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通了私信權限,我時不時就會收到家長們關於對孩子的問題的諮詢和吐槽,而在其中問題比較常見的就是「孩子太愛哭了怎麼辦?」。而實際上這一問題也的確是很多家長共同頭疼的問題。
這孩子遇上點事就哭,自己做錯了事,我還沒說上兩句呢,就大哭一場。有次在幼兒園做手工,一不小心剪壞了一張紙,也是哭得不行,老師哄了半天才哄好。
家長們面對孩子如此愛哭,往往會擔心:這要是什麼事都哭一場?以後可怎麼辦?
但實際上,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鐘擺效應」的心理學原理可以明確的幫助家長們教育孩子,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再隨時隨地的大哭不止。
什麼是「鐘擺效應」
「鐘擺效應」是《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的一種概念,他首先將孩子的常見情緒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自信、高興等正面的情緒,另一種則是自卑、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孩子的情緒就像一個鐘擺一樣在兩種情緒之間來回擺動。而孩子的情緒反饋程度也會像鐘擺一樣相對應:孩子感受正面情緒的能力越強,對負面情緒的感受表達能力也會越強;而反之孩子負面情緒表達得越微小舒緩,正面情緒的釋放也會越平和。
所以,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經常無緣無故大哭的孩子也經常會因為一點點開心的事情而不拘場合的大笑。而根據「鐘擺效應」,既然孩子的正面負面情緒管理是像鐘擺一樣對應的,我們只需要控制好孩子「笑的問題」,孩子自然就可以管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也就不會經常哭個昏天黑地了。
如何利用「鐘擺效應」幫孩子管理情緒
我們要通過控制孩子的「笑」來阻止孩子的「哭」,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堵塞孩子正常情緒宣洩的路徑大吼「不許哭」或者「有什麼好笑的」,正相反,我們要教孩子控制好情緒,第一步恰恰是教孩子如何正確的釋放正面情緒。
一、教育孩子正確地釋放情緒
所謂堵不如疏,想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家長首先就應該在孩子釋放情緒的時候予以引導和教育,幫助孩子將情緒正確的釋放出來。家長可以在孩子遇到開心的事情,開始無拘無束的大笑的時候與孩子分享情緒,問問孩子:「什麼事這麼開心啊?」而孩子這時候就會將自己開心的事情講給家長聽,講完了,情緒得到了釋放,自然就不會過分激動激動。
而根據「鐘擺效應」,孩子在遇到開心的事情的時候通過分享的方式釋放出來,遇到難過的情緒的時候,情緒的表達也會對應的平和,也會更加喜歡向信任的人分擔自己的悲傷,而不是當街大哭。
二、時常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訓練
任何有關自身的習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個習慣了轟轟烈烈的表達情緒的孩子驟然之間變得喜怒不形於色是不現實的,這過程需要一次一次的情緒控制訓練。而對於負面情緒,我們很明顯不能主動的去惹孩子哭,但我們可以利用「鐘擺效應」,提供過對孩子正面情緒的訓練來變相的訓練孩子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而這就需要家長體會孩子想要的事物,先讓孩子開心,再幫助孩子正確的釋放情緒,時間一長,孩子習慣了這種「會心一笑」的情緒表達,也就會在遇到想哭的時候管理好情緒。
三、專門的情緒管理教育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生活中被動的情緒管理訓練應該是理論的、系統性的情緒管理教育後的補充和實踐。任何教育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讓孩子將之踐行下去,如果只有理論沒有實踐,孩子很容易「我知道不該哭,但我就是想哭」;而如果只有實踐沒有理論,家長對於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進度就會十分緩慢。
對於大多數不從事教育行業的家長來說,想對孩子進行任何方面比較系統的教育,藉助優秀的育兒書籍都是自己教育孩子的首選方案。在這裡為大家為想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教育的家長朋友推薦一套適用於3-6歲孩子的《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全套繪本共計10冊,主題典型鮮明,針對性強。每個故事都有不同的小動物主角,可愛的小動物形象更能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符合孩子認知特點,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當然,孩子處情緒問題,解決的方案也絕對不此一種,針對兒童情緒管理的方法和教育方案,各位家長還可以關注我的主頁了解更多。我是瑞貝卡,一個專注內容的兒童教育原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