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繪本《生氣王子》:孩子的壞情緒裡,藏著父母的影子

2020-12-06 陪寶寶寫日記

10年前在我做「父母效能」講座的時候,大部分父母關心的就是如何讓自己育兒的時候不吼不叫。最近我在媽媽社群裡做了一個調查,父母們最感興趣的依然是不吼不叫。

當年我剛剛成為媽媽,還不能體會父母的辛苦,我很奇怪,怎麼可能有父母對待孩子的時候會發火,會管不住自己的情緒呢?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反而更加理解為什麼媽媽們對不吼不叫這麼感興趣了,因為要面對那個讓自己不滿意的孩子,還要心平氣和是真的需要情緒的修煉。

尤其是很多父母可能並不了解情緒是如何產生的,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我沒法控制我的情緒,都是他讓我生氣的!我也想控制自己的情緒,可是我控制不了啊!那麼到底是孩子太皮,還是父母情緒太差呢?

為了更好的讓父母理解自己的情緒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我用過很多方法,也給媽媽們推薦過很多情緒管理的書,我覺得既可以對父母有效,又對孩子非常有效的是賴馬的《生氣王子》。

01、賴馬和他的繪本

《生氣王子》是一本繪本,圖文都是由「全職奶爸,兼職繪本作家」賴馬先生創作的。

賴馬先生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繪本大獎,還獲得了豐子愷圖畫書獎、超人氣趣味圖像繪本大師、2016年臺灣博客來「華文年度暢銷作家第一名」的繪本作家等等,可是他卻覺得自己最主要的職業不是其他,而是奶爸,因為他的繪本大多都是在陪伴三個孩子長大時候的時候,靈感突發而創作出來的。

賴馬先生並非一個高產作家,絕對是一個高質作家,比如《帕拉帕拉山的妖怪》,《勇敢小火車》,《猜一猜我是誰》《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愛哭公主》,《生氣王子》、《慌張先生》.....這些我們熟知的繪本一經上市,立馬就會成為當年的暢銷繪本。

賴馬先生擅長用小動物來描述故事,同時注重細節,在他繪本的畫面中有好多隱藏的寶藏值得我們去尋找和發現。

賴馬先生的語言特點非常突出,善於寫有韻律的短句,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段落和重要意義的表達上,他喜歡用朗朗上口的兒歌,這樣方便孩子記憶和誦讀。所以我會覺得他的書適合大人用來療愈自己,又能用通俗易懂語言影響孩子,真的是一舉兩得。

02、《生氣王子》內容

《生氣王子》描寫的是小象艾迪王子從發脾氣到控制自己脾氣的故事。扉頁就是生氣的艾迪王子從控制情緒的廣告牌前走過,而廣告牌上全是教大人如何控制自己情緒、更好和孩子溝通和相處的信息。

廣告牌上的內容,充分體現出這本書的主題——孩子的情緒不是自身的問題,而是家長如何引導、如何給孩子做出示範的問題。

很多人覺得,面對狀況百出的孩子,想控制好自己情緒,真是件讓人特別無奈的事情,所以我們經常會說:我也不想發脾氣,可我也控制不了!作為媽媽我很理解他們的感覺,因為我也會對孩子發脾氣。但是作為心理諮詢師,我知道這些觀念是錯的,每一個人的情緒都是自己引起的,我們控制自己的喜怒哀樂,而不是被別人所控制。只是知道和做到之間有著很長的一段距離,需要我們運用方法,並且刻苦練習,最終才能做一個對孩子不吼不叫的父母。

下面我就帶領大家走入《生氣王子》的世界,領略其中關於情緒的奧秘:

1、了解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容易生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控制情緒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孩子無緣無故就生氣的場景,所以我們面對孩子的情緒不知道從哪裡入手。

《生氣王子》首頁就給我們描述了很多艾迪王子生氣的細節:果汁被人喝了,書包被人拿錯了,有人跑到了他的前面,被人不小心撞到,朋友不和他一起出去玩,甚至別人生氣了,他也會更生氣。

看到這些大家會有什麼感覺呢?是不是仿佛突然能理解孩子那些憤怒了?

想要控制情緒,首先我們就需要知道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容易產生什麼情緒。

比如我家大寶就屬於自尊心特別強的孩子,當別人拿他作比較,說她不夠好的時候,她就容易憤怒,哭泣。

因為知道她這個特點,所以我從來不在外人面前拿他和其他人作比較,即便是在我們自己家裡,我也很少拿他們姐妹比較。

因為不去碰觸這塊逆鱗,自然也不會憤怒。

我們如果想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可以先進行一段時間的情緒記錄,看孩子什麼情況容易產生什麼情緒,這樣我們就可以有目的的避免引起孩子的憤怒,然後再來慢慢幫助孩子控制情緒。

2、情緒是會相互傳染的,並且逐漸升溫。

父母都愛說:我是被孩子氣的,都是他讓我生氣的!真的如此嗎?

心理學認為:情緒是自己的事情,我們擁有讓自己憤怒和快樂的能力,其他外人都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們那樣的想法是不科學的,可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這樣的誤解呢?

我們先來看看《生氣王子》這本書裡,王子的父母跟孩子相處時的情況。

國王想要帶艾迪王子去遊樂園,起床時間,艾迪王子因為被吵醒了美夢很生氣、早飯時間,國王和王子又因為吃養生菜還是麵包這個問題產生了爭執。

出發前,艾迪王子想穿蜘蛛俠套裝,國王覺得太冷應該穿棉服;艾迪王子想騎自己的三輪車,國王認為應該開汽車......

他們的不同意見讓彼此的情緒升溫,最終國王情緒爆發說:不去遊樂園了!

國王生氣,艾迪王子更氣,他們背向而坐誰也不理誰!

看到這裡,是不是像看到了我們跟孩子相處的日常?

很多時候父母的憤怒並非一開始就有,而是隨著孩子沒有達到自己預期所想,情緒慢慢的積累,最終爆發。而孩子的憤怒則來自於自己的需求不被滿足,結果父母和孩子相看兩厭,兩顆火星撞到了一起。

父母和孩子的情緒其實是相互影響的,如果父母或者孩子一方可以提前控制自己的情緒,最終的結果也是會改變的。

我們大腦主管情緒的腦幹是一出生就存在的,但是主管情緒的大腦皮層要到30歲左右才發展成熟。作為成人,父母控制情緒的生理基礎要優於孩子,所以若想不使親子關係變得緊張,父母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是必須的。

3、控制憤怒情緒,從沒有情緒的時候開始。

在賴馬的《生氣王子》中,那個提前改變的是艾迪王子。第一天因為生氣沒能去成遊樂園,他們決定第二天再去。艾迪王子為了第二天可以順利去遊樂園,早早的就上床聽故事睡覺。

第二天一早,他沒等國王來叫,就自己起床叫醒國王。然後他們一起唱了《不生氣魔法歌》。

沒有情緒的他們,在提前唱了《不生氣魔法歌》之後,情緒更好,互相也更加地理解和配合了。

吃早飯時,國王並沒有像前一天一樣,一味堅持必須讓王子吃蔬菜,而是同意艾迪吃完自己的食物,可以再吃一塊蛋糕。

選衣服和如何去遊樂園,再也不是第一天那種國王的一言堂,國王開始在合理的範圍內尊重艾迪王子的想法,提議同時帶兩套衣服去遊樂園,把艾迪的三輪車放在了自己的車上,給他拉到了遊樂園。

看,和前一天的暴風驟雨比起來,真是風和日麗,快樂的一天!

很多人對於情緒控制普遍有一個誤區——我生氣了,怎麼控制?其實我們應該從自己沒有情緒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和調整自己的情緒,這樣才不會讓自己自己憤怒起來。

因為憤怒是分等級的,不是一下就火山爆發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吧:孩子回到家沒有回答你的問題,你可能內心不高興,憤怒情緒是5,但是也不至於因為這件事情就訓他一頓,然後你調整了自己的情緒,把情緒值從5變成了3,這個時候孩子做了某件讓你生氣的事情,你的情緒可能會從3上升到6,這個時候你也不至於憤怒。但如果你沒有及時調整這個時候你的情緒就是8,很可能你就要對他狂風暴雨了。

所以不要等自己發火的時候再說控制不了情緒,那個時候誰都很難控制情緒,我們要從情緒5的時候,就開始調整,這樣我們才不會讓自己的情緒輕易到爆點,自然不會發脾氣了。

4、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你情緒不好,他的情緒怎麼好的了。

《生氣王子》開頭說國王非常愛生氣,結尾的時候又給我們呈現了一個愛生氣的王后。

這些細節都告訴我們一件事,那就是艾迪王子愛生氣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受環境影響而來的。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波波玩偶」實驗:兩組孩子分別被帶到遊戲室裡。他們一組會看成人用拳頭,工具,暴擊玩偶,另外一組則是看到成人溫柔的對待玩偶。

觀看成人對「波波玩偶」施暴的那組孩子,即便成人不在場,孩子們也會不自覺地模仿成人,使用暴力對待玩偶。而成人對玩偶沒有攻擊行為的那組裡,孩子們對待玩偶,都很溫柔。

情緒也是如此,父母愛發脾氣,用憤怒的方式解決問題,孩子耳濡目染也只會用這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一旦父母有了其他的方式,孩子也會明白,原來除了發脾氣,我們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生氣王子》作為一本情緒繪本,能幫父母看到自己和孩子互動過程中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書中配合朗朗上口的「不生氣魔法歌」,讓父母和孩子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怒氣,也為父母如何和孩子相處提供了很多小秘招。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自己不吼不叫,孩子才能平靜溫和!父母急躁,孩子也會缺乏耐心。讓我們和生氣王子一家,開始一起練習做一個不生氣的人吧!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你和孩子經常因為情緒問題而發生矛盾,如果你經常會因為孩子的問題而生氣,你可以選擇聽一聽《父母和孩子的情商訓練課》,不但可幫你和孩子解決很多情緒方面的問題,同時可以提升父母和孩子的情商。

相關焦點

  • 《生氣的亞瑟》:一本絕無僅有的情緒繪本,探索孩子情緒的真相
    亞瑟說:「我要生氣了!」可媽媽並不在乎他的感受,對亞瑟說:「你就生氣吧!」亞瑟真的生氣了。他坐在電視機面前,兩隻手臂交叉放在一起,撅著嘴,一副怒氣衝衝的樣子。雖然電視機裡還播放著節目,但是,亞瑟已經無心看了,他沉浸在憤怒的情緒中。地上是媽媽站在門口拉得長長的影子。她雙手叉腰,對亞瑟的做法也感到非常氣憤。媽媽的影子很大,亞瑟在媽媽的影子旁,顯得很弱小。
  • 繪本《我生氣了》:告訴我們如何管理情緒?
    繪本《我生氣了》講述了爺爺和孫子安的一個日常小小場景,爺爺催促在玩積木的安吃飯,安卻想繼續玩兒,為此他們起了衝突,就是這樣一件日常的小事,相信大家都經常在自己的生活裡遇到這樣的小事情吧?我看到他首先是用表達性的行動,就是大哭,表達了自己的情緒,然後他給自己的情緒命名,同時他也接納自己的情緒,並說:我太太太生氣啦。第二,安會想像自己的生氣小怪物,並且堅持留在房間裡和生氣相處,保有了對情緒環境暫時的界限,而且他會想像著和生氣怪物聊天啦,和他對話,這也是一個情緒轉化的關鍵的過程。
  • 家有情緒小怪獸,這些情緒管理繪本幫你有效應對
    在一個家庭裡,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條件的改善,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孩子。當今社會,哪個孩子不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王子,在優越的物質條件和長輩們的悉心呵護下,出現了越來越多性情暴躁的孩子。家有情緒小怪獸,不妨帶著他讀一讀以下這些繪本。《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這本繪本是孩子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單單通過封面,孩子們就能看到自己有時的模樣。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小女孩,張大嘴巴,瞪著雙眼,腳上只穿了一隻鞋子,表現出一副非常生氣的樣子。
  • 孩子的負面情緒如何處理?7個核心技巧,和「壞」情緒說拜拜
    內心的大象對遇到壞事比遇到好事的反應更強烈,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更有生存優勢,但它的副作用是會放大負面情緒反應,讓人類感到不幸福。如果騎象人能夠正確引導大象的話,人就有可能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一點小事就會點燃心中怒火;當他們傷心時,身邊的一切又能觸景生情;當他們著急時,身邊的一切,都成為障礙,讓自己掉進壞情緒的漩渦裡。
  • 孩子喜怒無常?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在當代社會,對情商的要求已經遠遠超過了智商的要求,很多的父母也在想盡辦法地幫助孩子提高情商。但所謂的高情商,就是要有一種同理心,就是在別人還未說話之前你就讓別人感覺到舒適,備受人們喜愛的明星黃渤就是個很高情商的人,甚至被人稱為"情商王子"。
  • 實用情緒管理法!專治孩子暴躁、易怒、愛尖叫,卻很少有家長知道
    實用情緒管理法!專治孩子暴躁、易怒、愛尖叫,卻很少有家長知道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脾氣是陰晴不定的,但有些孩子脾氣暴躁,脾氣暴躁,情緒極端,這樣的孩子很讓家長煩惱。而且現在經常嗯哪個聽到家長抱怨孩子的情緒管控不好,小到1歲的,大到小學甚至是高中的,那麼家長到底要如何教孩子情緒管理呢?
  •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兒童對情緒的感知與生俱來,到了3歲,基本具備了識別高興、生氣、憤怒、恐懼等主要情緒的能力。當孩子的情緒出現時,父母需要正確識別孩子的情緒,並幫助孩子定義情緒以便孩子能夠了解自己當下的情緒。當孩子成功完成一件事獲得自信心而笑起來的時候,家長可以說「你做到了這件事,心裡感到很高興對嗎?」
  • 父母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了嗎?否則孩子很受傷
    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影響往往有三條途徑,因此父母自己學習如何應對壓力和調節情緒尤其重要 在重大事件出現時,不僅孩子,成人也同樣可能不知如何應對。而且,成人的情緒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情緒以及親子交流。因此,只有成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給孩子情感上的支持,並形成良好的親子溝通。
  • 心理學情緒鏡像反應:孩子是面鏡子,照出大人真正的情緒
    當孩子捕捉到父母生氣的信號時,無力解決的他們往往特別排斥這種感覺,加上「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他們也很容易模仿或者說被傳染這些情緒。所以Elsa也表現出跟我相似的情緒趨同性。是呀,從約小朋友開始,我其實就憋著一股氣,真實想法是:媽媽好不容易有假期陪你還不夠,還要約其他小朋友,真是有點煩躁呢。
  • 踢貓效應:你的壞情緒,正在傳遞給孩子
    原來小男孩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感情不和,就棄孩子於老家不顧。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都不願撫養孩子,為此兩家起了爭執。口舌拳腳分不出勝負,無處宣洩的怒火便一齊攻向了小男孩,最終造成了上述局面。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專門的詞彙來形容這類社會現象,叫踢貓效應。它指的是人的惡劣情緒會沿著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
  • 學會情緒管理 遠離雞飛狗跳
    請牢記,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不能體罰和變相體罰孩子哦!    談話要和藹、交流總微笑,不管發生什麼情況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怎麼能做到呢?在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公開課上,北京愛加倍關愛家庭促進中心創始人錢紅林和首都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文道,圍繞「家長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共情到孩子?
    人有兩個大腦,一個是動物腦,也叫情緒腦,另一個叫理性腦。當你生氣時,你的大腦蓋子就會打開,動物腦就露出來,你的行為就會被它主導,如情緒化、不理智等,把情緒亂丟出去,傷害他人也氣了自己。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用一些方式,讓大腦蓋子合起來,我們的理智腦出來。
  • 「繪本故事」《大衛,不可以!》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大衛的影子!
    前幾天老婆嘲諷我,說我整天在那裡擺弄繪本,有什麼意思?!面對這樣的冷嘲熱諷我怎麼能忍呢,果斷讓她來錄一個繪本,了解一下老公的艱辛!所以今天的繪本故事就是我老婆的「作品」。作者:大衛·香農 翻譯:餘治瑩相信很多寶爸寶媽都聽過這個繪本的大名!美國著名繪本作家大衛·香農憑藉《大衛,不可以!》這本書一舉獲得凱迪克銀獎。獲獎之後,作者又接連創作了大衛系列的其他幾本書,並且同樣廣受大人兒小人兒們的好評和喜愛。
  • 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父母是主要原因
    3、父母缺乏情緒控制力蒙特梭利說: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童年的不幸導致的。大人的壞情緒就像垃圾,別讓孩子成為裝這些壞情緒的垃圾桶。有的父母自身就缺乏情緒控制力,不僅在外面容易與別人吵架,平時也經常怨天尤人,覺得命運針對自己,總是衝著家裡人發脾氣。每當有負面情緒,這類父母會在家裡大喊大叫,甚至摔東西、打罵孩子,把孩子當成了出氣筒、壞情緒的垃圾桶。
  • 應採兒「嚇哭」兒子,網友們炸了:父母的脾氣裡,藏著孩子的人生
    父母情緒暴躁,孩子難以遇事冷靜;父母拿孩子出氣,孩子難以樂觀、自信;父母出口傷人,孩子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會教育的父母千篇一律,會管理情緒的父母萬裡挑一。父母的情緒,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你是什麼情緒,孩子就什麼命。
  • 心理學「踢貓效應」: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孩子容易鬧情緒
    曾看過一個新聞,說的是一對父母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因為一個小問題意見不一,大吵起來,隨後更是動起手來,導致媽媽面部被毀了,爸爸被拘留了,只剩下孩子受驚無措地大哭。看到這個事情的時候,人們都很心疼這個孩子,紛紛指責這對父母不會控制壞情緒。
  • 該如何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何教孩子 調整情緒 現在很多父母,會把調整情緒誤會成壓抑情緒。比如,孩子又哭又鬧的時候,你通過恐嚇、命令制止了他,不讓他發洩。 那麼他那些無法展露給父母的壞情緒,是到哪裡去了呢?被積攢起來了。
  • 學會控制情緒,做個高情商家長
    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其實父母就是孩子的影子。我們千方百計尋找的教育寶典,其實就在我們自己身上。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發愁和深思的問題很多;面對自己時,自身的問題同樣伴隨左右。當時我如果能心平氣和地去和他說,去聽聽孩子的解釋和想法,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這次僅僅只是一次去美術學校上課,以後會不會因為我們的衝動,導致他離家出走呢?我漸漸懂了:用打罵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會越來越叛逆。(葛思成媽媽)孩子身上的問題,大多能夠從父母身上找到影子。要想孩子改變,必須家長改變。
  • 「有啥好哭的,開心點」別總是抹殺孩子的情緒,做情緒引導型父母
    ,讓孩子自己呆在房間裡哭,有些家長會默默的陪在一邊,有些家長會選擇直接走人。 1、壓抑不良情緒 有些父母覺得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完全沒有產生負面情緒的可能性,所以如果孩子有了不良情緒,父母只會覺得孩子矯情,不懂滿足。 他們不允許孩子有表達負面情緒的權利,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只能壓抑情緒,變得越來越沉默消極。
  • 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情緒管理能力排第一
    ●壓抑型父母:這也不許,那也不許壓抑型父母與忽視型父母有類似之處,但他們是壓抑情緒。他們的孩子常常因為表達悲傷、憤怒或恐懼等情緒而被斥責、管教或懲罰。會以培養堅強男人的名義,對表達恐懼或悲傷之情的兒子進行懲罰;以養育心地善良的女子的名義,要求女兒把憤怒往肚子裡咽,強顏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