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胎情緒」影響孩子性格

2020-12-04 銅陵新聞網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自家孩子卻脾氣暴躁、哭鬧不止,難以安撫,嚴重的甚至對新環境、新事物接受很慢。再稍微大一點,這些孩子雖不再哭鬧難撫,但情緒通常較為消極,很少與父母互動,顯得比較「淡漠」。孩子出現這些問題,排除遺傳、家庭環境和教育影響,很可能與母親孕期不良情緒有關。有研究顯示,孕期情緒對寶寶的影響佔10%~15%。

一方面,孕期,準媽媽的不良情緒會影響胎兒情緒調節中樞「杏仁核」的發育,增加寶寶日後出現情緒問題的易感性;另一方面,孕期若經常處於不良情緒中,會引起內分泌異常,胎兒會因此受到影響,出生後容易出現消極情緒、攻擊行為增多。

除了「娘胎情緒」對孩子性格的影響,養育環境對孩子的性格塑造也至關重要。比如,很多「產後抑鬱」的媽媽,可能會減少對孩子的注視、撫摸和言語交流,使孩子缺乏安全感,沒有建立起對世界的基本信任,對以後的性格發展埋下了隱患,容易消極易怒,更有甚者,最終發展為「人格障礙」。有些父母經常爭吵、離異,孩子由老人撫養,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多餘的,有一種被拋棄感,性格也會漸漸偏離正常軌跡,影響日後的為人處世。

那麼,準媽媽該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呢?1.覺察情緒。可從感受自己「一呼一吸」做起,覺察並命名自己的情緒,如期待、愉悅、悲傷、恐懼、緊張、擔心、愧疚等,命名即是對情緒的確認,也有助於理解情緒的來源,防止不明所以地焦慮和焦慮情緒延伸。然後,不管正面還是負面的,接納所有情緒,用平常心對待。2.認識到情緒會改變。事實上,很多時候影響情緒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看法。想法變了,情緒自然跟著變。比如,有的準媽媽偶爾失眠,於是胡亂猜想,認為會影響胎兒生長發育,進而緊張焦慮。結果越焦慮就越失眠,形成惡性循環。其實,此時只要改變對失眠結果誇大的非理性認知,情緒就會隨之改善。3.多與人交流。孕期,建議準媽媽們多與親朋好友接觸,也可藉助瑜伽、按摩等放鬆訓練調節情緒。

相關焦點

  • 孩子的脾性究竟遺傳自誰?遺傳學家:娘胎裡就定了,別錯過整改期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每當孩子犯錯、無理取鬧、讓人心態崩潰的時候,家長肯定都考慮過這麼一個問題:這孩子到底像誰?自己身上好像沒有易怒、膽小、倔強等性格特徵,孩子怎麼會有呢?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可以遺傳的不僅僅是長相,還包括性格,儘管後天教育對其影響很大,但是先天遺傳也非常關鍵,正如古語所云:「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 孩子總是情緒不定?了解「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不良情緒
    孩子的性格過於敏感性格是構成個體人格的重要方面。處在同一階段的孩子在性格方面的表現會有許多共同之處:天真活潑、積極向上、情緒多變等。通常情況下,性格方面越敏感的孩子越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這一類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比普通的孩子更容易情緒不穩定。
  • 寶寶性格離不開父母的遺傳,而真正影響孩子定型的卻是這三個因素
    生活中,總會聽到這樣的話,你這孩子真是隨你媽媽,或者隨你爸爸,脾氣倔得很。其實這都是在說,遺傳因素對於孩子的影響。雖然父母的遺傳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但是伴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還有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個性造成影響父母不能忽視。
  • 性格決定命運,而影響孩子「性格秘密」的卻是父母,別不以為然!
    一個人的命運往往決定在自己的手上,而命運更大多數是取決於性格,性格的好壞可以進行性的決定自己的命運,因為有好的性格可以讓自己在各個方面都會變得非常的有優勢,而一個不好的性格,可能會讓你的人生步步坎坷,那麼既然性格決定命運,但是誰又會知道影響孩子性格最大的竟然是父母。
  • 【海英博士《情緒密碼》】家庭情緒氛圍會通過幾種方式影響孩子
    #海英博士##情緒密碼##兒童心理# 1、父母的主要情緒狀態和情緒表達方式構成了家庭主要的情緒氛圍,比如輕鬆愉快民主的,平靜而壓抑的,吵鬧而挑剔的。不同的家庭氛圍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而孩子所接受的情緒信息也有來自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和交流方式的。
  • 孩子被責罵時,會反駁還是沉默?不同的反應折射出孩子不同的性格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即使自己被誤解,也不願意去辯駁,覺得辯駁了會更不受喜愛和歡迎。而會據理力爭辯駁的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性格也會更加開朗自信。2、缺乏自信孩子被家長責罵,心裡自然會有落差,如果經常被責罵,就會對TA的自信心造成影響,產生自卑,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長期壓抑,容易走極端。
  • 孩子性格內向,並非全是遺傳,多半還和媽媽孕期心情有關係
    其實孩子性格並不完全是受到遺傳的作用,多半還和媽媽孕期心情有關係。那在懷孕期間,媽媽對於孩子性格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在懷孕期間的媽媽,媽媽的心情是會直接地和肚子裡的寶寶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所以我們才總是強調孕婦在懷孕期間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
  • 孩子脾性究竟隨誰?或許早已決定,家長們一定要相信科學
    也就是說,後天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並不是最深的,而從娘胎裡,早就訂好了孩子的「本性」。這也就是科學研究所證明的:遺傳因素決定。孩子的脾氣究竟隨誰?說到遺傳,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外貌、身材、身高的遺傳。而如果不想因為壞脾氣而孤立於世,就需要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性格,這也就是孩子的脾氣如何,早在她出現在寶媽體內時就已決定。調整糟糕的情緒,並且要從娘胎裡開始,也就是從孕期開始。
  • 孩子的脾氣到底隨爹隨媽?影響孩子性格的這點,竟然真的靠遺傳
    無法想像,這個孩子是何等冷酷無情,居然對自己的親生母親下得了手! 無獨有偶,在此之前也有類似的新聞爆出。廣州曾有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情緒激動地向著媽媽連踹五腳,原因僅僅是媽媽想阻止他玩手機。
  • 孩子哭泣該怎麼做?壓抑情緒對孩子有害,家長不如換個方式
    媽媽還很高興,認為自己的兒子堅強懂事了,殊不知天天每天會自己在房間中哭泣,漸漸地性格也出現了自閉,不愛和大人溝通。孩子為什麼會喜歡哭泣?孩子的控制能力與承受能力較弱,就會更容易的出現哭泣,這並不是孩子喜歡哭泣,而是人類天性。2、不懂如何改善情緒孩子能夠解決不良情緒的辦法除了哭也沒有其他,大人還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去排遣心中的不良情緒,但是孩子不懂得情緒的排解,當不良情緒出現的那一刻,孩子就會立馬釋放出來。
  • 孩子被訓斥後如果是這三種反應,很可能是性格上的缺陷
    大多數的孩子都比較調皮搗蛋,容易犯錯,而父母們也一般會忍不住去訓斥他們。但是,當父母在訓斥孩子之後,如果孩子是以下幾種反應,那家長就要特別注意了,很可能是性格上的缺陷。1.被訓斥後不會傷心或者大哭孩子們在小的時候,如果因為自己的錯誤受到父母的訓斥,都會表現出傷心的情緒,很多小孩會因此大哭起來,這都是正常的表現。孩子內心的委屈與難過的情緒需要得到宣洩和安慰,在父母面前大哭是最有效的方法。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較差,內心的傷心會毫不保留的展現出來。當家長發現孩子在你面前大哭的時候,不應該去制止他們哭泣的行為,而是應該讓孩子充分宣洩自己的情緒。
  • 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父母是主要原因
    小男孩被家裡長輩寵著,缺乏管教,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總是跟家長嗆聲頂嘴。除此之外,這個孩子也非常難伺候,動不動就尖叫、摔東西,經常無緣無故鬧脾氣、打人,怎麼勸都勸不聽。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的表現,因為無法察覺和疏導自己的情緒,他們只能任由情緒控制自己,用不當的行為來發洩,變成了一個個混世魔王。
  • 哈佛教育學家:「棍棒教育」與「言語教育」的孩子,性格差異顯著
    孩子的年齡、性格、成長經歷等不同,所運用到的教育方式也應當有所區別。當大多數父母都是「一刀切」,表現出「聽風便是風,聽雨便是雨」。有人說,這種方法管教孩子有效,他們便急匆匆地採用這一方法。就連朋友都說,「你生了兩個天差地別的孩子。」哈佛教育學家曾指出,「棍棒」與「言語」教育出來的孩子,性格發展明顯不同!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孩子表達情緒,也是人的真性情的流露,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也不能下意識地及時作出調整。嬌生慣養,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多孩子從小一直被嬌生慣養,不管是要什麼,都能夠得到滿足。久而久之,形成了蠻橫無理的性格,一旦自己的要求不被滿足,就會做出衝動的行為。
  • 情緒管理繪本《生氣王子》:孩子的壞情緒裡,藏著父母的影子
    賴馬先生的語言特點非常突出,善於寫有韻律的短句,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段落和重要意義的表達上,他喜歡用朗朗上口的兒歌,這樣方便孩子記憶和誦讀。所以我會覺得他的書適合大人用來療愈自己,又能用通俗易懂語言影響孩子,真的是一舉兩得。
  • 一個娘胎的雙胞胎,一個發量隨爹一個發量隨媽,基因偏心太可怕了
    01一個娘胎的雙胞胎,一個發量隨爹一個發量隨媽,基因偏心太可怕了近日網上流傳的一組雙胞胎照片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其實遺傳基因不僅影響著我們的身體髮膚,也對我們的性格形成起著極大作用。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現,一對雙胞胎雖然在長相上非常的相似,但是在性格上卻會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 心理學「踢貓效應」: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孩子容易鬧情緒
    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是在幸福的家庭中長大,但現實是很多孩子都痛恨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有人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的性格、習慣等方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父母是什麼樣,教養出來的孩子就是什麼樣,因此,「易怒」父母養出的孩子,更容易暴脾氣。
  • 「有啥好哭的,開心點」別總是抹殺孩子的情緒,做情緒引導型父母
    從心理學來看,父母對待孩子的反應分為情緒消除型和情緒引導型兩種,很顯然朵朵媽媽採取的是第一種方式。這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呢? 情緒消除型家長分為三類,分別是壓抑型、放任型和縮小轉換型。
  •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0-6歲的孩子還不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即便他們已經能聽懂並接受某些道理,但也不要要求6歲之前的孩子能理性地對待情緒問題。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對孩子一生影響深遠,這是一個漫長且反覆的成長過程。如果要想讓孩子擁有正面情緒,家長的有意識培養十分重要。
  • 心理學家表明:從孩子喜歡的顏色,能判斷出他的性格,你讀懂了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偏愛的顏色,這恰好反應出了,孩子們各自的性格特點。除了性格,父母還能根據孩子這個階段的喜愛的顏色推斷孩子的內在情緒。雯雯是個不愛說話的小姑娘,性格內斂,剛上小學,在學校裡也不會積極與其他同學交流玩耍,只是喜歡一個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