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社交焦慮:理解聚光燈效應

2021-01-10 positiveLife

2000年,康奈爾大學的託馬斯季洛維奇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他組織了幾組學生,並從每組中隨機抽取一個學生,然後讓其餘學生在選定的時間和場所,討論一個所謂的項目。

需要注意的是,該場所的所有座位都面向著入場門口。然後他讓隨機抽取出的學生穿上印有名人圖片的T恤。例如 馬丁·路德·金或鮑勃·馬利的照片,然後故意拖延時間,讓他們延遲進場,他讓那幾個學生知道他們已經遲到了,而且會意識到其餘學生會在他們進門時抬頭看向他們。

這個實驗的目的在於重現一個令人尷尬的場景,被抽取的學生知道自己是唯一遲到的人,他們認為自己會被所有人注意到。因為進門時,所有人都看向自己。

實驗過後,研究人員問這些感到尷尬的學生,他們認為會有多少學生會清楚記得這件事。而這些學生平均認為其餘學生中一半人會記得這件事以及他們穿的衣服,因為他們遲到了,而且他們很確定在場的多數人都注意到了,但是,研究人員實際上得到的結果是只有百分之十的在場學生能記住他們遲到的場景以及他們穿的衣服,這是遲到學生認為的人數的五分之一,這項研究驗證了聚光燈效應。

我們人類經常高估別人對自己行為的在意程度。我們覺得自己身處聚光燈之下,自己被所有人看著,評判著。但事實上,多數人並沒有在意我們,如果你有社交焦慮,那麼聚光燈效應是你需要吸取的重要概念。我們在人群中感到焦慮,是因為我們感覺別人在觀察和評論我們,我們不敢做自己,因為害怕被別人看低,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但實際上,大部分人真的沒有那麼在意你。我知道這聽起來讓人挺難過的,但這就是人性!大部分人只想著自己的事,而不是你。當你吸收這個概念並真正開始相信它,你的社交焦慮水平就會顯著降低。

但俗話說得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到底怎樣才能相信聚光燈效應呢。今天我就來分享一個簡單的兩步法。我就是通過這個方法來鞏固這個概念的。

第一步,更多地關注自己的想法。我們大部分人平均每天會忽視自己的五萬到七萬個想法,所以你需要建立專注的習慣。例如冥想。冥想的時候,你要清空想法,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比如你的呼吸。當你建立一個這樣的專注習慣後,你就能把以往十倍的注意力花在自己的想法上。然後你就會注意到你的大部分想法都是關於你自己的,包括你的往事,對未來的憂患,對別人想法的擔憂等等,諸如此類。你會注意到,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想法,與自己碰見的人相關,例如你的同事,同學,老師等等。

第二步,在你開始更關注自己的想法之後,就可以開始另一個心理練習:互換角色。意思就是,你去一個公共場所,隨便選擇一個人,比方說坐在那喝咖啡的人,外賣小哥,服務員等等,然後你去互換角色,專注,專注再專注地去感受一下他們在感受什麼,他們腦子裡面現在估計在思考什麼東西。想像一下如果你現在在喝咖啡,在送外賣,在做一個服務員,你目前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你會有什麼樣的憂慮和壓力。他們大腦裡不安的想法,還有其它你認為他們在想的事情,讓自己設身處地地去感受一下。通過這樣的練習,你會開始習慣性地認為別人大部分時間都在想自己的問題,而現實也確實是這樣。這個練習做的越多,你越能理解聚光燈效應的概念以及它帶給你的影響。這也能使你不那麼容易產生焦慮。因為你意識到別人並沒那麼關注你,可能這個真相讓人有點難過,但在生活是中,你的壓力也就沒那麼大,也就自由許多。(*^▽^*)

最後,希望大家每個人都能夠通過教給大家的方法認識到聚光燈效應,從而減輕自己的社交焦慮。

相關焦點

  • 給社恐,6個技巧克服社交焦慮
    很多患社交恐懼症的孩子甚至會厭學。 04.如何克服社交焦慮障礙? 技巧一:挑戰消極思想 雖然社交焦慮症的症狀讓人感覺無能為力,但辦法總比問題多。
  • 大多「聚光燈效應」作祟,正面引導是關鍵
    之所以孩子會患上「說不得」的小毛病,多半還是聚光燈效應在起不小的推動作用。聚光燈效應的由來1999年,心理學家基洛維奇與他的同事薩維茨基將一批年齡相仿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並且讓這些學生都穿上奇裝異服,隨後讓他們進入教室與其他正常穿著的學生們一起上課。
  • 你有聚光燈效應嗎?
    你緊張不安,雖然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聚光燈效應。<br><br>   你自信地去參加一次聚會,衣裝整潔,精神煥發,只是微風稍稍弄亂了你的頭髮。正當你打算推門而入時,門口的一面鏡子讓你驚駭不已———你感覺衣服邋遢零亂、頭髮簡直就是鳥窩。
  • 聚光燈效應
    這位大學生的這種心理感受,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焦點效應」,也叫「聚光燈效應」。一個人因為有了這種心理作用,就會感覺自己站在聚光燈下,所有的不完美都會被別人注意到,因此,愈發誠惶誠恐。  美國心理學家基洛維奇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在康奈爾大學隨意挑選了一名學生,讓這名學生穿上一件十分怪異的T恤衫走進教室。
  • 孩子「說不得」的背後,或是聚光燈效應在起作用,家長試試這樣做
    為什麼說是觸發了「聚光燈效應」?孩子「說不得」往往和「聚光燈效應」有著密切的關聯。「聚光燈效應」來源於基洛維奇和薩維茨基的一次實驗,是指一種過度高估自己的心理。因為認為自己時刻會被關注著,所以才會表現得很緊張,很不安,很敏感。就好比在聚光燈下,受到萬眾矚目的壓力。
  • 聚光燈效應:講真,自從不把自己當回事之後,我活的快樂多了
    聚光燈效應,又稱焦點效應,是1999年季洛維奇和薩維斯基提出心理學名詞。意思是有時候我們總是不經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我們會普遍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特別是自己出醜的時候,但其實根本就沒人在意。2、聚光燈效應:為什麼我們如此在意別人眼光?
  • 「聚光燈效應」:在大庭廣眾下出醜、恨不得立刻消失?其實沒那麼糟
    但這一切都是「聚光燈效應」在作祟罷了,你以為自己才是眾人的中心,大家都在關注你。但其實,關於你的一切窘事,別人早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因為別人也以為自己才是眾人的中心,他們根本沒興趣關注你。本文作者Louis Chew,原文標題The Spotlight Effect: Why No One Else Remembers What You Did。想像你剛走進一個房間。
  • 孩子「說不得」,多半是「聚光燈效應」在作祟,父母有必要了解
    所以說不喜歡聽到批評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有原因的,而且這種原因與聚光燈效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聚光燈效應」跟孩子「說不得」有哪些關係孩子之所以說不得,就是源於聚光燈效應。所謂的聚光燈效應,是基洛維奇和薩維茨基進行的實驗所展現出來的結果。用最簡單的話可以理解成:過分高估自己。
  • 聚光燈效應:魔術師教你如何控制用戶的注意力
    但事實是,每個人都被無數的刺激包圍,從次原子粒子到遙遠的銀河,從狂吠的狗、吵鬧不停的小孩、陽光的光束、屏幕上跳動的光標、苛刻的老闆、一長串的雜務清單、疼痛的腳、潛在的客戶、黃色的玫瑰、震動的手機到滿懷期望的觀眾,更別提各種各樣的社交軟體以及整個社交媒體世界了。每天清醒著的每一秒,這些都在競相吸引人們的注意。
  • 你知道聚光燈效應嗎?生活中的聚光燈效應你又知道哪些?
    我們先來看看聚光燈效應的定義,聚光燈效應,又稱焦點效應,是1999年季洛維奇和薩維斯基提出心理學名詞。有時候我們總是不經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我們出醜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人家或許當時會注意到可是事後馬上就忘了。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注自己的。
  • 其實沒有那麼多人在關注你,如何擺脫「聚光燈效應」,了解一下
    其實沒有那麼多人在關注你,如何擺脫「聚光燈效應」,了解一下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你自己更為關注自己了,在心理學上將這種行為稱為是「聚光燈效應」。其實這在心理學上來說是一個非常普通而又普遍的心理。在心理學上,對於「聚光燈效應」有這樣的定義,「聚光燈效應」又稱為是「焦點效應」。
  • 聚光燈效應:你真的很重要嗎?也許未必
    你是否在公眾場合就緊張你是否害怕出糗,一旦出糗,就能耿耿於懷好幾天那麼你一定要了解一個概念直接上乾貨巍:qmyd007聚光燈效應,又稱焦點效應(spotlight effect),是1999年季洛維奇和薩維斯基提出心理學名詞。
  • 聚光燈效應: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別人根本沒注意你
    這就是聚光燈效應,也叫焦點效應(Spotlight effect),這種心理現象的表現是:我們會普遍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即我們很在意自己給別人留下了什麼印象,以至於我們傾向於認為別人對自己關注度很大,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 專家教你5招克服社交恐懼症
    重慶九五醫院賈曉強教授表示: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說明患上了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會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下面教大家5招克服社交恐懼症:1、當你感到十分害羞時,不妨進行深呼吸,慢慢調節呼吸節奏,幫助緩解緊張情緒,提高自信心。2、學會正視他人眼睛。對社交感到恐懼的人,常常因為自卑、恐懼、緊張等心理因素影響而逃避別人視線,不敢與他人進行交流。
  •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焦慮?如何緩解焦慮?
    焦慮的人焦慮是目前社會性的話題,無論是事業有成的經理,還是背著書包上學的學生都被焦慮纏繞著,如何正確看待焦慮問題,緩解焦慮是大部分「社會人」最大的困擾。3、社交需求社交需要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要。當生理上的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後,社交需要就會突顯出來,進而產生激勵作用。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密集恐懼症這種情況,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的原因以及生活中還有哪些恐懼症,希望可以讓大家都擺出這種心理症狀的煩惱。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讓人十分煩惱,當我們發現自己存在這種情況時要如何克服才好呢?
  • 聚光燈效應:為什麼別人都在看你?
    在社會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叫做「聚光燈效應」。聚光燈效應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我們自我中心主義猖獗的結果。我們都是自己世界的中心。不過這不意味著我們傲慢,也不意味著我們重視自己甚於別人。相反,它意味著我們從自己的經歷中分析我們的存在。我們通過周圍的人看我們、觀察我們的感覺來評價周圍的世界和其他人。
  • 其實這叫聚光燈效應
    而我在這件事情當中,過分地高估自己的外貌,關注自己在別人眼中看法的心態在心理學上就是「聚光燈效應」。聚光燈效應是指個體傾向於將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並直覺地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程度。說白了就是一個人太把自己當回事,總覺得周圍人無時無刻的在關注自己,因而對自己出現一點的小問題就會耿耿於懷。那這種聚光燈效應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個還得從人的自我認知上說起。
  • 見人就焦慮?羅振宇推薦一本書幫你戰勝社交恐懼症
    羅振宇在知識類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中分享了一本關於如何克服緊張,實現有效社交的書——《無社交壓力》關於「社交恐懼症」,羅振宇認為,生活中很多人都說自己有社交恐懼症,但其實2.分清楚事實、感覺和想法羅振宇認為,在很多時候,感覺社交壓力大,很可能只是自己想太多了。比如,「和朋友打招呼,他沒理我」,這是事實。「感覺很失落」,這是感受。「他肯定對我有意見,不喜歡我了」,這是想法。如果分不清楚事實、感覺和想法,就很容易產生焦慮。3.對自己的想法提出質疑。
  • 聚光燈效應:別人沒你想像中那麼在意你
    這些事情,都指向了一種心理學現象:聚光燈效應。 03聚光燈效應,又稱焦點效應(Spotlight effect),它的表現是,我們會普遍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換句話說,我們很在意自己給別人留下了什麼印象,以至於我們傾向於認為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比別人實際給予的關注,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