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教育孩子,都秉承著「當面教子,背後訓妻」的規矩,人越多越喜歡教訓孩子。如今這個年代,可以嗎?看看下面的事例:
曉偉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但是他的父母秉承著傳統教育的方式,對孩子吝於誇獎,即使拿了滿分得了第一,父母的嘴中也總是說:「拿了滿分也不能驕傲啊,你看別的孩子都在努力學習,你可不能被落在後面。」雖然父母其實對於認真學習的孩子十分滿意,但是在孩子面前從未流露出這種情緒。
久而久之,慢慢長大的曉偉對學習再也沒有興趣,因為學習對他來說代表的就是父母的責罵。慌了神的父母意識到自己平時教育孩子上的缺失,但是想要改變曉偉的想法卻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用霍森效應分析,曉偉父母的做法在心理學上是大錯特錯了,會嚴重阻礙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1
霍桑效應分析孩子的行為和心理
霍桑效應其實最早是起源於管理學的,應用於企業工廠管理方面。研究者通過實驗證明,當他們選取的幾名員工收到心理暗示:領導在更多關注你、認同你,他們的工作效率會得到大幅提高。
按照這個理論,如果孩子在學習時得到了家長的關注和認同,那麼他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和認真程度也會不斷提高。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如同曉偉家長一樣,很難讓他們對孩子說出認同的話,都是說教得多,誇獎的少。
因為在現在社會中,生存壓力非常大,家長會將這種「競爭」的心理帶到孩子的學習教育中去。只要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家長們都願意付出更多地金錢、時間給他們參加補習班、提高班。當孩子取得一點成績,就會高興地推著孩子往「精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們覺得已經對孩子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所以一旦出現問題,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去指責孩子。
還有的家長說:「孩子好像一下子長大了,我不知道怎麼跟孩子溝通」,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該怎麼去誇獎孩子。
無論是習慣打擊教育的傳統教育理念,還是不知道怎麼誇獎孩子的家長,都要好好反思一下,誇獎不能成為孩子的奢侈品。
2
當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要包容孩子的失誤。
也許會有家長進行反駁,我非常關注孩子的學習,每天都會陪著她一起寫作業。但是相對於關注度,霍桑效應要求更多的是外界的鼓勵和刺激。
這些家長們雖然陪著一起寫作業,但是當孩子寫錯了就會指出錯誤,責怪孩子沒有認真上課或者粗心馬虎,這樣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心理壓力,反而影響學習效果。
所以當孩子出現過失的時候,家長要理性對包容孩子的錯誤。
一、允許孩子的情緒宣洩。
很多孩子雖然做錯了事情,但是他的本意並不想這樣子。比如孩子雖然成績沒有考好,但是孩子肯定也是希望能夠取得一個好的成績。面對失敗,孩子本身也會有沮喪、難過的情緒,當回到家還要面對家長的批評指責時,肯定會慢慢對學習產生牴觸心理。
二、經常和孩子溝通心事。
很多不良的親子關係其實就是源於溝通的問題。很多時候家長端著長輩的架子,不願意放下身段好好和孩子溝通。時間長了,孩子也不願意跟家長吐露自己的想法,所以一旦發生事情,家長都不知道孩子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所以在和孩子的日常相處中,家長要做到用平等的身份去交流溝通,和孩子做朋友。
3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讓霍桑效應應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一、鼓勵孩子認可自己。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要不斷鼓勵孩子,讓他們積極展示自己,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在平時相處過程中,不要用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避免產生挫折感,要學會發現和表揚孩子的優點,鼓勵他將優點發揚光大。比如孩子雖然做作業比較慢,但是字跡清晰,家長就可以用寫字好看作為表揚的點,鼓勵他在寫得好看的同時可以努力提高一下速度,而不要一上來就指責孩子寫字速度慢。
二、給孩子創造獲得認同的機會。
有的孩子可能生性靦腆,家長可以創造機會,讓孩子通過自己的獲得別人的認同,增強孩子的成就感。比如帶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運動,學習一些特殊技能,獲得別的讚揚與肯定。
三、家長需要以身作則。
都說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如果每天回家只會玩遊戲、刷抖音那麼要求孩子努力上進是不公平的。家長在家的時候也要多學習看書,跟上孩子的學習速度,才能讓孩子以你為榜樣,引導孩子培養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