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到考試就緊張,可能是「詹森效應」,父母巧用3招輕鬆解決

2020-12-04 萱媽育兒糖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引言

當面對一些特定的情況時,人的內心難免會有一些緊張感。適當的緊張感可以幫助人的進步,但因為緊張而導致的害怕、恐懼甚至是牴觸心理,就可能阻礙人的成長。當對一件事產生緊張感時,很有可能是因為準備得不夠充分,或者是他人對自己抱有強烈的期待,在這種情況下,都有可能導致出現緊張的情緒。

案例

小陳有一個11歲的女兒花花,正在上小學6年級,由於面臨「小升初」的問題,所以夫妻倆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也絲毫不敢懈怠。好在女兒自己也比較懂事,在學習方面幾乎都不用父母操心,不僅上課認真聽講,筆記做得也很認真,平時還有主動複習預習的好習慣,可以說各方面的知識點都掌握得很牢固。

但即便如此,女兒花花一到考試,成績就變得十分不理想,不管是大考還是小考,花花的成績和平時的學習狀態總存在一定的落差。就連孩子的班主任也曾表示:「花花上課時的學習情況很不錯,可是每次考試都很難發揮出正常水平,而且花花對考試似乎存在一定的牴觸心理,一到要考試的時候,就容易出現緊張的情緒。」

特別是上次,小陳特意從當老師的朋友那裡拿到一份習題,打算給孩子進行一次模擬考,沒想到花花不是說自己肚子疼,就是要去上廁所。本該只要一小時的小考,硬生生被花花磨蹭到了兩個小時還沒完成。面對孩子的緊張問題,小陳雖說有心幫忙,但卻無力為之。

其實孩子對考試總有緊張、害怕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也是比較正常的,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孩子的緊張程度也會分為不同的等級。孩子一到考試就緊張,很有可能是「詹森效應」導致的,作為家長,當孩子出現這種情緒時,應該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獲得進步。

什麼是「詹森效應」?

曾有一位著名的名叫詹森的運動員,由於平時訓練有素,再加上實力雄厚,所以詹森一直以來都是隊伍裡的「重點培養對象」。但每當比賽時,詹森卻總是頻繁出現失誤,令很多報以希望的人又失望。

所謂「詹森效應」,就是當人在面對較大的壓力或者他人對自己寄予厚望時,反而更容易出現失誤。而導致出現失誤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出於害怕心理。自身心理素質不夠硬,因為害怕面對失敗,往往也更容易面臨失敗。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一到考試就緊張」的情緒?

1、心理承受能力較差

很多時候,導致孩子出現「一到考試就緊張」的情緒,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孩子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由於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考試失敗,當孩子出現類似情況時,父母要學會正確且及時地對孩子做出引導,合理鍛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2、父母寄予的期望過高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對考試抱有恐懼的心理,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家長在孩子身上寄予了過高的期望。作為家長,肯定都想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過度給孩子施加壓力,不僅不利於孩子取得進步,甚至有可能讓孩子對此產生恐懼感和排斥心理。

3、害怕因失敗受到懲罰

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孩子害怕失敗,擔心失敗後會被父母責罰,或者是不敢面對父母失望的眼光。但越害怕失敗,往往就越容易失敗,父母的打罵或懲罰,都容易在孩子的內心留下陰影。所以孩子在聽到考試時,總會不可抑制地出現緊張的情緒。

孩子一到考試就情緒緊張?父母學會「詹森效應」,3招輕鬆解決

1、多關注孩子的內心發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首先要多關注孩子內心的發展,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如果情緒得不到合理的宣洩,孩子的成長也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所以作為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開導孩子,幫助孩子學會直面勇氣,從而克服緊張的情緒。

2、積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要想有臨危不亂的本領,擁有自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自信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擁有自信的人,即使面臨再大的困難,也有迎難而上,努力攻克困難的勇氣。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也可以適當地誇獎孩子,以此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3、給孩子創造輕鬆的環境

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良好的成長環境,也有助於孩子消除緊張的情緒。孩子自身心理素質不強,所以在面對一些比較嚴肅的場合時,內心難免會產生一些焦慮、恐懼的感覺。所以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父母要儘量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性格培養也有很大的幫助。

育兒問題萱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萱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學生一到大考就緊張,可能是「詹森效應」,老師教你四招輕鬆化解
    但是一到大考就緊張,考試的時候遇到簡單題還行,一旦遇到難一點的題,就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精神恍惚,甚至平時明明會答的題,大腦一片空白,雙眼模糊竟然什麼都看不清了。結果考得一塌糊塗,成績大不如之前的小考。除了學生在參加大型考試時會遇到這種情況以外,不少人由於壓力過大等原因。到了關鍵的時候,也有發揮失常的情況出現。
  • 孩子一考試就怯場緊張,為什麼會這樣?「詹森效應」告訴你答案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在面對考試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怯場或者是緊張的情緒。其實孩子面對考試有怯場緊張的情緒,很有可能跟詹森效應有關。詹森效應的由來,跟一位名字叫做詹森的運動員有關,這位運動員平時訓練的時候都很認真,同時訓練的成績也非常的不錯,可是每當他真正上場去比賽的時候,他卻總是拿到一個不盡人意的成績。而其中最影響他真實比賽成績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心態不夠穩,他很容易在比賽的過程中出現緊張不安的情緒。
  • 娃為啥關鍵時刻掉鏈子,心理素質差是成因,3招幫娃打破詹森效應
    美美的爸爸媽媽和美美做了深入溝通,這才發現是孩子心理緊張所導致的問題,這問題在心理學上就叫作「詹森效應」。美美父母意識到是自己對孩子的成績看得很重,造成孩子過大的精神壓力,害怕考砸了,導致身體出現過度的緊張反應。他們決定慢慢弱化這種看法,看淡孩子的成績。
  • 一到考試歇菜?小心捲入「詹森效應」的漩渦,輕鬆助力中高考
    經過一年的刻苦復讀,他又一次走進了考場,但是一考到英語的時候,他馬上又感覺自己被籠罩在了一種無形的緊張氣氛中,明明會答的題,甚至是平時熟悉的單詞都變得陌生起來,等他走出考場才恍然大悟。結果,他又以4分之差落榜.……如今,他雖然又踏上了復讀的苦旅,但是又擔心等到真正考試的時候,會不會又一次栽在英語上。
  • 孩子關鍵時刻掉鏈子怎麼辦?了解「詹森效應」,幫孩子調整好心態
    浩浩的爸爸媽媽領悟到,如果想要孩子放鬆心態,那麼首先父母的心態要好。浩浩的心理狀態很容易影響到身體,身體不好,考試就考不好,那麼根源還在於之前父母對他盯得太嚴,讓浩浩覺得是為了父母而考試。父母採取了「放手」的策略以後,浩浩反而意識到自己學習的重要性,主動性變得更強,也能獨立應對壓力了。
  • 一考試就頭腦一片空白?心理調適很重要,「詹森效應」來幫忙
    四姨的兒子小旭今年要參加高考,現在距離高考只有不到60天時間,一家人都很緊張。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前段時間初高三的學生才剛複課,學校組織了一次摸底考,小旭的成績還不錯。然而四姨還是很擔心,她跟我媽抱怨說:「小旭這孩子平時成績都不錯,但一到大考就不行,按他說的是『腦子突然一片空白,什麼也想不起來了』。
  • 孩子關鍵時刻總是表現失利?了解詹森效應,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這樣張女士很是為難,明明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表現的非常出色,為什麼一到關鍵時刻唱歌就變成這個樣子?其實生活當中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有很多孩子在關鍵時刻所表現出來的樣子都是不盡人意的。很多父母也表示好奇,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也是有著一定的原因存在的。孩子為什麼關鍵時刻總是失利?
  • 孩子學習很認真卻總考不好?平衡動機,用多元思維擺脫詹森效應
    其實,這種現象並非個例,有的學生平時學習很努力,不管是課堂表現還是作業質量抑或是單元測試,都可圈可點,但偏在重大考試中屢屢失誤,表現欠佳。這種現象,說明孩子已在學習上產生了詹森效應。一、詹森效應產生的原因及影響。1.什麼是詹森效應?
  • 解析《最初的夢想》:拋開的「成長包袱」,走出「詹森效應」怪圈
    拋開"成長包袱",走出詹森效應的怪圈,這就是我們今天通過淺析《最初的夢想》這部電影想要講述的道理。一:令人恐懼的詹森效應想贏,卻又怕輸的心態,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詹森效應。曾經有一名叫詹森的速滑運動員,平時訓練有方,實力出眾,可是一到比賽場上就接連失利,讓自己和周圍的人非常失望。究其原因主要是壓力太大,過度緊張。因此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優秀,但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父母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越來越自律
    即使家長整天督促他,不停地提醒他們,孩子也不為所動,一個懶惰,不知道上進的孩子,將來是不可能有出息的。所以家長要從小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不要放任孩子的懶惰行為,家長此時不妨試試「馬蠅效應」。什麼是「馬蠅效應」?
  • 為何老師說孩子會聽,父母說孩子卻不聽?可能是你忽視了對比效應
    文丨飯飯媽相信在大部分父母的想法中,是有很多的教育方式的,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免不了會使用「棍棒教育」。畢竟它的及時性,既可以解決父母內心的怒火,又可以讓孩子瞬間變得乖巧起來,可是長時間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心理創傷嚴重,甚至影響到孩子一輩子的發展。
  • 「你個臭屁蟲」,孩子進入汙言穢語期,巧用3招幫娃完美度過
    這是因為孩子可能進入了「汙言穢語期」,這是很多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父母不必反應太過強烈,只要父母及時做好引導,孩子不僅能輕鬆度過「汙言穢語期」,還能由「出口成髒」變「出口成章」。家長們可能會有疑問:究竟什麼是「汙言穢語期」?如何幫孩子順利度過「汙言穢語期」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汙言穢語期」吧!
  • 孩子一緊張就停止思考怎麼辦?父母使用3招,幫孩子克制緊張感
    當然,有優秀的特質相對應也會有不好的特質,例如邏輯思維能力差,又或者有些人在演講方面很容易緊張忘詞等。因此父母在面對那些一緊張就停止思考的孩子時,需要重視起來,多花點時間幫助孩子們克服這方面的缺陷,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成長。
  • 父母巧用「蔡格尼克效應」,給孩子制定合理目標,學習輕鬆完成
    其實,很多父母望孩子養成好習慣,於是就給孩子制定目標。但是卻沒注意到,這些目標反而成為壓力,人們通常會對不完美和有缺憾的事情念念不忘,也希望把事情都做得盡善盡美。蔡格尼克效應會讓人產生兩個極端:一是過分強迫,不得不完成。二是驅動力不夠,做事拖延,總是一件事,還沒有做完,轉移了新目標。人們對未竟之事都有一種內在驅動力,促使去產生記憶去完成。
  • 如何用心理引導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巧用戈培爾效應,父母該了解
    文丨大寶疼小寶(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的成績可以是牽動著父母們的心,因為成績不好的話,就意味著還可能沒辦法讀到好的學校,將來的發展也會受到阻礙。有用題海戰術的,讓孩子不斷地去做題目,最好能把考試可能會出到的題目都過一遍;還有一心多用法,讓孩子同一個時間做多件事情,通過這樣來節省更多的時間……各種各樣的辦法,有些可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不過更多的都是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為什麼?
  • 孩子聽不得批評怎麼辦?父母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更容易接受
    父母的嘴巴就像是長在孩子身上一樣,從孩子早上睜眼,到他們晚上閉眼,只要父母在身邊,他們的耳朵就無法清淨。父母總是習慣性的批評孩子,會讓孩子產生極度的不自信,或者對父母非常抗拒,只要父母開口,他們就會本能的迴避。
  • 詹森效應丨你會經常失水準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和此有關的「詹森效應」。它是人的一種淺層的心理問題,就是將現有的困境無限放大的心理異常現象。是我們生活中最常遇見的心理效應之一。詹森效應的由來這是一個以名字叫丹·詹森 (Dan Jansen)的速滑運動員命名的效應。到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爾冬季奧運會時,丹·詹森已經贏得了七枚世界盃的獎牌,並且打破過七項世界紀錄。
  • 巧用「馬太效應」,3招幫孩子克服畏難情緒
    3、家長「貼標籤」的負面評價,孩子自我價值感降低「皮格馬裡翁效應」認為,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保持一致。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父母總是喜歡用一些負面的詞語給孩子定性,那孩子就會不斷往這個標籤靠攏。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但是媽媽卻並不認可她的看法,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經常打壓孩子的錯誤,還開始講大道理。 媽媽說:"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斷地打擊你,因為我認為,其實你要不打擊,你可能就有點飄。"意思已經很明了了,媽媽擔心女兒驕傲自負,所以採取了打壓式的教育。
  • 孩子突然變得叛逆,家長警惕「海格力斯效應」,巧用3招輕鬆化解
    甜甜之前一直都是公認最乖的小朋友,但是最近她仿佛變了一個人,不僅不寫作業,在家裡也常常與父母反抗。甜甜的父母也被孩子氣壞了,不知道怎麼樣才好。昨天老師布置了家庭作業,已經快要晚上8:00了,孩子的作業還是沒有去做,眼看著馬上就要到睡覺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