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姨的兒子小旭今年要參加高考,現在距離高考只有不到60天時間,一家人都很緊張。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前段時間初高三的學生才剛複課,學校組織了一次摸底考,小旭的成績還不錯。
然而四姨還是很擔心,她跟我媽抱怨說:「小旭這孩子平時成績都不錯,但一到大考就不行,按他說的是『腦子突然一片空白,什麼也想不起來了』。這不去年沒考好,今年又復讀了一年,如果還考不好真不知道怎麼辦。」
01為什麼平時成績不錯的孩子,一到考試就歇菜呢?
我們都當過學生,也都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考試,考試時「腦袋突然一片空白」的情況也確實有不少人經歷過,明明試卷上的那道題那麼熟悉,老師已經講解過類似題目的解題方法,自己就是想不起來,越解不出越心慌,最後成績出來果然不理想。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心理學上的有一個概念——詹森效應,或許可以幫助家長學生解釋這個問題。
什麼是詹森效應?我們先來看個故事:
某國有一個名叫詹森的運動員,平時訓練非常努力,成績也非常突出,是國家隊的一號選手。但是奇怪的是,他一到體育賽場上,卻往往無法展現自己的真實水平,接二連三失利,讓大家都失望。
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於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而升學考試也是一樣的道理,有些孩子很努力,也很有實力,但是由於心理素質不過關,面對大考的壓力時,往往容易造成「考試焦慮」,從而造成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衡,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抑制大腦功能的正常發揮,因此才會出現一到考試就發揮失常的現象。
02 為什麼孩子會陷入「詹森效應」怪圈?
我們常常把高考比作過獨木橋,給高考冠以「一考定終身」的期望。而期望越大,壓力也越大。孩子考試失常正是因為無法正確調試所面對的各種壓力,才陷入了一到大考就「歇菜」的怪圈。
一方面,壓力來源於父母、老師的期待。
曾經看過一個小段子:女兒期末考試考了第一名,高興地跟父親炫耀,父親很生氣地說:「你為什麼要考第一?考第一壓力多大啊,我不希望你只著眼於考第一,而是要好好享受學習的過程。」
相信很少有人能像這個父親一樣,對於女兒考了第一名,首先想到的是孩子會不會壓力過大,有沒有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吧。
父母通常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辛苦工作、賺錢養家、送孩子上學,就是希望孩子能夠考個好成績,上個好大學,將來有份好工作。可以說這是廣大家長最普遍也最真實的願望。
另一方面,壓力還來源於自我的高要求,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有的孩子之所以無法在大考中發揮出自己真實的水平,通常還與他們對結果的過分看重有關,比如總想著「我不能考砸」「考砸了會怎樣」等等,不停地給自己提要求,增加心理負擔和壓力,讓自己喘不過氣來。
而只注重考試結果,往往會因為一兩次的考試失利,導致一蹶不振, 陷入「詹森效應」怪圈中出不來。
03 如何擺脫「詹森效應」的怪圈
尤其是當前,疫情還未過去的情況下,莘莘學子們面對的壓力可能更多。昨天新聞裡還報導,受疫情影響,吉林高三學生剛剛複課又全面停學,孩子們不得不含淚離開學校回家上網課,自我複習。
如何幫助孩子做好這最後60天的高考衝刺,擺脫「詹森效應」的怪圈呢?
①不要制定過高或過低的目標。
因為過高或過低的目標都會使學習效率降低,影響最終學習效果。所以不要妄圖定下「這次月考孩子要考第一」「這周必須把英語單詞背熟」這一類目標,我們要明白,設定目標的動機必須要符合實際,否則就會陷入自我挫敗的情緒中,失去信心導致自我放棄。
比如學生小齊給自己設置了一個期末考試「全年級第一」的目標,在學習推進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連全班第一名都實現不了,於是心生倦怠,感覺「好累啊,我就這水平了」,最後放棄了進步。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評估一下自己當前的真實水平,或者向孩子的老師徵求意見建議,幫助孩子制定符合實際的目標。讓孩子既看到完成的希望,又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不斷進步。
②保證睡眠,合理安排複習時間。
高考倒計時越來越近,很多孩子擔心複習進度,往往會選擇挑燈夜戰。我們家鄰居的孩子因為長時間熬夜看書,最後導致身體吃不消住院,反而影響了學習。
科學研究表明,我們的身體修復細胞和內臟器官、提高免疫機能、消滅癌細胞都是在睡眠狀態下進行的,而且還必須是在副交感神經(睡眠時活躍)佔優勢地位的時候進行。無法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會讓我們的身體無法發揮自然治癒的功能。長此以往,身心肯定會出問題,而複習的效果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在穩步推進學習目標的同時,保證充足睡眠,合理安排複習時間,高效而有序地取得成績進步,能夠給孩子帶來極大的信心和安全感。
③利用暗示的力量提高學習成績。
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們對一所學校的高年級學生進行未來成就測試,評選出未來可能會取得大成就的學生,然後將優異學生名單公布。而實際上,這個測試沒有任何依據,測試結果也是隨機抽取的學生。
然而,科學家發現,在這份「優異學生」名單上的孩子,幾個月後的學習成績相較於測試前,都有了不小進步。
由此可見,自我暗示是一種能夠創造奇蹟的力量,它可以將對自己的信任和期望變做現實,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如先試著熱切的期盼好成績的到來。
我們可以讓孩子將「我能行」「我信心滿滿」「我是最棒的」之類鼓勵性的話語貼在書桌前,每天看到時自己大聲念出來,會讓自我得到積極心理暗示,為複習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④適當運動,勞逸結合。
學習之餘,我們還要督促孩子進行適當運動,運動的好處可以說數不勝數。
有研究表明,運動對腦神經的成長發育和正常運轉很重要,它能夠分泌多巴胺的神經遞質,能夠使人產生幸福感。適度運動後,專注力、記憶力、思考力、執行力都會有效提高。
它能幫助孩子們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保持一個好心情、好心態,同時還能夠保證一個好體質,打贏高考這場戰役。
詹森效應告訴我們,競技場上考驗的不僅僅是選手們的硬實力,更考驗選手們的軟實力,那就是強大的心理素質。幫助孩子做好心理調適,從容面對高考壓力,父母們千萬不可懈怠。
我是@西達雅 ,職場寶媽一枚,前赴外漢語教師,能講3門外語,喜歡研究育兒書籍和理論實操,歡迎關注我一起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