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中的前五個階段是教招考試的常考考點,需要全題型備考,其理論不難理解但記憶起來容易出現混淆現象,希望今天的講解有助於您對其有更清晰而深入的認識,幫您準確拿分。
一、嬰兒期:基本的信任感對不信任感(0-18個月)。
(一)衝突:這個階段,當孩子哭鬧時,父母能哄孩子,孩子就會產生信任感;如果父母不哄孩子,孩子就會認為父母不愛他,進而產生不信任感。當孩子哭或餓時,父母是否出現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問題。
(二)人格發展任務:儘量使嬰兒的需求得到滿足。
(三)發展障礙的特徵:如果兒童具有基本信任感超過基本不信任,就會形成「希望」的美德。得到信任的兒童對未來懷有希望,而缺乏信任的兒童不可能懷有希望,因為他們必須為需要是否能夠得到滿足而擔憂。
二、兒童早期:自主對羞怯與懷疑(18個月到3歲)
(一)、衝突:為什麼產生:一方面父母必須承擔起控制兒童行為使之符合社會規範的任務,即養成良好的習慣,如訓練兒童大小便,訓練他們按時吃飯,節約糧食等;另一方面兒童開始了自主感,他們堅持自己的進食、排洩方式,所以訓練良好的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人格發展任務:一方面要要給予適度的自由,給予獨立,另一方面適度的控制保護,培養其意志的美德。
(三)、發展障礙的特徵:過多幹涉讓兒童過多地感到羞怯,將會導致暗地逃避,形成慢性的心境。羞怯是怕被人看見的意識,怕被暴露,產生退縮之感。使兒童羞怯並且不能很好的發展自己的能力,對自身能力產生懷疑。
三、學前期:主動感對內疚感(3-6、7歲)
(一)、衝突:如果成人無心回答兒童的問題,嘲笑或討厭他,主動就變成內疚。如果這時期某些最美好的願望或幻想被壓抑,以後就沒有主動性。(拆電動小汽車)
此外孩子喜歡主動幫他人做事,若能獲得鼓勵,就會獲得主動感。但有的家長不讓孩子做事,不讓孩子探索,孩子就會產生內疚感。
(二)、人格發展任務:孩子喜歡主動幫他人做事,若能獲得鼓勵,就會獲得主動感;並且要保護好奇心。
(三)、發展障礙的特徵:如果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行為和想像力,那麼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這使他們更傾向於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裡,缺乏自己開創的主動性,無法發揮自我價值感。
四、學齡期:勤奮感對自卑感(6、7歲-12歲)
(一)、衝突: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
(二)、人格發展任務:自卑往往是因為嘲笑與漠不關心導致的,因此應多給予關注與鼓勵。
(三)、發展障礙的特徵:這一切都會使兒童產生一種「對自己和自己任務的疏遠」。
五、青年期:角色同一對角色混亂(12-18歲)
(一)、衝突:青春期,自我意識開始生長,渴望獨立,經常對自己進行評價,常常思考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渴望找到答案。這個階段的孩子,若能達到理想和實際行動的統一,便是獲得了角色同一性。若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得過且過,對未來一片迷茫,那便產生了角色混亂。
(二)、人格發展任務:作為老師,在這個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一定要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能力與特長,正確認識自己,從而確定恰當的人生理想,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
(三)、發展障礙的特徵:生活無目的無方向,時而感到彷徨迷茫。
【練一練】
1、根據埃裡克森的發展理論,對於零到一歲的嬰兒,家長應該積極地、始終如一地滿足其需要。( )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0-1歲的兒童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信任感,這時候家長應該積極的、始終如一的滿足其需要來培養其對世界的信任。因此本題說法正確。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