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天生的語言家,從出生開始,就在大量的語言輸入中,自主學習並掌握語言。並且,TEB演講中曾提出,孩子7歲之前完全有能力習得兩種語言。但大部分中國孩子都只掌握了漢語,在學習英語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如:單詞記不住、英語聽的懂說不出等。
這是為什麼呢?
有可能是因為家長忽略了英語習得的重要性。
英語習得是什麼
英語習得是一種無意識的、自然而然的學習和掌握語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學習,而是通過大量接觸和使用,學會這種語言的。
例如:孩子在學習母語時,並不是通過語法來學習,而是在中文的語言環境下,通過與父母的交流溝通、以及周圍大量的語言輸入和無意識的影響,自然而然學會的,這一過程就是語言習得。
同理,英語習得也是如此。在英語的語言環境下,通過與父母之間的交流溝通,及周圍環境的影響,在大量的語言輸入下自主學習英語的過程,就是英語習得。
為什麼讓孩子「習得」英語
英語習得讓孩子擺脫死記硬背,輕鬆記憶
3—7歲是語言學習黃金期,這一時期,掌管語言功能的布洛卡區處於巔峰期,同時也是大腦最活躍的時期。學習語言時,大腦會從中間提取發音、句式等常見規律,並自主在規律與規律之間、規律與現實之間建立聯繫。這些規律都是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的,所以孩子使用的時候更得心應手,能夠靈活應用,擺脫死記硬背,輕鬆記憶單詞,為以後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通過「習得」掌握英語,孩子能自信表達
成年人的英語,在讀寫方面可能有優勢,但聽說方面相對薄弱,尤其是在用英語與人溝通時。通過英語習得的孩子,是在英語的語言環境下,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自主習得的,擁有良好的語言溝通環境。所以,孩子會更願意、更主動用英語表達,英語表達更自信。
如何讓孩子「習得」英語
營造語言學習環境
英語習得的過程中需要孩子大量的接觸和使用英語,所以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必不可少。比如:和孩子一起讀英文繪本、給孩子聽英文歌謠、看原版動畫片,教孩子日常見到的物品用英語怎麼說,在日常生活中用簡單的英語交流,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英語的韻律以及用處,更好的學習和掌握英語。
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
什麼是「可理解性」輸入?
簡單來說,就是指給輸入的知識,是孩子能夠理解的。
舉例:家長在給孩子看英文動畫時,多數會選擇的劇情類的動畫,因為這類動畫往往是圍繞家庭和幼兒生活展開的,孩子觀看時容易和現實相銜接,能很好的理解動畫中的場景及表達的意思,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可理解性」輸入。
所以,在英語習得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輸入,讓孩子在大腦中積累「知識」。家長可通過給孩子看大量的「可理解性」的繪本及動畫,例如:有場景的英文繪本、與幼兒生活相關的動畫、大量的英語童謠等,培養英語語感,輕鬆習得英語。
輕鬆的學習氛圍
學習是孩子的天性,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再到蹣跚學步,所有都是孩子自主學習的。所以說,孩子是主動吸收者。但是為什麼有些孩子會排斥學習英語呢?
這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父母可能會強迫孩子背單詞,制定不合理的學習目標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英語產生牴觸心理,從而抗拒學習。
所以需要家長給孩子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尊重孩子的學習意願,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在完成學習目標後及時給予獎勵,生活中多和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下高效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