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良好習慣,「飛輪效應」須知曉,3個事項父母要注意

2020-12-03 家裡長體育長

大家都知道孩子養成習慣的重要性,但是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相信有很多家長會覺得非常不容易,經常因為一開始的不順利,導致最終失去自信而堅持不住,大多數家長和孩子都「倒下」了,「倒下」了。

所以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幫我們提升信心呢?也許我們可以從「飛輪效應」中得到一些啟示。

「飛輪效應」給我們帶來的教育啟示

所謂「飛輪效應」,是指要使靜止的重輪保持靜止狀態,首先必須用力推它,每轉一圈都要費力。但只要努力堅持,最初的一切努力都不會白費。那是因為慣性的作用,當到達某個臨界點後,你不需要再費力,飛輪還是會繼續快速地旋轉。

騎車的時候,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初踏時很吃力,但只要踩了幾圈,單車就有了慣性,對騎車人來說,就輕鬆多了。雙腳輕輕踩在踏板上,輪子就會帶你向前走。

同時,良好的習慣也是培養孩子的原因,我們可以將其比作是一隻沉重的車輪,在起步階段會比較困難,需要父母和孩子們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只要過了這個臨界點,也就意味著孩子有了好習慣。當孩子由於「飛輪」的慣性而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後,孩子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就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很容易的將這個好習慣堅持下去。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要糾正孩子的壞習慣,最初也是很難的。由於養成壞習慣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是一年、兩年、三年的事。這個輪子好像已經轉了很長時間,你現在想要它立刻停止,因為慣性也是很難停止的,需要我們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停止」。

假如我們讀懂了這一點,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焦慮,還可以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有耐心。

使用「飛輪效應」時要注意的三個問題

心理學家 MarkswillMaars曾說過,人們通常需要21天來適應新事物才能適應。同理,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養成好習慣,你至少還得持續三個星期以上。

家長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也就是孩子在三周前到達時,可能會感到痛苦。一些急躁的父母會認為堅持不下去就算了,從而輕易地斷言孩子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導致孩子養成一種吃一塹長一智的習慣。實際上,此時需要家長再次鼓勵和督促孩子,就像推動「飛輪」轉動一樣,只要再努力堅持一次,原本幾乎停滯不前的「飛輪」也許會開始加速轉動。

這裡有三點我們在應用「飛輪效應」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一、不輕易放棄

目標,

通過「飛輪效應」,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輕易放棄目標,不輕易放棄目標,更不會半途而廢,一旦選擇目標,就會有心理上的準備來應付困難。在此以培養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為例,當家長有了心理準備時,就會理性地看待孩子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拖延等問題,更有耐心地指導孩子,避免那種一言不發,心急如焚,或是失去耐心,放任自流的錯誤做法。

二、父母的優質陪伴非常重要

我們再舉一個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例子。首先,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開展親子閱讀活動,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等孩子慢慢進入狀態後,再堅持一會兒,讓他自己去享受讀書的樂趣吧。

對一些孩子來說,這段時間可能要更長一些,也許要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但是你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飛輪」旋轉之前的預熱過程。家長們的優質陪伴將使這個單調的「預熱」過程變得有趣。

三、設定簡單易達的小目標,讓孩子體驗成就感

對於像學習這樣比較枯燥的事情,我們顯然不能坐等孩子主動去喜歡,正如我們想要飛輪轉動一樣,在開始學之前必須先推一下。

家長可引導孩子制定一些小目標,容易實現,讓孩子不斷體驗學習的成就感,而學習的成就感好似一種魔力的「推力」,能積極反作用於孩子,促使孩子更努力地學習,就像被施展了力量的「飛輪」不斷旋轉,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相關焦點

  • 孩子習慣養成記: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位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僅對他的學習,生活還是未來的成就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所以,家長要從一開始就幫助孩子一起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
  •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聰明父母都會這樣做
    家長與其糾結於孩子對於具體知識的掌握,不如激起孩子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自己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探索。霍金認為他在幼兒園階段培養了「學習要多思考」、「仔細觀察大自然」等好的學習習慣。正如《論語》中所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工具,而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能讓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
  • 給孩子學習的動力從培養良好的習慣開始
    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慣。」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數學是一種思維訓練課,需要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去發現知識、掌握方法、鍛鍊能力。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重要職責。怎樣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呢?
  • 孩子的閱讀習慣怎麼培養?家長們注意了,三個小習慣從小養起
    孩子的閱讀習慣怎麼培養?家長們注意了,三個小習慣從小養起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自古以來,古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飽讀詩書,這樣才能尋得黃金屋。古今中外,提到孩子的學習能力,首當其衝的就是以閱讀能力來進行判定的。
  • 孩子亂扔玩具,提醒也沒用?4個妙招培養整理習慣,父母告別催促
    朋友為此感到頭疼,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養成收拾整理的好習慣。3-6歲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好習慣受益終身。如果孩子不會收納和整理,做事情都是拖拖拉拉,丟三落四的,這些看上去是小事情,可是這種雜亂無章會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教孩子養成收拾整理的好習慣很重要。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長大後少走彎路
    0-3歲是孩子腦部發育和性格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一般來說,孩子在這一時期所受的教育和其所養成的性格、習慣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一定要抓好這個「黃金時期」。父母一定不要有這種錯誤思想,那就是孩子小,太早教育他也不懂。
  •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父母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越來越自律
    即使家長整天督促他,不停地提醒他們,孩子也不為所動,一個懶惰,不知道上進的孩子,將來是不可能有出息的。所以家長要從小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不要放任孩子的懶惰行為,家長此時不妨試試「馬蠅效應」。什麼是「馬蠅效應」?
  • 家長注意:培養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習慣從管理文具開始!
    與幼兒園相比,上小學後,孩子需要自己保管的東西一下子多了許多。能不能管好自己的文具,對孩子來說是新的考驗。但這也正是培養小孩子責任心,進一步增強自己的東西由自己保管意識的最好時機。管理好文具是培養學習習慣新的開始。
  • 會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都善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學習了
    從那以後,女兒顯然很注意英語,所以不需要再教一次。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的「鳥籠效應」。什麼是「鳥籠效應」?鳥籠效應由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提出。對孩子學習也是如此,用他人給予的心理暗示,讓孩子自主產生興趣,慢慢培養學習習慣。父母如何運用「鳥籠效應」?鳥籠效應有一個關鍵的前提,就是要事先搭建好一個「精美的鳥籠」,建立孩子和學習之間的聯繫。
  • 飛輪效應恆強勢企業或個人的秘密武器
    「飛輪效應」用於描述一個事物,剛開始費時費力,發展緩慢,但是,只要方法正確,不斷推廣,事情的發展速度就會越來越快,省力也就省去了。我們用一個巨大的飛輪來代表你或一家公司,你的目標是驅動飛輪快速旋轉。當剛開始時,車輪靜止不動,要使飛輪稍微移動一點需要很大的努力。
  • 微課題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課題結題報告2
    在兒童身心發展的早期,能否給予系統的、良好的教育,對人的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在低年級教育中固然要幫助孩子學習生活、學習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必須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品質。愛學習、會學習,愛動腦、會動腦,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個性品質,對孩子今後的成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意義,是使孩子終身受益的一種基本素質。
  • 社交能力的培養,是孩子的必修課,父母告訴孩子,三種益友要深交
    所以,結交朋友,我們一定要加以選擇,交益友,不交損友。中國兒童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兒童藍皮書《中國兒童參與狀況報告(2017)》顯示:90%以上的父母,會和兒童探討學習問題,但31.5%的父母從不和孩子談論怎麼交朋友。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父母還在罵孩子?也許初衷是為了鼓勵孩子,但"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抹殺孩子的學習天性 父母對孩子的打壓和貶低,本質是為了防止孩子驕傲自滿,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後更加努力學習。
  • 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孩子教育的階段,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時刻都在影響的孩子。首先父母應該有良好的喜歡,在這個同時呢告訴孩子什麼是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學習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當孩子表現出不好的習慣,或者上做錯一件事情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應該對孩子大吼大叫,可能父母這這個時候會因為孩子一直在犯這樣的錯誤導致自己耐心已經耗盡了,所以會對孩子大聲怒斥,這種做法上非常的不可取的。
  • 千奇百怪的效應——飛輪效應
    這就是飛輪效應。初期是最難的,等品牌的知名度打開,就會有很多慕名而來的用戶了,保持良好的口碑,用戶就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度過萬難的開始,飛輪效應就開始發揮作用,自我發展轉動了。沒有堅持就容易陷入飛輪效應的反面——死亡循環了。很多人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做A工作,做了一段時間不想做,再換B工作,還是堅持不了幾天,再換C工作……。因為每一份工作都不堅持,度不過飛輪的開頭就會陷入這樣一事無成的惡性循環裡,不靠堅持打破這個循環,就只能日復一日走入死亡循環了。
  • 怎麼引導孩子早睡早起,6個步驟,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2、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要讓孩子養成按時睡覺、上床即入睡的好習慣,媽媽們應為他們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睡前可以播放一些輕柔的樂曲,幫助孩子入眠。3、注意孩子的睡前飲食媽媽們注意,睡前不要讓孩子吃得太撐,吃撐了一般不舒服,孩子也不願意睡。並且睡前也不要給孩子喝濃茶、咖啡之類的飲品,睡前一個小時不要給孩子吃宵夜,巧克力等零食也不要讓孩子吃,這些都不利於入眠,並且太晚吃東西也容易加重腸胃的負擔。
  • 《飛輪效應》:邁向卓越的12問
    作者 | 李祖濱 杜若芸《飛輪效應》是吉姆·柯林斯繼《基業長青》、《從優秀到卓越》、《再造卓越》之後的又一本著作,本書對於什麼是組織飛輪,如何打造組織飛輪以及組成飛輪的要素等都進行了深入的講解,理論結合案例對飛輪理念進行了徹底剖析。
  • 孩子一到考試就緊張,可能是「詹森效應」,父母巧用3招輕鬆解決
    由於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考試失敗,當孩子出現類似情況時,父母要學會正確且及時地對孩子做出引導,合理鍛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2、父母寄予的期望過高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對考試抱有恐懼的心理,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家長在孩子身上寄予了過高的期望。
  • 資深教育專家:以下孩子最容易被「三年級效應」盯上,父母要警醒
    現在優秀不代表一直優秀,因為還有個詞叫做「三年級效應」。「三年級效應」指的是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優秀,到了三年級卻開始成績大滑坡,以後越來越不如以前。相信每個家長都不願意自家娃有這樣的情況。那麼,孩子在一二年級表現優秀,到了三四年級還會有後勁嗎?會不會中了「三年級效應」?其實是有依據可循的。
  • 培養「學霸」必備的九個方法,父母教育孩子果斷收藏
    當你為人父母時,是不是成天掛在嘴邊「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然後羨慕著別人家的教育;當你還是學生時,是不是也是天天想著人家學霸簡直就是個天才,然後遠遠仰望著?二、不僅會學習、而且會考試,更會做筆記尤其自學能力很重要,學習讀課本,學會抓重點、要會看本質、更會找規律。帶著自己的預習發現的問題與老師的講解進行互動,邊聽邊反思,課上不理解的課後找資料、找老師問清楚,決不進行馬馬虎虎的堆積。面對不同題型的時候可以靈活轉換自己的思維,站在出題人的角度上推測考什麼、怎麼考,提高答題的速度和準確度。