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是家長最關心的主題,所有父母都盼望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成人,但是現在社會因為各種原因,越來越多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出現。很多父母過於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從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洋洋今年7歲了,媽媽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暑假給洋洋報了鋼琴班、繪畫班、英語輔導班、小主持人班、遊泳班等課程,單單是一個暑假,課程學費就要交2萬元。媽媽覺得,小時候洋洋多學一點東西,吃點苦頭,這長大了才會出人頭地。
其實,洋洋並不喜歡上這麼多課程,但是沒辦法,被媽媽逼著也只能硬著頭皮去上課。
洋洋的暑假從早到晚被安排得滿滿,就算下課回到家裡,也要在媽媽的監督下,完成暑假作業。媽媽就全程陪著洋洋,想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日子一長,洋洋好像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趣來,整個人都快抑鬱了,一上課就開始哭,嚴重影響到其他孩子。直到有一天,洋洋突然爬到自家窗臺上,準備往下跳,幸好洋洋媽從廚房出來看到了,急忙拉住了他,洋洋媽被嚇得痛哭起來,洋洋也跟著哭,隨後冷靜下來問清原因後,洋洋媽悔恨自己的教育行為不恰當。
身為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如果孩子出現了這3個表現,說明孩子的心理不健康,早發現早引導。
一、經常吵架
孩子和父母吵架可能是親子之間的不理解造成的,如果孩子經常和父母吵架,這是孩子心理的消極情緒的一種發洩,表達自身的不滿,會破壞親子關係,產生隔閡,嚴重的孩子甚至會出現叛逆,做出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行為。
當孩子在交流時情緒發生變化了,父母要注意一言一行,儘可能地保護到孩子的心理,實現平等有效地交流。
二、經常冷戰
有些孩子不喜歡和父母說話,更不會出現大哭大鬧的反應。如果孩子對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滿,通常會選擇和家長冷戰,最常見的表現是孩子常常把自己一個人反鎖在房間裡面。這時候家長如果放任不管,時間久了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造成孩子性情孤僻、自閉的問題,影響了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
父母們自己先冷靜下來,尋找適當的機會讓孩子打開心結,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的心聲,及時地疏導孩子的心理問題。
三、傷害自己
孩子受到外界刺激後,比如被老師批評或家長責罵後,孩子會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說明心理出現了缺失,表現出強烈自我否定。家長這個時候一定要重視起來,給孩子多一些安全感,千萬不能通過打罵教育孩子,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心理諮詢,幫助孩子消除心理障礙。否則,孩子容易沉浸在極度自卑的情緒中,再次出現自殘、自殺的過激反應。
總而言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一定要細心地注意孩子的心理,積極正確地引導和教育孩子,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避免孩子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