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家對於教育事業空前關注,提出了戰略部署,實行科教興國,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伴隨著此戰略部署,當前的教育事業也是逐漸的發展起來,由此教師職業便顯得尤為重要,對教師人員的需求也逐漸增多,那麼大部分的畢業生根據自己的需求以及職業地位的篩選更傾向於選擇教師崗位,所以近幾年教師招聘考試也是火熱的在進行當中。 那麼今天主要帶著大家來對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這部分的內容進行梳理,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一定的幫助。 大家都知道埃裡克森的社會發展理論一共分為了八個階段,分別是:嬰兒期、兒童早期、學前期、學齡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那麼首先我們要作為多選題進行備考。其次就是這八個階段中,前五個階段屬於成長和接受教育時期,故前五個階段再作為一個多選題備考。那麼前五個階段中學齡期和青年期又分別對應我們的小學和中學兩個階段,所以我們以這兩個階段為主作為考試重點。
關於這八大階段每個階段都會面臨著一個積極和消極的衝突,那麼我們就要幫助發展積極克服消極,所以每個階段面臨的衝突也是我們的考試重點,所以我們要了解每個階段的年齡以及對應的衝突。那麼今天我們主要就以前五個階段為主進行分析:
(一)嬰兒期
1.年齡:0-18個月左右
2.衝突:基本信任感對不信任感
3.解釋:嬰兒剛出生會懷疑新的世界是否安全,如果嬰兒得到較好的撫養並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會對周圍世界產生信任感,否則將產生懷疑與不安。
(二)兒童早期
1.年齡:18個月到3歲
2.衝突:自主對羞愧與懷疑
3.解釋:嬰兒期的小孩子還不能自理,很多事情都需要父母幫忙做,但是這個階段的小孩開始學會許多動作,比如:吃飯、穿衣服、上廁所、喜歡自己動手,不願意依賴別人。作為成年人不應該阻止孩子自己做事情,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學前期
1.年齡:3-6、7歲
2.衝突:主動對內疚
3.解釋:這個階段的小孩開始想像自己扮演成年人的角色,並希望獲得讚許,比如:母親做飯時會遞上一個廚具,認為自己做了有意義的事,並且喜歡參與周圍世界,與他人發生互動,視野開闊就會有好多的問題,想要探索世界,但總是會出現危險,那麼我們不要批評孩子,批評會減少孩子從事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會產生內疚感。
(四)學齡期
1.年齡:6、7歲-12歲
2.衝突;勤奮對自卑感
3.解釋:學齡期正好面臨小學階段,開始進入學校學習,面臨著很多的比賽、考試、競爭等,那麼完成任務成功的經驗會增強兒童的勝任感,如果總是失敗遭遇困難和挫折會導致自卑感,所以成功的體驗有利於建立勤奮感,會影響以後生活中的態度,表現為樂於工作和有較好的適應性。
(五)青年期
1.年齡:12-18歲
2.衝突: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3.解釋:這個年齡的小孩總是喜歡問「我是誰」「我來自哪」「我以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等等問題,自我同一性形成與職業選擇、性別、角色形成,人生觀形成有密切聯繫,發展的好會對自己有一個情緒的認識,長大後也能夠忠誠於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麼為了檢測大家有沒有掌握這部分的內容,我們來小試牛刀。
1.根據埃裡克森的社會性發展理論,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的年齡階段是( )。
A.3-6歲 B.6-12歲 C.12-18歲 D.18-30歲
1.【答案】B。解析:學齡期對應的年齡是6、7歲-12歲,面臨衝突是勤奮對自卑感。學齡期正好面臨小學階段,開始進入學校學習,面臨著很多的比賽、考試、競爭等,那麼完成任務成功的經驗會增強兒童的勝任感,如果總是失敗遭遇困難和挫折會導致自卑感,所以成功的體驗有利於建立勤奮感,會影響以後生活中的態度,表現為樂於工作和有較好的適應性。故答案選擇B。
2.根據埃裡克森的心理發展階段理論,12-18屬於人格發展階段中的( )。
A.自主感對羞愧與懷疑階段
B.主動感對內疚感階段
C.勤奮感對自卑感階段
D.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階段
2.【答案】D。解析:青年期對應的年齡12-18歲,面臨衝突是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這個年齡的小孩總是喜歡問「我是誰」「我來自哪」「我以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等等問題,自我同一性形成與職業選擇、性別、角色形成,人生觀形成有密切聯繫,發展的好會對自己有一個情緒的認識,長大後也能夠忠誠於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此,祝廣大考生備考順利,順利通過教師招聘考試。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