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霍桑效應」引導孩子,孩子愛學習主動性又強,媽媽快來學一招

2020-12-05 黃衣心理

在古代教育孩子,都秉承著「當面教子,背後訓妻」的規矩,人越多越喜歡教訓孩子。如今這個年代,可以嗎?看看下面的事例:

曉偉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但是他的父母秉承著傳統教育的方式,對孩子吝於誇獎,即使拿了滿分得了第一,父母的嘴中也總是說:「拿了滿分也不能驕傲啊,你看別的孩子都在努力學習,你可不能被落在後面。」雖然父母其實對於認真學習的孩子十分滿意,但是在孩子面前從未流露出這種情緒。

久而久之,慢慢長大的曉偉對學習再也沒有興趣,因為學習對他來說代表的就是父母的責罵。慌了神的父母意識到自己平時教育孩子上的缺失,但是想要改變曉偉的想法卻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用霍森效應分析,曉偉父母的做法在心理學上是大錯特錯了,會嚴重阻礙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霍桑效應分析孩子的行為和心理

霍桑效應其實最早是起源於管理學的,應用於企業工廠管理方面。研究者通過實驗證明,當他們選取的幾名員工收到心理暗示:領導在更多關注你、認同你,他們的工作效率會得到大幅提高。

按照這個理論,如果孩子在學習時得到了家長的關注和認同,那麼他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和認真程度也會不斷提高。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如同曉偉家長一樣,很難讓他們對孩子說出認同的話,都是說教得多,誇獎的少。

因為在現在社會中,生存壓力非常大,家長會將這種「競爭」的心理帶到孩子的學習教育中去。只要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家長們都願意付出更多地金錢、時間給他們參加補習班、提高班。當孩子取得一點成績,就會高興地推著孩子往「精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們覺得已經對孩子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所以一旦出現問題,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去指責孩子。

還有的家長說:「孩子好像一下子長大了,我不知道怎麼跟孩子溝通」,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該怎麼去誇獎孩子。

無論是習慣打擊教育的傳統教育理念,還是不知道怎麼誇獎孩子的家長,都要好好反思一下,誇獎不能成為孩子的奢侈品。

當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要包容孩子的失誤。

也許會有家長進行反駁,我非常關注孩子的學習,每天都會陪著她一起寫作業。但是相對於關注度,霍桑效應要求更多的是外界的鼓勵和刺激。

這些家長們雖然陪著一起寫作業,但是當孩子寫錯了就會指出錯誤,責怪孩子沒有認真上課或者粗心馬虎,這樣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心理壓力,反而影響學習效果。

所以當孩子出現過失的時候,家長要理性對包容孩子的錯誤。

一、允許孩子的情緒宣洩。

很多孩子雖然做錯了事情,但是他的本意並不想這樣子。比如孩子雖然成績沒有考好,但是孩子肯定也是希望能夠取得一個好的成績。面對失敗,孩子本身也會有沮喪、難過的情緒,當回到家還要面對家長的批評指責時,肯定會慢慢對學習產生牴觸心理。

二、經常和孩子溝通心事。

很多不良的親子關係其實就是源於溝通的問題。很多時候家長端著長輩的架子,不願意放下身段好好和孩子溝通。時間長了,孩子也不願意跟家長吐露自己的想法,所以一旦發生事情,家長都不知道孩子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所以在和孩子的日常相處中,家長要做到用平等的身份去交流溝通,和孩子做朋友。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讓霍桑效應應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一、鼓勵孩子認可自己。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要不斷鼓勵孩子,讓他們積極展示自己,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在平時相處過程中,不要用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避免產生挫折感,要學會發現和表揚孩子的優點,鼓勵他將優點發揚光大。比如孩子雖然做作業比較慢,但是字跡清晰,家長就可以用寫字好看作為表揚的點,鼓勵他在寫得好看的同時可以努力提高一下速度,而不要一上來就指責孩子寫字速度慢。

二、給孩子創造獲得認同的機會。

有的孩子可能生性靦腆,家長可以創造機會,讓孩子通過自己的獲得別人的認同,增強孩子的成就感。比如帶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運動,學習一些特殊技能,獲得別的讚揚與肯定。

三、家長需要以身作則。

都說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如果每天回家只會玩遊戲、刷抖音那麼要求孩子努力上進是不公平的。家長在家的時候也要多學習看書,跟上孩子的學習速度,才能讓孩子以你為榜樣,引導孩子培養學習習慣。

相關焦點

  • 了解「霍桑效應」,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可以培養優秀孩子嗎?
    導語:所有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都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學習"天才"。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提升,給孩子報了各種的輔導班,想通過這種加強訓練的方式去引導孩子,達到提升成績的效果。還有一些家長會積極輔導孩子作業。
  • 蘇格拉底式「引導教育法」:反諷、誘導、歸納,讓孩子主動愛學習
    引導教育法即家長向孩子傳授知識的時候,不是使用強制的方法讓他接受,而是採用啟發、引導式的教育法,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獨立地思考問題,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並使孩子辯證地、全面具體地看待問題,而不是絕對地、籠統地對某個問題下結論。孩子在與家長的共同談話和探究中獲得新的知識,促進孩子智力的提升。
  • 警惕孩子學習無力背後的「孤島效應」,避免孩子越學越無力
    生活上的孤獨群島不可怕,學習上的孤島效應讓孩子不由自主的退縮。學習上孩子經常會被歸為「異類」,例如「差等生」,「熊孩子」等,這些都是在告訴孩子,他和周邊的人不一樣,別說成績上了,連平常做人都不一定有別人好。
  • 如何用心理引導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巧用戈培爾效應,父母該了解
    有用題海戰術的,讓孩子不斷地去做題目,最好能把考試可能會出到的題目都過一遍;還有一心多用法,讓孩子同一個時間做多件事情,通過這樣來節省更多的時間……各種各樣的辦法,有些可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不過更多的都是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為什麼?
  • 孩子學習情緒低怎麼辦?警惕孩子陷入「孤島效應」,越學越煩躁
    鄰居家的孩子聞聞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今年就要面臨高考,但由於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只能在房間裡整日學習,希望不要落下進度。而父母對於他的熱切關注更是讓他倍感壓力,據他媽媽講,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孩子突然愛上了玩遊戲,不管怎麼講都不聽。本來學得好好的,突然就情緒上來了,把書一扔,誰都勸不住。
  • 會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都善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學習了
    我從以前開始就擔心女兒學習英語。 不管怎麼教,孩子的英語總是學不好。甚至已經開始出現厭煩的跡象。 直到這時,我才發現女兒不是不擅長,而是對英語沒興趣。後來聽了一位專家的話,英語版的《小豬佩奇》發音清晰,畫面也更明亮,是很好的英語啟蒙動畫,正好女兒也很喜歡這部動畫,所以就每天給孩子看。
  • 巧用紫格尼克效應,打開心理張力,激發孩子學習和做事的完成欲
    在愛動腦的孩子眼裡,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苦差事,只要家長和老師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01快到端午節了,琪琪媽媽打算在家自己包粽子,剛好琪琪的老師在這周五也向學生布置了一個寫包粽子的作文。
  •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越來越自律!
    特別是在學習和生活中,孩子也容易越來越退步。即使後來父母訓斥他們,明確告訴他們"如果現在不好好學習,可能會生活在話語的最底層",他們也無動於衷,這時可能會有人說"父母對他付出了那麼多,卻從來沒有任何收穫",甚至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覺得很心疼。要改變這種思維,首先要從孩子自身的原因入手,找出他們缺乏主動性的原因。孩子為什麼沒有上進心?他天生就是這樣嗎?
  • 孩子在學習上有懶惰性,缺乏危機感,可利用青蛙效應來破解
    二、結合孩子在學業中的懶惰性和缺乏危機感,解讀「青蛙效應」。1、孩子對學習動機的反映。當問孩子:「你每天去上學,是給爸爸媽媽學,還是給老師學啊?」有的孩子回答:「給我自己學習。」有的孩子則回答:「給爸爸媽媽和老師學。」兩者有什麼區別呢?你聽聽下面家長和老師的話就有答案了。
  • 學KET/PET,不是孩子學不好,是沒找到學習的好方法
    關於這一點,我們的家長也給予了肯定:Vincent媽媽的分享:在準備四升五的小升初時,了解到博俄師嚴格按照劍橋官方的教學理念,循序漸進,結合繪本故事培養孩子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同於以往純粹以考試為目的死記硬背教育方式,不但可以幫助孩子考級,還能真正提高英語水平。
  • 《地球上的星星》: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
    為了孩子犧牲了事業,每天費很大的勁才能讓他學習,成日就伊桑、伊桑的……」這是伊桑的媽媽在得知學校要勸退伊桑時的哭訴,表面來看,媽媽是在為伊桑被勸退而傷心,但從更深層次來看,媽媽是在為自己的付出與收穫沒成正比而感到憤怒。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樂樂媽媽趕緊打斷道「那你考到了多少分呢?」樂樂委屈地說道「考了99分!」樂樂媽媽一聽很是無奈,隨即安慰道「差一分就滿分了啊,那你也很棒啊!」可是媽媽的話並沒有安慰道樂樂,樂樂還是狠狠地大哭了一通。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樂樂媽媽看來很微不足道的日常問題,在樂樂眼裡卻成了負面情緒的來源。一、為什麼孩子負面情緒這麼多?
  • 「孩子學了『自然拼』聊天都愛講英語」
    N海都記者 李建芳 實習生 黃飛燕 海都訊 「孩子上了自然拼讀法的課程,平時跟我聊天,都夾著幾句英語,『欺負』我聽不懂英語。」鼓實小六年級學生小陳,從2012年開始接觸陳仰平團隊的「八五」自然拼讀法,小陳媽媽告訴記者,孩子對英語的興趣更濃了,變化非常大,現在英語成績基本維持在99分~100分。
  • 天生我材必有用,學會「瓦拉赫效應」,輕輕鬆鬆發現孩子的長處
    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是有的家長卻苦惱孩子的「材」到底體現在哪。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那麼就學藝術吧,可是藝術學久了卻發現,孩子的天賦仍然沒有顯現出來,到底是孩子沒有閃光點還是我們的挖掘不夠?說來也奇怪,女孩兒在小的時候學習成績並不好,可是非常喜歡鑽研玩具,於是父母就給她報了樂高課,想訓練她的思維能力,但是沒學多久孩子就不想去上課了,覺得沒有意思,也浪費時間,學的不開心了。父母轉而發現孩子的其他優點,可是每次都是半途而廢,無功而返。
  • 白領媽媽熱衷陪孩子網上學英語
    白領媽媽們更關心對孩子英語的培養,然而工作與孩子,一直是都市白領女性難於兼顧的兩大難題。「媽媽」和「白領」的雙重角色給很多女性以巨大的挑戰,大多數白領媽媽都很少有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也缺少與孩子親子交流。  開口說 膽大勝於其他  讓不懂英語的家長陪孩子一同學習英語,其學習效果好於讓懂英語的家長輔導孩子。
  • 豆瓣8.6《奇蹟男孩》:「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教育的運用及意義
    與其他家庭不同的是,奧吉家的家人都非常愛著奧吉奧吉的媽媽為了讓奧吉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不惜放棄了自己即將獲得的碩士學位,傾注自己所有的努力去照顧奧吉,而奧吉也跟其他正常小孩一樣,獲得了最好的教育,並沒有長得很叛逆,成為了一個積極聰明的少年。
  • 讀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後,我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上豁然開朗了
    於是就有很多父母困惑了:到底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做到主動學習呢?更加關注、投入更多的時間金錢精力不管用,難道對孩子不管不問?由著他們自己來,那不更不學了?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最頭痛、最困惑的問題了。
  • 暑假如何幫孩子動手又動腦,這位媽媽的方法,讓孩子主動遠離手機
    這個暑假,和兒子迷戀上一檔科教節目,這檔節目引導孩子通過對現實生活的仔細觀察,發現隱藏在「理所當然」中的結構和規律,激發孩子對尋常事物的思考,從發現規律,到利用規律,用巧妙的結構裝置把這些發現融入其中,讓一切以遊戲的形式生動起來。
  • 為什麼孩子老是學得快忘得也快?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告訴你答案
    小文的兒子今年剛上一年級,老師說他淘氣靈活,頭腦聰明,學東西也很快,但就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小文沮喪地把老師的話原原本本地轉述給了我,苦笑說,你看,我這7歲的兒子還沒你家18個月的娃記東西記得牢,平時就老是丟三落四的,我還以為是粗心,沒想到學東西也老不長記性。
  • 孩子自尊心太強?了解「聚光燈效應」,幫孩子走出「說不得」怪圈
    不光如此,自尊心強的孩子還會有下列這些行為:●生活或學習上遇到問題不敢問別人;●想要的東西被別人拿走不敢爭取;●看到想玩的玩具,因為人多就不敢去。還有很多類似的表現,小時候如此,長大了說不想去湊熱鬧、不跟人一般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