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日常生活當中總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當孩子做錯事時我們總想著好好教育一下孩子,可是有的孩子表現出來的樣子會出乎我們所料,因為他們似乎並不喜歡被我們教育。
孫先生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一些,他最討厭孩子跟別的小朋友打架,而且關於這件問題孫先生已經反覆強調了很多次。
可明明這一次又是孩子犯了錯誤,他卻並不希望被孫先生教育。反而在孫先生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說道:「你能不能別老說我?真是煩死了!」這讓孫先生表示非常無奈,你要是不犯錯的話,我不就不會說你了嗎?
其實生活中關於這樣的案例很常見,有很多孩子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教育,而且還總是表現出一副抗拒的樣子。那麼為什麼孩子會表現出這樣的樣子呢?
為什麼孩子怕被說?
1. 孩子有些小自戀
不得不承認有些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小自戀,他們總覺得自己是近乎於完美的,所以他們在面對父母的教育時才會顯得那麼不爽。畢竟父母拆穿了他們的真實人格,這使得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偽裝下去。所以他們既不想要聽說教,又會很厭煩自己的父母。
2. 孩子比較自卑
還有一類孩子天生就是比較自卑的,自卑的心理促使他們很不喜歡被別人品頭論足。雖然他們也知道父母是在為自己好,可是聽到父母的教育時,他們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甚至覺得父母是故意給自己找麻煩。一旦這個孩子發現自己在父母的面前會顏面盡失的時候,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喜歡被父母教育。
3. 性格作怪
還有一種孩子是天生性格的原因,性格的使然使得他們不太願意被父母批評。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大大咧咧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出現一些錯誤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們不覺得這些錯誤值得被父母批評一次。所以在父母想要批評自己的時候,孩子才會刻意的維護自己的尊嚴。
所以每一個孩子怕被說都是有著原因存在的,而且孩子怕被說往往與聚光燈效應有著很大的關係。
怕被說和聚光燈效應有何關聯?
聚光燈效應是心理學中常見的一個術語,在育兒的過程當中也是極為常見的。所謂聚光燈效應,則是一個人站在聚光燈下,那麼他們的所有行為都會無限制放大。其實關於這件事情,放到孩子身上也是可以用理論來說清的。
他們之所以不想被說,就是因為他們過於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覺得自己站在聚光燈下,所有的影響都會加倍放大。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是特別想要保護好自己的自尊的,生怕自尊被別人踐踏,所以他們也就不喜歡被父母教育了。
其實聚光燈效應是一個很不好的效應,正是因為效應的存在,孩子才會變得畏首畏尾,這對於他們的心理成長來說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怎麼避免聚光燈效應出現?
1. 讓孩子不要高估自己
如果想要避免聚光燈效應存在與孩子的生活當中,那麼最好的做法就是讓孩子不要高估自己。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他們在別人的眼裡並沒有那麼重要。只有孩子能夠不斷地淡化自己在別人心裡的地位,那麼他們才會覺得即便是被批評了也不會干擾自己的生活,並且還會選擇不斷的改正自己錯誤的一面。
2. 提升孩子自信
自卑的孩子往往會出現聚光燈效應,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逐漸變得自信。日常生活當中不要總是去看孩子有缺陷的一面,即便是孩子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我們也可以用婉轉的方式來告訴孩子。這樣一來孩子的心靈就不會變得脆弱,反而能夠提升孩子的自信。當孩子可以對任何話語都不再觸動的時候,就成功了。
3. 讓孩子不要在意別人的感受
我們永遠也管不住別人的嘴巴,但是我們能夠讓孩子學會不去在意別人的感受。如果孩子總會在意別人的感受,那麼他們的生活一定是非常苦累的。
所以我們需要讓孩子適當的過濾其他人所說的話,就算是被父母批評,也不要總是把這些負面情緒帶入到生活當中。學會冷靜處事,淡化本我,這樣一來就不會對別人所說的話太過於在意了。
為了讓孩子不再出現聚光燈效應,我們還需要在生活中不斷引導孩子,使得孩子擁有強大的信念和不動搖的意志力。如此一來,孩子將會變得更加優秀。
你覺得還有怎樣的辦法可以逐漸讓孩子擺脫聚光燈效應呢?說出你的看法,我們來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