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情緒管理法!專治孩子暴躁、易怒、愛尖叫,卻很少有家長知道

2020-12-03 家居大能人

實用情緒管理法!專治孩子暴躁、易怒、愛尖叫,卻很少有家長知道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脾氣是陰晴不定的,但有些孩子脾氣暴躁,脾氣暴躁,情緒極端,這樣的孩子很讓家長煩惱。而且現在經常嗯哪個聽到家長抱怨孩子的情緒管控不好,小到1歲的,大到小學甚至是高中的,那麼家長到底要如何教孩子情緒管理呢?

其實,如果你想讓孩子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至少要在3歲以後,因為此時,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雛形。

我們常聽到家長問怎麼做才能讓家裡1-2歲的孩子不亂發脾氣呢?看上去好像並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其實你要知道孩子不是天生脾氣壞的,1-2歲的孩子,只要父母有適當的引導,也可以有好脾氣。

情緒管理法的3個階段:專治孩子的易怒、暴躁、愛尖叫

第一階段:1-2歲,家長要正面回應,不能硬碰硬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容易用哭鬧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如果家長比較敏感,當孩子有點情緒化的時候,可以及時做出反應。通常孩子的情緒也能比較穩定,但是如果家長沒有那麼敏銳,孩子救護有一種「我要更激烈一點你們才會理我」的想法。

這個時候家長有2大技巧:

1. 大人正確回應,幫孩子說出感受

比如:我知道這個東西拿不到你很生氣對不對?

好了,不要哭了,媽媽抱抱你據不要哭了哦。

不哭了就能來抱抱,哭完了嗎?這樣的語言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感情,學會冷靜。因為每個孩子的能力發展是不同的,家長可以觀察每次活動強度的變化,觀察孩子是否喜歡生活中的某樣東西,以此作為情感慰藉。

2. 不要硬碰硬,幫孩子自我調節情緒

溫和的語氣+簡單的指令+鼓勵好好說,可以搭配使用隔離的方式(比如帶到臥室),讓孩子哭,等到情緒宣洩結束,情緒緩解了在和鼓勵孩子用「好好說」的方式表達自己。這樣,儘量鼓勵孩子們用一種既能表達自己想法,又能幫助緩解和調試情緒的方式進行交流。

第二階段:3-6歲,讓孩子練習表達、控制情緒

這個階段孩子大部分已經上幼兒園了,目標就應該讓孩子更是到更多不同層面的情緒感覺,以及遇到這樣情況的時候要怎麼辦?家長可以通過「情緒溫度計」來引導。

1. 一級情緒:開心

你可以告訴孩子:這就像是在陽光下奔跑一樣,感覺很開心,大家都喜歡笑眯眯的你,所以要努力每天開心。

2. 二級情緒:好煩

這就像是有人妨礙你看電視,或者是拼圖的時候有一塊找不到了,覺得好煩,不喜歡這樣的感覺,這個時候要記得和爸爸媽媽說,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

3. 三級情緒:討厭

這就像是你剛剛拼好的積木一下就全塌了,覺得好挫折,這個時候就會說「我不開心,覺得好討厭。」你要記得在這個 時候可以先離開,喝點水,去做一件讓自己開心的事,然後再回來繼續。

4. 四級情緒:生氣

這就像是本來說好今天要去遊樂園,但是下雨了就不能去了,你就會想要大吼大叫,這就是生氣。這時候記得先深呼吸,冷靜一下。

5. 五級情緒:憤怒

這就像是你認為被媽媽誤會的時候,就覺得好生氣,甚至忍不住想要打人。這是可以先離開,找個地方休息冷靜一下。

第三個階段:6歲以上,教會孩子冷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齡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不同階段的方式引導孩子自我察覺和自我控制。在孩子感覺厭煩、不開心的時候,家長就要幫助孩子正視他,不要讓孩子的情緒積累太多,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家長經常疏於引導,從而導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外在表現為:叛逆、頂嘴、孤僻、暴力。

面對這些,父母可能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不妨試試通過閱讀繪本來引導,雙管齊下,會省力的多。

一個優秀的孩子,必然有一對優秀的父母。他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例如,買一本兒童讀物和圖畫書的費用不高,但會讓孩子學到很多知識。閱讀,可以激活孩子們更智能的閱讀細胞!兒童從小養成閱讀習慣,3.5-6歲是兒童閱讀的敏感期。這一時期的良好培養將有助於孩子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

李玫瑾教授推薦的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文繪本也有助於家長啟發孩子的英語思維。在三歲之前,父母可以把它當作睡前故事書讀給孩子聽。在3-6歲的時候,做一個好習慣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培養良好的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7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8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尖叫、摔東西、打人?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父母是主要原因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原本安安靜靜坐在公車上閉目養神,突然上來一位帶著孩子的家長,鬧騰的孩子不停地發脾氣、尖叫,仿佛要將你的耳膜刺破。其實,碰上這樣的孩子,不僅路人覺得心煩,就連家長也會覺得頭疼。曾經傅首爾在《奇葩說》中講述過一段經歷。
  • 孩子脾氣暴躁?跟我學,教你如何教育情緒暴躁的娃
    如此年幼的孩子為何會如此暴躁?暴躁的孩子又怎麼教育呢? 為什麼孩子脾氣暴躁?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性格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特點,但是這些孩子真的自出生就有這樣糟糕的脾氣嗎?
  • 愛尖叫的自閉症孩子讓家長要崩潰了,該怎麼辦?
    可想而知家長的壓力之大,帶著孩子走在路上,去超市,去公園,動不動就尖叫,叫起來持續時間還挺長,無論用什麼辦法也沒能制止,惹得周圍各種眼光都有,孩子的媽媽那陣子近乎絕望,幾度抑鬱。究竟自閉症孩子的這種行為問題能不能解決呢?尖叫的原因是什麼呢?到底能不能緩解?
  • 「娘胎情緒」影響孩子性格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自家孩子卻脾氣暴躁、哭鬧不止,難以安撫,嚴重的甚至對新環境、新事物接受很慢。再稍微大一點,這些孩子雖不再哭鬧難撫,但情緒通常較為消極,很少與父母互動,顯得比較「淡漠」。孩子出現這些問題,排除遺傳、家庭環境和教育影響,很可能與母親孕期不良情緒有關。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周圍有一大群人開始圍觀,母親面露難色,只好買下了櫻桃,孩子才乖乖和母親回家了。耶魯大學的心理博士Susan David曾經說過,小時候,一個人釋放情感,父母給予的回應態度,往往能夠決定孩子的情商。由此可見,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如何回應,對孩子的情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剛剛還心平氣和,為什麼孩子突然就情緒衝動了呢?
  • 進化心理學:女人尖叫其實是在嚇走敵人、尋求保護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尖叫,是人類在感受到恐懼的時候,情緒引發的條件反射,屬於無意識的行為。在心理學領域,在某些觸發條件下,所產生的強烈行為,比如尖叫等,被稱為「高喚醒」情緒。在面對外界的刺激時,我們往往會因產生應激反應(stress reaction)而尖叫,這是一種比較正常的表現。
  • 孩子動不動就情緒失控?家長要建立好「情感連接」,解救孩子情緒
    無論孩子怎麼撒潑,怎麼哭鬧,自己就是不管。這樣的做法有什麼壞處呢?最大的壞處就是在自己與孩子之間築起了一道厚厚的隔離牆,將自己保護起來,遠離孩子不良的情緒體驗,以防被傷到。家長暴力應對習慣採用暴力應對孩子情緒失控的父母,大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脾氣暴躁,容易情緒化。在面對一些不好的事情時,情緒波動比較大,面對孩子的哭鬧,脾氣更容易上來。
  • 3個時間管理法,「治癒」孩子的磨磨蹭蹭!
    家裡總有一個「小蝸牛」,出門磨蹭、刷牙磨蹭、寫作業磨蹭、吃飯也磨蹭……心急的家長可能也會發現,不管怎麼提醒甚至怒吼,孩子嘴上答應的好好的,但,怎樣都得不到孩子行為上的回應,最終無計可施……我們成人善於總結經驗,知道重要的事情要先做,合理利用時間。可是孩子呢?也需要學會適合他們的時間管理方法,才能徹底克服磨蹭的「毛病」。
  • 麥迪森健康:家裡有個「熊孩子」怎麼辦?家長必看!
    「我的孩子也是在情緒控制上有著嚴重的缺陷。在學校喜歡鬧事,跟其他孩子也相處不好。一說他就尖叫起來,有時還動手!有時真的煩躁。」 有一項研究發現: 10歲左右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多與同事關係緊張; 8歲時有攻擊性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在人際關係上出現問題,如夫妻不和、犯罪等。
  • 孩子情緒的好壞跟身體密切相關,你知道嗎?善用3R策略調節情緒
    經常有家長反應,孩子動不動就容易情緒敗壞怎麼辦?更令人憂心的是,每當孩子無緣無故鬧情緒時,家長通常會感覺到束手無策,不知道要如何去應對。今天小圓媽媽去學校接孩子回家,發現孩子有點悶悶不樂,問她是不是被小朋友欺負了,小圓搖搖頭說不是。媽媽又問她是不是被老師批評了?
  • 調節孩子的情緒,方法有哪些?
    本來玩得好好孩子,突然大哭大鬧,或者出門在外,看見喜歡的玩具不給買,就立即在地上打滾,這些場景是不是很熟悉,這也使得很多家長為之頭疼,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更加有效調節孩子的情緒一、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情緒想要了解如何讞節孩子情緒,那麼就最好先知道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情緒,通常來說會有以下幾點:1
  • 孩子動不動就情緒失控?打罵或服軟都不可,做好情感連接是關鍵
    很多時候,孩子的情緒失控並非是一種無理取鬧,而是在不被家長理解或滿足之後導致的情緒宣洩。這時候家長最需要的是正確引導孩子控制情緒。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情緒智力"它指的就是可以清楚並克制自己情緒,同時理解和回應情緒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學會控制情緒的能力,這種能力對孩子的成長更是極為重要,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而當孩子缺乏對情緒的控制力時,就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 孩子憤怒尖叫說「我不要」?拯救耳膜,先搞清孩子為啥喜歡尖叫
    文丨橘媽育兒不知道你家有沒有這樣的寶寶:和別的小朋友吵架打架,吵不過打不贏就開始尖叫;爸爸媽媽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開始尖叫;公共場合想讓媽媽聽自己說話,尖叫……家裡有個愛尖叫的熊孩子,一家人的耳朵都備受摧殘。
  • 該如何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何教孩子 調整情緒 現在很多父母,會把調整情緒誤會成壓抑情緒。比如,孩子又哭又鬧的時候,你通過恐嚇、命令制止了他,不讓他發洩。 那麼他那些無法展露給父母的壞情緒,是到哪裡去了呢?被積攢起來了。
  • 父母如何應對脾氣暴躁行為衝動的青春期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顯得脾氣暴躁,對父母的管教強烈地牴觸,行為衝動,如動輒就發脾氣、摔東西,甚至打人、離家出走。最常見的一些情況是,當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給孩子加了不切實際的目標;或者對孩子要求太苛刻,又缺乏足夠時間陪護孩子,那麼當孩子感受到過大的壓力時,孩子的行為就可能暴躁、衝動。這時候,父母應當明白,孩子的行為實際上反映親子關係中的兩個重要問題:溝通與壓力。   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如果過於家長制,忽視或不尊重孩子的感受,那麼就可能堵塞掉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之門。
  • 孩子挑食不愛吃飯怎麼辦?家長要知道這些應對方法
    孩子挑食不愛吃飯怎麼辦?家長要知道這對於譜系娃家長而言,除了日常的生活技能訓練之外,最頭疼的莫過於孩子挑食的問題。孩子口腔敏感、挑食偏食,營養跟不上會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和成長。那麼針對這類問題,家長該怎麼辦呢?
  • 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低氣壓的人
    無論是幾年前轟動離世的張國榮,還是令人惋惜的喬任梁,抑或是我們身邊的很多孩子和成年人,都有類似的悲劇。而這類人的性格陰晴不定,非常敏感易怒,內心很容易崩潰且不可控,生活在他們身邊的人,也會被壓抑的低氣壓影響到喘不過氣。
  • 孩子小心眼愛記仇,「偏執型人格障礙」影響心理,家長不可忽視
    當家長發現孩子特別愛記仇時,先不要責備孩子過分的小心眼。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狀態更加有助於父母對孩子提供正確的引導。而孩子過分的愛記仇很有可能是受到「偏執型人格障礙」的影響,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會有一定的壞處。一、「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表現1.
  • 孩子不聽話找彩虹|家長怎樣管,孩子才會聽?
    孩子有時候被嘮叨煩了,就會非常強硬的來一句:「媽媽,我好煩呀,我現在不想聽了」,然後轉身走人。媽媽的第一反應是,特別的氣憤:你一小小孩兒,怎麼這麼大的臭脾氣?接著又會陷入自責的情緒中,一個勁的在那自我否定:「怎麼孩子又不耐煩了?是不是我說錯話了?「這個時候,我會告訴家長,這樣的小事要少管,不要事無巨細的去管孩子。
  • 孩子天天愛頂嘴,家長別光會打罵,高層次父母會這樣管教
    文 | 爸媽盒子孩子不聽話,愛頂嘴,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時最煩惱的問題。《放學後》的一期節目中,有個叫趙藝釩的小姑娘,還在練習寫數字。最開始,她寫得比較隨意,爸爸幫她找出了其中的問題,讓她繼續寫,寫到沒問題為止。第二次,她態度開始認真了,一筆一划寫得整整齊齊,很快得到了旁邊的媽媽的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