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霍桑效應」,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可以培養優秀孩子嗎?

2020-12-05 媽媽解憂鋪

導語:所有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都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學習"天才"。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提升,給孩子報了各種的輔導班,想通過這種加強訓練的方式去引導孩子,達到提升成績的效果。還有一些家長會積極輔導孩子作業。

當孩子學習時,或做作業時,坐在孩子的一旁起到"監督"的作用。但這種教育方式真的能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嗎?家長到底該不該盯著孩子學習?

這個問題很多家長很有不同的看法,有表示贊同的,也有表示不贊同的,說法不一。但所有家長的初心都是一樣的,都希望孩子學業有成,成為棟梁之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家長不同的教育方式,培養出的孩子也是不同的。

所以,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長一定要慎重選擇,正確的引導孩子。

朋友家孩子(小文)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很一般,馬上就要面臨人生中第一次最重要的升學考試,家長甚是為其著急。但他卻還是不急不慢的,絲毫沒有一點緊張狀態,每次在家學習時,總是坐不住,學習態度極不認真。

父母為此也是非常頭疼,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只好在孩子學習時,坐在孩子的一旁對其"監督"

剛開始孩子是極其不願意的,但由於父母的態度一再強硬,孩子沒辦法,只能選擇妥協。父母在監督孩子學習時,也是非常的安靜,並不是我們想的這種,就座在孩子身邊眼睛狠狠地盯著他。

而是自己找來一本書,與孩子一起學習,這種教育方式就是非常可行的一段時間後,孩子的學習成績真的有所上升,取得較大的進步。

因此,父母覺得這種教育方式是非常正確的,於是便兩個人輪流對孩子進行"監督"。這種教育方式是一種很好的行為,但也不是適用於任何孩子的。一些孩子在學習時,非常不希望父母在自己的身邊。

因為他們覺得父母一直在自己的身邊,內心就會感到非常的壓抑,沒辦法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反而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霍桑效應"具體是指什麼?

霍桑效應來源於哈佛大學心理學專家喬治·埃爾頓·梅奧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組提出的概念。具體是指:當一個人被他人盯著完成一件事情時,由於內心的好勝心起義,就會下意識地將事情做得非常好,為此給別人留下一個較好的印象。家長學會霍桑效應,就可以用這種方式對孩子加以引導,從而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霍桑效應的好處和壞處都是怎樣的?

好處:提高意志力。

家長在運用霍桑教育去引導孩子學習時,同時還能增加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使其關係變得更加親密。在這種教育下的孩子,會覺得父母對自己很是關心,非常在乎自己一言一行。得到父母充分的關愛,

內心就會對一件事情產生一定的好感,從而更加認真努力地去完成這件事情,同時培養了孩子堅持不懈的意志力。

壞處:無法集中注意力。

這種教育方式不是適用於任何孩子的,像上面說的。父母在孩子的身邊監督孩子學習時,內心就會產生一定的壓力,沒辦法完全集中在學習上面。雖說孩子本身在學習時,就存在這種坐不住的現象。

但父母在旁邊,就會讓孩子的注意力變得更加不集中,從而導致孩子學習成績因此下降。家長一定要重視這一問題,及時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另外,我們一定要多與孩子溝通。很多家長往往就會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於是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這時往往就會起到反面效果。家長一味地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心願去完成一件事情,孩子這時就會產生大量的負面情緒,對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表示反抗。 所以,與孩子溝通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長千萬不能忽略。

總結: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懂得變通,不要看見別的家長用的這種教育方式,培養出了優秀的孩子,就一味地想著去模仿別人。不是所有的孩子是適用於某一種教育方式,懂的變通的家長往往就可以培養出優秀的的孩子。

相關焦點

  • 用「霍桑效應」引導孩子,孩子愛學習主動性又強,媽媽快來學一招
    在古代教育孩子,都秉承著「當面教子,背後訓妻」的規矩,人越多越喜歡教訓孩子。如今這個年代,可以嗎?看看下面的事例:曉偉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但是他的父母秉承著傳統教育的方式,對孩子吝於誇獎,即使拿了滿分得了第一,父母的嘴中也總是說:「拿了滿分也不能驕傲啊,你看別的孩子都在努力學習,你可不能被落在後面。」
  • 孩子懶惰不上進?棍棒教育是傷害,了解「馬蠅效應」培養自律娃
    家長看到這種情況不免要大發雷霆,呵責孩子趕緊去寫作業。結果孩子常常是表面上應和身子卻不動。直到家長過來把他揍一頓,拎起來丟到書桌旁,他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開始寫作業。相信很多家長都不免會遇到這種情況。那麼,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呢?其實棍棒教育是種傷害,不妨了解一下「馬蠅效應」,巧用科學方法,培養孩子變自律。為什麼孩子懶散不上進?
  • 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懂得「皮格馬利翁」效應,走出教育誤區
    一、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說到「皮格馬利翁效應」,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皮格馬利翁效應」作為當今一種較為流行的教育方式,一直以來都被家長和老師所青睞,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被廣泛應用,但其實真正了解「皮格馬利翁效應」效應的卻是少之又少,所謂的「皮格馬利翁效應」簡而言之就是當我們在去期待某件事情發生的時候
  • 建議收藏:掌握這十個兒童教育心理學,讓你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所以在小學階段,老師要多多鼓勵孩子,作為家長要多鼓勵孩子,你相信孩子,孩子才會相信自己。因為那時的孩子對於自己的了解往往來自於周圍人的看法,特別是他的老師跟父母。因此,聰明的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和表揚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大有益處。
  • 豆瓣8.6《奇蹟男孩》:「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教育的運用及意義
    現在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因為始終相信著好的教育,能夠成就一個有出息優秀的孩子,成為每個人口中所讚嘆的好孩子。二、"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教育中的意義極其重要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羅森塔爾效應。這是一種期望效應,也被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 了解瓦拉赫效應,孩子成長的路,智力發育不均衡是正常的事情
    張先生一直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更加優秀的人才,因為看到其他的孩子都有著一些特殊之處,所以他也特別想讓孩子學會下圍棋。為了能夠讓孩子擁有著更高的圍棋天分,張先生給孩子請了非常好的老師,不惜每年花上上萬元來培養孩子。
  • 孩子總是情緒不定?了解「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不良情緒
    4.父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有的時候,當孩子在出現情緒波動的時候,父母不夠了解孩子的內心和感受,可能會用批評和吼叫教育來對待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於是不良情緒就會更加嚴重。所以,有的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也會有巨大的影響。
  • 孩子「說不得」,多半是「聚光燈效應」在作祟,父母有必要了解
    面對這件問題時,劉女士真的很想用大道理教育一下孩子,可沒想到孩子卻擺出一副受不了的樣子,而且還說道:「你能不能別老說我?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你別管我行嗎?」劉女士其實也感覺到很無奈,為什麼孩子說不得?做錯了事,為什麼還要擺出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這難道就是孩子的本性嗎?生活當中這樣的案例有很多,很多父母也會表示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這些孩子「說不得」呢?其實原因也是比較簡單的。
  • 讚美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其實教育孩子的時候,讚美對於孩子的作用,是遠遠大於批評的,不僅是因為讚美能讓人心情愉悅,還能鼓勵人們積極向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效應,叫「皮格馬利翁效應」。2、讓孩子與自己的關係更加密切經常讚美孩子,可以讓孩子更加願意親近自己,並且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感。特別是當孩子做對了一件事情,父母立即做出一個正面的反饋,肯定了孩子的行為時,孩子更是願意繼續努力,表現給父母看。
  • 為什麼孩子總是很慫,這三種教育方式就很容易讓孩子變「慫」
    很多家長都表示父母的性格並不是膽小懦弱的,認為自己的孩子「慫」和自己沒多大關係。但是這種認知錯誤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些家長錯誤的教導教育方式會影響到孩子的認知和行為,甚至於有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慫」的變本加厲。下面幾種教育方式就很容易讓孩子變得「慫」。1.
  • 孩子為什麼怕被說?了解聚光燈效應,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
    可明明這一次又是孩子犯了錯誤,他卻並不希望被孫先生教育。反而在孫先生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說道:「你能不能別老說我?真是煩死了!」這讓孫先生表示非常無奈,你要是不犯錯的話,我不就不會說你了嗎?其實生活中關於這樣的案例很常見,有很多孩子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教育,而且還總是表現出一副抗拒的樣子。那麼為什麼孩子會表現出這樣的樣子呢?為什麼孩子怕被說?
  • 如何用心理引導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巧用戈培爾效應,父母該了解
    千萬不要小看戈培爾效應,這種心理暗示的威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這個效應如果用得不好,也是會有很大的負面作用1、過度的誇讚暗示孩子,導致孩子變得自大戈培爾效應是一種心理暗示,重複多次以後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這也意味著如果父母一直誇讚孩子的成績非常好
  • 孩子的「求知慾」能培養嗎?這5種方式家長可以試一試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處於成長和發展的階段,他對未知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想要去了解探索更多未知領域,求知慾非常強烈。有責任心的家長就會通過各種方法培養孩子的求知慾,讓孩子能夠成長得更優秀。
  • 怎樣培養孩子的高智商?這3種方式,父母可以看下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不僅在大人之間競爭非常激烈,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所以有很多父母就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聰明,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變得更加優秀,
  • 孩子不自律、懶惰不進取?「馬蠅效應」了解下,孩子越來越優秀
    02家長試試"馬蠅效應",孩子越來越優秀、自律一、"馬蠅效應"是什麼?"馬蠅效應"源自於美國知名前總統林肯親身經歷的故事。林肯家裡有一匹馬,平時無論怎麼驅趕,它都跑得很慢。但是有一次,這匹馬的身上停留了一隻馬蠅。感到刺痛的馬突然精神抖擻,跑得飛快。
  • 讓男人對你上癮的最佳方式:掌握霍桑效應
    所謂「霍桑效應」,就是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被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通俗來說,就是關注者的意願,可以改變被關注者的一些行為和言語。你可能不知道,這個效應適用於大多數人,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僅有工作方面、人際交往方面,還有愛情方面。
  • 孩子愛哭不好哄?教家長用「鐘擺效應」,幫教孩子控制好情緒
    家長們面對孩子如此愛哭,往往會擔心:這要是什麼事都哭一場?以後可怎麼辦?但實際上,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鐘擺效應」的心理學原理可以明確的幫助家長們教育孩子,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再隨時隨地的大哭不止。
  • 孩子的問題在家長身上,培養優秀的孩子從下面的方法入手
    楊永龍:你不覺得你是一個不了解孩子到了青春期的媽媽嗎?瑾蘭:是的,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我目前真不知道我怎麼樣做才是對的。說實話為了這個孩子我真的付出太多,比一般的母親付出得多。但也未必讓她滿意,但有時事情過後,她也承認我說的是對的。
  •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越來越自律!
    將整個愛心獻給孩子,將美好德行傳給孩子。以真正其心,以善誠其意,以美修以行。文章類型|育兒心經文章字數|1221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優秀,但我們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父母期望的那樣。
  • 「我比他優秀的多」,孩子過分自信,很可能是「巴納姆效應」所致
    而對於孩子來說,就更加難上加難了,家長過度的誇獎和過度的貶低,都可能讓孩子對自己產生錯誤的認知。 眾多心理學家對於人類應該如何去認識自己都曾有過很多的研究,而在這些研究當中,巴納姆效應或許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最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