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性的四種狀態
同一性是指個體在過去、現在和將來中,對「自己是誰?」「自己還是原來的自己」,「自己自身是同一實體的存在」等問題的主觀感覺或意識。它重視主觀的意識體驗,強調內外部的整合及自身內在的不變性和連續性。在埃裡克森的同一性發展理論中包含著四種同一性狀態分別是:
(1)同一性獲得(同一性完成)
處於同一性獲得階段的青少年已經成功地探索及思考過他們是誰和自己想做什麼的問題。
(2)同一性早閉(過早自認、同一性停滯或同一性拒斥)
處於同一性早閉階段的青少年還沒有經歷過對各種選擇進行探索的危機階段,就已經形成同一性。他們接受的是別人為他們做出的最好決定。
(3)同一性延緩
處於同一性延緩階段的青少年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各種選擇,但仍然沒有做出承諾。因此,一方面,他們表現出相對較高的焦慮,並體驗著心理衝突。另一方面,他們往往是活躍和有魅力的,尋求與他人發展親密關係。處於這種同一性階段的青少年正在努力解決同一性問題,但只有經過一番努力後才能達到同一性。
(4)同一性擴散(同一性混亂、同一性迷亂)
處於同一性擴散階段的青少年既不探索也不去思考各種選擇。他們容易變來變去,從一種事轉到另一種事上。當他們似乎無憂無慮的時候,對承諾的缺乏損害了他們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實際上,他們通常表現出社會性退縮。
在埃裡克森的同一性發展理論中包含著四種同一性狀態分別是:處於同一性獲得階段的青少年已經成功地探索及思考過他們是誰和自己想做什麼的問題。處於同一性早閉階段的青少年還沒有經歷過對各種選擇進行探索的危機階段,就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