森的一生與他的人格發展理論
    外貌的特殊導致它在學校裡被同學叫「猶太人」,但是在家族中又被稱為「異教徒」,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埃裡克森正處在青春期,這使得他在忠於德國還是忠於丹麥人之間產生了矛盾。這也對他後面對人格發展同一性的提出產生了影響。埃裡克森畢業於蒙臺梭利學校,畢業後他違背了繼父讓他當醫生的願望,開始從事藝術,週遊整個歐洲。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論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論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埃裡克森人格心理八階段理論——孩子6歲前,要抓住這3個主要矛盾
    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曾經提出過一個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他把人的一生分成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對核心的矛盾,能夠解決這些矛盾的孩子,這個問題就不會成為他之後的障礙,而如果沒有解決這個矛盾,那一個人就會出現殘缺性狀態和不連貫狀態。
  •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埃裡克·埃裡克森(1902—1994)是繼弗洛伊德之後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他認為在人格發展中,逐漸形成的自我過程,在個人及其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起著主導和整合的作用。每個人在生活過程中,都普遍體驗著生物的、生理的、社會的事件的發展順序,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階段地向前發展。
  • 埃裡克森的社會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的社會發展理論在教師資格證的考試中主要以單選題和辨析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單選題主要會考查埃裡克森的階段理論中每個階段所面臨的任務,尤其是青年期。辨析題主要會考查階段名稱與衝突之間的對應。多以單選題為主。埃裡克森出生於德國,在奧地利受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訓練,後定居美國,是美國現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
  • 對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理解
    埃裡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之一。他受弗洛伊德的影響和啟發,根據人格的發展受機體成熟、自我成長和社會關係的三個過程的演變創建了以自我成長為中心的人格發展的階段理論。他認為人個體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會面臨一對危機或衝突,個體對危機的積極解決,就會增強自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自我品格,有利於個體對環境的適應。反之減弱自我的力量,阻礙個體對環境的適應。
  • 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是教育心理學部分重點考察的內容。關於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往往由於知識點的繁瑣,導致考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到位,以至於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會出現錯誤的情況。本文在此對其做出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
  • 弗洛伊德與埃裡克森發展理論的區別
    受弗洛伊德的影響很大,同時他對弗洛伊德的理論進行了修正,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是前者理論的繼承。他認為人從出生到死亡的一切行為都受性本能的衝動所支配,因此,人的一生是由許多性慾階段組成的,他認為,每一個發展階段中都存在著可能引起衝突和矛盾的來源,如果能順利解決這些矛盾,個體會成功的走向成熟,否則,會對個體的人格造成久遠的消極影響。
  • 第三節人格發展理論與教育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名詞解釋) 埃裡克森(1902~1994)是美國精神病學家,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他同意弗洛伊德徳對人格結構作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劃分,但他對自我的理解不同於弗洛伊徳把一切活動和人格發展的把心理的動力部歸於「性」方面。他提出人格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指出每一階段的特殊社會心理任務,並認為每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矛盾,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