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蹭的孩子,只是缺一個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家裡總有一個「小蝸牛」,出門磨蹭、刷牙磨蹭、寫作業磨蹭、吃飯也磨蹭……心急的家長可能也會發現,不管怎麼提醒甚至怒吼,孩子嘴上答應的好好的,但,怎樣都得不到孩子行為上的回應,最終無計可施……
我們成人善於總結經驗,知道重要的事情要先做,合理利用時間。可是孩子呢?也需要學會適合他們的時間管理方法,才能徹底克服磨蹭的「毛病」。下面介紹幾個孩子也可以用的時間管理方法,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試一試,方法不多,但一定會有用。
全年齡段的孩子都可以使用,具體區別在於,識字的孩子可以使用文字,不識字的智能用圖畫表示。建議,我們的爸爸媽媽自己先用用,或者直接和孩子一起使用,千萬別把孩子「孤立」起來哦~
1.
時間日誌
時間日誌就是記錄時間的實際支出,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浪費時間的原因,進而修正行為。一般人記錄一周就夠了,因為時間日誌的目的是修正行為,不願意修正自己行為的人寫再多都沒收穫。
比如,孩子放學就一直在寫作業,可是一直寫不完;比如孩子每晚都花半小時讀書,一個月了一本書都沒讀完;比如孩子總能起個大早,到出門的時候發現還沒把襪子穿上……感覺孩子和自己忙亂,效率低,但又不知道原因在哪!也不知道原本該陪愛人娛樂的時間也被孩子全佔了的原因在哪……那這個「時間日誌」就很實用了。
具體方法:
孩子從放學回家到第二天早上出門上學,這段時間裡,用時間日誌記錄孩子每個行為發生的時間段和使用的具體時間,以及完成的效果。可以是家長觀察記錄,最好是讓孩子每完成一個行為就自己去記錄。
在記錄過程中,按時間排序先做了什麼、後做了什麼、然後又做了什麼,如果前後有同樣的事情不需要合併,這個記錄要的就是「流水帳」。這樣一周下來,就能發現磨蹭的原因在那裡了。
如果需要,家長也可以試著記錄自己時間日誌。把浪費的時間都揪出來吧!
2.
四象限原則
四個「象限」將要完成的事情分為: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這個方法也是公認的最好的時間管理法。孩子的價值觀不成熟,分不清輕重緩急,這就需要家長來幫忙了,一方面幫助孩子梳理事情,一方面也是對孩子價值觀形成的奠基。
3.
任務量化法
這是改變孩子磨蹭最為簡單、實用、有效的方法了。比如一些生活上的事情,收拾滿地的玩具、整理明天用的書本、刷牙洗澡等等,把所有的項目分開羅列,用時間定量,孩子在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可以解決一些不想做的、枯燥無聊但又必須做的事情。
具體方法:
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比如刷牙,將時間設為3分鐘;開始後,要專注完成,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只刷牙,家長可以一起做;直到時鐘響起,完成打鉤√,未完成打叉╳;然後短暫休息一下,進行下一個任務,每完成2個任務可以多休息一會兒。
幼兒的注意力只有5-15分鐘,時間可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適當縮短或延長,任務儘量可以在設定的時間內完成,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家長最好可以加入到任務中去,給孩子做示範,堅持一周,形成規律,家長就可以只監督了,堅持一月,孩子形成習慣後,磨蹭的毛病也就改了。
明確任務和時間,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對事情的掌控力,完成與未完成的對比也會讓孩子感受到付出與收穫,所以使用這個方法會解決因為反饋不足而造成的拖延。
方法少,但一定有用,別總要求孩子,一定要身先士卒,和孩子一起,先做一周試試吧!
本文轉載於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