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由於對孩子的高度期望,很多強勢的父母對孩子都有過度的保護和幹涉行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範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很多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前途發展,為了讓孩子免受挫折,他們事事包辦,將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得很周全,每一步都考慮得很完善,把自己的意願和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孩子。這樣做看似是對孩子好,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探索周圍事物的能力,會讓孩子產生過度依賴,面對問題或困難時感到退怯、無助、沒有主見,容易本能地採取逃避的辦法。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缺少應有的擔當或責任感。也有可能會使孩子形成不好的情緒,壓抑孩子的心理,導致孩子抑鬱、焦慮並且非常叛逆。
問題孩子,大多都處在問題家庭,很多家長不願意承擔孩子出現的問題,總願意把孩子出現問題,歸因於外在學業的沉重或者老師的批評,當然也是有關係的,可是更多的是來自於家庭的問題。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產物,於是毫無節制地保護孩子,幹涉和侵犯孩子的隱私,這是一種心理疾病:「侵擾症」。這種心理疾病常常出現在最親密的關係中,例如妻子關係,夫妻關係等, 有「侵擾症」的家長,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這3個方面,父母要重視:
一、給孩子和睦的家庭。
1、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很重要。
很多育兒的專家都強調過家庭氛圍的重要性,的確是這樣的,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大多都有個不和諧的家庭。好的家庭教育跟夫妻關係是分不開的,好父母的前提是好夫妻,婚姻不幸福,夫妻就都會心情不好,相互嫌棄。
2、不和諧的家庭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傷害。
家庭不和諧,長期吵架甚至動手的夫妻,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創傷是非常大的,每個人都有委屈,每個人心裡都有怨恨,很多家長心裡都不健康,那麼孩子就會變成家庭中的替罪羊,孩子出現心理問題也不是偶然的。
3、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才的基礎。
夫妻關係是一個家庭的核心,經營好婚姻,家庭才會有溫暖,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因此,家庭教育和夫妻關係是分不開的,培養優秀孩子的前提是,經營好夫妻關係,給孩子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
二、放縱孩子不行,過度保護更不對。
1、想當個完美父母的情結要不得。
很多夫妻關係良好,家庭氛圍和諧,父母用心照顧和陪伴的孩子,但是在青春期卻變得極度叛逆,主要是因為父母過度保護和過度幹涉造成的,父母每天圍著孩子轉,事無巨細的照顧,生怕孩子受一點委屈,這樣就難免變成過度控制,不顧孩子的意願,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孩子的衣食住行,甚至人際交往,都必須按照父母的預定來。
2、過度控制會扼殺孩子的獨立性。
很多父母會說,我都是為了孩子好,的確,父母的初心是好的,也是出於負責的態度,可是做父母首先要明白的一件事,那就是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成長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孩子需要自己去體驗,自己去成長,時代在變化,不同的年齡段,父母應該學會去改變角色,適應孩子的成長,過度的保護和幹涉,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獨立性。
三、有侵擾症的家長,孩子形成不了獨立人格。
1、幹涉孩子隱私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每個人都有隱私,每個人的隱私權都應該得到尊重,但是當父母有侵擾症的時候,就很難不幹涉孩子的隱私,他認為你是我的孩子,你的一切我必須知道才是對孩子負責,這樣我才安心,偷看孩子手機聊天記錄,翻看孩子的日記等,這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極大不尊重。
2、缺乏界限感的孩子很難健康成長。
父母的這種缺乏界限,不斷侵犯孩子隱私的行為,這會讓孩子失去界限感,就像自己被扒光了在眾目睽睽之下一樣,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當他們有能力獨立,不再需要依賴父母的時候,就會看清真相,之後就開始懷疑,反抗,甚至叛逆,所有孩子的青春期問題,大都是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埋下的一個個地雷,被擊中引爆了而已。
孩子成長的過程一直在變,如果父母的管教方法一成不變,還是把他當成孩子,一直不放手,才會讓孩子崩潰,把孩子推向叛逆的邊緣,所以父母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養水平,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以不同的身份角色介入,給孩子恰當的引導,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