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關鍵時刻總是表現失利?了解詹森效應,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2020-12-04 未說育兒

不難發現,有些孩子在平日的時候能力還是比較突出的。可是比較尷尬的一點也隨之發生了,那就是他們在關鍵時刻總是喜歡掉鏈子,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頭疼。

畢竟父母都希望孩子在任何階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一面,關鍵是個出現問題,不僅會讓人覺得孩子的能力過低,還會讓人恥笑。

張女士一直都在培養兒子的音樂細胞,所以在兒子小的時候就花錢報了唱歌班。現在孩子學習唱歌也有三四年了,在老師的培養下孩子變得非常優秀。

可是在最近一次孩子爺爺過生日的時候,張女士本想讓孩子在爺爺的生日當天奉獻一首歌,可沒想到到了關鍵時刻,孩子居然掉鏈子了。

不僅時常出現走音的狀況,最後唱到高音部分還破音了!這樣張女士很是為難,明明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表現的非常出色,為什麼一到關鍵時刻唱歌就變成這個樣子?

其實生活當中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有很多孩子在關鍵時刻所表現出來的樣子都是不盡人意的。很多父母也表示好奇,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也是有著一定的原因存在的。

孩子為什麼關鍵時刻總是失利?

1. 父母期望太高

有的時候孩子之所以在關鍵時刻表現的比較差,就是因為父母期望太高的原因。父母總是喜歡把所有的壓力全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如果孩子表現不好的話,父母就會各種找孩子的麻煩。所以一旦出現這樣的狀況,孩子的情緒就會變得緊繃,他們就很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2. 孩子能力還不夠成熟

孩子有的時候也會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成熟,所以導致關鍵時刻不能夠發揮出最佳的水平。有很多孩子對於某些事物只達到了一知半解,所以他們還需要更加嚴格的訓練,才能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所以展現出來的樣子自然不會讓人滿意。

3. 內心焦躁不安

有一部分孩子的心理素質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日常中的小打小鬧還是可以把握自己的,可是到了關鍵時刻,他們就會渙散。尤其是當所有人都在注視著自己的時候,孩子就會內心焦躁不安,自然就會出現一些瑕疵。

所以說每一個孩子在關鍵時刻出問題都是有著其中的原因存在的,而這些原因往往跟詹森效應有著很大的關聯。

孩子的失敗與詹森效應有什麼關聯?

有一位優秀的運動員,他叫做詹森,在平日裡的表現非常出色。可是比較尷尬的一點,詹森只要在賽場上就會頻頻出錯,只因為詹森的心理素質實在是太差了,這讓他的教練也是捏了一把汗。

其實生活當中孩子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心理素質差的孩子往往沒有辦法改變戰局。即便是他們根本不想讓自己失敗,可是因為心態的原因,最終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總是不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所以詹森效應才會出現在這些孩子的身上。

所以說我們想要讓孩子改變這個狀態,最好的做法就是避免詹森效應的出現即可,也就是讓孩子不要在生活當中出現太大的心理波動。

如何讓孩子避免詹森效應?

1. 適當給孩子一些鼓勵

如果我們覺得孩子的心理素質有待考量的話,那我們最好的做法就是適當給孩子一些鼓勵,不要讓孩子用一種負面的態度去面臨著任何事態,這樣的話就足以讓孩子以最充分的樣子去迎接任何挑戰。

2. 引導孩子樂觀的心態

有許多孩子在做事的過程當中都是不太樂觀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引導孩子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父母最好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不要讓孩子覺得如果不能夠完成一切的話就會被劈頭蓋臉一頓臭罵。只有讓孩子覺得沒有壓力,他們才能更容易發揮出自己的本來能力。

3. 讓孩子對事物有正確的認知

我們也需要讓孩子對每一件事物有著正確的認知,譬如有些孩子平時成績很不錯,一到考試就犯難。而這樣的孩子,父母最需要讓他們意識到,成績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重要。

孩子越是在意分數,他們失利的可能性就會越大。我們需要讓孩子在考試的過程中不斷分析自己的劣勢面,而不是跟分數較勁。

所以在面對孩子關鍵時刻掉鏈子這件事情,我們必須要用一些特殊的手段不斷地讓孩子得到應有的改變。不要覺得心理情緒是一件不需要管的事情,往往就是因為孩子心理素質不好,才導致醜態百出。

那你覺得還有什麼辦法能夠讓孩子避免詹森效應呢?說出你的看法,我們來討論一下。

相關焦點

  • 孩子關鍵時刻掉鏈子怎麼辦?了解「詹森效應」,幫孩子調整好心態
    在心理學上,這叫做詹森效應,指的是有一些人平時表現良好,但一到正式場合就因為各種原因屢屢失敗的現象。這個效應源於一名叫詹森的美國短道速滑運動員。他參加了七次冬季奧運會賽事,但是七次都沒有成功。他也不是沒實力,他已經在其他賽事上,七次打破世界紀錄摘奪七枚世界盃獎牌。
  • 解析《最初的夢想》:拋開的「成長包袱」,走出「詹森效應」怪圈
    拋開"成長包袱",走出詹森效應的怪圈,這就是我們今天通過淺析《最初的夢想》這部電影想要講述的道理。一:令人恐懼的詹森效應想贏,卻又怕輸的心態,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詹森效應。曾經有一名叫詹森的速滑運動員,平時訓練有方,實力出眾,可是一到比賽場上就接連失利,讓自己和周圍的人非常失望。究其原因主要是壓力太大,過度緊張。因此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優秀,但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 娃為啥關鍵時刻掉鏈子,心理素質差是成因,3招幫娃打破詹森效應
    02心理學上的「詹森效應」現象「詹森效應」指的是有一些人平時表現良好,但由於種種原因在正式場合屢屢失敗的現象。這些頂級運動員在大賽中頻頻失手的表現,並非偶然,心理素質不夠過硬是主要原因。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幹擾和影響,當調節不好時就會肌肉緊張,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力等也會下降。這麼一來,關鍵時刻的成績自然就不如平時好。
  • 孩子總是情緒不定?了解「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不良情緒
    父母需要正確利用「鐘擺效應」來幫助孩子改善和告別不良情緒。三、父母應該怎樣利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改善和調節不良情緒1.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孩子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自控力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還不夠成熟,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培養。
  • 詹森效應丨你會經常失水準嗎?
    人們由於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在關鍵時刻不能發揮自身水平。從19年底開始,主持人朱丹的幾次口誤讓她成為了娛樂圈最大的槽點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和此有關的「詹森效應」。它是人的一種淺層的心理問題,就是將現有的困境無限放大的心理異常現象。是我們生活中最常遇見的心理效應之一。
  • 孩子學習很認真卻總考不好?平衡動機,用多元思維擺脫詹森效應
    其實,這種現象並非個例,有的學生平時學習很努力,不管是課堂表現還是作業質量抑或是單元測試,都可圈可點,但偏在重大考試中屢屢失誤,表現欠佳。這種現象,說明孩子已在學習上產生了詹森效應。一、詹森效應產生的原因及影響。1.什麼是詹森效應?
  • 孩子一考試就怯場緊張,為什麼會這樣?「詹森效應」告訴你答案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在面對考試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怯場或者是緊張的情緒。其實孩子面對考試有怯場緊張的情緒,很有可能跟詹森效應有關。詹森效應的由來,跟一位名字叫做詹森的運動員有關,這位運動員平時訓練的時候都很認真,同時訓練的成績也非常的不錯,可是每當他真正上場去比賽的時候,他卻總是拿到一個不盡人意的成績。而其中最影響他真實比賽成績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心態不夠穩,他很容易在比賽的過程中出現緊張不安的情緒。
  • 小心捲入「詹森效應」的漩渦,輕鬆助力中高考
    除了學生在參加大型考試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之外,很多人由於壓力過大等原因,到了關鍵的時候,也有這種發揮失常的現象發生,結果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現象呢?這是「詹森效應」在發揮作用!所謂詹森效應指曾經有一名叫詹森的運動員,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讓自己和他人失望。
  • 孩子一到考試就緊張,可能是「詹森效應」,父母巧用3招輕鬆解決
    面對孩子的緊張問題,小陳雖說有心幫忙,但卻無力為之。其實孩子對考試總有緊張、害怕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也是比較正常的,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孩子的緊張程度也會分為不同的等級。孩子一到考試就緊張,很有可能是「詹森效應」導致的,作為家長,當孩子出現這種情緒時,應該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獲得進步。什麼是「詹森效應」?
  • 心理調適很重要,「詹森效應」來幫忙
    心理學上的有一個概念——詹森效應,或許可以幫助家長學生解釋這個問題。什麼是詹森效應?我們先來看個故事:某國有一個名叫詹森的運動員,平時訓練非常努力,成績也非常突出,是國家隊的一號選手。但是奇怪的是,他一到體育賽場上,卻往往無法展現自己的真實水平,接二連三失利,讓大家都失望。
  • 孩子總是表現不好?家長運用「鏡中我效應」,讓孩子更好成長
    其實這句話一點都不現實,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往往是通過別人的評價和反饋才了解到的,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鏡中我效應。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給孩子灌輸怎樣的思想,那麼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鄰居尚奶奶是一個非常和善的人,而且他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也有著獨特的見解,通常是小區裡所有新手媽媽學習的對象。
  • 孩子「說不得」,多半是「聚光燈效應」在作祟,父母有必要了解
    3、孩子比較自戀還有一些孩子之所以不願意聽批評的話,就是因為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而已。他們總是過分的把自己評價的特別高,所以當聽到這些批評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父母刻意的把自己的地位和成就拉低了。所以在父母選擇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才會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所以說不喜歡聽到批評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有原因的,而且這種原因與聚光燈效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孩子在學校裡不敢表現?其實是出現了「焦點效應」,父母要引導
    家長應該都遇到過趙先生這樣的情況,孩子在學校裡不敢表現自己,不敢進行社交活動。許多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社交恐懼症,又或者是遇到其他問題了?孩子在學校裡不敢表現?其實是出現了「焦點效應」在學校裡不敢表現,害怕出糗;不敢社交,害怕別人討厭自己。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他們出現了「焦點效應」。
  • 韓焱精選|如何幫助孩子走出童年陰影?
    今天,我要繼續給你推薦《深井效應》這本書。點擊即可免費收聽音頻上期音頻,我為你分享了童年陰影是什麼,會給人帶來怎樣的傷害。它為什麼是一項高風險的致病因素,會以你不知道的方式,長遠地損害一個人一生的身心健康。這期音頻,我想說說,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預防和擺脫童年陰影帶來的負面影響,怎麼和孩子一起駕馭人生叢林裡可怕的熊。
  • 孩子自尊心太強?了解「聚光燈效應」,幫孩子走出「說不得」怪圈
    不光如此,自尊心強的孩子還會有下列這些行為:●生活或學習上遇到問題不敢問別人;●想要的東西被別人拿走不敢爭取;●看到想玩的玩具,因為人多就不敢去。還有很多類似的表現,小時候如此,長大了說不想去湊熱鬧、不跟人一般見識。
  •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很多家長和孩子相處時,總是會非常苦惱,因為孩子經常做出一些令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而自己怎麼管教也不管用。
  • 學生一到大考就緊張,可能是「詹森效應」,老師教你四招輕鬆化解
    到了關鍵的時候,也有發揮失常的情況出現。結果就應徵了那句話: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當面對特定的情況時,人的內心難免有一些壓力。適度的壓力能夠轉化成動力,但是因為壓力過大而導致的緊張焦慮、恐懼甚至是牴觸心理,就可能使結果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的出現呢?這可能是「詹森效應」在作怪。
  • 孩子為什麼怕被說?了解聚光燈效應,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
    孩子才日常生活當中總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當孩子做錯事時我們總想著好好教育一下孩子,可是有的孩子表現出來的樣子會出乎我們所料,因為他們似乎並不喜歡被我們教育。孫先生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一些,他最討厭孩子跟別的小朋友打架,而且關於這件問題孫先生已經反覆強調了很多次。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2.孩子不具備掌控情緒的能力孩子身上的情緒表現是非常直接的,他們不具備掌控情緒的能力,這使得他們喜怒形於色。所以當負面情緒產生後,孩子們會本能地將其不佳掩藏地表現出來,孩子們沒有控制情緒的意識,也不了解控制情緒的方法和技巧。3.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有限,這使得他們內心的對於外界環境刺激的承受能力很有限。
  • 總是膽小不敢嘗試?巧用「馬太效應」,3招幫孩子克服畏難情緒
    3、家長「貼標籤」的負面評價,孩子自我價值感降低「皮格馬裡翁效應」認為,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保持一致。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父母總是喜歡用一些負面的詞語給孩子定性,那孩子就會不斷往這個標籤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