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成績一直不錯,但是在每一次期末考試之前,他都會得腸胃炎,所以每次都考不好。前幾次,父母總覺得是巧合,但是後來才發現,應該是心理因素導致的,因為心裡太緊張,導致腸胃功能紊亂。
那要怎麼辦呢?媽媽想帶浩浩去開一點中藥調養,但是爸爸說,先試一下心理調節吧。之前父母對浩浩的成績都看得很重,平時考得好就給很多獎勵,考得差就會進行懲罰。爸爸決定慢慢弱化這種獎勵和懲罰,看看浩浩的成績會不會受影響。
期中考試之後,爸爸媽媽罕見地沒有問浩浩成績。直到一周後,在吃飯聊天的時候,浩浩才委婉地告訴爸媽自己上次期中考試考得不太好。爸爸也沒說什麼,只是問了一下哪道題做錯了,後來弄懂了沒有,平靜地將事情放過。
在期末考試之前的周末,要是以前,浩浩的爸爸一反常態,主動說要帶浩浩去博物館玩。浩浩謹慎地問:「那作業怎麼辦呢?」爸爸說:「星期天再做作業吧,今天出去玩一天。」
浩浩周六玩得很開心,周日也把作業都做完了。在爸媽的「放手」下,浩浩反而學習更自覺了一些,這次期末考試也沒有生病,順利健康地考了個好名次。
浩浩的爸爸媽媽領悟到,如果想要孩子放鬆心態,那麼首先父母的心態要好。浩浩的心理狀態很容易影響到身體,身體不好,考試就考不好,那麼根源還在於之前父母對他盯得太嚴,讓浩浩覺得是為了父母而考試。父母採取了「放手」的策略以後,浩浩反而意識到自己學習的重要性,主動性變得更強,也能獨立應對壓力了。
在心理學上,這叫做詹森效應,指的是有一些人平時表現良好,但一到正式場合就因為各種原因屢屢失敗的現象。
這個效應源於一名叫詹森的美國短道速滑運動員。
他參加了七次冬季奧運會賽事,但是七次都沒有成功。他也不是沒實力,他已經在其他賽事上,七次打破世界紀錄摘奪七枚世界盃獎牌。但是,詹森相繼在1984年塞拉耶佛冬奧會上獲得短道速滑的第4名。1988年卡爾加裡冬奧會因為姐姐去世再次失利。在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短道速滑中名列第4,1000米名列第26。利勒哈默爾冬奧會500米短道速滑比賽中滑倒,又一次與獎牌擦肩而過。
中國男子體操世界冠軍李小鵬也出現過這個現象,他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子單項比賽中因是某些特殊情況給自己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心情緊張發揮失常,僅獲得一枚雙槓銅牌。其實他實力很強,在2003年世界體操錦標賽曾獲得了這個項目的冠軍,在 2000年雪梨奧運會獲得雙槓金牌。
在賽場上考驗的並不僅僅是實力,還考驗選手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心理素質不好,往往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孩子在大考的時候總是考不好,有很多原因。父母如果排除了其他原因(比如平時抄作業等),那麼結果就會集中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上。這時候,父母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打破這種緊張的氛圍。
1.教給孩子正面心理暗示
在孩子面對某項重要事情而緊張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不停地勸孩子別緊張,因為這樣其實是在強化孩子的緊張情緒,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緊張」上了,起到反作用。家長需要做的是正面暗示,比如「其實你已經準備好了」。
2.先提前模擬一遍
在考試前,很多學生會提前去考試的地方看看教室和位置。這種「踩點」不僅僅是為了熟悉考試地點,更起到了一種模擬的作用。對考試的環境心裡有底了,考生就能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考試上而不用分心。
3.幫助孩子調整心態
當一個人太看重某項事情的時候,往往容易發揮失常。如果心裡時刻惦記著不能失敗,反而更容易失敗。在考試前,父母如果發現孩子很緊張,就要儘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講個笑話,有助於減少壓力,調整孩子的心態。
根據詹森效應,無論是考試還是比賽,考驗的不僅僅是實力,更是心理素質。為了將實力充分發揮,心態和身體狀況都是重要因素。這需要考前的良好調節,讓孩子平時就保持一顆平常心,把更多重心放在過程而不是結果上,這些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