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巧用「蔡格尼克效應」,給孩子制定合理目標,學習輕鬆完成

2020-12-04 荷葉媽咪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妍妍,很晚了,作業還沒寫完就不寫了,先去睡覺吧。」妍妍媽媽準備去睡覺前發現女兒房間的燈還亮著,走近一看,女兒竟然還在寫作業,「不行,不寫完作業我完不成任務。」妍妍回答說。

這個任務就是妍妍媽媽跟女兒約好的目標,每天閱讀一章節、記20個單詞,以及做10道數學題,堅持一個月就能得到獎勵。妍妍媽媽看到妍妍這麼努力感到很欣慰,說了句:「那你快點寫完去睡覺吧。」

然而第二天,妍妍媽媽抽查妍妍的單詞默寫時,她竟然只寫對了一個,再檢查妍妍的數學題,答案也都是錯的。這是怎麼回事兒?妍妍媽媽不敢相信,妍妍也傻眼了,自己每天擔心完不成任務,已經很努力地記單詞和寫數學題,怎麼反而是在白費功夫。

其實,很多父母望孩子養成好習慣,於是就給孩子制定目標。但是卻沒注意到,這些目標反而成為壓力,人們通常會對不完美和有缺憾的事情念念不忘,也希望把事情都做得盡善盡美。

那些認真努力、學習刻苦的孩子更是如此,可是有時候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卻換不來半分收穫,其實正是由於他們強烈的「完成欲」導致了心理壓力,進而影響自己的行為和事情的結果。

一、為什麼給孩子制定目標,反而成壓力?

孩子害怕失敗。很多家長給孩子制定了很多規劃、學習計劃,如上補習班、安排藝術班培訓等等,但是為什麼孩子並沒有發展成你想要的?因為孩子害怕達不到心中的要求,或是家長要求,或是對自己的要求,害怕變成心理負擔,所以就變成一種壓力。導致很多孩子補習班參加得並不少,成績卻看不見提升,舞蹈班兒上了好幾節課,卻依舊練不好基本功。

孩子太專注於未完成的事情。孩子把過多的精力集中在沒有完成的事情上,而不是已經完成的事情上,所以加劇了心裡的壓力上升。當然,這和家長給孩子制定的目標有關係,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真實能力,量體裁衣,合理安排目標,不要給孩子畫一張大餅,讓孩子不斷地去填充,最後造成巨大的壓力。家長不合理的目標,比如極度渴望孩子成才的心理,這些都是加劇孩子壓力的因素。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很多家長對孩子成才心裡特別急切,孩子在完成家長制定的目標時,由於內心渴望達到家長的要求,內心驅動力過強,導致心理不完成就得不到解脫,所以變成壓力,壓力上升時無法靜下來,過多的精力就會被分散,注意力不能夠集中,注意力越不能集中,孩子壓力越大,這就相當於一種空耗。

二、「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蔡格尼克記憶效應又稱為蔡加尼可效應,是一種記憶效應,指人們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這個現象是由蔡格尼克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實驗中,他準備了22項簡單的工作,有串珠子,把不同顏色珠子按照圖形樣式用線串下來,寫詩,背數等等,通過阻止參與者完成某項工作,讓其回憶,在這22項工作中未完成的有哪些,完成的有哪些。

結果,未完成的能記起來68%,已完成的只能記起來43%,未完成的事情比已完成的事情記憶良好,這種現象就是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這種未竟之事讓人產生的完成欲,幾乎每個人都有,一件事做不完,就得不到解脫。蔡格尼克效應會讓人產生兩個極端:一是過分強迫,不得不完成。二是驅動力不夠,做事拖延,總是一件事,還沒有做完,轉移了新目標。

人們對未竟之事都有一種內在驅動力,促使去產生記憶去完成。這或許就是念念不忘的本質吧,這種對未竟之事的深刻記憶有很多,比如孩子的玩具,再去回購的時候因缺貨沒有了,可能即使有貨,買回來也不一定還會那麼喜歡,但就是因為沒有買到,而有點兒遺憾,會讓孩子永遠記住。或許家長應該嘗試利用蔡格尼克效應讓孩子完成學習的目的。

三、父母怎樣利用孩子完成欲激發學習動力?

細分目標法。家長可以把孩子的作業分成一段一段的目標,不要在一個時間內一下子完成,分開時間完成不同的作業。比如:數學在吃完飯前完成,語文在飯後完成英語在睡覺之前完成。這樣激發孩子在固定時間內的完成欲達到學習的目的。

規定截止時間。意思就是給孩子寫作業,安排一個規定好的時間,結合孩子每次寫作業的時間大概估算下完成作業需要多長時間,讓孩子在同一時間段內完成所有作業,給孩子的作業制定有始有終的時間去執行,比如孩子完成作業需要兩個小時,那你就在晚上七點到九點讓孩子在這個時間段去完成,並告訴他截止時間。

靈活安排孩子學習和休息時間。泰克醫生提出一個針對於做事拖延半途而廢的人來解決的方法,如果你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總是寫著寫著作業,就想去玩,去看電視或者不想寫了,那你都可以按照這個方法來。

比如:孩子的精力能夠持續十分鐘,而作業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完成,那麼,當孩子的精力開始散漫下降時,立馬讓孩子停止寫作業,去嘗試其他事情,像玩一會兒活動下肢體,吃會零食,之後再讓孩子投入在學習裡。

孩子對未完成的事情,如果精力下降,馬上停止當下的學習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否則持續下去就是一種精力消耗,非但作業做不好,還更發困。轉移注意力是最好的恢復精力的方法,也是激發孩子投入到下一個學習段的有效方法,這也是巧妙的利用了孩子對未竟之事的完成欲來達到學習的目的。

今日互動話題:你發現過孩子「完成欲」太強導致的壓力嗎?或者孩子精力不夠集中導致不想學習嗎?歡迎評論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父母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越來越自律
    很多孩子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面,都很不上心。即使家長整天督促他,不停地提醒他們,孩子也不為所動,一個懶惰,不知道上進的孩子,將來是不可能有出息的。所以家長要從小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不要放任孩子的懶惰行為,家長此時不妨試試「馬蠅效應」。什麼是「馬蠅效應」?
  • 孩子一到考試就緊張,可能是「詹森效應」,父母巧用3招輕鬆解決
    案例小陳有一個11歲的女兒花花,正在上小學6年級,由於面臨「小升初」的問題,所以夫妻倆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也絲毫不敢懈怠。好在女兒自己也比較懂事,在學習方面幾乎都不用父母操心,不僅上課認真聽講,筆記做得也很認真,平時還有主動複習預習的好習慣,可以說各方面的知識點都掌握得很牢固。
  • 蔡格尼克效應:一分鐘讀完,提升學習效率,擺脫拖延
    但是,你這一整天都會惦念著,我還有什麼沒有完成。這就是著名的蔡格尼克效應。蔡格尼克效應也叫做契可尼效應,是指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人們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力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那麼,這同一動機便使他對這件事情充滿深刻印象。
  • 50個高效學習技巧之七——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蔡格尼克記憶效應指與已處理完的事情相比,人們對尚未處理完的事情印象更深刻。人們可以在學習中利用這個效應一一如果學習中存在不明白的地方或疑問,在弄明自之前不要停止尋找答案。這樣大腦就會下意識地繼續工作,並不斷尋找答案,最終會牢牢記住它們。
  • 巧用紫格尼克效應,打開心理張力,激發孩子學習和做事的完成欲
    03當我們對「紫格尼克效應」和「心理張力」這兩個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後,就可以合理利用「紫格尼克效應」,以此打開孩子的「心理張力」,這樣可使孩子經常處於「適度緊張」的狀態,從而保持學習和做事的積極心態。「紫格尼克效應」適用於各個領域,做事是如此,學習也是如此。那麼。
  • 蔡格尼克記憶效應:為什麼初戀總是難以忘懷
    蔡格尼克記憶效應是一種心理現象,是指人們本能有著將事情做完的驅動力,而那些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會比那些已經處理的事情更加印象深刻。蔡格尼克讓參與者完成部分任務,並對另外一些還沒有完成的任務進行幹擾。隨後,讓受試者回憶自己做過的任務,結果數據顯示,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憶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憶43%。記得的未完成任務,是已完成任務的兩倍。
  • 讓男人不舍的秘訣:蔡格尼克效應
    蔡格尼克給出答案。 心理學家蔡格尼克,做過一個關於記憶的實驗,從中,他得出這樣的結論: 一個人容易對未完成的任務,產生耿耿於懷的心理,從而在內心深處會念念不忘,繼而產生較高的渴求度。 在心理學的應用上,通常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蔡格尼克效應」。
  • 會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都善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學習了
    「陪孩子寫作業,內心是崩潰的。」這是不少父母內心的真實反應。而其中根本的原因,還是孩子不會主動去學習。很多孩子從幼兒園就讓父母們著急,看書做作業,每次都被逼著學習。 雖然嘗試過「快樂的教育」,但是孩子沒有任何變化,不知道怎麼讓孩子自主學習。
  •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飛輪效應」須知曉,3個事項父母要注意
    騎車的時候,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初踏時很吃力,但只要踩了幾圈,單車就有了慣性,對騎車人來說,就輕鬆多了。雙腳輕輕踩在踏板上,輪子就會帶你向前走。同時,良好的習慣也是培養孩子的原因,我們可以將其比作是一隻沉重的車輪,在起步階段會比較困難,需要父母和孩子們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只要過了這個臨界點,也就意味著孩子有了好習慣。
  • 追女人「成本最低」的方法:蔡格尼克效應
    當然,我現在有解決方案,也就是追女人「成本最低」的方法:蔡格尼克效應。 蔡格尼克效應,正好可以解釋這個現象,這個效應指的是:人們對於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陳奕迅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有始無終也是得不到,相同道理。
  • 讓男人放不下你的秘訣:「蔡格尼克效應」
    在心理學層面上來講,這是一種記憶效應:指的是人們對於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才會導致沒有在一起的要比已經在一起的感情更為珍貴。02那麼,蔡格尼克效應在愛情世界裡具體是什麼樣子的呢?有人說得不到的愛情就像是考場上的一道數學題,明知道自己解不出來,卻還是不想放棄。
  • 想要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家長可試試馬蠅效應,適當施加壓力是關鍵
    都說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做父母的誰不希望孩子現在可以多吃點學習的苦,以免日後吃更多的苦呢。我家孩子這樣沒有上進心,可真讓人頭疼,以後可怎麼辦。其實,孩子沒有上進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家長們可以學習一下馬蠅效應,掌握馬蠅效應的精髓:給孩子施加適當的壓力,或許能讓你的孩子積極上進。
  •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越來越自律!
    特別是在學習和生活中,孩子也容易越來越退步。即使後來父母訓斥他們,明確告訴他們"如果現在不好好學習,可能會生活在話語的最底層",他們也無動於衷,這時可能會有人說"父母對他付出了那麼多,卻從來沒有任何收穫",甚至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覺得很心疼。要改變這種思維,首先要從孩子自身的原因入手,找出他們缺乏主動性的原因。孩子為什麼沒有上進心?他天生就是這樣嗎?
  • 為何老師說孩子會聽,父母說孩子卻不聽?可能是你忽視了對比效應
    孩子長期處於這種較為嚴肅的情境之下,必然對於老師有一個清晰的判斷,認知到老師需要孩子怎麼做?為了避免惹火上身,孩子必然不會去觸犯老師的規則。2、親子相處親密性父母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之中,一直是處於較為輕鬆的狀態之下,有些時候孩子不想做什麼事情和父母撒撒嬌就可以,但是和其他人就存在著一種距離感,孩子必然不會這樣做。
  • 讓男人對你念念不忘的「上策」:蔡格尼克效應
    而這其中的「上策」就是:蔡格尼克效應。-02-蔡格尼克效應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指人們對於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當一件事沒有完成時,潛意識會不斷地提醒我們去完成,這種提示逐漸變成一種動機,而且這種動機會讓這個事件給我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 孩子聽不得批評怎麼辦?父母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更容易接受
    每一個孩子在父母的眼裡都是最優秀的,為了讓孩子成材,父母會用盡全力為孩子創造最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認為自己已經給予了孩子最好的一切,孩子就應該做到盡善盡美,只要孩子做出了讓父母不滿的事,就會引來父母一頓批評。
  • 魔力恐龍|孩子英語學不會?讓孩子以母語的方式學習英語
    英語習得是什麼英語習得是一種無意識的、自然而然的學習和掌握語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學習,而是通過大量接觸和使用,學會這種語言的。例如:孩子在學習母語時,並不是通過語法來學習,而是在中文的語言環境下,通過與父母的交流溝通、以及周圍大量的語言輸入和無意識的影響,自然而然學會的,這一過程就是語言習得。
  • 如何用心理引導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巧用戈培爾效應,父母該了解
    ,就有可能讓孩子逐漸變得自大,覺得自己的成績非常的好,不需要再去學習。只要孩子一做錯事,就批評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日積月累,就算是聽話的孩子,到最後都會變成不聽話,因為父母一直在強調他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孩子到了最後也只好承認自己是不聽話的。父母該如何巧用戈培爾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 心理學蔡格尼克效應:什麼樣的感情讓人上癮?
    心理學上,運用蔡格尼克效應,同樣能讓喜歡的人對你死心塌地。01從本質講,蔡格尼克效應,是一種記憶效應,指的是人類對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經處理完的事情印象更為深刻。看起來,蔡格尼克效應和戀愛感情好像絲毫沒有關係,但實際上關係密切。不僅可以觸動對方的情緒,還可以讓喜歡的人對你加深印象。戀愛過程中,我們總覺得自己對一個人好,就會得到回報,但是實際並非如此,他很可能會蹬鼻子上臉,常常辜負你的真心。
  • 蔡格尼克效應|一個人對行為上癮的認知,決定了是否能過好這一生
    人類的目標應該是廣闊的宇宙,而不是眼前的虛擬世界。——劉慈欣。02.蔡格尼克效應與行為上癮20世紀20年代,立陶宛的心理學家蔡格尼克做過一個心理實驗:在一張白紙上畫一個並不閉還的圓,然後你觀察下你的大腦,你接下來最想做的動作,是不是就想拿筆把這個圓給畫閉合。蔡格尼克把這種對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事情的印象更為深刻的現象命名為蔡格尼克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