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效應丨你會經常失水準嗎?

2020-12-04 恭萇玖日

人們由於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在關鍵時刻不能發揮自身水平。

從19年底開始,主持人朱丹的幾次口誤讓她成為了娛樂圈最大的槽點之一。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分別認錯古力娜扎、迪麗熱巴、周筆暢、張麗娜、林允、馬思純等當紅明星的名字,在最新一期的《吐槽大會》中,朱丹以主咖的身份現身。

是什麼「魔咒」讓一名專業的主持人,接二連三地出現口誤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和此有關的「詹森效應」。

它是人的一種淺層的心理問題,就是將現有的困境無限放大的心理異常現象。

是我們生活中最常遇見的心理效應之一。

詹森效應的由來

這是一個以名字叫丹·詹森 (Dan Jansen)的速滑運動員命名的效應。

到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爾冬季奧運會時,丹·詹森已經贏得了七枚世界盃的獎牌,並且打破過七項世界紀錄。

但是之前的三屆奧運會留給他的只有無盡的遺憾:

丹·詹森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在速滑的項目中,經常是最被看好的運動員、金牌的有力爭奪者。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

丹·詹森並沒有在七次失利面前放棄,在八次努力後打破魔咒,他將穩定的發揮,以1分12秒43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並奪取金牌,詹森終於以一枚奧運金牌為自己的奧運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由此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於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平時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在考試中卻屢屢失利,有些實力相當強的運動員卻在賽場上發揮異常,飲恨敗北。

細細品來,「實力雄厚」與「賽場失誤」之間的唯一解釋只能是心理素質問題,主要原因是得失心過重和自信心不足而造成的。

有些人平時戰績累累,眾星捧月,造成一種心理傾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再加上賽場的特殊性,家庭、社會、國家等方面的厚望,使得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劇。

詹森效應在心理學上有另外一個專門性的稱呼:「目的性顫抖」。在關鍵時刻發揮失常,是因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過分關注結果。

這種心理表現多發生在考場或賽場上,應試者或參賽者過分放大了失利的負面影響,從而導致不能從容有效地做事影響了正常的發揮。

如何跳出「詹森效應」的怪圈

要避免詹森效應帶來的消極影響,最重要的就是積極主動地克服恐懼。

摒棄非理性觀念。很多人在面對重要的事件時,會暗示自己:「如果我失敗了,我就會沒有價值,別人就會看不起我,我會很丟臉。 」「我要做不好,前途就毀了。」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想法。

在做一件事情時,對自己的水平發揮的期待要適度

一方面要考慮到自己的實際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目標的相對難度,通過模擬或參照以往的結果來了解自我,判斷行動的難度。

在進行詳細的分析後,就能夠有效的調節焦慮水平,量力而行。

不要總是去貪求成功,而是只求正常地發揮自己的水平。人生的「賽場」是高層次水平的較量,同時也往往是心理素質的較量。

「狹路相逢勇者勝」,只要樹立自信心,一分耕耘必定有一份收穫。最終定會交付人生滿意的「答卷」。

多用肯定的詞語來喚起積極情緒。特別是遇到困難時,要用「冷靜」、「沉住氣」等詞語暗示自己,進行深呼吸等放鬆調節,而少用否定性詞語警戒自己,如「別緊張」等。

就像朱丹面對一些網友的奚落,朱丹調侃道:天下我最棒!

相關焦點

  • 孩子一考試就怯場緊張,為什麼會這樣?「詹森效應」告訴你答案
    其實孩子面對考試有怯場緊張的情緒,很有可能跟詹森效應有關。詹森效應的由來,跟一位名字叫做詹森的運動員有關,這位運動員平時訓練的時候都很認真,同時訓練的成績也非常的不錯,可是每當他真正上場去比賽的時候,他卻總是拿到一個不盡人意的成績。
  • 解析《最初的夢想》:拋開的「成長包袱」,走出「詹森效應」怪圈
    拋開"成長包袱",走出詹森效應的怪圈,這就是我們今天通過淺析《最初的夢想》這部電影想要講述的道理。一:令人恐懼的詹森效應想贏,卻又怕輸的心態,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詹森效應。二:詹森效應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孩子,因為過於重視結果,所以陷入了"詹森效應"的怪圈,影響了水平正常發揮。
  • 學生一到大考就緊張,可能是「詹森效應」,老師教你四招輕鬆化解
    但是一到大考就緊張,考試的時候遇到簡單題還行,一旦遇到難一點的題,就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精神恍惚,甚至平時明明會答的題,大腦一片空白,雙眼模糊竟然什麼都看不清了。結果考得一塌糊塗,成績大不如之前的小考。除了學生在參加大型考試時會遇到這種情況以外,不少人由於壓力過大等原因。到了關鍵的時候,也有發揮失常的情況出現。
  • 小心捲入「詹森效應」的漩渦,輕鬆助力中高考
    除了學生在參加大型考試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之外,很多人由於壓力過大等原因,到了關鍵的時候,也有這種發揮失常的現象發生,結果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現象呢?這是「詹森效應」在發揮作用!所謂詹森效應指曾經有一名叫詹森的運動員,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讓自己和他人失望。
  • 了解詹森效應,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畢竟父母都希望孩子在任何階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一面,關鍵是個出現問題,不僅會讓人覺得孩子的能力過低,還會讓人恥笑。張女士一直都在培養兒子的音樂細胞,所以在兒子小的時候就花錢報了唱歌班。現在孩子學習唱歌也有三四年了,在老師的培養下孩子變得非常優秀。
  • 心理調適很重要,「詹森效應」來幫忙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心理學上的有一個概念——詹森效應,或許可以幫助家長學生解釋這個問題。什麼是詹森效應?我們先來看個故事:某國有一個名叫詹森的運動員,平時訓練非常努力,成績也非常突出,是國家隊的一號選手。
  • 傳奇詹森名鴿
    信鴿愛好者們,無論你是職業賽鴿人還是業餘愛好者,這裡的每一篇文章都關乎著你的愛鴿和你的賽績!
  • 平衡動機,用多元思維擺脫詹森效應
    這種現象,說明孩子已在學習上產生了詹森效應。一、詹森效應產生的原因及影響。1.什麼是詹森效應?詹森效應產生的原因。進入大學前,學生都要經歷K12教育過程,即:小學6年,初中和高中分別3年。期間,會經受小升初、中考、高考三大考驗,每次考驗都要經過競爭的激烈,才能進入理想的學校。這就為詹森效應的產生,提供了可能。(1)期望過高,壓力過大,是產生詹森效應的主要原因之一。
  • 孩子一到考試就緊張,可能是「詹森效應」,父母巧用3招輕鬆解決
    其實孩子對考試總有緊張、害怕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也是比較正常的,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孩子的緊張程度也會分為不同的等級。孩子一到考試就緊張,很有可能是「詹森效應」導致的,作為家長,當孩子出現這種情緒時,應該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獲得進步。什麼是「詹森效應」?
  • 娃為啥關鍵時刻掉鏈子,心理素質差是成因,3招幫娃打破詹森效應
    美美的爸爸媽媽和美美做了深入溝通,這才發現是孩子心理緊張所導致的問題,這問題在心理學上就叫作「詹森效應」。美美父母意識到是自己對孩子的成績看得很重,造成孩子過大的精神壓力,害怕考砸了,導致身體出現過度的緊張反應。他們決定慢慢弱化這種看法,看淡孩子的成績。
  • 了解「詹森效應」,幫孩子調整好心態
    爸爸決定慢慢弱化這種獎勵和懲罰,看看浩浩的成績會不會受影響。期中考試之後,爸爸媽媽罕見地沒有問浩浩成績。直到一周後,在吃飯聊天的時候,浩浩才委婉地告訴爸媽自己上次期中考試考得不太好。爸爸也沒說什麼,只是問了一下哪道題做錯了,後來弄懂了沒有,平靜地將事情放過。
  • 心理學神秘十大效應!
    李小鵬的這種情況就是我們所要說的「詹森效應」。詹森效應主要起源於有一名叫詹森的運動員,這名運動員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讓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難看出這主要是壓力過大,過度緊張所致。由此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於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如何避免詹森效應?第一,摒棄心中的非理性觀念。
  • 語義效應;三個溝通模型,幫你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深度乾貨)
    我們經常說:說話是一門藝術,但在藝術之前它首先是門技術,一門關於語義的技術。語義?對,就是語義效應!什麼意思呢?先來看這兩個故事;有個基督徒問神父:神父,請問禱告的時候,可以吸菸嗎?在禱告時吸菸,好事既成事實,你要做壞事,這怎麼行!吸菸時禱告呢?壞事既成事實,你想做好事?那必須可以啊!「在禱告時吸菸」的語義是「失」,「在吸菸時禱告」是「得」。受「損失規避」心理的影響,神父只接受「得」,不接受「失」;而這個基督徒,則利用了「語義效應」,左右了神父的答案。
  • 成名種鴿並非詹森本家鴿系!
    …詹森鴿舍現今已沒有這種鴿子了。因此,只要是在60年代和70年代,差不多所有顯現粉紅眼臘膜的鴿子都源自詹森鴿舍。…雖然詹森鴿現今已少有這種特徵了,不過,這種特色跟鴿子的素質扯不上關係。只可以說是他們無意識地育殖出這種鴿子而已。
  • 歐美合作的「詹森-II」海測衛星發射升空(圖)
    「詹森-II」太空任務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法國航天局(CNES)、歐洲氣象衛星組織(Eumetsat)和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聯合實施。「詹森-II」的太空任務包括:繪製海面地形圖、改進颶風等海洋天氣預報,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諸如厄爾尼諾、拉尼娜等海洋氣候現象。
  • 莊警提示丨瞬間致盲!遠光燈,你會用嗎?
    莊警提示丨瞬間致盲!遠光燈,你會用嗎?答案可能有很多種但若問夜間駕駛最討厭的行為相信大家會毫不猶豫的說>④大霧天氣禁用遠光燈,因為此時空氣透明度較差,燈光會在空氣中形成漫反射效果,不僅不會讓你看的更遠,反而會加大對對向來車的影響。
  • 鏈狀效應:原來經常微笑的人,會有這樣的好處!
    為什麼會那樣?是不是只能那樣對待,然後帶著內心的疑惑來看看這篇文章,看完後想想如果現在在遇到那種情況,會如何;那些經常微笑的人,會有什麼好處呢?時常微笑的人最後會如何?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心理效應:「鏈狀效應」,用來形容人在成長中彼此之間的互響以及環境對人造成的影響;鏈狀效應表明客觀環境容易對人產生極大的影響,就像我們經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樣的道理,人在成長中,彼此之間的互響以及環境對人造成的影響很大;環境造就人才也不是不無道理,自古以來,人們就很重視選擇所居住的環境,主張必擇鄉,遊必就士」,以此擇善人而交,擇善行而從
  • 原創|比木桶效應和長板效應更重要的是……
    [用最短的時間去積累認知]《比木桶效應和長板效應更重要的是…》--格格姐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企業或個人都需要綜合能力很強,木桶效應是人的短板往往決定人的高度。而如今,不管是企業或個人,你沒有突出的優勢,是很難走向高峰。
  • 登門檻效應~
    但是呀,家裡還真不一定會願意讓我們出去玩,那這是為什麼咧?星火相信很多人都是這個亞子和爸媽這樣講的:「爸媽,我行李箱的那個拉杆壞了,我想買個新的行李箱、還有我想要1000塊錢,因為我想和朋友去XXX玩兩三天。」「不準,你就放個寒假,在家好好待著,想出去?
  • 經常聽人說起的「蝴蝶效應」,你真的懂它嗎?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很燒腦的經典懸疑大片——《蝴蝶效應》這部影片,男主很普通,普通的和我們沒啥兩樣,同樣是一個單純而又快樂的宅男。但他又和我們不一樣,因為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是快樂的,我們的童年回憶是美好的,有趣的。而我們的男主,就很讓人同情了!童年時代的男主,在自己現存的記憶的世界裡,是很不幸的,而且還特別的「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