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師招聘網 :提供2020福建教師考試備考資料,包括福建教招教育綜合基礎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及重點、教師招聘面試技巧、 備考指導等。
埃裡克森採納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說,強調社會文化背景的作用,認為人格發展受文化背景的影響和制約。在此基礎下埃裡克森提出了他的發展的心理社會理論。
與皮亞傑的觀點一樣,埃裡克森把發展看作是一個經過一系列階段的過程,每一階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標、任務和衝突。埃裡克森把人的心理發展分為8個階段:
第一階段 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不信任感(0-18個月):
從出生到十八個月左右是嬰兒期。這是獲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階段。埃裡克森認為信任感是人對周圍世界及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是一個人健康性格的基礎。獲得信任感是這一階段的人格發展的主要任務。
第二階段 自主對羞怯與懷疑(18個月-3歲):
從十八個月到三、四歲是童年期。這是獲得自主感而避免懷疑感與羞恥感階段。到了第二階段,兒童開始有了獨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飯、走路、拿玩具等,他們開始去探索周圍的世界。獲得自主感而避免懷疑感與羞恥感是這一階段的人格發展任務。
第三階段 主動感對內疚感(3-6、7歲):
體在這階段的肌肉運動與言語能力發展很快,能參加跑、跳、騎小車等運動,能說一些連貫的話,還能把自己的活動擴展到超出家庭的範圍。比如能夠幫媽媽打掃房間、能幫媽媽洗碗做飯,如果父母為其行為進行誇獎那麼小孩就會獲得主動感,如果把這些事情搞雜了,父母對其進行批評訓斥,那麼小孩就會產生羞怯與懷疑自己的能力,這種內疚感與失敗感還會影響下一階段的發展。
第四階段 勤奮感對自卑感(6、7-12歲):
學齡初期兒童的智力不斷地得到發展,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發展迅速,他們提出的問題很廣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幫助與讚揚,則能進一步加強他們的勤奮感,使之進一步對這些方面發生興趣。如果成人把他們的勤奮行為看作為搗亂,否則孩子會形成自卑感。
第五階段 角色同一對角色混亂(12-18歲):
這一階段的核心問題是自我意識的確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同一性」這一概念是埃裡克森自我發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理解為社會與個人的統一,個體的主我與客我的統一,個體的歷史性任務的認識與其主觀,願望的統一。也就是我知道我奮鬥的目標,這個目標與社會的期待,家庭的期待是符合的,那麼就是角色統一。角色混亂就是我不知道我應該幹什麼,怎麼幹,沒有奮鬥的目標,經常會發出三個直擊靈魂的問題: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什麼。
第六階段 親密對孤獨感 (18-30歲):
從十七、八歲至三十歲是成年早期。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階段,這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階段。親密感,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包括友誼與愛情。如果一個人不能與他人分享快樂與痛苦,不能與他人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關心與幫助,就會陷入孤獨寂寞的苦惱情境之中。
第七階段 繁殖感對停滯感(30-60歲):
這是中年期與壯年期,是成家立業的階段。這裡的繁殖,不僅包括繁衍後代,也包括壬的生產能力和創造能力等基本特徵。
第八階段 完善對絕望(60歲以後):
這是老年期,亦即成熟期。這是獲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階段。如果前面七個階段積極的成分多於消極的成分,就會在老年期匯集成完美感,回顧—生覺得這一輩子過得很有價值,生活得很有意義。相反,如果消極成分多於積極成分,就會產生失望感精神萎靡不振,馬馬虎虎混日子。
【判斷題】根據埃裡克森的理論,中學生人格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 )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埃裡克森人格發展階段論。中學生處於12-18歲時期,處於人格發展的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階段。這一階段發展的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所謂自我同一性是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故表述正確。
相關閱讀
2020福建教師招聘備考:系統性原則貫徹要求詳解
2020福建教師招聘備考:走進古文之孔子篇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福建中公教育)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