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就頭腦一片空白?心理調適很重要,「詹森效應」來幫忙

2020-12-04 西達雅

四姨的兒子小旭今年要參加高考,現在距離高考只有不到60天時間,一家人都很緊張。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前段時間初高三的學生才剛複課,學校組織了一次摸底考,小旭的成績還不錯。

然而四姨還是很擔心,她跟我媽抱怨說:「小旭這孩子平時成績都不錯,但一到大考就不行,按他說的是『腦子突然一片空白,什麼也想不起來了』。這不去年沒考好,今年又復讀了一年,如果還考不好真不知道怎麼辦。」

01為什麼平時成績不錯的孩子,一到考試就歇菜呢?

我們都當過學生,也都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考試,考試時「腦袋突然一片空白」的情況也確實有不少人經歷過,明明試卷上的那道題那麼熟悉,老師已經講解過類似題目的解題方法,自己就是想不起來,越解不出越心慌,最後成績出來果然不理想。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心理學上的有一個概念——詹森效應,或許可以幫助家長學生解釋這個問題。

什麼是詹森效應?我們先來看個故事:

某國有一個名叫詹森的運動員,平時訓練非常努力,成績也非常突出,是國家隊的一號選手。但是奇怪的是,他一到體育賽場上,卻往往無法展現自己的真實水平,接二連三失利,讓大家都失望。

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於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而升學考試也是一樣的道理,有些孩子很努力,也很有實力,但是由於心理素質不過關,面對大考的壓力時,往往容易造成「考試焦慮」,從而造成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衡,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抑制大腦功能的正常發揮,因此才會出現一到考試就發揮失常的現象。

02 為什麼孩子會陷入「詹森效應」怪圈?

我們常常把高考比作過獨木橋,給高考冠以「一考定終身」的期望。而期望越大,壓力也越大。孩子考試失常正是因為無法正確調試所面對的各種壓力,才陷入了一到大考就「歇菜」的怪圈。

一方面,壓力來源於父母、老師的期待。

曾經看過一個小段子:女兒期末考試考了第一名,高興地跟父親炫耀,父親很生氣地說:「你為什麼要考第一?考第一壓力多大啊,我不希望你只著眼於考第一,而是要好好享受學習的過程。」

相信很少有人能像這個父親一樣,對於女兒考了第一名,首先想到的是孩子會不會壓力過大,有沒有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吧。

父母通常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辛苦工作、賺錢養家、送孩子上學,就是希望孩子能夠考個好成績,上個好大學,將來有份好工作。可以說這是廣大家長最普遍也最真實的願望。

另一方面,壓力還來源於自我的高要求,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有的孩子之所以無法在大考中發揮出自己真實的水平,通常還與他們對結果的過分看重有關,比如總想著「我不能考砸」「考砸了會怎樣」等等,不停地給自己提要求,增加心理負擔和壓力,讓自己喘不過氣來。

而只注重考試結果,往往會因為一兩次的考試失利,導致一蹶不振, 陷入「詹森效應」怪圈中出不來。

03 如何擺脫「詹森效應」的怪圈

尤其是當前,疫情還未過去的情況下,莘莘學子們面對的壓力可能更多。昨天新聞裡還報導,受疫情影響,吉林高三學生剛剛複課又全面停學,孩子們不得不含淚離開學校回家上網課,自我複習。

如何幫助孩子做好這最後60天的高考衝刺,擺脫「詹森效應」的怪圈呢?

①不要制定過高或過低的目標。

因為過高或過低的目標都會使學習效率降低,影響最終學習效果。所以不要妄圖定下「這次月考孩子要考第一」「這周必須把英語單詞背熟」這一類目標,我們要明白,設定目標的動機必須要符合實際,否則就會陷入自我挫敗的情緒中,失去信心導致自我放棄。

比如學生小齊給自己設置了一個期末考試「全年級第一」的目標,在學習推進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連全班第一名都實現不了,於是心生倦怠,感覺「好累啊,我就這水平了」,最後放棄了進步。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評估一下自己當前的真實水平,或者向孩子的老師徵求意見建議,幫助孩子制定符合實際的目標。讓孩子既看到完成的希望,又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不斷進步。

②保證睡眠,合理安排複習時間。

高考倒計時越來越近,很多孩子擔心複習進度,往往會選擇挑燈夜戰。我們家鄰居的孩子因為長時間熬夜看書,最後導致身體吃不消住院,反而影響了學習。

科學研究表明,我們的身體修復細胞和內臟器官、提高免疫機能、消滅癌細胞都是在睡眠狀態下進行的,而且還必須是在副交感神經(睡眠時活躍)佔優勢地位的時候進行。無法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會讓我們的身體無法發揮自然治癒的功能。長此以往,身心肯定會出問題,而複習的效果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在穩步推進學習目標的同時,保證充足睡眠,合理安排複習時間,高效而有序地取得成績進步,能夠給孩子帶來極大的信心和安全感。

③利用暗示的力量提高學習成績。

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們對一所學校的高年級學生進行未來成就測試,評選出未來可能會取得大成就的學生,然後將優異學生名單公布。而實際上,這個測試沒有任何依據,測試結果也是隨機抽取的學生。

然而,科學家發現,在這份「優異學生」名單上的孩子,幾個月後的學習成績相較於測試前,都有了不小進步。

由此可見,自我暗示是一種能夠創造奇蹟的力量,它可以將對自己的信任和期望變做現實,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如先試著熱切的期盼好成績的到來。

我們可以讓孩子將「我能行」「我信心滿滿」「我是最棒的」之類鼓勵性的話語貼在書桌前,每天看到時自己大聲念出來,會讓自我得到積極心理暗示,為複習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④適當運動,勞逸結合。

學習之餘,我們還要督促孩子進行適當運動,運動的好處可以說數不勝數。

有研究表明,運動對腦神經的成長發育和正常運轉很重要,它能夠分泌多巴胺的神經遞質,能夠使人產生幸福感。適度運動後,專注力、記憶力、思考力、執行力都會有效提高。

它能幫助孩子們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保持一個好心情、好心態,同時還能夠保證一個好體質,打贏高考這場戰役。

詹森效應告訴我們,競技場上考驗的不僅僅是選手們的硬實力,更考驗選手們的軟實力,那就是強大的心理素質。幫助孩子做好心理調適,從容面對高考壓力,父母們千萬不可懈怠。

我是@西達雅 ,職場寶媽一枚,前赴外漢語教師,能講3門外語,喜歡研究育兒書籍和理論實操,歡迎關注我一起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和感動

相關焦點

  • 學生一到大考就緊張,可能是「詹森效應」,老師教你四招輕鬆化解
    但是一到大考就緊張,考試的時候遇到簡單題還行,一旦遇到難一點的題,就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精神恍惚,甚至平時明明會答的題,大腦一片空白,雙眼模糊竟然什麼都看不清了。結果考得一塌糊塗,成績大不如之前的小考。除了學生在參加大型考試時會遇到這種情況以外,不少人由於壓力過大等原因。到了關鍵的時候,也有發揮失常的情況出現。
  • 孩子一到考試就緊張,可能是「詹森效應」,父母巧用3招輕鬆解決
    但即便如此,女兒花花一到考試,成績就變得十分不理想,不管是大考還是小考,花花的成績和平時的學習狀態總存在一定的落差。就連孩子的班主任也曾表示:「花花上課時的學習情況很不錯,可是每次考試都很難發揮出正常水平,而且花花對考試似乎存在一定的牴觸心理,一到要考試的時候,就容易出現緊張的情緒。」
  • 一到考試歇菜?小心捲入「詹森效應」的漩渦,輕鬆助力中高考
    臨近考試,他越發緊張焦慮,因此在父母的陪同下前來向我諮詢。除了學生在參加大型考試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之外,很多人由於壓力過大等原因,到了關鍵的時候,也有這種發揮失常的現象發生,結果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現象呢?這是「詹森效應」在發揮作用!
  • 解析《最初的夢想》:拋開的「成長包袱」,走出「詹森效應」怪圈
    拋開"成長包袱",走出詹森效應的怪圈,這就是我們今天通過淺析《最初的夢想》這部電影想要講述的道理。一:令人恐懼的詹森效應想贏,卻又怕輸的心態,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詹森效應。曾經有一名叫詹森的速滑運動員,平時訓練有方,實力出眾,可是一到比賽場上就接連失利,讓自己和周圍的人非常失望。究其原因主要是壓力太大,過度緊張。因此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優秀,但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 娃為啥關鍵時刻掉鏈子,心理素質差是成因,3招幫娃打破詹森效應
    一些孩子平時成績不錯,但是一到重要考試的時候,成績就要比平時差上很多,原因就在於心理素質不好。詹森是一名美國短道速滑運動員。他參加了七次冬季奧運會賽事,但是七次都失敗了。他並不是沒有拿金牌的實力,他已經在其他賽事上,打破過七項世界紀錄,並且摘奪七枚世界盃獎牌。但是,在1984年塞拉耶佛冬奧會上,詹森只拿到了短道速滑的第四名。
  • 期末考試「心理調適小貼士」請查收,適度緊張是最佳的臨考狀態
    導讀:每到期末考試前,大部分學生會出現各種考前綜合症,實際都是由於心裡緊張造成的,那考生應該如何做好自我心理調節呢?轉眼間,一學期就要結束了。隨著考試的一天天臨近,同學們難免會對期末考試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表現為考前看不進書、失眠、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緊張煩躁等。
  • 詹森效應丨你會經常失水準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和此有關的「詹森效應」。它是人的一種淺層的心理問題,就是將現有的困境無限放大的心理異常現象。是我們生活中最常遇見的心理效應之一。丹·詹森並沒有在七次失利面前放棄,在八次努力後打破魔咒,他將穩定的發揮,以1分12秒43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並奪取金牌,詹森終於以一枚奧運金牌為自己的奧運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由此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於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 了解詹森效應,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孩子的失敗與詹森效應有什麼關聯?有一位優秀的運動員,他叫做詹森,在平日裡的表現非常出色。可是比較尷尬的一點,詹森只要在賽場上就會頻頻出錯,只因為詹森的心理素質實在是太差了,這讓他的教練也是捏了一把汗。其實生活當中孩子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心理素質差的孩子往往沒有辦法改變戰局。即便是他們根本不想讓自己失敗,可是因為心態的原因,最終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總是不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所以詹森效應才會出現在這些孩子的身上。
  • 孩子一考試就怯場緊張,為什麼會這樣?「詹森效應」告訴你答案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在面對考試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怯場或者是緊張的情緒。其實孩子面對考試有怯場緊張的情緒,很有可能跟詹森效應有關。詹森效應的由來,跟一位名字叫做詹森的運動員有關,這位運動員平時訓練的時候都很認真,同時訓練的成績也非常的不錯,可是每當他真正上場去比賽的時候,他卻總是拿到一個不盡人意的成績。而其中最影響他真實比賽成績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心態不夠穩,他很容易在比賽的過程中出現緊張不安的情緒。
  • 平衡動機,用多元思維擺脫詹森效應
    其實,這種現象並非個例,有的學生平時學習很努力,不管是課堂表現還是作業質量抑或是單元測試,都可圈可點,但偏在重大考試中屢屢失誤,表現欠佳。這種現象,說明孩子已在學習上產生了詹森效應。一、詹森效應產生的原因及影響。1.什麼是詹森效應?
  • 了解「詹森效應」,幫孩子調整好心態
    媽媽想帶浩浩去開一點中藥調養,但是爸爸說,先試一下心理調節吧。之前父母對浩浩的成績都看得很重,平時考得好就給很多獎勵,考得差就會進行懲罰。爸爸決定慢慢弱化這種獎勵和懲罰,看看浩浩的成績會不會受影響。期中考試之後,爸爸媽媽罕見地沒有問浩浩成績。直到一周後,在吃飯聊天的時候,浩浩才委婉地告訴爸媽自己上次期中考試考得不太好。
  • 考試時「腦子就一片空白」,英語可不是My head is white啊!
    當你一考試的時候腦子就一片空白,怎麼都掰扯不出來那句詩詞。考試時「腦子就一片空白」,英語可不是My head is white啊!所以今天我們來總結一些搭配和一些句子,如何表達,我那糟糕的記憶。1)我的腦子一片空白。My mind went blank.
  • 為啥緊張時大腦一片空白
    受訪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語沐心理創始人丁思遠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複習的時候知識點都能記住,可一進入考場見到試卷上的題就「蒙圈」,明明都背過,怎麼大腦一片空白想不起來?
  • 心理諮詢師證如何考試在哪考試怎麼考試?
    心理諮詢師證如何考試在哪考試怎麼考試?心理諮詢師證怎麼辦理?現在也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制度,含金量高,全國通用,無區域限制,報名報考流程及詳情請諮詢我們的在線老師,或撥打電話,24小時在線解答。
  • 大學生居家戰「疫」的心理調適與自我修養
    長期處於居家學習生活的大學生不僅要完成正常課業任務,同時也面臨著網絡學習、課業壓力、就業壓力以及和家人相處等問題,諸多矛盾積累必然會加劇其焦慮或抑鬱情緒,戰「疫」期的心理調適成為這屆大學生的一堂「人生必修課」。
  • 減壓的自我心理調適方法
    於是,有的人想方設法逃避壓力,避免承擔風險;有的人認為是自己抗壓力的能力不足,不斷給自己更高的要求……然而,壓力不可避免地存在於我們的一生中,所以不僅不能懼怕和逃避壓力,而要運用一些心理調試的方法,改變我們的心態,使壓力不再可怕甚至變成動力。這裡介紹幾種常用的緩解壓力的方法——<br><br>   「沒有壓力該多好啊!」
  • 公務員面試:大腦一片空白對應策略
    公務員面試中,很多考生買了很多書,也背過一些類型的面試題,準備還算充分,但面對考官時頭腦就一片空白。頭腦一片空白其實有二種情況,一是「完全不知道怎麼答,基本上沒思路」;二是「答題前10秒頭腦一片空白」。本文中主要分析第一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 職業女性:生活中哪些常見心理壓力?又該如何才能學會心理調適?
    女性該怎麼樣學會調適呢?不在乎會怎麼樣?職業女性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壓力呢? 1、缺乏樂觀精神:很多職業女性遇到事情,只能夠看到事情的表面和陰暗的一面,總是能夠預測自己,可能會出現不順和失敗,常常會因為抱怨而失去施展才華的好機會。
  • 【心理健康】民警的自我調適與自我減壓方法
    【心理健康】民警的自我調適與自我減壓方法
  • 關鍵時刻,大腦一片空白怎麼辦?
    有很多企業家說自己當眾演講的時候,會出現突然大腦一片空白的情況,很能理解,因為很多朋友有過類似的困惑。其實身為企業家或管理者,有非常多需要當眾演講的重要場合。比如說公司特別重要的產品發布會,或者對外宣傳的公關場景等等,或者要給重要的投資人介紹自己的項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