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當中,我們的孩子總會出現一些錯誤。但是父母在選擇批評和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卻總是展現出一幅「說不得」的樣子,很是令父母感覺到苦惱。
劉女士家裡的孩子比較淘氣,沒事總是喜歡跟身邊的小朋友打架,而身邊小朋友的家長也是隔三差五就來劉女士的家裡告狀。面對這件問題時,劉女士真的很想用大道理教育一下孩子,可沒想到孩子卻擺出一副受不了的樣子,而且還說道:「你能不能別老說我?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你別管我行嗎?」劉女士其實也感覺到很無奈,為什麼孩子說不得?做錯了事,為什麼還要擺出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這難道就是孩子的本性嗎?
生活當中這樣的案例有很多,很多父母也會表示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這些孩子「說不得」呢?其實原因也是比較簡單的。
為什麼有些孩子「說不得」?
1、孩子內心有些小自卑
有一些孩子之所以說不得,只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有一些小自卑而已,他們覺得自己身上漏洞百出,所以他們特別想要極力的保護自己。如果父母完全不在意孩子的面子,並且把孩子劈頭蓋臉一頓臭罵的話,那麼孩子肯定會覺得心靈受到創傷。為了使心靈不再受到創傷,孩子就不太希望父母來批評自己,所以他們才會變得非常亢奮,甚至是想要跟父母吵架。
2、性格原因
還有一部分孩子是因為性格原因,性格的使然使得他們不願意被父母批評。他們覺得被人批評自己會特別不自在,又或者是他們覺得被批評是極為丟臉的事情。當然,他們並不會覺得自卑,只是單純的覺得不爽而已,他們很不喜歡這種不爽的感覺,強加在自己的身上,所以他們必然會產生反抗的想法。
3、孩子比較自戀
還有一些孩子之所以不願意聽批評的話,就是因為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而已。他們總是過分的把自己評價的特別高,所以當聽到這些批評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父母刻意的把自己的地位和成就拉低了。所以在父母選擇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才會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
所以說不喜歡聽到批評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有原因的,而且這種原因與聚光燈效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聚光燈效應」跟孩子「說不得」有哪些關係
孩子之所以說不得,就是源於聚光燈效應。所謂的聚光燈效應,是基洛維奇和薩維茨基進行的實驗所展現出來的結果。用最簡單的話可以理解成:過分高估自己。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都是過分高估自己的,譬如他們覺得自己是非常優秀的,學習是非常好的,長的是非常帥的,又或者是他們從來不覺得自己做了錯誤的事情,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帶有功德的。不得不承認這些孩子,在平時的生活當中都是極其自戀的,但是他們又特別害怕被別人關注。就仿佛在聚光燈下,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感覺到不適應,畢竟有那麼多雙眼睛在注視著自己。
孩子在此時所表現出來的樣子是緊張和不安的,他們雖然想要被別人關注,但同樣也很厭煩被別人關注,這類的孩子一般而言都是很糾結的。正是因為擁有這樣的心理活動,所以他們真不希望被別人指名道姓的批評,不然就太丟臉了!
所以正是因為聚光燈效應的存在,才使得孩子每一次都會瞻前顧後,也特別害怕被父母批評。而我們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走出聚光燈效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對人生有著全新的認知。
如何幫孩子走出「聚光燈效應」的怪圈
1、讓孩子擺脫恐懼
想要讓孩子走出聚光燈效應,最好的做法就是擺脫孩子的恐懼之心。我們完全可以告訴孩子,做錯了事情就應該受到教育,而這段期間完全沒必要感覺到害怕。因為一碼事歸一碼事,沒有人會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情,而一直關注著孩子,只要孩子能夠改正錯誤,那麼其他人還會像往常一樣對待著孩子。唯有孩子了解這層道理之後,他們才會顯得不再那麼焦躁不安。所以我們一定要與他們產生心與心的交流,這樣可以使得孩子有著徹頭徹尾的改變。
2、不要讓孩子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
每一個人都有著表達自己看法的權力,我們也必須要讓孩子了解到,不要過分地在意別人的看法。如果總是把別人的話當作一回事,那麼活起來一定會很累的。我們應當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態度,並且讓他們不論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要大大方方的。放心說出自己想要說出的話,放心去進行有意義的社交。這樣孩子才不容易被別人的言論帶偏,不然孩子的生活就會像是一個傀儡一樣。
3、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聚光燈效應下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小自戀,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讓孩子解開自戀的偽裝。其實生活中並不會有那麼多人注視著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也並非是那個耀眼的明星。如果說孩子總是覺得大家會注意自己,那麼他們自然會感覺到束縛。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對孩子說:「放心孩子,你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會影響到你自己,你需要正確地認識自我。」當孩子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時候,聚光燈效應也就逐漸消失了。
為了讓孩子不再被聚光燈效應所籠罩著,我們必須要運用以上這三種辦法不斷地引導孩子。只有讓孩子真正了解到自己,並不會被過分關注的時候,他們才能夠放手大幹一場。如果說孩子總是被聚光燈效應籠罩的話,那麼他們肯定會展現出一種緊張的狀態,這反而對於他們的生活而言沒有任何好處。
那麼你覺得還有怎樣的辦法,可以讓孩子擺脫聚光燈效應呢?說出你的看法,讓我們來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