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效應

2021-01-10 正義網

  有一名大二女生,因為小時候一次意外的燒傷,右手及右胳膊留下了不少傷疤,她為此時常感到自卑。一到夏天,更是連短袖也不敢穿,生怕別人會注意到,會因此不喜歡自己。

  這位大學生的這種心理感受,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焦點效應」,也叫「聚光燈效應」。一個人因為有了這種心理作用,就會感覺自己站在聚光燈下,所有的不完美都會被別人注意到,因此,愈發誠惶誠恐。

  美國心理學家基洛維奇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在康奈爾大學隨意挑選了一名學生,讓這名學生穿上一件十分怪異的T恤衫走進教室。一周後,他就此事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只有23%的學生注意到了這件事。

  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注自己。一個人因為擔心自己的外表不完美,會引起別人反感;一個人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認為自己做不成大事,進而產生焦慮、自卑。這其實源於一種內心對自我的不接納。

  因為信心不足,認為別人十分在意自己外表,認為別人看不上自己的能力,於是,無限放大自己的缺陷或不足,就會過高估計別人對自己的外表和行為的關注程度,自怨自艾,於事無補,憂鬱自卑,無所事事,最終毀了自己。

  要學會弱化自己的缺點,放大自己的優點。對於既定的事實:比如手臂上的疤痕、性格內向等等,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主觀意願而改變。但是,我們卻能夠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淨化,不斷豐富個人內涵,提高人格魅力。那時,自己手臂上的疤痕,就不再是個人形象的缺陷,卻成為坎坷生活的一種磨礪。也許,你就會驚喜地發現,正是這些不完美,造就了你的與眾不同。

  有這樣一句話:「每個生命都是一個不朽的傳奇,每個傳奇背後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有優點,有缺點,只要放大優勢,降低劣勢,充滿自信,不畏艱辛,就一定能夠實現人生的精彩。(朱吉紅/正義網7月2日電)

相關焦點

  • 你有聚光燈效應嗎?
    你緊張不安,雖然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聚光燈效應。<br><br>   你自信地去參加一次聚會,衣裝整潔,精神煥發,只是微風稍稍弄亂了你的頭髮。正當你打算推門而入時,門口的一面鏡子讓你驚駭不已———你感覺衣服邋遢零亂、頭髮簡直就是鳥窩。
  • 你知道聚光燈效應嗎?生活中的聚光燈效應你又知道哪些?
    我們先來看看聚光燈效應的定義,聚光燈效應,又稱焦點效應,是1999年季洛維奇和薩維斯基提出心理學名詞。有時候我們總是不經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我們出醜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人家或許當時會注意到可是事後馬上就忘了。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注自己的。
  • 聚光燈效應:為什麼別人都在看你?
    在社會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叫做「聚光燈效應」。聚光燈效應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我們自我中心主義猖獗的結果。我們都是自己世界的中心。不過這不意味著我們傲慢,也不意味著我們重視自己甚於別人。相反,它意味著我們從自己的經歷中分析我們的存在。我們通過周圍的人看我們、觀察我們的感覺來評價周圍的世界和其他人。
  • 如何克服社交焦慮:理解聚光燈效應
    而這些學生平均認為其餘學生中一半人會記得這件事以及他們穿的衣服,因為他們遲到了,而且他們很確定在場的多數人都注意到了,但是,研究人員實際上得到的結果是只有百分之十的在場學生能記住他們遲到的場景以及他們穿的衣服,這是遲到學生認為的人數的五分之一,這項研究驗證了聚光燈效應。我們人類經常高估別人對自己行為的在意程度。我們覺得自己身處聚光燈之下,自己被所有人看著,評判著。
  • 孩子「說不得」,多半是「聚光燈效應」在作祟,父母有必要了解
    所以說不喜歡聽到批評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有原因的,而且這種原因與聚光燈效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聚光燈效應」跟孩子「說不得」有哪些關係孩子之所以說不得,就是源於聚光燈效應。所謂的聚光燈效應,是基洛維奇和薩維茨基進行的實驗所展現出來的結果。用最簡單的話可以理解成:過分高估自己。
  • 了解聚光燈效應,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
    所以每一個孩子怕被說都是有著原因存在的,而且孩子怕被說往往與聚光燈效應有著很大的關係。怕被說和聚光燈效應有何關聯?聚光燈效應是心理學中常見的一個術語,在育兒的過程當中也是極為常見的。所謂聚光燈效應,則是一個人站在聚光燈下,那麼他們的所有行為都會無限制放大。其實關於這件事情,放到孩子身上也是可以用理論來說清的。
  • 大多「聚光燈效應」作祟,正面引導是關鍵
    之所以孩子會患上「說不得」的小毛病,多半還是聚光燈效應在起不小的推動作用。聚光燈效應的由來1999年,心理學家基洛維奇與他的同事薩維茨基將一批年齡相仿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並且讓這些學生都穿上奇裝異服,隨後讓他們進入教室與其他正常穿著的學生們一起上課。
  • 聚光燈效應:別人沒你想像中那麼在意你
    這些事情,都指向了一種心理學現象:聚光燈效應。 03聚光燈效應,又稱焦點效應(Spotlight effect),它的表現是,我們會普遍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換句話說,我們很在意自己給別人留下了什麼印象,以至於我們傾向於認為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比別人實際給予的關注,要多得多。
  • 聚光燈效應:你真的很重要嗎?也許未必
    巍:qmyd007聚光燈效應,又稱焦點效應(spotlight effect),是1999年季洛維奇和薩維斯基提出心理學名詞。又不認識我,這輩子估計也見不到了,笑話就笑話唄,誰還能天天就光惦記這點破事呢,所以想克服聚光燈效應很簡單,畢竟只需要告訴自己,你並沒有那麼重要,至少在成為公眾人物之前,普通人真沒必要把自己太當回事當然,這不是說要看輕自己,只是不要過分關注自己就好,我們只需要積極向上,努力生活,用實力讓笑話你的人閉嘴就好如果你想學習知識充實自己,又沒有很多時間,私信我,發送「讀書」兩個字,
  • 其實沒有那麼多人在關注你,如何擺脫「聚光燈效應」,了解一下
    其實沒有那麼多人在關注你,如何擺脫「聚光燈效應」,了解一下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你自己更為關注自己了,在心理學上將這種行為稱為是「聚光燈效應」。其實這在心理學上來說是一個非常普通而又普遍的心理。在心理學上,對於「聚光燈效應」有這樣的定義,「聚光燈效應」又稱為是「焦點效應」。
  • 聚光燈效應: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別人根本沒注意你
    這就是聚光燈效應,也叫焦點效應(Spotlight effect),這種心理現象的表現是:我們會普遍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即我們很在意自己給別人留下了什麼印象,以至於我們傾向於認為別人對自己關注度很大,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 孩子「說不得」的背後,或是聚光燈效應在起作用,家長試試這樣做
    其實,孩子「說不得」,往往可能是「聚光燈效應」在作祟,父母有必要了解一下,或能幫助孩子改掉這個習慣。具體來說,孩子為什麼會「說不得」?1.為什麼說是觸發了「聚光燈效應」?孩子「說不得」往往和「聚光燈效應」有著密切的關聯。「聚光燈效應」來源於基洛維奇和薩維茨基的一次實驗,是指一種過度高估自己的心理。因為認為自己時刻會被關注著,所以才會表現得很緊張,很不安,很敏感。就好比在聚光燈下,受到萬眾矚目的壓力。
  • 聚光燈效應:講真,自從不把自己當回事之後,我活的快樂多了
    其實這都是「聚光燈效應」惹的禍。什麼是聚光燈效應?或許你在生活中也有遇到過:你出門忘了洗頭也沒化妝,走到哪都覺得自己丑, 見到別人看自己一眼就覺得對方是在嘲笑自己。你在公共場合不小心放了個屁,立刻就會漲紅了臉,恨不得找地洞鑽了,擔心旁人會投來鄙夷的目光。開會輪到你發言的時候,你覺得大家瞬間都安靜等著你出醜。
  • 「聚光燈效應」:在大庭廣眾下出醜、恨不得立刻消失?其實沒那麼糟
    但這一切都是「聚光燈效應」在作祟罷了,你以為自己才是眾人的中心,大家都在關注你。但其實,關於你的一切窘事,別人早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因為別人也以為自己才是眾人的中心,他們根本沒興趣關注你。本文作者Louis Chew,原文標題The Spotlight Effect: Why No One Else Remembers What You Did。想像你剛走進一個房間。
  • 聚光燈效應:魔術師教你如何控制用戶的注意力
    很有可能,在擴大的聚光燈範圍內,你要麼選擇一項感興趣的東西,要麼選擇一系列擁有某種相同特質的突出形象。例如,你可能同時看到舞臺上穿著鮮紅色和黑色洋裝的兩位女性,但其他景象都退到焦點之外。現在,請想像一下劇場的燈光變暗,舞檯燈光變朦朧,而聚光燈只打在舞臺右邊唱歌的演員身上。你該看哪裡?你的注意力範圍有什麼變化?
  • 聚光燈效應: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而上面所出現的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聚光燈效應。聚光燈效應是季洛維奇和佐夫斯基提出心理學名詞,主要的內容是指很多時候我們總是不經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我們出醜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人家當時可能會注意到可是事後馬上就忘了,或者根本沒有注意到,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注自己的。
  • 其實這叫聚光燈效應
    而我在這件事情當中,過分地高估自己的外貌,關注自己在別人眼中看法的心態在心理學上就是「聚光燈效應」。聚光燈效應是指個體傾向於將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並直覺地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程度。說白了就是一個人太把自己當回事,總覺得周圍人無時無刻的在關注自己,因而對自己出現一點的小問題就會耿耿於懷。那這種聚光燈效應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個還得從人的自我認知上說起。
  • 了解「聚光燈效應」,幫孩子走出「說不得」怪圈
    031999年心理學家基洛維奇和同時薩維茨基提出「聚光燈效應」。是指一些人總是高估自己被關注的心理。當時他們做了一個實驗,找了一些學生穿上又奇怪又醜的衣服,進入一個普通教室,和普通學生們一起上課,一節課結束後,基洛維奇讓班裡的學生填寫問卷,那些穿著奇怪服裝的學生寫出有多少人盯著自己看的數字,普通學生寫出是否注意到那些衣服不好看的人。
  • 真香定律,聚光燈效應……這本書剖析行動裡日常微妙的心理學秘密
    全書涵蓋71個定律、效應和法則,一邊講我們熟悉的故事,一邊剖析我們費解的心理。比如馮小剛所拍的電影《芳華》中,把髒活累活都包攬到自己身上的劉峰,他會無私地把進修的名額讓給別人,會吃大家都不吃的煮爛了的餃子,但他卻不懂貝勃定律,不知道做99次好人之後,他的好已經被大家認為是理所應當。
  • |聚光燈效應
    有時候我們總是不經意地把自己的缺點放大,以為自己表現不好對方就會注意到,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聚光燈效應。但其實就算對方注意到了,事後也就忘了。所以,在約會中其實男生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刻意地關注你的一舉一動,而是看整體感覺,所以別總在心裡一遍遍默數自己的缺點,要學會打破聚光燈效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